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寻秦记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切从寻秦记开始-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站在稷湖之畔,看着风光秀美的稷湖,嗅着清新湿润的空气,迎着湖面上吹来的暖风习习,陆云舟顿觉心怀为之一畅!

    此时还没到上课的时间,宽阔的稷湖上正有几个学子在泛舟游玩,歌声隐隐传来,湖畔停泊着几艘小船,船上放着船桨。

    方世华将手罩在眼睛的上方搭成个小凉棚,向湖心眺望片刻后,欣然道:“今日的思舫空着,我们去思舫吧!”

    刘琨欣然道:“甚好甚好,思舫最是清净之处,无人打扰,正适合谈话!”

    听他们如此说来,陆云舟疑惑地打量稷湖上方,只见茫茫湖心正矗立着两个建筑,湖西有一个亭子,湖东则是一个石舫。

    想必那个石舫,便是方世华口中的思舫了。

    陆云舟没找到相对应的记忆,不便多言,跟着两人上了一艘小船,方世华会划船,便由他坐在船尾操桨,向西边的湖心慢慢划去。

    船桨拍打着湖面,掀起水浪哗哗,平静的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刘琨和陆云舟各自在船上找了个地方盘腿坐下,看着方世华熟练地坐在船尾操桨划船,刘琨对陆云舟笑着解释道:“世华的家乡安阳在阿泽的北岸,那里的百姓大多以捕鱼维生,因此世华从小就会划船。”

    陆云舟微笑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自然那丰富的物产资源,正是老天给予人类的最好恩赐!”

    方世华眼前一亮,一边划桨,一边慨然道:“齐公子所言甚是,正是靠着阿泽中那一条条鲜活的鱼虾,把我喂到那么大,我才能有幸来名扬天下的稷下学宫求学呢!”

    这时小船划到了湖心小亭的一侧,陆云舟看到湖心小亭上挤满了人,人头涌动,不时地有叫好声传来。

    见此盛况,刘琨那张沉稳的脸上,亦是出现了一抹笑容,欣然道:“看来今日辨亭上又有重要的论题了,否则也不会吸引那么多人前来围观!”

    陆云舟心道:“原来是在搞辩论赛!”

    再仔细一看,果然看到亭中只有两名学子,面对而坐,此刻正争得面红脖子粗,其他人则站在辨亭四周的开阔平台上,围着中央的辨亭,看得津津有味。

    刘琨笑道:“辨亭上发生的著名辩论实在是太多了!孟子与淳于髡在辨亭上为何为‘礼’而辩,与其他学者为‘王霸’、‘义利’、‘人性善恶’而辩;公孙龙单枪匹马,在辨亭上以一敌百,以‘白马非马’之诡论力压群雄;田巴与其他学者为“坚白异同”而辩……稷下学宫汇聚了各派思想,而各派思想的碰撞,就集中在这小小的辨亭之中爆发出来!天人之际、古今之变、人性善恶、礼法、王霸、义利……这些著名的议题从辨亭而传遍稷下,从稷下又传遍天下,将这座小小的辨亭,披上了思辨的神秘色彩,在思舫中思索,在辨亭中论战,辨亭与思舫,也变成了稷下学宫最最闻名遐迩的两处建筑!”

    陆云舟微微一怔,心道原来如此,这就怪不得了,思舫是为了在喧嚣的稷下学宫中,给人留下一处静心思考的空间,因此稷湖上不论有多么热闹,都不会有人去打扰湖东思舫的清净!

    而辨亭的热闹则与思舫的清净截然相反,人人都可以来此观战,这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聚焦点、各派学说碰撞的试炼场!

    陆云舟心有所感,想起了司马光的那首《稷下赋》,便吟诵道:“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方世华可能也是想听听此刻辨亭上论战的议题,便操着船桨,将小船靠近了一些,这时小船距离辨亭已经很近,湖面上的暖风将陆云舟的这句吟诵之辞,送到了辨亭上,一名站在外围的学子正好听见,心中略一琢磨,大生佩服之感,便好奇地回过头来,想看看究竟是何等人物,吟诵出了此等好句!

    见到船上坐着的竟是陆云舟时,那名学子的双眼一亮,陆云舟看到他的目光变得炙热起来,顿时心道不妙,果然听到那名学子转头就冲着人群大声吼道:

    “诸位让一让,齐公子来观战啦!此场论战杀得难解难分,两方难分高下,咱们不妨请齐公子来说说他的意见!”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上仙() 
随着那名学子的呼喊,辨亭上的学子们,顿时都齐刷刷地回过头来,看向小船上的陆云舟三人。

    陆云舟顿时无语了,暗自责怪自己多嘴,吟什么赋嘛!

    “真的是齐公子!”

    “齐公子请上来说话!”

    “诸位安静,让齐公子来为我们指点迷津!”

    “啊!齐公子好俊,人家要嫁给他,不要拦我啦!”

    “……”

    辨亭上的学子们看见陆云舟,一个个都起哄了起来,里面居然还掺杂着不一样的调调。

    陆云舟打了一个寒战,心想莫非这些人里面,还藏着有龙阳之好的同学?

    陆云舟目光一扫,心中放心了不少,原来辨亭上不止有稷下学子,还有许多临淄的贵族仕女在观战,这些贵族少女们见到陆云舟之后,一个个都犯起了花痴。

    刘琨苦笑道:“世华,都怪你将船划的那么近,这下齐公子想不上去都不成了!”

    方世华讪讪地挠了挠头,歉然道:“我就是好奇这场论战的辩题……唉,总之都是我的错,连累齐公子了!”

    陆云舟听到他们的对话,连忙笑道:“世华不必自责,放心吧,我上去说两句就下来,速战速决,不会耽误多少时间的!”

    方世华立即眉开眼笑,欣然道:“是,其实我也想听听齐公子的高见呢!”

    刘琨无奈地瞪了自己的好友一眼。

    在众人的起哄声中,方世华将小船慢慢靠向辨亭。

    陆云舟心中暗自着急,想着一会儿不仅要给刘琨、方世华交代清楚,科举制的舆论操作该怎么进行,晚餐与师史还有重要约会,眼下可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想到这里,便不等小船停靠,站起身来,足下微一用力,便轻飘飘地越过了平台上的众人,直接跳到了辨亭之中。

    陆云舟一身素白的宽袍大袖,轻轻一跃便如闲庭信步,负手飞于空中时衣袂鼓动不止,白衣飘飘,飘然出尘,在众人眼中宛若乘云驾雾的仙人。

    稷湖上雾气漂浮,陆云舟飞在空中,在众人的眼中,仿佛就像踏在雾气之上,这一幕永远地刻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中。

    陆云舟这一手轻功,顿时引发了轰动效果,贵族少女们一个个都激动地尖声叫了起来,稷下学子们也都纷纷惊叹高呼!

    “看,这就是稷下飞侠!”

    “齐公子莫非是天上仙人下凡?”

    “齐公子,人家爱上你啦!”

    “上仙别走,人家想要和你一起飞!”

    “……”

    小船上,刘琨和方世华相顾愕然,良久,方世华磕磕巴巴地说道:“刘兄,难道……齐公子当真是仙人?咱俩……莫非是在和仙人交朋友?”

    刘琨如坠梦中,怔怔出神了半天,方才不确定道:“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吧?”

    陆云舟落地后,看到众人如此反应,不禁苦笑连连,想着正事要紧,便看向辨亭中的两名同学,却见那两名同学早已站了起来,此刻正激动无比地看着自己,眼中冒着小星星,脸庞因激动而涨得通红。

    陆云舟见状,不由得头皮发麻,暗自咽了一口唾沫,勉强拱手道:“两位……仁兄,在下有礼了!”

    那两名同学如梦初醒,连忙恭谨地回礼道:“小民见过上仙……不不,见过齐公子!”

    这时围观人群见到陆云舟说话,也都纷纷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云舟的身上。

    陆云舟哭笑不得,连忙拱手对着在场众人团团打了一个圈,说道:“诸位恐怕是误会了,小弟实乃一介凡人,今日碰巧路过宝地,多有打扰,望请恕罪!”

    众人“哦”了一声,纷纷露出了“我懂了”的神情,仿佛是明白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上仙,你放心,我们不会把你的身份透露出去的!”人群中有人小声说道。

    “上仙下凡肯定是有重要任务的,大家可千万要管好自己的嘴呀!”又有人在人群中小声呼吁道。

    陆云舟暗自抹了一把冷汗,心道这是解释不清楚了!

    人群中又有人说道:“不如将方才的辩题,给齐公子过目一下,让上仙……让齐公子给我们这些人一些垂示,也好过吾等盲人摸象、管窥蠡测中难见真理!”

    有人附和道:“是啊,请齐公子指点我们吧!”

    其他人也纷纷起哄:“请齐公子不吝赐教!”

    陆云舟暗自抹了一把汗,拱手道:“多蒙各位朋友青眼相待,小弟自当尽力而为,只是小弟一会儿还有要事要办,不能在此逗留过久,还请诸位见谅则个!”

    众人连忙纷纷回应:“是是是,上……齐公子来此世间一趟,定是身负上天重任,我等自是理解的!”

    辨亭中那两名同学也都急忙地上前来阐述各自那一方的立论,生怕耽误了陆云舟宝贵的时间。

    一名同学踏前一步,对着陆云舟和四周人群一拱手,朗声道:“齐公子请明鉴,今日的辩题乃礼法之争,在下乃儒家门徒,持儒家之以周礼治国一方,对面这位同学乃法家门徒,持法家之以法、术、势治国一方。”

    这时刘琨和方世华才将小船停靠,这会儿正艰难地在人群中从后往前挤进来,想要一睹陆云舟辩论的风采。

    “这位同学,烦请让让,我俩和齐公子是一起的!”

    方世华和刘琨连连告罪,穿过人墙,终于挤到了前排,正好听到那名同学在阐述今日的辩题和两方的立论。

    陆云舟轻轻点了点头,礼法之争,那是稷下学宫的经典辩题,也是老生常谈了,无数老前辈在这个辩题上喷过口水,留下印记,到现在根本已经很难辩出什么新的花样了,也怪不得这两个同学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在陆云舟这后世之人看来,礼法之争自然是十分无聊的,是华夏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罢了。

    周朝是以周礼治天下,到了秦朝则以律法治理国家,再到后来的华夏历代封建王朝,明面上看似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实际上统治者身体力行的治国之策也不过是外儒内法罢了!

    说到底,礼、法根本就是一回事,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给天下人立一个规矩,都是统治阶层维护自身利益和国家稳定的工具,区别只是礼乐治国,教化怀柔;律法治国,峻冷严苛罢了!

    当然,这些超前的言论,是没有必要在这里说的,说了也未必有多少人能真的领会,人多嘴杂反而容易闹出麻烦来!

    想到这里,陆云舟倒是心中一动,忽地有了别的想法。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连问() 
原本陆云舟只打算速战速决,说完自己的见解便快些结束离开,只因后面同刘琨和方世华商量的事情,才是更加重要的。

    但当礼法之争这个命题摆在陆云舟的面前的时候,陆云舟脑海中却是忽地灵光一闪,联想到了几天后将要被他亲自推向这个时代的科举制。

    在战国时期推行科举制,和后世华夏历朝历代的科举制会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同--

    后世的华夏是儒家一家独大,科举考试只需要考察儒家的四书五经便可。但战国时期,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无数的流派百花争艳、竞相绽放,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同台较量,这场考试需要考察的内容,便注定不可能如此简单!

    在这片时代的大擂台赛上,儒、墨、道、法四家轮流守擂,台下还有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兵家、农家、轻重家、神仙家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瞅准机会便随时有可能跳上擂台和上面的大佬们掰掰手腕,亮亮肌肉!

    到底哪一个流派更适合治理国家,更有能力主导这片广阔的华夏大地,这绝不是陆云舟想要做出的最终抉择!他也并不希望国家举办科举制这样的抡才大典,最终会成为诸子百家互相较量,成为流派纷争的擂台赛,而失去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初衷!

    较量,可以!但要公平较量!

    竞争,可以!但要良性竞争!

    陆云舟绝不希望发展到最后,将考场上的争端,延续到朝堂之上,演变成明朝中后期那种你死我活的党争!

    除此之外,科举制的目的,是为了给国家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为了选出来一群死读书的学霸!

    因此陆云舟也绝不想要看到,最终选拔出来的人才,会像华夏历朝历代那些士大夫一样,学了一辈子、考了一辈子,强行把自己变成一个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装了满肚子的学识,却没有丝毫与之相匹配的实干能力,当了官之后,还得依靠幕僚、师爷的辅佐提点,才能艰难地处理政务!

    因此陆云舟忽地升起了一个念头,就是在科举制问世之前,要为这一个可能发生的隐患,打一剂预防针!

    同样的,这也是一个为科举制舆论预热的极好机会!

    这些念头仿佛一道道惊雷,在陆云舟的脑海中瞬息掠过,想明白一切的陆云舟回过神来,对着那两名同学微微一笑,道:“礼法之争,这是一个经典的辩题,已经被无数的前辈辩论过,挖掘了几乎所有的观点、所有的事例,好的坏的都被人说过,所以你们陷入了困境,到了辩无可辩的地步,是吗?”

    那两名同学闻言,俱都面庞一红,回想一下,他们之前虽然辩论地无比激烈,两方观点你来我往,看似辩得很热闹,但追究起来,却都是一些拾人牙慧的老生常谈,只不过这道辩题的前例众多,才让他们拼内力拼了那么久。

    陆云舟一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了,事实上如果此场辩论当真出了什么新颖的观点,那名同学在给自己介绍的时候,就绝不可能绝口不提,而围观的学子们,也会先邀请自己观战点评,而不是二话不说就拉自己这个场外援助上来说话。

    陆云舟微笑道:“当一条路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就没有必要再走下去了,钻牛角尖是很难得出想要的答案的。这种时候,或许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