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鹰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鹰犬-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该摆的架子摆了,王戈也没有继续端着,让邢坤也坐下,孙洪过来给两人上了茶后,随意寒暄了几句,就直接进入了正题。

    “祁家之事,邢舵主可有听闻?”

    “莫非是……祁镇武带人刺杀新任寿阳知县?”邢坤倒也没有装傻充愣,直接将他听闻的消息说出来。

    王戈点头道:“此事确实为真,祁镇武便是为本座亲手斩杀。祁家胆大包天,袭杀朝廷命官,是肯定要被抄家灭族了。”干掉一个地榜一流高手的战绩,王戈可不会吝啬吹嘘自己,反正也没人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越是把自己吹得牛逼,越是对这些江湖人有威慑力。

    果然,听到这话,邢坤的脸色微变,他确实听说祁镇武带着一名一流高手的同伴刺杀郭修竹不成,反被砍了脑袋,如今脑袋就在郭修竹手中。

    但他听说那位新晋地榜七十九位的一流高手程浩妍也在车队中,下意识便认为斩杀祁镇武应该主要靠她,却没想到,竟是这位锦衣卫的副百户出的手?

    邢坤表现得更加恭敬了:“祁家这是咎由自取,对这种乱臣贼子,就是应该斩草除根,绝不能留情。”

    王戈拍手:“邢舵主说的好!本座在京城时,就常听闻丐帮舵主邢坤,急公好义,有侠士之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本座如今有一事相请,不知邢舵主是否愿为朝廷效力?”

    “这……小人毕竟是丐帮中人,江湖之事……”邢坤面露难色。

    江湖事江湖了,这个潜规则不仅是衙门对江湖的态度,也是江湖对衙门的态度。江湖人对朝廷有着天然的防备心理,哪怕是那些正道门派,哪怕暗中和衙门勾结、有各种牵连,但明面上也绝不会想和官府挂上号,那很容易为江湖同道所歧视、排挤。

    王戈自然清楚他的心思,摆了摆手说道:“邢舵主不必担心,若你为我们效力,自然也是暗中行事,不会为人所知。”

    “不知……大人欲让小人做何事?”邢坤还是有些保守地问道。

    虽说面子上对这位锦衣卫的王大人十分恭敬,但真的涉及到要做的事情时,邢坤还是非常小心谨慎的。

    王戈现在出现在太原城,有不小的可能是冲着晋王来的,若是如此,他摻合其中,绝对是取死之道。在太原生活多年的他十分清楚,晋王在太原一地的势力有多强,真要是把晋王逼急了,造反是肯定不可能成功的,但他们这些在晋地的小人物,可挡不住晋王的怒火。

    “祁家在太原府经营多年,必有不少党羽,其他州县不谈,这太原城中你丐帮耳目众多,消息灵通,想来打探起来,应当是不用费什么力气的。”

    听到是要打听祁家的消息而非是晋王,邢坤松了口气。

    虽然对方可能是想通过打听祁家党羽,牵连到晋王府,但这个主动权还是在他手里,如果真的查到了晋王府相关的东西,他到时看情况不说就是了。

    王戈又继续说道:“若邢舵主查到的消息,帮助本座将祁家漏网之鱼绳之以法,本座必向上峰禀报邢舵主的功劳,在这里本座可以先给你做个许诺,此事过罢,最少可以给你个锦衣卫试百户的职司。”

    听到这话,邢坤果然是眼睛一亮,态度也积极了很多:“小人绝不负大人之托!”

    两边事情谈妥,将邢坤送离客栈后回来,孙洪的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鄙夷之意,王戈自然知道他怎么想的,虽然小胡子也是被他胁迫,从一开始就不得不替他卖命,但以小胡子的角度来看,自己是个盗门小贼,功夫也就勉强二流,又被王戈下了“蛊毒”,听命于王戈再正常不过。但邢坤好歹是丐帮太原府分舵的舵主、是江湖上数得着的一流高手,见了王戈却是这副软骨头,着实让一直把自己当江湖人的小胡子看不上眼。

    “你知道邢坤为什么对我是这个态度么?”王戈忽然说道。

    孙洪一愣,不解道:“因为知道您是锦衣卫的大人?”在看到那块牙牌后,他现在也是认定了王戈就是锦衣卫的副千户,心中暗想自己当初的猜测果然没错。

    王戈摇头道:“你也一直觉得我是锦衣卫的人吧?呵呵,之所以你不理解他的态度,是因为你对锦衣卫知道的太少。”

    朱元璋亲手创立的锦衣卫,在洪武年间,通过一桩桩株连大案,建立下的赫赫威名,普通百姓多是通过各种传闻得知,传闻虽然可怕,却很难有切实的体会,并不知道锦衣卫具体可怕在哪里。

    邢坤明显是知道一些的,所以他见到所谓锦衣卫千户的王戈时,会是这种态度。

    这邢坤很有意思,作为丐帮太原府分舵舵主,他毫无疑问是江湖人,而且是很有影响力的江湖人,但不论是前一段昆仑剑派、恒山派牵头的小盟会,还是后来跟“三魔头”打得昏天暗地、大半山西正道被牵涉其中,都看不到邢坤的影子。

    这个人,很明显并不是很在乎江湖上的事,从他所掌控那些产业的发展却可以看出来,他更看重的是怎么赚钱。

第131章 线索() 
第一百三十一章线索

    邢坤这种人,自然是没办法一下子就收归己用的。

    甚至如果不扯出锦衣卫的旗子来,他根本不可能向自己低头。

    当然,一般人也根本不会想到,竟然有人在这个时候,在太原府里假冒锦衣卫千户,想来就算是孙洪知道了,也要吓个半死。

    但王戈却很清楚,自己现在假扮锦衣卫,只要不太高调跑到明面上让人知道,还真不容易被拆穿。

    在其他人看来,哪怕是官场中人,甚至是晋王自己,都会觉得晋王府被查出私藏前朝玉玺、私制龙袍这些事,派锦衣卫来太原调查,再正常不过,是题中应有之意。

    但王戈却很清楚,从蓝玉案之后,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被诛杀,朱元璋就开始刻意收缩锦衣卫的权力,将这把他亲自打造出来的尖刀扔到了箱底。

    而这次朱元璋很显然也并没打算真对晋王下狠手,哪怕知道他确实有做那些大逆不道之事。

    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太可能再派锦衣卫来多事。如果再用锦衣卫搞倒一个藩王,那之前的冷藏,不就成了笑话?

    所以这时候,就算有锦衣卫到太原来,数量也不会多,身份也不会高。

    万一要是碰上了,他自然也有借口搪塞过去,依靠着和尹少亭的交流,他对锦衣卫内部的了解,恐怕比一般的中下层锦衣卫还要深得多。

    当然,真要万一中的万一,被识破了。

    但要么看武力,打得过的就直接擒下来灭口,打不过的就跑,反正他现在顶着一张丑脸,还有个王平安的化名,别人想追查也未必追查得到什么。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随着郭修竹在一队巡检司官兵的护送下到达寿阳县上任,祁家案子的影响力开始扩散。

    早在祁镇武决定亲自出手的时候,祁家就已经举家出逃了。

    一些较早得到消息的,和祁家关系密切的人,也是纷纷逃亡。

    郭修竹在抵达寿阳前,就已经将大致情况向朝廷上报了。

    这件事情闹大后,如果牵连过广,说不定朝廷还要派钦差下来主持。

    郭修竹一个知县,权力太小了。

    而得了王戈吩咐的邢坤,这半个月里,也经常和王戈私下见面,但是调查的进展却相当缓慢。

    和祁家有关的人非常多,毕竟祁家之前在太原也算是一方大势力,涉及的生意各种各样,和他有合作的豪商士绅数不胜数,这么多人,是不可能都牵连进案子里的。不过邢坤很巧妙地,把一切关于晋王府的信息都给过滤掉了,虽然明知道祁家和晋王府也是过从甚密,但就是不提。

    王戈自然看得出他的小巴戏,不过也不拆穿,反正他本来也不是要对付晋王来的。让邢坤办事,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绑定”。等这家伙事情办得顺手习惯了,又和王戈有了一定的利益牵扯后,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受他的控制了。

    这日,邢坤再次暗中求见王戈,两人在一茶楼雅间相见。

    看到邢坤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意,王戈奇道:“看邢舵主这个样子,莫非已经查到了什么?”

    邢坤立刻说道:“之前大人让小人去查的那个车夫,已经有消息了。”

    王戈除了让邢坤调查和祁家相关之人的信息,还让他去查当初潜藏在郭家车队里的那个车夫。

    原本邢坤觉得那车夫很可能是和晋王府有关系,所以查起来不是很卖力。只是发现那车夫用的是假名,籍贯什么的自然也就做不得数。

    只是最近几日,偶然间得到一条信息发现,那车夫是通过太原城内一个牙人做的假身份。

    那牙人在太原城中也是颇有势力的人物,邢坤正好与他相熟,算是有些交情。一通旁敲侧击之下,得到了个消息。那车夫一开始是跟着安鲁商行的安老爷的,后来才通过中人找他弄了新身份,那车夫应该并不知道他知道自己的来历。

    于是邢坤派得力干将暗中调查,发现这安鲁商行的安老爷,和一家做皮草生意的商户有些往来,那个车夫最开始就是那家商户送给安老爷的。

    而那做皮草生意的商户,去年刚被抄了家,据说是往蒙古运送违禁之物被发现了。

    在其他商家和其他太原本地人看来,这家商户应该就是没打点好各路的老爷,老爷们没“吃饱”,直接怒了掀桌子,只能说是倒霉。

    并没有人想过,他们是真的通敌资敌。

    但现在这么一联系,邢坤心里却忍不住有些猜测,觉得可能会是个立功的好机会,便来找王戈。

    听了他的一番汇报后,王戈一下就抓到了重点:“那做皮草生意的商家有问题?”

    “那家人的商队据说和鞑靼人有些关系,小人在想,那车夫……该不会是鞑靼人安排的奸细吧?”

    邢坤的猜测倒也不算是完全的异想天开,王戈若有所思,如果那安鲁商行和被抄的商行都是蒙古间谍的话,他们派那车夫千里迢迢到江南,安排到郭修竹身边,应当是在确认郭修竹将要赴任寿阳知县开始。

    王戈开始在脑海里做假设,之前他假设祁家的幕后之人是晋王府,得到的结果是这么做没有一点好处,甚至坏处连连,根本没有这么做的理由。

    而现在假设那幕后之人是蒙古人的话,事情似乎就稍微说得通了,把山西搞乱,无论怎么样,对他们都是有好处的。不论晋王私德怎么样,几次针对蒙古鞑靼的北伐征战,都是燕王、晋王两路出师,晋藩无疑是蒙古人极为重视的藩王。

    但这还是有很多疑点,为什么蒙古人认为杀了郭修竹,山西会乱,会对他们有好处?

    祁家难道一直都为蒙古人所控制,是蒙古人的爪牙、密探?这次才会拼尽全力,哪怕付出株连全族的代价,也要杀死郭修竹?

    联想到现在太原的局势,晋王被皇帝下旨申斥,山西都指挥使换人,多位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官员调任,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若是郭修竹遇害,确实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如果有人因为祁家的联系,怀疑是晋王幕后指使,从而有所行动,逼得晋王为求自保也做出反应的话,是有那么一点可能,会让晋地发生大乱。

    不过王戈在往青州前,也是跟着燕王出征北伐过,而且潜入蒙古腹地待过不短的时间,对两边的战力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

    就算晋王真的作死起来扯旗造反,光凭着王府护卫那几千人,也根本起不了太大的风浪。

    蒙古人想趁机南下,威胁山西,也没什么可能。

    应该不会这么简单,一点还有什么自己没想到的地方。

第132章 再访怜花楼() 
第一百三十二章再访怜花楼

    在太原府待了一段时间后,王戈还是和沈平告诉他的那位燕王密探进行了联系。

    那是位已经年近五十的药铺掌柜,名叫梁仲。在王戈到达太原城之前,他就已经得到了通知。所以在和王戈秘密碰面后,并没有多费什么口舌,就直接将太原府境内他有权调用的两名探子的身份都告知。

    相比较青州而言,无疑燕王和道衍和尚都对太原府更加重视,单就王戈有权知道的,连同梁仲在内就有三位了。

    而在青州,他基本可以肯定,除了他之外,燕王一系顶多在齐王府里还有安排探子。

    想来也是,整个大明那么多州府县城,以燕王现在的资源,一地一人都做不到,更遑论一地多人了。

    能被安排探子,就已经是很重视的地方了。

    而且探子和探子也是不一样的,像王戈、沈平这样的,毫无疑问是精英,而且是燕王系自小培养起来的,忠诚性也相对有保障。

    王戈倒也暂时并不需要这三个替他做什么事,不过他现在要知道太原城以外的消息,还是得靠他们。

    而梁仲按他要求,带给他的第一个消息,就是祁家逃走的那些人被找到了,不过找到的只是尸体。

    祁家男女老幼、仆役护卫共七十八口人,全部遇难。

    官方的说法是遇到劫匪,遭洗劫。

    但王戈一听到这消息,从脑海里冒出的两个字就是:灭口!

    而且祁家人被杀的案子有两个疑点,其一是梁仲得到的消息来看,现场并未有太多反抗的痕迹,似乎祁家人是遭遇偷袭,那些护卫和族中的几位二流、三流高手都没能做出什么反抗;其二是他们遇袭的地方,居然是在大同府。

    祁家老巢是在清源县,他们会出现在大同府境内,就意味着他们是一路往北而去。

    以现在山西的情况,他们不太可能就停留在大同府,那他们想去哪?

    难道想出关,往蒙古投鞑靼?

    而且,若他们想出关投鞑靼,那肯定得有把握出得了关,不会为卫所官兵拦截才是。他们这么一大群人,又不是一两高手,能悄咪咪濳出。

    王戈感觉自己已经越来越接近真相了,虽然随之而来的疑惑反而越来越多。

    他准备暂时将突破口放到那位安鲁商行的安老爷身上,在确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