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爷-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满屋都是朗朗俄咏,当真是金声玉质,穿云裂石,振聋发聩。

    一通苏东坡的前赤壁赋背下来,虽然听不懂,可客栈掌柜和小二却觉得眼前这个高文先生是个有故事的人。

    见他大发雷霆,两人心中莫名其妙地惧了。

    须臾,等到高文情绪平稳了,回头看去,那两人已经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

    院中,小二:“掌柜的,方才那高姓客人在说什么,是不是在念经?”

    掌柜的抽了他脑袋一记:“笨蛋,是在背书呢?四书五经知道吗?”

    小二:“你的意思是高先生是读书人?”

    “废话,石先生你是晓得的,县大老爷的同窗。这高小相公和石先生相熟,自然也是读书人。说不好啊……看他背书时的模样,应该是有功名在身的。”

    “啊,是个有功名的。”

    “恩,你看方才老夫一说起房饭钱,这高小先生恼成什么样子。读书人嘛,视钱财如粪土,最听不得这些,仿佛说多了,就是侮辱他。换成脾气不好的,早就一耳光抽过来了。”

    小二吐了一下舌头:“万幸没有挨打。”

    掌柜的:“还不快给高先生送点酒食过去。”待小二应了一声,正要下去准备,他想了想,又说:“房饭钱的事情你还是可以问问的,但千万不能把人家给得罪了。

    ”

    “是,掌柜的。”

    ……

    先前高文又累又饿,背心中已是没有半点热气,在掌柜的面前强撑了半天,等到进了房间,身体才遏制不住地颤抖起来,牙齿也上下磕击响个不停。

    不片刻,店小二就送来一壶热酒,一小盆馒头,一钵炖肉。

    见到吃食,高文两眼放光,当真是饿虎投林,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这下,身上总算有了热气,舒坦了。

    美美地打了个饱嗝,见小二还立在身边,高文心中奇怪:“小二哥,可有事?”

    小二:“高先生,掌柜的说了,本店本小……”

    还没等他将话说完,高文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唱道:“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店小二轻手轻脚地退出房去,悄悄地掩上了门。

    这个时候,高文才将这首将进酒念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看来,穿越中靠着抄诗在异时空暴得大名混得富贵荣华并非家言。就眼前来说,富贵荣华或许谈不上,但混个三饱一倒还是可以的。

    知识就是力量,前辈先贤诚不欺我。

    烫了脚,盖上厚实的棉被,高文想起这家客栈的掌柜,又想起早晨时被人剥了棉袄,心中感叹:同样是旅馆老板,人和人怎么就那么大区别呢!

    其实也可以理解,早晨的高文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而此刻的我因为认识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石廪生,也被当成了士林中人。所以,不管看起来如何潦倒,店家也不敢造次。

    可见,在该死的年代,有钱没钱不要紧,关键是你得有政治地位。

    只有读书科举,获取功名才是正途啊!

    原本打算到庄浪县和石廪生汇合之后就去衙门改户口入籍,然后参加本地的县试。可现在石老头一走,却将我陷在这里。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哎,明天再说吧!

    走了一天路,加上大病初愈,一身都快散架了。在床上躺了片刻,高文就陷入了黑甜乡。

    第二日,高文直睡到日上三杆才起床,自然错过了早饭。

    背诗的效果非常明显,午饭店家也按时供应,态度也极是恭敬。

    于是,高文就住了下来。不过,心中却是不安。这一天两天的,店东因为误会自己是读书人,或许不敢废话。可日子一长,自己就要现原形。而且,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鬼知道石老头什么时候回来。

    况且,今年的县试怎么办,错过了只能等明年。自己身上背着那件案子,如果没有功名护身,说不好还真要被黄威给害了。

    想到这里,高文心中急噪再也坐不住,索性就出了客栈在城中乱逛起来。

    庄浪县城实在太只半个小时不到就走了两个来回。

    不觉走到衙门口,抬头看去,就见衙门外那面土坯围墙上横七竖八地贴满了告示。

    高文心中挂念今年庄浪县的县试,就定睛看去。

    只见,一张已经被风吹得破旧的告示上写着,今年庄浪县县试定于景泰元年二月五日,考试地点,县衙大堂。

    这一看,高文这一惊非同小可。

    原来今天已经是二月四日,也就是说,明天就要考试了。可怜自己不但还没有报名,连户口都还没有迁来。

    “留给我高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只有一天了。不,只有半天了。”明朝县试考试时间是临晨卯时,也就是后世北京时间黎明四到五点。

    “该死,这个石老头实在是太不靠谱了!”高文气得眼睛冒火。

第九十五章 没有退路() 
一刹那间,高文有点万事俱休之感。看最快章节就上乡村

    在告示前面立了半天,高文突然一跺脚:马拉隔壁的,活人还能被尿憋死,没有他石屠户,还吃带毛猪?不能再等,再等下去只怕要坏事。今天这县衙,无论如何得闯上一闯。死马当成活马医,我高文已是没有退路了。

    想到这里,他咬紧牙关,摸了摸揣在怀里的户口迁移文凭,大步朝县衙走去,禀告之后,就在一个衙役的带领下去了户房。

    高文准备赌上一把,赌得就是石廪生已经打通了庄浪的所有关系。

    不过,这老头这么不靠谱,鬼知道他运作得如何。说不好这事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想的就是骗我四千两银子……如此一来,我身负血案,一旦报上名号,岂不是送货上门……不会的,不会的,石廪生还不至于卑劣到这等程度……可是,人心这种东西谁说得清楚呢……

    正乱糟糟想着,人已经进了户房。

    这个时候已经想不了那么多了,高文微一拱手:“在下高文,见过典史……”

    话还没有说完,那个一脸冷淡的典史就打断他的话:“迁移把来我看。看最快章节就上乡村 ”

    “是是是。”高文忙将满是冷汗的手伸进怀里将户籍迁移文凭掏出来,递过去。

    那典史看了一眼,就不耐烦地扔到一边:“光这个不够,还得有祖上的地契,三十亩以上,含三十亩。”

    “有有有。”高文这才想此事,慌忙又将从母亲那里得来的,已经在家中放了几十年,早被虫咬成筛子一样的地契呈上。

    “恩,你家那地早就被每年洪水冲成深谷了。

    不过,法律就是法律,一切以法律为准绳。另外,当今天子已经颁下圣旨,为永乐年方案平反,相关人犯的后人皆改为良籍,你符合所有条件。”说着话,那典使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户籍黄册和一本鱼鳞册,提起笔飞快地将高文和那三十亩地的田产写了上去,盖章用印。

    又将官府的回执一类的东西交给高文,最后一挥手:“妥了,本典史公务繁忙,你退下吧!”

    “这就完了?”高文目瞪口呆。

    “怎么,可有不妥?”典史一脸的不耐烦。

    “妥妥妥,太妥了,多谢典史。”高文不敢多说,忙一施礼退了出去。

    出门之后,高文还没有回过神来:这就改回良籍,这就将户口迁移到庄浪县……我不是在做梦吧?

    前后总共花了不过两三分钟,一切都好象是在做梦。如果不是在县衙门里,高文想伸出手抽自己一记耳光,看究竟是不是真的。

    在外面立了片刻,高文好象明白什么了。

    没错,这事石老头应该是早已经办妥了,毕竟花了那么多钱,又有什么路子走不通。里面那个师爷想必是收了石廪生不少银子,所有相关手续都已经准备妥当,只等自己上门办理相关事项。否则,那户口黄册和土地鱼鳞册不会恰好放在那师爷的抽屉里。

    对对对,肯定是这样的。

    哈哈,石老头你太可爱了,靠谱,相当地靠谱。

    如果石廪生在面前,高文肯定会将他一把抱住,狠狠地亲上一口。

    至于刚才这个师爷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冷淡,高文想了想,立即就笑起来:装的!

    是啊,这师爷之前肯定是收了不少银子的,起码有百两银子。

    一百两那就是十万块钱人民币,这在明朝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受贿如此之巨,若传出去,须有防范,得偷偷进村,打枪的不要。

    而且,庄浪县刚换了知县。新来的县大老爷可没有收过银子,若叫他知道,须有麻烦。

    至于高文,不但要假装不认识,公事公办,还得不假颜色。

    哈哈,好了,接下来,我得去礼房报名参加考试了!

    ……

    其实,高文还有一个关节不知道。

    那就是自己改籍的事情并没有办下来,也就是说,按照国家政策,他就算能够落户庄浪,可身份依旧是贱役,依旧不能参加科举。

    正因为这事没有弄好,石廪生也急了,就匆忙赶去西安府运作,这才让高文来庄浪后扑了个空。

    原本高文是入不了良籍的,可问题是,当初石廪生给户房师爷使银子的时候,双方说好将高文的户籍定为农户。若是入了贱籍,怕石廪生要闹。再加上师爷家中最近一段时间遇到一桩难事儿子要娶亲这需要一大笔银子。

    庄浪县很穷,一户人家若是生的孩子多了,因生返贫的事情也不鲜见。因为,百姓一旦生了孩子,见是女婴,多半会直接扔掉或者溺毙。如此一来,渐渐地,庄浪县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不过,社会自有法则调节男女比例,那就是高昂的彩礼和对男方几乎苛刻的要求。

    户房师爷前一阵子托媒人给自家儿子说了一门亲事,据说那女子性格和顺,生得也算俊俏。只可惜,人家一张口就要二十两银子的彩礼,又说男方必须有两进宅院,五十亩地。

    户房师爷把自己一辈子的积蓄都填了进去依旧不够,石廪生送过来的门路银子可谓是江湖救急。

    可是,高文一日不该回良籍,这钱他一日不敢动用。这一耽搁,家中的老妻不干,见天闹儿子见了他也是横眉怒目,甚至放出风声,娶妻一事家中老汉若不能办好了,以后不养他的老。

    听到这话,户房师爷一颗心简直要凉透了。

    今日见高文前来办理迁移事项,户房师爷感动得眼泪就快要流下来:“我管你符不符合改籍规定,先把你名字填上去再说。今后若有事,上头追究下来,也就治我一个失察之罪,没什么大不了的。至于你高文今后被抓,被砍头,谁在乎?这可是你自己说要改回良籍的,只要你手头的迁移文凭也真,那就不管我的事了。

    ……

    户房典史干出这事,纯粹是为了应付,其中未必没有骗钱甚至害人的意思,只不过高文不知道罢了。

    就算他知道,明知不妥,只怕也要咬牙改籍。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第九十六章 不小的疏忽() 
时间紧迫,高文不敢耽搁,一路小跑就去了礼房。看最快章节就上乡村

    明朝县一级衙门的编制总的来说是三班六房,知县负责制。也就是说,一县的县令负责全局,下面还有一个县丞,再下面则是主薄和三班六房。

    三班是快班、壮班和皂班六房则是礼、户、吏、兵、刑、工。

    其中,礼房掌典礼、科举、学校,也就是说,县试由礼房负责。

    刚到礼房门口,还没见去,高文突然想起一事,顿时面色大变:糟糕,没有保人。

    原来,按照明朝官员选举制度,一个读书人在参加县试的时候,因为没有学籍,挡案没有建立完毕。因为,在报考的时候,你得找一个廪生做保。证明你姓甚名谁,读过书,乃是名教中人。到府试的时候,则需要两个保人。

    自己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在庄浪县一个人都不认识,又去哪里找廪生给自己做保?

    其实,这事也容易。不认识,找个机会认识就是。找个廪生,直接登门拜访,一通乱侃,关键是你得送上一份厚礼。当然,文人交往。如果你入了对方的眼,人家说不定还会回你一份礼。

    只是此刻的高文一文不名,这事自然无从谈起来。

    一时间,高文竟楞在那里。

    礼房里坐着几个书办正百无聊赖地闲扯着什么,其中一个人见高文站在外面半天,就朝他招了招手:“进来。”

    高文这个时候若是离开,却是不妥,只得硬着头皮走了进去,拱手:“见过书办。”

    那个书办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处?”

    高文:“再下姓高名文,家住苦水河村。

    ”他报的是自己祖籍所在,说出自己名字的时候,心脏不争气地一阵乱跳。目光禁不住落到那书办的脸上,只待一个不好就夺路而逃。

    好在那书办的神情没有任何异样,想来这个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哦,苦水河的,那地方有姓高的吗。百度搜索乡村 看你相貌也是个正经人,来衙门所为何事?”

    高文:“我……”

    “有事但说无妨。”

    高文将心一横:“在下读过几年书,听说我县正在举行县试,特来……”

    还没等他将话说完,屋中众书办同时扭头朝里屋喊:“苏师爷,可有人来报名了。”声音中却带着一丝欢娱。

    倒叫高文有点莫名其妙,这感觉怎么像是进了黑店。

    “来了,来了。”一个中年人衣冠不整地跑出来,显然正在午睡消食:“谁要报名?是你……来来来,写下自己的名字籍贯。”

    就两眼放光地将一张表格之类的东西递过来,高文提笔一写,几个书办都围了过来,口中啧啧道:“好一手漂亮的柳体,清秀之中不失大气,我们庄浪什么时候出过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