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纪-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所以登基后没马上更换田尔耕,主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朱由检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维护自身安全上了。

    经过数月来的内廷各种调整,现在围绕在朱由检身边的,已都是朱由检信得过的亲密部属,朱由检的人身安全已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人身安全既已有了保障,那接下来,朱由检就要准备正式行使他作为皇帝的权力了。他做的第一件事,那当然就是要把锦衣卫完全掌控在手中。

    若没有锦衣卫这个强力鹰犬,来提供信息和武力上的保障,朱由检又如何能展现他皇帝的权威?

    朱由检可不觉得,他坐上这皇帝的宝座,那些大臣就会乖乖的听话,甚至他说杀谁,就能杀谁。

    开玩笑,他又不是朱元璋那样的开国之君,他现在哪有那样的威望?

    朱由检相信,他这个年才16的少年皇帝、新登之君,要是贸然插手朝政,那被弄个灰头土脸的几率,将远超过百分之八十。面对大明数百年形成的文官体系,朱由检实在是没多少信心。

    在朱由检想来,与其损伤本就不多的一点威望,那他还不如暂时藏拙。所以,朱由检才以留用魏忠贤,暂不插手朝政的代价,来换取他顺利调整内廷结构的时间。

    毕竟,相比外廷文臣的盘根错节、利益纠缠,内廷太监们就显得单纯多了。目标的敌我区分,也会更为明确一些。

    朱由检不知道的是,他所做的这些,前世的崇祯其实也是这样干的。

    只是,前世的崇祯更相信文臣的忠心和力量。他在掌握住内廷以后,就迫不及待的驱除清洗了魏忠贤和那所谓的阉党,把大明朝政重新抓回到自己手里,从此开始了和大明文臣斗智斗勇的人生旅程。

    与前世的崇祯不同,朱由检可是一直对大明文臣体系抱有很深的戒心。他心中的假想敌,排第一的其实一直就是大明的文臣。至于辽东后金、海上十八芝以及那些叫农民起义军也好,或是叫流民军也罢的势力,在朱由检眼中其实并不足为惧。

    以大明的体量,只要大明理顺了内部体系。那等待那些势力的,就只会是碾压而已。这点,朱由检同前世的崇祯一样,心中都有着绝对的信心。

    可是,想理顺大明内部盘根错节的体系,那绝非易事。

    朱由检面对的可是大明开国数百年所形成的庞大的官绅阶层。面对如此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若没有一个耳聪目明的信息渠道,那朱由检就是再聪明,也只会被人玩的团团转,直到被人玩死而已。

    所以,掌控锦衣卫对朱由检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正因这样,朱由检希望锦衣卫能平稳交接。他既不希望引发锦衣卫的剧烈震荡,更不希望引起外廷文臣的太多注意。若非如此,朱由检早就撵田尔耕回家养老了。

    压住心中的高兴,朱由检依旧淡淡的问道:“田尔耕,告变的情报,锦衣卫到底多久才能到京?”

    满脸苦涩的田尔耕,听出了朱由检的不耐烦,他急忙回道:“回陛下,若遇告变之事,锦衣卫视情报的紧急程度,可动用200里到最高600里的急脚递。若陕西真有告变,那一般只需”

    说到此处,田尔耕的声音不自觉的低了下去。

    该死的陕西。若是老子能保住位子,看老子以后怎么收拾你们。

    心中恨恨地咒骂一句,田尔耕才有气无力的继续回答:“若陕西告变,一般五天内,京城就当接到消息。只是”

    田尔耕方要说,现在大明的驿递系统混乱不堪、消息传递十分不畅。可话到嘴边,他又警觉的收住了话头。

    皇帝陛下都已经接到了叛乱信息,锦衣卫却还茫然不知,这让他又如何能用这个理由来做推托。

    心中苦涩的一叹,田尔耕慢慢低下了头。

    崇祯陛下登基,他就有意疏远了魏公公,看来这就是魏公公对他的报复了。

    在田尔耕心中,除了魏忠贤掌管的东厂,他想不出朱由检的情报来源。朱由检的钱庄系统,现在却还没进入田尔耕的眼缘。

    想到是魏公公在背后搞他,田尔耕彻底的心灰意冷了。

    “五天?呵呵。”朱由检冷笑了一声:“田尔耕你把锦衣卫管的真好啊。你现在恐怕还不知道陕西到底是何处告变吧?你这只”

    及时的收住口,又盯了田尔耕片刻,朱由检似有些无力的挥挥手:“田尔耕,你也算是大哥留下的老臣。朕给你留几分体面,你去吧。”

    给我留几分体面?

    朱由检的潜台词,田尔耕一下就听明白了。这是说,他要再不知趣,那可能就连这几分体面都没有了。

    “罪臣告退。”

    跪地再叩一头,不再多言,满心苦涩的田尔耕,灰溜溜的离开乾清宫,自回府中筹划如何辞职上表去了。

    望着田尔耕萧瑟远去的背影,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

    朱由检已经想好了,等田尔耕的请辞奏章一上,走完过场,他就提拔楚天行去掌管锦衣卫。

    楚天行东厂出身,有做情报的基础,有担任他王府的护卫统领多年,资历级别都足够。而用护卫统领来接手锦衣卫,大明也有太多的先例,也不易引起外廷大臣的太过注意。

    现阶段,朱由检还是要以低调为主。

    猥琐发育才是王道啊!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四四九章:魏忠贤的未雨绸缪(求订阅、推荐、收藏)() 
“老爷回府喽!”

    随着一声响亮的呼喊声,朱红的大门迅速向两侧打开。一队卫士护着一辆四轮马车稳稳的停在了门口。车门开处,魏忠贤慢慢的走出了车厢。

    看到魏公公就要露出了身形,门前的魏七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殷勤的伸出双手,一手护门,一手小心的扶向魏忠贤的胳膊。

    “老祖宗,这梯子陡,您慢着点。”

    一边搀扶魏忠贤,魏七嘴里还小心的提醒着。

    对魏七的小心和殷勤,魏忠贤心中很是满意。

    魏七是魏忠贤的族人。从拐了数个弯的关系上算起,魏七应算是魏忠贤的侄孙。魏七来京城的时间还不算长,至今也还不足三个月。把这个族孙放在门房上,却是魏忠贤亲自做的安排。

    魏忠贤亲族不多,除了魏良卿是他的亲侄子以外,还只有一个亲外甥叫付应星。至于其他来投靠他的,像什么族叔魏志德,族孙:魏希孔、魏希孟、魏希尧、魏希舜什么的,那都只是魏忠贤的魏氏家族中人。

    别看这些姓魏的,各个名字叫的响亮,其实,他们的名字都是到京后才请人改的。原本的名字也都有些难登大雅之堂,像魏希孔原本就叫做魏三。

    论与魏忠贤的亲缘关系,这些早来的魏氏族人,其实也只是比魏七要稍近那么一层。

    这些魏氏族人出身乡村,既不识字,见识又不够广博,来到京城很惹了不少笑话。再加上魏忠贤当年在村中混的太惨,魏氏亲族中对他客气的也实在不多,所以魏忠贤对来投靠的这些亲族,也实在没有太亲近的意思。

    碍于面子,魏忠贤也就只给他们求个封荫的官职,算是养起来了事。

    所有魏氏族人中,也就魏良卿为魏忠贤代掌东厂,手中才算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权力。

    现在风云际会,魏忠贤看看眼前这个看上去很有几分精明的小子,心中却忍不住动了几分心思。

    当今的崇祯陛下,对他虽然依然信重,但崇祯陛下对内廷的各种调整,也让魏忠贤感到了几分心惊。

    相熟的内铛大太监们纷纷被调离,虽知这已是早就注定的事,可魏忠贤还是颇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而想到今日崇祯陛下所说陕西澄县暴乱之事,魏忠贤心中就更是不由一寒。

    魏忠贤可以肯定,内阁和东厂都未曾接到陕西澄县发生暴乱的情报,崇祯陛下的消息只能是来自锦衣卫。

    这个见风就使舵的田尔耕啊,这转舵转的也太快了一点吧?

    想到嗅觉异常灵敏的田尔耕,魏忠贤心中暗自叹息一声。

    田尔耕当年是怎么起家的,魏忠贤还是非常清楚的。

    万历年间,播州杨家谋反前夕,杨家派使者携带大量的金银财物进京收买各处朝臣,以求拖延朝廷发现播州异常的时间。

    那时的田尔耕,方荫补了一个锦衣千户。就在那播州杨家尚还未有明显反迹的时候,他田尔耕一个小小的锦衣千户,却敢把播州杨家送礼之人一举拿下。田尔耕还一口咬定播州杨家欲行不轨,一路将事情闹到万历皇帝御前。

    播州杨家事发,田尔耕也凭此事简在了帝心。

    若非有如此的眼光和气魄,田尔耕又如何能一步步走到,今天这左都督、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位子上?

    只是,田尔耕转舵转的这样绝情,让魏忠贤心中十分的不舒服。

    陕西澄县暴乱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你田尔耕就不能提前打个招呼?

    就为这么点功劳,压杂家一把能有什么意思?

    这陛下最终不还是把事情交到杂家手中,来处理了吗?

    魏忠贤心中愤愤不平的想到。

    走下马车,瞟了一眼魏七那透着精明的面孔,魏忠贤嘴角微微一挑:“魏七,你跟杂家进来。”

    不再理惊喜莫名的魏七,魏忠贤拢手径直走进府内。

    大厅内,魏忠贤洗漱完毕,换上一身宽松舒适的衣服,又安坐喝上两口茶后,这才抬头看看一旁站立的魏七。

    见魏七脸上没有丝毫的不耐烦,魏忠贤心中满意的点了点头。

    也不与魏七绕圈子,魏忠贤直接了当的交代:“咳,这个,魏七,你来杂家这里也有两三个月了,杂家这就给你安排个去处。

    明日,你就到锦衣卫去报道。杂家已给你讨了个锦衣千户的恩荫。你去时,多带点银子,去给杂家好好的交上几个朋友。你可明白?”

    魏七虽不知魏忠贤具体何意,也不知锦衣千户到底是何官职,但他明白,这是魏公公在抬举他。

    毫不犹豫的一头跪倒,魏七干脆利落的叫道:“谢老祖宗抬举,孙儿定不负老祖宗所望。”

    看看跪地的魏七,魏忠贤轻轻点了点头:“魏七这个名字可不太像样。你以后就叫魏鹏程吧!”

    “多谢老祖宗赐名。”魏七魏鹏程满面堆喜的谢道。

    “鹏程,你记住,去了锦衣卫,你别的都不用干,你就给杂家去交朋友。缺钱就到府上来支,只要你朋友交的够多,杂家就记你一功。”

    吃到了锦衣卫封锁消息苦头的魏忠贤,现在开始未雨绸缪起来,他要用魏七去打探下锦衣卫的消息。

    只是,魏忠贤似乎忘了,他手握东厂,现在又去插手锦衣卫,似乎有些犯皇家的忌讳吧?

    等魏七出去,魏忠贤的脸彻底阴了下来。他沉声吩咐:“来人啊,拿杂家的名贴,去把黄立极和崔呈秀给杂家叫来。”

    相比田尔耕的隐瞒,魏忠贤对现在朝臣的懈怠更加的不满意。

    崇祯陛下登基这才多久,他魏公公的门前就变得明显稀疏了许多。

    想那先帝在时,他魏忠贤何须派人去叫。哪些朝臣那个不是一听他魏公公出宫,就赶着前来拜会。

    现在,这还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呢!

    想到这,魏忠贤心中不由泛起一阵苦涩。不过,随即魏忠贤又重新振作起来。

    朝臣现在的观望,无非是在观察崇祯陛下对他的态度。

    他们不知道,他已按崇祯陛下的要求,派人去仔细搜寻周顺昌的罪证了。这次,他一定会把周顺昌的罪名坐死坐正。

    魏忠贤心中冷冷一笑:“呵呵,等周顺昌被明正典刑之时,看谁还敢再认为杂家已失帝望?

    杂家现在可还没离开陛下身边呢!”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四五O章:乔应甲(求订阅、推荐、收藏)() 
陕西西安,巡抚衙门

    一阵剧烈的呛咳之后,陕西巡抚乔应甲先长舒了一口气,平缓过几分气息后才凝神叫道:“来人啊,持本抚的手令,速去把秦布政使、刘按察使、韩都指挥使全都请来。”

    “恭喜东翁,贺喜东翁!有了内阁谕令在此,东翁当可一展所长了。”

    等中军官持令离去后,屋中一个面容清癯的文士兴奋的向乔应甲拱手道贺。

    嗓中再次轻咳几声,乔应甲脸上却并无太过高兴之意。

    乔应甲是万历二十年中的进士。在京任御史期间,乔应甲得罪了当时的浙党大佬、内阁首辅沈一贯,被沈一贯调去担任淮扬巡按。

    万历三十年,乔应甲在担任淮扬巡按御史期间,又因弹劾时任漕运总督的李三才贪腐,而与东林党结怨。从那起,背后并无党派支撑的乔应甲,在宦途上变的格外艰难。

    整个万历年间,乔应甲虽有数次起复,但更多的时间却还是赋闲在家。

    天启四年,乔应甲再次起复担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使。上任后,座位尚未坐暖,乔应甲就连上十几道奏章,把东林党从李三才、星到高攀龙、魏大中统统弹劾了个遍。

    乔应甲的这十几份弹劾奏章,本本条理清楚、本本言之有物,让朝中正与东林党争斗激烈的阉党,顿感欣喜若狂。

    天启五年,击溃东林党后,阉党酬功,乔应甲以御史大夫的阶位巡抚陕西。

    赴任之初,66岁才终于位列封疆的乔应甲,雄心勃勃的想在陕西任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作出番名动天下的事业。可乔应甲一贯的做人理念,却让他在陕西碰到了巨大的麻烦。

    自进入大明官场伊始,就一直担任着各级御史职务的乔应甲,对大明官场的各种弊端那是了如指掌。在上任之初,乔应甲就想一举扭转陕西官场也是大明官场的各种弊端。

    上任伊始,乔应甲就对陕西官场进行了严搜括,清透支,儆官邪,绝贿赂的整风运动,把整个陕西官场搞得是官不聊生。

    从未有过地方主官经验的乔应甲,有些过于迷信一省巡抚这个封疆大吏职位的权威了。他完全没注意到,他这个巡抚虽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