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晋闲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晋闲人-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仲卿双手作揖,恭敬的行礼,“晚辈陈仲卿,来自汴梁,家父修书一封,托我带与兰亭叔父。”

    李兰亭深吸了一口气,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听到兰亭叔父四个字他大概猜到了什么,迟疑的问道,“你父亲是?”

    “家父陈安之。”

    陈仲卿从袖口里掏出了书信,恭敬地递给了眼前一脸惊讶的中年男子。

    恍然大悟的李兰亭没有立刻接过信,他大笑着拍了拍陈仲卿的肩膀,爽朗的笑声令人捉摸不透,“哈哈哈哈哈,有趣。原来是仲卿侄儿,合着你给叔父开了一场扮猪吃老虎的玩笑呢?上次见你还是五年前,没想到转眼之间长这么高了,方才根本就没认出你来,你进门可以直接报名字给管家,为何还要打着献诗的名混进来呢?”

    陈仲卿自谦的说道,“都说叔父是杭州诗评四绝之一,侄儿斗胆想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更吃惊的还是站在一旁的三人,邓翰林瞠目结舌,孙集懊悔的直跺脚,如果知道陈仲卿是李大人的世侄,他一开始怎敢趾高气扬的在他面前夸耀。魏洪山捂着嘴,想要把咳嗽声压下去,只剩下喉咙里含糊不清的震动。

    “没想到啊,世侄不单人长俊俏了,还才华横溢,你这首《望海潮》一出,恐怕今后写杭州美景的文人墨客,都不敢轻易的下笔咯……”

    如果从普通人口中说出这句话,或许只会觉得在吹嘘。但是声名远扬的李兰亭口中说出,却无疑是天大的褒扬,甚至可能直接奠定陈仲卿在苏杭文人墨客之间的地位。邓翰林感到很羞愧,或许在他眼中,自己之前表现出来的夸耀和狂妄就如同一个跳梁小丑般不堪入目。而在戏台下不卑不亢的仲卿贤弟,才是真正渊渟岳峙的主角,耀眼的日月光辉,他们连作为萤火之光的陪衬资格都没有。

    “叔父,世侄还有一个问题未曾请教。”陈仲卿指着书桌上的水墨丹青,笑着说道,“不知道这首《望海潮》值不值得一首《贺新郎》?”

    李兰亭想起之前陈仲卿说过的千金买诗词,没想到自己挖了一个坑往里面跳,现在想反悔已经他苦笑着摇摇头,承认道,“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当然值得。”

    “老刘,进来。”

    “诶,老仆在。”方才颐指气使的刘管家麻溜的走进来,规规矩矩的站在边上,“老爷有何吩咐?”

    “带他们三人去账房,取四十两银子,一子不少。”

    “啊……”

    李兰亭不知道方才门外的变故,面对刘管家的失态顿时面露不悦,他指了指陈仲卿,说道,“啊什么啊,还愣着干嘛,快去,还有吩咐下人准备几个菜,准备跟我侄儿叙一叙,快去!”

    刘管家怯生生的抬起头,看见陈仲卿正在用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打量着自己。他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怎么刚才惹到了老爷的贵客。他接过老爷的命令,准备如临大赦的逃出书房时,背后却响起了一个冷漠的声音。

    “等等。”

    这一声听听得他寒毛耸立。

    陈仲卿在背后叫住了他,然后转过身恭敬的对李兰亭说道,“世侄还有一老仆相伴而来杭州,只是被管家拦拒在门外,还请叔父多多包涵他进来。”

    “还有这种事?”

    李兰亭瞪了刘管家一眼,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世侄,随你而来的老仆可是姓贾?”

    这次轮到陈仲卿愣住了,“正是姓贾,陈家老仆贾三。”

    听到贾三的名字,李兰亭气的脸色都发紫了,一巴掌扇在管家的脸上。

    啪的一声,声音清脆。

    这一手打的在场人不知所措。

    刘管家摸着脸颊,一脸惊讶,他很少见老爷发过这么大的火气。

    “刘管家,你好大的胆子,把我恩公贾三叔拦在门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赶紧把他请过来,慢一步你明天不用待在李府了!”

    邓翰林头脑已经转不过弯,如果说陈仲卿是李兰亭的世侄让他感到惊讶的话,那么邋里邋遢的老仆形象与李大人救命恩人实在联系不到一起。

    刘管家急忙忙让仆人把门外的尊客请进来,他则带其他三人去库房取银两。邓翰林三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应该在这里逗留下去,起身与陈仲卿告别。

    “仲卿贤弟……叫你一声贤弟无妨吧?”

    此时邓翰林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洒脱,既然是李兰亭的世侄,又是来自汴梁,此时举手投足之间早已没有当初故意装出来的青涩,一股鲜衣怒马的世家子弟气势油然而生。

    “无妨,翰林兄,有缘再聚。”

    陈仲卿的开明让邓翰林松了一口气,幸好李府门外发生的那一幕为难没有大人不记小人过。

    孙集和魏洪山羞赧的低着头,早已不敢直面陈仲卿,汴梁而来的官宦士子,他们普通百姓一个都开罪不起。人家还特地作诗一首为他们赚来四十两银子,已经仁至义尽。

    虽然最后他们得到了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多的银两,却一直笑不出来。谁会想到一个低调普通的年轻人,居然会是一条从汴梁而来的金鳞。

    陈仲卿……虽然李兰亭没有提到他的背后身家,但恐怕相比起来,只贵不卑。

    走出李府时,邓翰林脑海里没有来由的冒出一个念头。

    这个年轻人的声望,可能会在杭州城迅速的崛起。,,。请:

第十章 地位不保() 
第二更

    风水轮流转,趾高气扬的李府管家也有不幸看走眼的一刻。

    他低声下气的恭请老贾跨过李府那道门槛。背着行囊的老仆不屑的瞟了他一眼,大摇大摆的穿过那扇朱红大门。

    李府出现了滑稽的一幕,一直以来都是威风凛凛的刘管家居然会低声下气的为一个下人弯腰带路,还是往李府饭厅的方向走去。

    仆人们都在猜测那个貌不惊人的老仆到底是何方神圣。

    李兰亭早在厅堂上等候已久。

    老仆贾三一股脑的坐了下来,原本主仆是不能坐在同一张桌,但是老贾身份特殊,又是李兰亭口中的恩人,自然不能平常对待,陈仲卿也不怎么讲究尊卑秩序,老贾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

    三人坐下之后,开始依次上菜。

    西湖醋鱼,金华火腿,鳜鱼汤羹,糯米蓬糕。

    八仙桌上满目玲琅,芳香四溢。杭州人将菜系的清淡发挥的淋漓尽致,却依旧色味俱佳人食欲不减。陈仲卿乘船而来,在水路上度过一段艰苦难熬的岁月。就连不挑剔的他都吃不惯那土腥味十足的河鲜。

    老贾一如既往的好胃口,拿起筷子就夹着菜往自己嘴里送。

    李兰亭叫丫鬟过来,低声吩咐了几句,丫鬟点点头退了下去。然后他然后才回过头,打开了话匣子。向陈仲卿揭露之前的幼年往事,“当年少年无知时,李家还居住于开封深宅大院,有次我与你爹惊蛰出游踏青,不小心失足落水汴梁河,当时吓坏了安之兄,幸好贾叔深谙水性救了我,否则我这条命就搭在那里了。”

    李兰亭讲到儿时往事,感慨万分,随口又轻笑着摇摇头,“此后举家搬迁,前往杭州,这一走就是十几年,期间虽有书信往来,但是儿时汴梁繁华风貌,花灯夜市都渐渐模糊了起来,唯独你父亲情谊和贾叔恩情,叔父没齿难忘。”

    “这事啊,李大人不说我都忘了。”

    老贾笑嘻嘻的裂开嘴,露出满口黄牙。

    李兰亭端起酒杯,朝老贾举起了杯子,“这杯是敬三叔当年的救命之恩。”

    老贾大大咧咧的举起杯子,挠了挠腮帮子,勉强挤出一句文绉绉的话,“内啥?我干了,您随意。”

    陈仲卿瞪了老贾一眼,老贾顿时就像霜打的茄子一眼干瘪了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凳子上吃饭。

    陈仲卿放下筷子,把话题往自己想说的方向引导,客气有加的说道,“兰亭叔父不用太过在意,此番前来正是因为家父在汴梁发生了一些变故,否则也不会特地给叔父添麻烦。”

    李兰亭摆摆手,并意的说道,“诶,哪有麻烦一说,方才书信我已经看了。汴梁的政变阴谋前半个月已经在杭州城内传开,虽然不知道情况如何,但是在朝为官,伴君如虎,你父亲也有心思缜密的考虑。杭州城还没被汴梁的这场政治阴谋后续波澜席卷进去,你在此可以放心安顿下来,等到风声过后,再回去汴梁。”

    他是很喜欢陈仲卿这个世侄,才气袭人却又内敛低调,他见过许多的汴梁富家子弟的纨绔与傲气,唯独欣赏这份藏锋。

    不过陈仲卿委婉的否决了对方的提议,“我不住在叔父宅中,还想另寻一座宅院,银两价钱都好说,不知道叔父可知哪有合适的宅院出手?”

    陈仲卿的回答让李兰亭感到意外,对方刚想开口问询,他又补充了一句,“这场阴谋政变我父亲也是兵行险招,保住了陈家上下一干等人的性命,但是却留下了一些棘手的烂摊子要处理。谁都不敢保证阉党不会不留余力的清缴残党。我住在叔父家中,日后我们家真有三长两短,怕牵涉到叔父身上。”

    陈仲卿身上背着两条人命,虽然现场被他精心布置过,但他也不敢确保会不会有高人看破设下的局。他的设想是让王长安坐实叛徒的罪名,但却留下最大的漏洞——行凶者的动机前后矛盾,这也是局里唯一一个破绽,自己已经将蛛丝马迹都清扫干净了,汴梁的大人物只要不特地的深究小细节,陈家便能相安无事的度过风险期。

    李兰亭沉吟了一下,在考虑陈仲卿提议的风险性,最后他想到一个两全其美之计,说道,“这样吧,吃完饭之后我让刘管家带你去一趟李府的闲置宅院,原本准备作为分宅使用,暂时派不上用场,你们正好可以入住。屋里家具物什一应俱全,稍稍布置一下就可以闲居下来。”

    陈仲卿喜上眉梢,这绝对是最好的安排,连忙谢过叔父的好意,“那最好不过了。”

    三人正在谈论之间,陈仲卿的身后突然响起熟悉的声音,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绵声细语。

    “爹,您找如烟何事?”

    陈仲卿回过头,两人正好四目相对。秋波潋滟的眼眸里闪过一丝的惊讶,女子落落大方走上前,向陈仲卿福了一福,表现出大家闺秀的温柔贤淑。

    “这是陈仲卿,爹爹忘年故交之子。这是叔父的女儿,如烟。”

    “如烟见过陈公子。”

    陈仲卿作揖致谢,语气不卑不亢,恰到好处,“仲卿方才还得感谢李姑娘一语解围。”

    李兰亭挑起了眉头,“哦?你们之前还有一段故事?”

    李如烟轻捂着嘴,笑道,“没什么,举手之劳而已,陈公子何需记挂在心上。爹爹,如烟有事,还望能先行告退。”

    她对陈仲卿并没有多少感觉,汴梁而来的客人如同过江之鲫,才华满腹的也不少,一个普通士子还入不了法眼。

    李兰亭很宠溺自己女儿,也不强留,便说道,“你有事先去吧,今天也是想让你见见父亲的故友之子。”

    陈仲卿笑了笑,不以为意。

    李如烟匆匆打个照面便退下,李兰亭则坐下与陈仲卿商讨接下来的计划。他表示赠与陈仲卿纹银百两,暂时度过这几个月。李兰亭也拿捏不准,陈仲卿有没有哪些富家子弟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恶习”,所以才以百两纹银试探。

    不过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陈仲卿谢过李兰亭的好意,并且表示一间闲宅已经足够了。吃完饭之后便起身告辞李府,这次管家还要责无旁贷的担任指路人的角色,在老贾颐指气使的态度下,把陈仲卿顺利的送到闲置的宅院之中。送走了陈仲卿之后,李兰亭转身前往书房,他准备将那幅杭州美景图细细的装裱起来,过几天好向有人好好炫耀一番。

    李如烟站在长案前,低头聚精会神的盯着摆在上面的画作,上面描绘的亭台楼阁,山水人家神韵俱显,尤其是题的那首望海潮词,将画中意境包罗万象,全然囊括进去。

    绝世好词。

    李如烟拿着秋毫,在另一张宣纸上比划了几下,却发觉怎落笔都不对。

    这种割金断玉,锋芒毕露的书法,她从未见过,也无从下手。

    李如烟听到背后响起窸窣的动静,她回过头,看见自己的父亲正站在身后,悄然无声的盯着她临摹。

    “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这一手可是难得的好字。”

    李如烟的右手拿着狼毫,指着桌面上的杭州美景图,对身后的父亲说道,“爹爹的诗句作画功力都在与日俱增,这首《望海潮》俨然已有诗词大家的风范,尤其是诗性十足的烟柳画桥,峰峦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我眷抄一遍,回头拿去给张逊老师评点一下。想知道杭州诗词第二的师傅,能不能写出同样气势滂沱的词。”

    李兰亭笑了笑,他知道李如烟是有意刁难自己好友,笑道,“还是算了吧,你爹我可写不出这种需要天赋异禀的词句,省的到时候张逊兄回头来找我切磋比划。”

    “这首望海潮的,是你刚刚看到的陈公子所写。”

    原本在纸上勾勒的笔杆戛然而止,她回过头,表情惊讶万分。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个平淡无奇的表情,虽然身上有种难以掩饰的才气,但怎么看都无法跟才华横溢的八斗之才联系起来。

    李如烟轻咬着朱唇,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父亲所说的话,蹙起如黛的眉,半信半疑的问道,“父亲是说,这首望海潮出自那个陈公子的手笔?”

    李兰亭走到长案前,将已经风干残墨的杭州美景图细细的卷起来,他小心翼翼的塞进抽屉里,拿一块檀香木小心翼翼的压起来。

    “是啊,信手拈来一首词就表现出才惊艳绝的天赋,不知道这孩子精攻文章诗词的话,能走到什么样的境界。当年安之兄曾痛惜次子愚钝不可教,现在看来,陈仲卿哪里是一块朽木,分明是麒麟啊。”

    李如烟握紧了手中的松木笔杆,深吸一口气让情绪平复下来。

    外表文静,但是性格争强好胜的她曾想过要做杭州才学第一的女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