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爷-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俞兴言忙插嘴:“你们翁婿也别闹了,尔止,你改籍一事礼部的批复已经下到陕西布政使司衙门,石廪生都已经拿到文凭了,又派人以快马送去了庄浪县衙,你户籍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就将一颗心放进肚子里吧?”

    高文大喜,连连朝石廪生拱手:“多谢泰山,多谢泰山。”长久以来困绕他的身份问题总算得到解决,他有种浑身轻松的感觉。到此刻,自己的穿越之旅才算是看到光明了。当然,前提条件得先过了这一道难关。

    石廪生冷哼:“小……老夫自是稳妥的。那可是好几千两银子,什么事情办不好?况且,你祖上在方孝孺案受了牵连,朝廷有旨为此案相关人等平反,你本是良家子,若不为你改籍,只怕世人不服。”就将“畜生”二字硬生生咽进肚子。

    心中欢喜,高文陪准丈人和俞兴言吃了两盏酒,忽然又想起一事,道:“泰山老大人,俞先生,我那日去学政衙门报名参加今年的秋闱,恰好看到你们的名字。哈哈,不知道你们这场考试准备得如何了?”

    听到高文问,石廪生和俞兴言同时微叹。

    然后,俞兴言喃喃道:“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对于科举总归是没办法死心。”

    “人有个盼头总是好的。”高文:“对了,在报名册上我却看到黄威的名字,怎么,那畜生也要来考,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黄威这畜生混迹官场十多年,认识的人也多,走了门子,要得个考试名额还不简单?”俞兴言:“确实是啊,老夫来参加秋闱,那是因为我是一介平民,想要个官儿。至于别的书生,则是千里做官只为财,想用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黄威那畜生在韩城已是一手遮天,财雄势大,这次来考,却叫人想不明白。”

    石廪生冷笑:“怎么就想不明白了,这官谁都想当。黄威一个小小的主薄,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做个举人也是好的。就算他考不中,依旧回去做他的主薄,左右也不过是耽搁十天半月的事情。”

    俞兴言:“也对。”

    话题扯到仇人头上,高文留了意:“敢问岳丈和俞老先生,这黄威的学问如何,文章作得怎么样?”

    俞兴言做过韩城县学生,对于黄威的情形有些了解,回答说:“黄威中秀才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后来考过一次乡试,落第之后就进了县衙做了主薄。因为事情隔得太久,他的文章如何,我却不太清楚。不过,能够考中秀才的人,多半还是有些学问的。而且,听人说这黄威平日里也是个爱看书的人,却不知道功课荒废没有。”

    高文摸了摸脑袋:“黄威这个畜生我自知道,老奸巨滑,谋定而后动。难道他对这场乡试有一定的把握,否则也不可能来西安浪费时间?”

    石廪生:“说这次乡试,黄威到现在还没有来西安。”

    高文一震:“没来西安,不可能吧?他若还没到,又是如何去贡院报名的,还留了联络地址。”

    石廪生:“老夫怎么知道,不过,按例,我县考生来省城参加秋闱,知县都会举行议事相送,那日黄威却不在。到咱们县的考生一道来西安的时候,还是没有看到黄威。”

    按照明朝的制度,秋闱考生在出发之前,当地的正印官都会举行一个议事,扎个彩棚让百姓过来观礼。然后,知县训话,给每个考生赠送一支桂花树枝,寓意蟾宫折规。仪式举行完毕之后,每个考生还能从衙门领到一笔路费。按照距离省城的远近,二三两银子不等。

    正说着话,就有锦衣卫力士过来催促:“几位先生的话说完没有,再耽搁,上头追究下来,须不好说话。”

    石廪生三人这才起身告辞,临行的时候,俞兴言问高文《西游记》接下来的稿子写好没有,等着印刷出版呢!

    石献珠大怒,呵斥说这都什么时候你还想着自家生意,难不成银子比我女婿的性命和功名要紧,直骂得俞兴言面红耳赤。

    高文这才说他已经将接下来的稿子写完,让石幼仪带回韩城,准备得了银子就随母亲一道来西安和自己汇合。

    俞兴言大喜,说俞士元就在韩城主持琳琅书坊,到时候叫他给稿费就是了。

    石廪生听说女儿要来,也大为激动,对俞兴言道:“她们来西安的事情你派伙计过去接一下,可得安排好了。”

    俞兴言:“且放心,一切有我。”

    等到三人离去,高文坐在囚室里越想越奇怪:这个黄威为什么要来参加乡试,这头畜生可不是个做无用功的人,还有他又去哪里了?

    我什么时候过堂,徐老头什么时候到西安?

    想了半天,高文不得要领。

    第二日,高文刚醒过来,囚室就打开了。两个锦衣力士进来,喝道:“高文出来,随我们走!”

    高文心中一凛:“敢问这是要带小生去哪里?”

    一个锦衣卫道:“去提刑司,过堂。”

第155章 亮马夸街() 
“终于到这一天了。”高文狠狠地捏紧了拳头。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自己背负的那莫须有的罪名也到了该最后了结的时刻,无论结果如何,终须要去面对。

    出了牢房,就看到外面停了两匹马,早有十来个锦衣卫力士等在那里。

    余意也到了,坐在一匹马上,苍白的脸上竟带着一丝诡异的红光。见了高问,一反那日不冷不淡的神情,指了指空着的另外一头马:“高秀才,可会骑马?”

    高文:“赳赳老秦,都上得了战马。”

    余意:“不错,不错,你这人有点意思,走吧!过了几日,说不好咱们有日子可以亲近亲近。”

    高文一跃上马,拱手道:“这几日多谢千户看顾,小生铭记在心。”

    余意哈哈一笑:“走了!”

    一行人随着他,押着高文朝提刑司方向行去。

    可走不了两步路,却发现前面热闹得紧,满大街两边都立着伸长了脖子朝前张望的百姓。远处锣鼓喧天,又是喝彩,又是鞭炮。

    且街两边还有衙役巡逻,见锦衣卫出来,一个领头的差官急冲冲过来。他自认识余意,忙拱手道:“原来是于千户,这里你却不能过去。”

    一众锦衣卫平日里霸道惯了,见此情形,立即就有一个百户走上前去,呵斥道:“不开眼的东西,既然识得我家千户,还敢阻拦?前方难不成有不得了的人物,连你等都出动了。”

    那差官赔笑道:“今日是朝廷派来主持我省乡试的大宗师亮马夸街,不但李祭酒,就连布政使老爷也要作陪,若是冲撞了他们,须有麻烦。”

    听到说是大宗师亮马夸街,那百户吓了一大跳,骂道:“混帐东西,怎么不早说,若是出了事情,老子跟你没完。”

    说完,就跑到余意面前小声禀告。

    余意不过是一个锦衣千户,遇到国子监祭酒和陕西布政使,自然是要回避的。没办法,锦衣卫虽然人见人怕,可于千户和他们比起来品级实在太低。

    他点点头:“好,回避一下。等等……”

    就跃下马,站在街边:“看看再说……高秀才,你不是也报名参加今科乡试吗,也一道下马,认识认识你未来的大主考。”

    高文对未来的主考官也是好奇,不过,口头却说:“于千户,小生这不是要去过堂吗?”

    余意淡淡道:“你的状纸我已经看过,是遭贼人诬陷。你又不是罪犯,急着去提刑司做甚,让他们等着吧!”

    高文大喜,走到余意身边:“多谢千户。”

    按照《大明律》,大比之年,乡试之前主考官要亮马夸街,以示朝廷对科举的重视。这可是一件大事,几乎整个西安城的百姓都涌上街头,争睹大宗师的风采。

    一时间,街边全是人,比过年还热闹。

    立了片刻,就看到前方有一队人马过来,最前头的是鼓吹班,将钵儿鼓儿唢呐吹得震天响。在鼓吹班后面则跟着帛班,手中打着“肃静”“回避”牌子。

    帛班过后,则是三顶摘了呢缦的八抬大轿,正因为如此,也能看清楚轿子中的人。

    余意指着最前头那顶轿子对高文道:“这就是国子监祭酒李祯李昌祺,当年我在京城南镇抚司当差的时候,因为公干同李祭酒见过一次面,却认得出来。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不想李老大人却老成这样。”

    高文定睛看去,却见轿中那个李祭酒已经老得不象话了,面上全是皱纹,头发胡须白成一片,整个人看起来都干瘪了。余意也已经够老的,和李祭酒比起来倒显得勉强健康。

    想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位李大人五朝元老,已经八十出头,估计最多一两年就会退休回家养老。

    因为年纪实在太大,气血已衰,天气又热,李祯在轿子里被一阵颠簸,就经受不住,勉强睁着眼睛,但看起来却异常疲惫。

    说句实在话,摊上这个个大宗师,对陕西士子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朝廷大员靠被派到地方主持乡试固然可以收门生、蓄人脉,以为自己将来的臂助,考生拜入大主考门下,将来入了仕途,也可得师门提携。可这个李老头老成这样,这拼了命来陕西主考却是奔着钱来的,想在退休前合理合法捞上一笔。陕西书生就算被他取了,将来也别指望这老头能够帮上忙。

    说起来,今年这个大比之年大伙儿还真是运气不佳,尤其是院试、乡试连考的书生。先是碰到徐有贞这个失势、落魄的考官,现在又碰到李祯这个尸位素餐的老朽。

    在李祯后面的那顶轿子则是副主考的,一个四十出头,相貌平平的中年人。

    余意对高文道:“此人姓舒,名日长,国史馆协修。以前外派山西太原府主持过一界院试,这次来协助李昌祺。李公以前修过国史,和舒副主考倒是熟人。”

    说着话,第三顶轿子又过来了,高文说:“想必这就是我陕西的布政使了。”

    余意点头:“正是我省布政使司衙门左布政使高凌汉,是高相公你的本家。”

    听他说起本省的最高长官,高文来了精神,定睛看过去。却看到第三顶轿子里坐着一个身躯庞大,面容白皙的,身着大红官袍的中年胖子。

    明朝开国之初沿用元制,设行省。洪武年间则改省为布政使司,不过,习惯上仍称为“行省”。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官。到宣德年,也就是明英宗父亲朱瞻基那一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布政使权势极重,掌管一省之行政。

    承宣布政使司与执掌刑狱的提刑按察使司、掌军的都指挥司就是所谓的三使司了。

    左差政是一省的最高官员,相当于后世的省长。明中后期,朝廷又派出大员出任巡抚,权力比参政更大,到巡抚时才有些封疆大吏的味道。至明末,又有总督统管一省军政刑律这样大员。到战争期间,甚至有主管好几个省军政的高官,比如杨鹤、杨后嗣昌父子、袁崇焕,这个官职一般都由内阁阁员出任,称之为督师。

    高文:“原来高左参政是本科乡试的监临官。”监临官,就是为了防止主考官徇私舞弊的监试官。

    “朝廷制度,按例如此。”余意点点头,见三位大人的轿子过去,就道:“高文,走吧。我身子不好,立了这半天,已觉疲乏。”

    高文:“是,于千户。”他心中甚是奇怪,上次余意救出自己的时候对他的态度异常冷淡,自进锦衣卫千户所后,余意也是不闻不问,平白让自己在里面关了几天。今日却如此热心,“看来,等下去提刑司,于千户是居了心要维护我高文了。”

    想到这里,高文心中安稳了许多。

    三顶轿子过后,后面又是长随班子,然后是全副马队枪旗班子,倒是声势浩大。

    所谓长随,就是李祯和高凌汉二人从京城带来的随从和用人,也好照顾两人的饮食起居。

    高文正要随余意走,却在长随班子中看到一人,那人不是黄威又是谁?

    禁不住气往上冲,不觉将手朝腰上一抚,欲要抽刀杀人。

    这一摸,却摸了个空,这才想起自己如今在名义上还是个囚徒,却是手无寸铁。

    他这才冷静下来,这个时候贸然冲上去,不但不能扑杀此獠,说不好反将自己陷进去了。

    看高文神色有异,余意问:“怎么了?”

    高文:“没什么,回千户的话,方才看到一个熟人。”

    余意:“走吧,再磨蹭,提刑司那边怕是又有说许多废话。”

    “是,于千户。”高文心中满是疑惑:黄威这杂痞怎么混进长随班子中去了,对了,他怎么想着要来西安参加科举……难道……他得到了什么承诺,笃定能够考中一个举人功名……这事可不好说呀!

    呵呵,若黄威真买通了考官,得到考试的题目,那可是杀头的买卖!

    还真看不出这畜生有这通天的手腕,小小一个主薄可能吗?

    这事却是怎么也想不透。

    ……

    高文藏身人群之中,长随班子里的黄威自然看不到。

    这个时候的他亦步亦趋地跟在高凌汉高参政轿子后面,手中提着一把折扇不住地朝高大人背心扇去。

    胖子怕热,高凌汉只感觉一阵惬意,回头看了黄威一眼,低声呵斥道:“黄威,你一堂堂秀才,读书种子,如此行状,叫百姓见了成何体统,快快将扇子收起来。”

    “是,高参政,小人这是情不自禁,有感而发。”黄威一脸的谄媚,全然没有当初在韩城时那威风罢免的三老爷模样。

    看到他的模样,高凌汉哼了一声,心中越发不快:“退下,去去去!”

    布政使司衙门的一个师爷急忙拉住黄威的袖子,将他拉到后面,口中低声埋怨:“黄威,你搞什么,也不怕人笑话?我却知道你要讨好布政使,可也不想想你什么身份,这里也是你靠得拢的?还有,你要讨好高大老爷,我们也想,可你这么搞,也太*裸了,叫人看得脸红。”

第156章 黄威的美梦() 
这个师爷神色中满是轻蔑之意,心中又是警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