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品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一品驸马-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念完慕容博的近战后,台上的人才开始念柳味的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第一句出,本来喧嚣的台下突然安静下来,而台上的那几位评委,则突然激动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那梁周翰更是忍不住惊叹道:“好句,妙句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为将若能做到这点,何愁打不了胜仗?”

    “周老言之有理,此一句当可与兵圣孙武那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相媲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唯有此镇定,方可制利害,可待敌啊!”

    李昉、梁周翰两人这边说着,旁边的欧阳炯连连喝道:“两位,且先莫急品评,听完全篇再说,你们这一弄,让我等心痒痒……”

    欧阳炯这么一说,李昉、梁周翰两人也顿时勾起了往下听的欲望,于是连连浅笑,然后让人继续念下去。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

    …………………………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洋洋洒洒一篇文章被人一气念完,台上台下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话音罢,极静之后突然喧嚣,让这吹台周围的秋寒一扫而光。

    柴风站在台下,却忽而不能言了,她本以为柳味仓促做文章,就算按时完成,却也不太可能有多高水准,可让人未料到的是,柳味的文章不仅字漂亮,就连这水准竟也高的出奇,纵观古往文章,怕也只有汉时名赋、唐代韩愈柳宗元一流的文章可与之相比了。

    柴风这边惊叹的时候,对文章最是推崇古文运动的李沆已是忍不住激动道:“篇中凡八段,各不相属,然先后不紊。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段落鲜明,井井有序。丈之善变化者。真没料到,柳兄弟在作文章上,竟然如此出类拔萃,只怕大宋境内,文章是其对手的,没有了。”

    吕蒙正听得李沆这话,浅笑道:“李兄言之有理,有此文章在,就算书法不入流,那也必定能传之后世,更何况柳兄弟还有这手好字。”

    台下众人议论纷纷,台上却也没闲着。

    陶谷对书法不在行,但学识却是有的,看完柳味这篇《心术》后,竟也忘却了以前的不愉快,忍不住称赞道:“此文绝似《孙子·谋攻》篇,而文采过之。自谓孙吴之简切,无不如意。诚非诱辞也。通篇逐段自为起讫,而层次自有浅深。盖由治心而养士,由养士而审势,由审势而出奇,由出奇而守备,逐段相生而下,不复不蔓也。至于名言硕论,络绎奔赴,熟之更足增长人智识。”

    “陶老所言甚是,惟义可以怒士,是鼓众以勇也;养技而自爱,是大将养勇之道。此二语,虽孙吴不能过”欧阳炯一边抚须一边称赞,言语之中将这篇《心术》给推到了极致。

    苏另看则表现的十分冷静,初闻这篇文章,他内心是十分吃惊的,因为不管怎么看,像柳味这般年纪的人绝对不可能写出这篇《心术》,更何况柳味写的时候一气呵成中间未停顿,字又写的那般漂亮,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人当成构思所写?

    可苏另看却又怀疑不得,因为这比试什么是慕容博提出来的,慕容博代表学府书院,他定然不想输给柳味,那么这比试什么他也肯定不会让柳味知道,如此,这篇《心术》倒就真是柳味所写了。

    不可思议。

    苏另看觉得不可思议后,却反而接受了这件事情,因为这几个月来柳味做的不少事情都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酿葡萄酒,比如说验尸审案。

    而当苏另看接受了这件事情后,他才去细心品味文章中的真意,这一看,又是一惊,通篇文章讲述的是用兵之法,共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八个方面段落分明,井井有条,尤以治心为核心,而全篇之中,又多发人深省之句,比如首段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比如第三段的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这样通篇看完,连苏另看这种以谋略而擅长的人都不由得生出些许钦佩之情,甚至忍不住去想,这柳味若是去打仗,会不会成为大宋的一代兵圣?

    台上台下称赞之声此起彼伏,潘惟吉站在人群之中,脸色十分难看,最后微一凝眉,随即转身离去,他本来是要看柳味笑话的,不曾想这柳味随随便便一篇文章,便有振聋发聩之效,如果让其有时间深思,那做出的文章还了得?

    最让潘惟吉受不了的就是,那柳味的书法竟然也不曾多让,潘惟吉自幼练习书法,他认为自己的书法已是不错,可今日一见柳味那随意的行书,才知自己以前是有多么的自大。

    这边潘惟吉离去,可台上的慕容博却不能离去,不管怎么说,这是两人的比试,就算众人对柳味的这篇文章反响大,他也必须等到有了结果才能离去,因为他若中途离场,在气度上就输了。

    慕容博是个阴冷的人,就算心里再狠一个人,他也不会在外人跟前表露出一丝,所以在这个时候,他更不能走了,更何况他不认为自己就一定输。

    他请来的这几位评委虽然公正,可与他也算得上不错的好友,那陶谷与柳味有嫌隙,只要有三人支持他,他便胜了。

    喧嚣不止,台下的百姓此时已经不在乎输赢了。

    不过在台上的人表示要表态投票的时候,台下的百姓还是突然安静了下来。

    这些评委当中,欧阳炯的年龄最大,为此由他先投,他起身后将两篇文章的立意各说一遍,然后又品评各自书法,最终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柳味。

    接着是陶谷、李昉、梁周翰,这三人跟慕容博的关系不错,不过他们在品评的时候却十分工整,这样品评完,便也全部投给了柳味,那陶谷更是先投,一点不做犹豫。

    如此一来,柳味就得了四票,那么无论苏另看投给谁,这场比试柳味都赢定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大伙,已经不怎么期待苏另看那一票了,不过苏另看还是起身评了几句,然后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慕容博,而他投给慕容博的理由是他很欣赏慕容博的书法。

    柳味胜了,而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苏另看之所以投给慕容博,只不过是给慕容博面子罢了,再者就是避嫌,他是开封府的人,跟柳味是同僚,平时关系也不错,收了柳味不少酒,虽然他的一票已经不重要,可他还是要避嫌。

    苏另看一票投下,慕容博脸色已是极其难看,可他终究是硬撑了下来。

第1卷 第62章 美食() 
柳味胜了,可此时的柳味并没有得意,他很镇静,甚至可以说是云淡风轻。

    面对众人的称赞,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自己能胜全凭运气。

    本来对于今天的比试他心里是没有底的,因为他不知道慕容博要比什么,当慕容博提及比书法和文章时,他的心里仍旧是半喜半忧的,在书法上,他并没有十分自信,虽然前世的他从小就有练毛笔字,但那个时代练的毛笔字又怎么可能比的了这个时代的大儒?

    再有就是文章,文章并不是好写的,就算拿古人的来充数,也要符合慕容博所说的要求才行,所幸的是柳味恰好知道一篇,也就是这篇《心术》。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对用兵有极其详尽的叙述,而那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更是千古名句,只怕只此一句,便能撑起整篇文章。

    柳味能胜,实属侥幸。

    而今他胜了,却并没有骄,他向台下众人微一拱手后,便随即下了吹台向京城赶去,途中百姓围堵厉害,让他有举步维艰之感,不过好在他刚挤出人群,苏另看的马车便迎了上来,苏另看在马车中向柳味招手,柳味心领神会,快步跃了上。

    马车扬长而去,很快进了城。

    进城途中,苏另看浅笑道:“柳大人能写出《心术》这样的文章,当真是国家之栋梁。”

    柳味浅笑:“苏先生谬赞了,不过应付比试而已,而且是纸上谈兵,不堪实际,不然苏先生也不会将自己的一票投给慕容博了,不是吗?”

    苏另看一愣,他倒没料到柳味会这样说,不过他也没有生气,更不会认为柳味会因为自己不投他而生气。

    “慕容先生毕竟是学府书院的院长,若无一票,就太不好看了,所幸陶谷等人对你十分器重都投了你,我也就不做这锦上添花之事了。”

    “苏先生做事自然有自己的原则,不过以在下来看,陶谷等人之所以投了在下,并非是器重在下,而是形势所逼罢了。”

    “哦,形势所逼?”苏另看并未惊讶,只是很有兴趣的望着柳味问道。

    “自然是形势所逼,《心术》一出,台上台下众人反响强烈,他们若是不投在下,难免被台下百姓所诟病,他们都是当代有学问有地位的人,惜名的很,怎可因为慕容博而被污了名声,苏先生投慕容博,想来也是如此吧?”

    柳味说的淡然,并无一点生气神色,而他话中意思已是明白,苏另看投慕容博是为避嫌,可避嫌便是惜名,他若是投了柳味,就算柳味是实至名归,他苏另看却也少不得被人在背后中伤,可他如今转投慕容博,不仅不会被人中伤,反而有可能因此而博得好名声。

    柳味说完,苏另看浅浅一笑:“柳大人果真不同凡响,能够通过表现看到实质,不简单,不简单啊!”

    “那里,那里。”正说着,柳味的肚子突然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柳味略显尴尬,道:“没料到一场比试下来,已近正午,苏先生若是不嫌弃,我们找个地方填饱肚子如何?”

    苏另看也觉得饿了,道:“好!”——

    京城开封自从建国以来,便呈祥和之态,为此吸引了很多外地百姓的到来,外地百姓的到来让这里的文化呈现多元化,而最能有所体现的便是小吃。

    开封的小吃很有名,几乎包括了全国各地有名的小吃。

    柳味和苏另看两人步入闹市后,便下了马车,街头熙熙攘攘,各种叫卖声不绝,苏另看好像并无一定的目标,为此便跟在柳味一旁,边走边聊。

    “跟柳大人一同去吹台的还有一人,柳大人丢下他没什么事吧?”

    “我那位朋友低调的很,我刚被百姓围住,他便借机走掉了,不碍事的。”

    两人这样聊着,前面一家小店人头攒动,竟是排了很长的队,隐隐间能见小店内冒着白气,在这深秋时节,那白气给人一种温暖感觉,柳味见此,浅笑道:“苏先生,前面好像是卖包子的,我们去吃几个如何?”

    人很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可苏另看并未拒绝,浅笑道:“整日呆在开封府中,民间小吃很久没尝了,既然柳大人喜欢,那在下奉陪便是。”

    说着,两人便在人群后面排起了队。

    本来,以他们两人的身份,在任何地方吃饭都是不用排队的,只不过柳味心中并没有那份优越感,所以他选择排队,苏另看见柳味如此,自己也不好开口说插队,只好跟柳味一起排队,好在两人聊开之后,竟是有很多话题,因此倒也不十分寂寞。

    队虽然排的长,不过包子买好就可以离开,所以柳味和苏另看两人并没有排很久,他们在排的时候已经看到前面一张牌子上写着管氏包子,一文钱两个,所以等到他们的时候,柳味随即从身上拿出了三文钱道:“六个包子。”

    柳味说了一声,可是却并没有得到回答,这让柳味很是奇怪,抬头去看,只见卖包子的是一对父女,父亲在店内忙活,女儿在前面派发包子,女子长相甜美,一双眼睛水灵至极,仿佛是会说话的。

    可是她却并没有说话,只是对柳味不停的挥手。

    柳味微一凝眉,道:“姑娘一直挥手是什么意思?”

    女子露出些许急切,而后又连连摇头,见柳味仍旧不解,突然跑进了小店,不多时女子的父亲走了出来,一脸歉意,道:“两位客官,实在不好意思,小店如今只剩下了四个包子,是……是我们父女今天中午的午餐,因此就不能卖给两位了,还请两位客官见谅,小女无法说话,并无对客官不敬之意。”

    男子说完,柳味才突然发现那名女子是哑巴,而在不远处的笼子里,虽有热气冒出,可却真的只剩下了四个包子。

    柳味并非一定要吃那包子,而他也不是专横跋扈的人,可当他看到这对父女在这里辛苦卖包子,最后却只能每人吃两个包子的时候,心头不知为何竟然软了起来。

    从身上拿出一点碎银子放在桌子上后,柳味说道:“我们两人很想尝尝你们的包子,还请分出两个来,这点碎银子两位可去边上买些其他东西来吃。”

    父亲看到碎银子后,神色微微一动,碎银子虽少,可也值几百文钱了,是他们卖一天包子的价钱,如今眼前的两位客人只要两个包子,他又怎不心动?

    可他虽然心动,却没有心动,因为他的女儿已经将碎银子拿起来还给了柳味,然后将笼子里的两个包子拿出来也递给了柳味。

    包子是热的,女孩子的脸上带着笑意,像三月春风,不知为何,柳味眼角竟然有些湿润,在这个世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