《明朝锦医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锦医卫-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前就说过,有明一朝,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干政,特别立了祖宗法度,这皇帝要娶老婆,必须是小门小户家的姑娘,朱元璋的这些子子孙孙倒也都按照祖宗的规定来,基本上这历朝皇后的出身,就没有正儿八经有品级以上官员家里出来的。 '棉花糖'

    所以同样是小门小户家出来的张太后别的不行,这吵架的功夫,可真比朱厚照厉害出好几条街那么远了。

    “哼!母后,你这大半夜的,把两个男人留在寝宫过夜,恐怕不那么成体统吧?!”被张太后一番冷嘲热讽,朱厚照直接热血冲头,说话也就口不择言了,这一句话说得,连周围的太监宫女侍卫们都恨不得把耳朵给抠聋了,这是一国皇帝跟太后说的话吗?!没出什么意外,朱厚照这一句话说出来,好悬没把张太后给气疯了过去,固然她夜留张家两兄弟有违制的嫌疑,可是有人当儿子的跟妈这么说话的吗?!再说自己留的也不是别人,是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侄子,怎么,从朱厚照的嘴里说出来,就成了她半夜留宿野男人,还一留留俩,感情还要赶个时髦,玩个3p?!

    再退一万步说了,就是这张太后真的玩“时髦”,搞“**”,于他朱厚照自己也没脸啊!如今,张家两兄弟是朱厚照的表哥,要真按照朱厚照说的那样,他是不是以后要喊这张家两兄弟“后爹”了?

    可见,气糊涂了的朱厚照刚才那一句话,真是杀敌八百,倒自损了一千,实在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

    “好好好,朱厚照啊朱厚照,你真是哀家的好儿子,怎么,哀家不成体统,你这当儿子的明火执仗,带着兵马,杀气腾腾地来哀家这仁寿宫是来捉奸来了?!啊?!好啊,哀家倒要看看,也让这紫禁城里的老老少少,让大明朝的文臣武将,让全天下的老百姓们看看,今日里,你朱厚照要怎么着,要怎么个捉奸法?!”这一下,张太后是真的生气了,即便是朱厚照第一次拿着郑宫女的事儿找上门来,跟她大吵一架的时候,她也没有如今日这般生气过,毕竟那会儿,是他们两母子关起门来吵架,而这次,朱厚照却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如此羞辱她这个太后,说实话,她张太后从小到大,还没有哪一次如今日这般难堪、愤怒,甚至还有一点委屈!

    其实,张太后她不是没有生过儿子,在朱厚照三岁的时候,她也曾怀孕生子,取名朱厚炜,是朱厚照唯一的弟弟,然而因为弘治皇帝的原因,这个孩子天生便体弱多病,撑不过一岁,便早早夭折,而从此之后,张太后便再也没有怀过孕。

    当时弘治皇帝为了安慰自己唯一这个妻子的唯一一个儿子,还破例给朱厚炜追封了蔚悼王,要知道,有明一代,再也没有哪一个早夭的皇子被追封为王了。

    自己的儿子死了,一个宫女的儿子却活蹦乱跳,身子日渐健康,这怎么能让张太后看到朱厚照不觉得心理不平衡?!

    可即便如此,张太后自问自己也绝没有亏待过朱厚照,仍然给了朱厚照嫡子的名分,让他顺顺利利地继承皇位登基,然而他朱厚照又是怎么对自己,又是怎么对自己的娘家的?!

    于是,又愤怒,又难堪,又委屈的张太后,竟然罕见地被朱厚照气出了眼泪,给气哭了!

    不过张太后毕竟从小是个倔强的性子,即便是气哭了,她也绝不示弱,只是站在仁寿宫的宫门口,咬着牙,寸步不让地盯着朱厚照,任由那眼泪,划过已经并不年轻的面庞,一划而过。

    看着张太后淌下去的一滴眼泪,朱厚照不禁也一时有点心软,毕竟眼前这位也是自己叫了十多年母后的人,说真没有感情,那绝对是假的,可是一转念,朱厚照马上又想起,眼前这个女人很可能就是杀害自己生母,如前朝万贵妃一般的毒妇,朱厚照又使劲儿狠下心来。

    也不再跟张太后说话,而是转头吩咐身边侍卫:

    “左右!速去仁寿宫抓人!”

    “哀家看谁敢?!想进仁寿宫?!踏着哀家的尸体进吧!”张太后厉喝一声,张开双臂,堵在仁寿宫的宫门口。

    侍卫们刚要上前,被张太后的凤目一瞪,又纷纷泄了气,站定了脚步,不敢再上前,虽然皇帝已经下令,可是在场的诸人,包括皇帝在内,又有谁敢真的动眼前的这位皇太后一根寒毛?!

    “发什么愣呢?!都聋了?!听不见朕说话了?!”看见侍卫们停下,自己的作为皇帝,命令却在紫禁城里都不好使了,朱厚照不禁更加生气地大喊。

    侍卫们纷纷心中哀叹,这算什么事儿啊?!皇帝和太后母子俩吵架,却让他们这些做侍卫的里外不是人,他们倒真希望自己是聋了。

    而看见侍卫们不敢动,朱厚照自己倒是挽起了袖子,跳下了马,准备亲自闯入仁寿宫去抓人了。“陛下,陛下,使不得,使不得啊!”罗祥一看情况发展到这个程度,更是急得面无人色了,在心中念叨着,无论是王鏊也好,杨廷和也好,刘瑾也好,张阳也好,你们倒是来一个人啊,好歹也劝劝我们这位一上来疯劲儿就什么也顾不上的皇帝陛下啊!

295章 杨廷和与王琼() 
今日里在内阁值房值守的阁老正是杨慎的父亲,杨廷和。

    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四川新都人。

    很显然,杨慎的天才,正是继承于自己父亲的优良基因。

    杨廷和12岁便中举,19岁便中殿试第三甲同进士,弘治二年,杨廷和进修撰,参修宪宗实录和会典,擢左春坊大学士,随后任职太子府詹事,当上了朱厚照的老师。正德即位后,杨廷和也一跃由詹事入东阁,专典诰赦,不过之后便因为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打发到了南京,改官南京户部尚书。

    不过,好在朱厚照这小子念及旧情,十分想念自己的杨师傅,杨廷和刚到南京不久,便被朱厚照找了个理由召还,授文渊阁大学士参理机务,迁吏部尚书。

    可以说杨廷和的仕途到现在基本可以算是波澜不惊,而且因为朱厚照的原因,一步一个脚印,平步青云,文官之中,如今也只在李东阳之下,不出什么大差错的话,眼瞅着便是下任内阁首辅,即便是刘瑾,这会儿也再也无法撼动杨廷和的地位了。

    而且,杨廷和儿子也争气,年纪轻轻便以才子之名,名满大明,似乎马上就要能弥补自己当年没有得中一甲的遗憾了。

    不过,杨廷和还有一个烦恼的源头,那就是常常会出现种种状况,让他疲于应对的皇帝朱厚照。

    还好,杨廷和总算是大明朝唯一几个能稍稍劝得住皇帝的人,用史书上的话来评价:正德年间,武宗常访疾问苦,多不在京。杨廷和入值中枢,参与机要,“镇静持重”,“补苴匡救”,“灾赈蠲贷犹如故事,百司多守法”,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封建史家对此歌颂备至。明末文人陈子龙指出:“武皇穆骏西驰,而天下晏然者,以任相得人也。”

    而用李东阳的话来评价说,那就是:“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经邦济国)事,须归介夫。”

    意思是吟诗作词,我还算比较擅长,但是要说起治国安邦的本事,那我就不如杨廷和了,足见这会儿还是内阁首辅的李东阳对于杨廷和的评价之高。

    而这会儿,杨廷和也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内阁值房之中,与他对坐之人,与张阳也有些渊源,那就是张阳曾经冒充的王景隆的老爹,如今的礼部侍郎,王琼。

    王琼和杨廷和同岁,如今都是刚好五十岁,两人志趣相投,这会儿也都在吏部,又先后因为得罪刘瑾,被打发到南京吏部任职,而且在朝中文臣中,又都算得上比较激进的改革派,所以两人算是相交莫逆。

    这个王琼是成化二十年才中进士,比少年得志的杨廷和要晚6年,不过虽然如今王琼的官位在杨廷和之下,不过在后世,王琼的名气显然要比杨廷和还要大上许多,甚至和于谦、张居正一起被称为明代三重臣。

    按理说,王琼这会儿应该在南京吏部任上,不过因为要回京述职,才出现在了内阁值房之中。

    而这会儿,杨廷和正拿着一个写着密密麻麻小字的文书,给王琼观瞧。

    看着文书的王琼,不禁有些呼吸急促,瞳孔放大,甚至喉咙都有些发干,看着那文书,王琼连一旁的杨廷和都顾不上了,半个时辰的时间里,竟然一句话都没跟杨廷和说过。

    知道王琼德性的杨廷和也不说话,只是微微笑着,看着王琼。

    直到王琼终于将那文书看完,长出一口气,将文书合上,并用手细细摩挲的时候,杨廷和才笑着开口:“如何?晋溪,这份文书,你觉得怎么样?”

    王琼字德华,号晋溪,杨廷和正是叫的王琼的别号。

    “石斋,你这是在考校我吗?在我看来,这分明就是我朝的隆中对啊!石斋,这份文书是由你起草的?!”王琼闭了一会儿眼睛,在脑中默默想了想文书中所言的内容,然后睁开眼睛,目光炯炯地看着杨廷和。

    “非也!晋溪你绝想不到,这份文书是刘瑾刘太监刚刚使人给我送来的!”杨廷和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句话说的,让刚刚正要喝茶的王琼听了,差点没有呛水呛死过去。

    “咳咳咳咳”王琼咳了好一阵子,才缓过气来说道,“难道是张彩的章程?!不对啊,张彩这厮虽然也算高明,但是他却多是守成保守之策,他人虽然风采夺目,可是这性子却是稳重的很。再说,刘瑾他这会儿也是风雨飘摇,得罪的人不可谓不多,已经有很多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了,要是这条陈一出,别的不说,只说这改漕运为海运,这个开海禁,这个改革兵制,便要得罪天下一半的人啊!怎么张彩还会给刘瑾那老贼出这么个条陈?!这是准备把刘瑾老贼放在火上烤啊!虽说我王琼跟刘瑾老贼不对付,也乐得看见他如商鞅一般,干脆被人车裂了。可是若是因为刘瑾,让这奇策成为众矢之的,步了王莽、王安石之改革的后尘,那就实在有点得不偿失了啊!”

    “晋溪,这次倒是你猜错了,这份文书条陈虽然是刘瑾送过来的,却不是张彩之策,而是另有高人啊。”杨廷和笑着摇了摇头说。

    “哦?!还有高人?!难道不对不对难道是今年的新进士?”王琼听了以后一惊,然后马上陷入沉思,摇头晃脑地想着,到底是哪个人,有这么大的胆子,出了这么一条奇策。

    “我也不跟晋溪你卖关子了,出这奇策的人,恐怕晋溪你大概也曾有所耳闻,正是新近的锦衣卫指挥佥事,张阳。”杨廷和从桌上拿起一杆笔,然后欠得了墨,在桌上铺开的宣纸上,写下了“张阳”二字。

    “张阳?!这名字好像听说过”王琼果然听着这个名字觉得耳熟。

    “哈哈,这小子前些日子还曾经冒着你家小儿子的名字,把京城里的花魁玉堂春给抱回家了,难道你这做过便宜老子的没有耳闻吗?!哈哈哈。”杨廷和大笑道。

    “嗨!是这小子!荒唐,荒唐啊”王琼这才想起来自己是从哪里听说过张阳这个名字,正摇头跟着杨廷和一起苦笑的功夫,一个小太监突然跑进了内阁值房。

    “杨大人,你在这里,真是太好了,快点,快点随我去仁寿宫!”小太监也顾不上给杨廷和行礼了,气喘吁吁地说道。

    “嗯?!仁寿宫?出了什么事儿了?”杨廷和看着小太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啊。

    “杨大人,皇帝、皇帝陛下他他要带兵攻打仁寿宫了!”小太监其实也不是非常了解仁寿宫那边的具体情况,就想当然地说道。

    “什什么?!”饶是以杨廷和这么多年来的养气功夫,也被这个消息惊得连手中的毛笔都掉在地上,“晋溪,快,快随我一起,快快走!”

    倘若是别的皇帝,别的内阁重臣,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会先猜这传信的小太监得了失心疯,或者睡糊涂了,可是杨廷和却最了解自己的皇帝弟子,这家伙头脑一热,可真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啊!杨廷和也不再看那小太监,一溜烟地便跑出值房,朝着仁寿宫而去了,这会儿他自然也顾不上外臣不得进入后宫的规制了。

296章 抓刺客?!() 
不过张阳倒是比杨廷和与王琼还要到的更早一点,虽然太医院与仁寿宫的距离,与内阁值房与仁寿宫的距离相差并不是太远,不过相较于两位50岁整的文官大人,张阳的腿脚却是快上许多。(;本;章;由;7;7;n;t;.;C;o;m;更;新;);

    “张大人,您一会儿可一定要劝住万岁爷啊,现在万岁爷可是谁的话也不听了”被罗祥支使去找张阳的小太监,一路上都不停地絮叨着。

    “行了,我知道了,我有分寸。”张阳有些不耐烦地说着,不过作为张宗说、张宗谭这次针对的当事人,显然张阳也不是个什么好脾气的,这会儿,张阳他自己都的心中都憋着一股阴火,这一点,可是罗祥使人去找张阳之前所始料未及的。

    “张大人,张大人!”

    随着张阳一路走来,不断有在禁宫值守的锦衣卫大汉将军向张阳行礼,虽然张阳并不认识这些人,可是基本都是世家子弟出身的这些大汉将军们,一个个可都是第一时间认识了这位他们名义上的上司,毕竟在他们眼中,张阳可算是朝中新贵,皇帝陛下面前的红人,据说就连九千岁刘瑾都对眼前这位张大人另眼相看。

    所以,这些很有眼力价的大汉将军们可不敢在这位张阳张佥事面前拿乔,一个个都恭敬的很。

    张阳一路点着头,也不多说话,被小跑着的小太监引路领到了仁寿宫前面,而这会儿,正是朱厚照与张太后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

    “张张大人,你可来了,快!快去劝住主子,这会儿可不是他逞性子的时候。”一看见张阳来了,罗祥就好像被追兵追得走投无路的以色列人,突然看见摩西出现,并分开了红海一样,眼睛里闪着光,连滚带爬地就跑到张阳的身边,拉住张阳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