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鹰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鹰犬-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王戈还对周含笑承诺,不会限制妙虚子的自由,只需要每年在京城“教武堂”坐镇三个月时间,象征性地指点一下“教武堂”里的武者就行了。也不会逼迫妙虚子做什么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更不会命她去对付什么江湖人、同道中人了。

    得了王戈这样的承诺,周含笑才算是放心了一点,虽然她还是觉得妙虚子不太可能答应,但这样的要求,至少还是有得谈了。

    等到周含笑跟罗九娘离开后,全程都跟着王戈与周含笑会面的程浩妍,不由得问道:“让妙虚子进入‘教武堂’,只是‘象征性’地教教武功?”在她看来,王戈可不像是会给人这么大自由的人,更何况是对妙虚子。

    王戈拍了拍白珑的肩膀:“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白珑立刻说道:“浩妍姐姐,王戈说的话,哪里能当真……”

    脑袋立刻挨了王戈一个暴栗:“好好说话!”

    白珑摸着脑门,皱眉瞪了他一眼,然后对捂嘴轻笑的程浩妍道:“王戈说的话,肯定都藏着陷阱!峨嵋派那老女人如果真的去了京城,进了礼部的‘教武堂’,哪怕王戈承诺的再好,说什么这不是正式的衙门编制,只是给民间宗师的一个荣誉头衔,也不会让她去做什么违背意愿的事情,还给她很自由的时间安排,但在其他的江湖人看来,妙虚子就是成了朝廷的走狗!就是已经投靠了官府!峨嵋派就是已经被朝廷招安了!至于以后嘛,落入我家王哥哥的手掌心,那还能逃得了……”

    白珑脑门又挨了一下,王戈颇为无语地看着她:“你这丫头,我就在你面前,你都敢这样编排我?”

    但不得不说,这丫头说的……确实是事实。

    只要妙虚子答应了这个条件,那她基本就没法摆脱这“朝廷鹰犬”的头衔和名声了,峨嵋派以后也再难在江湖上以正道领袖自居了,哪怕他们解决了衙门里的那些官司,哪怕那些官司本来有很多就是证据不成立,自然而然销案的,江湖上也会认为,他们是与官府勾结,才得以摆平这些官司。

    就像王戈之前对很多人的手段一样,只要上了他的“船”,那再想“跳船”,就要考虑下,是不是会被淹死了。而在他的“船”上,要怎么做,自然都要听他的吩咐!

    所以周含笑虽然并没有和王戈合谋,但让她来做这个中间人,本身就是王戈的计划,否则的话,罗九娘也不会有这个提议。

    既然是王戈的计划,那他就有办法,让峨嵋派一定答应这两个条件。

    不仅是峨嵋派,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蜀中唐门、江南薛家等当初受“太平楼楼主”的鼓动,参与了景州之战的江湖门派、世家,都正遭遇着类似的情况。

第442章 功劳() 
第四百四十二章功劳

    在峨嵋派被王戈的多种手段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让罗九娘去京城求助的时候,唐门同样也面临着来自官府的压力。

    相比起来,王戈对唐门的手段就要简单直接得多了,只是利用唐门的族人在当地的不法之行,让苦主找上衙门,然后衙门便开始对唐门及其宗族施压。

    像唐门这样的武林世家,家族中一堆的高手,在当地必然是有不少不法欺压之行的,只是往日骇于唐门的威势,加上官府也不愿意多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江湖事”,又或者本身就和唐门有勾结,所以并没有人敢闹,有闹的也早就被摆平了。

    但是现在一见官府开始找唐门的麻烦,而唐门却是敢怒不敢言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唐门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再联想到之前靖难期间,唐门参与了景州袭杀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的行动后,即便是很多本身和唐门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也未曾受过欺压、甚至可能还有合作的势力,也都纷纷开始落井下石。

    唐门不像峨嵋派,虽然在蜀中也是一方大势力,但一来在江湖正道上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二来没有宗师高手坐镇。

    只要不是面临着灭顶之灾,他们也没有鱼死网破的勇气,即便鱼死网破了,也未必有多大影响。

    何况,王戈的目的,本来也不是逼得他鱼死网破。

    唐门同样是他着重要收服的一个势力,唐门的许多东西,虽然在王戈看来,是有些舍本逐末,点错了科技树。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不少参考性的。

    除了唐门外,还有诸多参与了景州之战的中小门派,也都被王戈用同样的方式整治了一番。

    当然,他们即便是服软,也不需要派人去京城“教武堂”坐镇——那是只有宗师高手才有资格去的地方。

    而在景州之战中,参与的另一位宗师薛良,自然也不会被王戈放过。

    只不过相比起“斩魔剑仙”妙虚子,家族本就在江南的薛良,对付起来其实比唐门都要容易。

    妙虚子不可能放弃峨嵋派,薛良就更不可能放弃薛家了。

    所以在薛家两个旁支子弟被官府因一些陈年旧案抓进牢里后,薛良就很自觉地去京城“报道”了。

    不过景州之战的四位宗师,除了谷欣阳、薛良、妙虚子外,还有一个人,却是连王戈也觉得有些头疼不好处理的,那就是“赶剑仙子”王恨水。

    倒不是王戈对付不了这位宗师,而是她和程浩妍的关系,让王戈不好真地下手。

    王恨水并没有固定的山门,行踪不定,而她最在乎的小徒弟,又已经和她“决裂”。所以不论是对峨嵋派等武林门派的招数,还是对薛家、唐门等世家的招数,都不太管用。

    若是没有程浩妍这层关系,以王戈一向的行事风格,是不会允许这样的隐患出存在于江湖上,对他今后的计划造成可能的影响的,会想办法将其钓出,能收服则收服,收服不了就直接彻底“解决”。

    但有程浩妍这层关系在,哪怕她已经和王恨水脱离了师徒关系,甚至为此还自废武功,王戈还是很清楚,程浩妍不会容许他去伤害、设计王恨水——除非王恨水主动来对付他。

    所以王戈也就没有专门去针对王恨水,暂且就当作找不到她罢了。

    王戈执掌东厂不到一年时间,便抓获了蒙元鞑靼的密探头目——虽然是死的,但也是功绩。端掉了鞑靼在京城的所有密探据点,揪出了几乎所有探子。而在江湖上,也是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等到妙虚子也上京的话,便是成功收服了两位宗师高手,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入了礼部的“教武堂”。

    虽然说的只是坐镇京城指点武功,并没有接受任何指派任务的义务,还是挂的礼部的名头,既不是兵部也不是刑部。但不论是在江湖上,还是朝廷内,都自然而然地把两名宗师当成了已经归顺招安朝廷,是东厂整肃江湖的功绩。

    甚至都不需要王戈将通过皇甫渊控制武盟的事情当成功绩密报给皇帝,仅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这些,就足以对他再次酬功了。

    而峨嵋派那边,一切都在王戈早已安排好的计划中,当周含笑和罗九娘回到峨嵋山,将王戈的两个要求带给他们后,在峨眉县官府、峨眉山其他门派的多方配合下,最终妙虚子和峨嵋派还是选择了妥协。

    为了安抚峨眉山的其他门派、那些与峨嵋派确实有官司的百姓、苦主,峨嵋派掌门选择了卸下掌门之位,亲自到县衙过堂,解决那些积案。虽然最后并没有对她判刑,但走过这一遭,她也不再适合继续当峨嵋派的掌门。于是在前掌门、妙虚子和峨嵋派内其他长老的共同支持下,罗九娘成了峨嵋派的新任掌门。

    在那之后,妙虚子才启程,和周含笑一起前往京城,往礼部“教武堂”报道。

    妙虚子自己也知道,从这之后,峨嵋派在江湖中再也难回到之前的名声、地位和号召力了,而她去了京城后,不论有没有替朝廷办事,在其他江湖人的眼中,也已经被印上了“官府”的背景。

    但在门派生死存亡的关头下,她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官府和少林,或者说背后的东厂和王戈,用的是明明摆摆的压迫威逼之法,让他们除了选择屈服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而这次的事,也让她看出来,江湖上其他那些所谓的正道门派,是什么样的嘴脸。峨嵋派所遭受的威逼压迫,有很多名门大派未必不知道,但他们不但什么都没有做,在江湖舆论上也没有一点声援和主持公道的打算,甚至有许多人都有落井下石的欲图。

    与这些伪君子为伍,还真不如就干脆当那朝廷的鹰犬做真小人来得痛快。

    当四月中旬,妙虚子抵达京城,与薛良同入“教武堂”后,朝廷对王戈整肃江湖有功的嘉奖圣旨也随之发下。这一年左右,锦衣卫和东厂这两大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情报密探机构,都是相当活跃,只不过锦衣卫是在不断地对建文旧臣抄家审问,而东厂则都是在对付蒙元密探和江湖门派,相比起来,无疑后者在朝臣中的名声要好得多。

第443章 朱高煦的示好() 
第四百四十三章朱高煦的示好

    当皇帝对王戈的嘉奖诏书发下来的时候,王戈已经不在青州,而是抵达了北平。

    朱棣有迁都北平的打算,这是在靖难刚刚结束,朱棣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就已经从道衍那里得到暗示了。甚至可以说,他是整个大明最早知道这事的人,比朱棣自己都要更早知道——毕竟在后世,永乐朝迁都北平,大明分南北两京的事,是已成的既定事实。

    其实北平作为帝都选择,早在太祖开国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太祖就想要将帝都定于北方,考虑过北平、开封和凤阳。但当时天下初定,北方受战乱影响较重,都比较破败,无法承担一国之都的重任,所以最后还是定在了金陵。

    这次王戈受命前往北平,就是要协助从去年就已经抵达北平秘密筹备迁都事项的朱高煦,整肃北平的各种地下势力,包括可能的来自蒙元鞑靼的渗透。

    虽然东缉事厂对于大众而言,名声远远不及锦衣卫来得大,但官场最顶层的人物,却都知道,这个在永乐朝才出现的新机构,以及武安侯王戈,是比锦衣卫要更有权势的存在,也是朱棣最有力的“匕首”。

    所以王戈刚到北平,朱高煦便亲自带人迎接洗尘,并且专门给王戈准备了一栋占地极广的豪宅。

    此时,朱高煦便把着王戈的手,亲自带他在那豪宅的花园中逛着,为他介绍着各处景致。

    燕王在洪武十三年就已就藩北平,朱高煦恰恰就是洪武十三年出生,可以说他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北平度过,所以对北平自然是无比的熟悉。以他现在的权势,要给王戈找一栋豪宅,也是十分容易。不过从其娓娓道来的介绍就知道,这栋宅子,他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这也是他这番作为,故意要传递给王戈的信息。

    事实上,本来在追随燕王靖难起事的功臣们看来,王戈也确实应该和朱高煦比较亲近,毕竟当初三位王子陷身京城时,朱高煦就是被王戈亲自救出来的。有这层关系在,两人就算私下里有些交流和往来,也不用担心被言官揪着不放。

    朱高煦也是如此默认,所以理所当然地把王戈当成了“自己人”,在王戈到北平后,就立刻示好,送上豪宅大礼。

    但其实王戈自己早就准备了在北平的住所,所以看到朱高煦赠送的这座豪宅和配备的大量仆人时,他一直在考虑的,是怎么样拒绝。

    可以预见,他在北平要待一段不短的时间,等到未来朱棣迁都北平后,更是有可能要常住北平。他肯定不会一直住在一栋由别人精心准备的宅子中,接受别人安排的下人仆从伺候。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并不想和朱高煦扯上太深的关系。

    靖难之役结束、朱棣登基称帝已经过去了整一年的时间,如今都已经是永乐元年了,但太子却一直都没有定下来。

    不仅如此,本就应该封亲王的朱高煦,也依然还顶着洪武末年封的高阳郡王的头衔。

    按理说,这应该是很容易就决定的事,朱高炽是长子,已经当了多年的燕王世子,靖难期间虽然因为一直留守北平,没有跟着大军在前线,立太多功绩,但负责后勤、整备北平的防务,也一直做得井井有条,毫无疏漏,深得北平的军民爱戴。

    但了解朱棣的人都很清楚,相比起身材肥胖,走两步就开始气喘的朱高炽,朱棣在还是燕王时,就一直更喜欢无论长相还是性格都更像他的朱高煦。

    王戈知道,或者很多人都知道,朱棣一直在犹豫着,要不要废长立幼,要不要立朱高煦为太子。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正是投资朱高煦的大好机会。

    但王戈却不这么想,一来是他很清楚,未来朱高炽是做了皇帝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朱高炽赢面显然更大。二是他现在已是靖难功臣,甚至某种程度上,在朱棣和道衍的心中都清楚,他是靖难首功,没有必要再去冒险博一个从龙之功。三是……他本身其实很讨厌朱高煦的性格,这家伙在武勇和外貌身材方面或许和朱棣有些像,但在城府和智计方面,却是天差地别。

    至少以王戈看来,这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以后若是参与夺嫡,估计下场不会太好。朱高炽虽然看起来有些痴肥,体弱多病,但至少为人宽厚,行事谨慎,该挺身而出的时候,也没有掉过链子,做个守成之主问题不大。

    “当初在京师,与武安侯你一起救下本王的那位程姑娘,现在可还好?”在为王戈介绍花园中景致的时候,朱高煦忽然话题一转,提到了程浩妍。

    王戈心下忍不住撇嘴,这也是他讨厌朱高煦的点之一,这货自从当初见过程浩妍后,似乎就一直念念不忘,不论是在靖难之役期间,还是在靖难之后,每次见到他,都必要问一下程浩妍。

    王戈很清楚,朱高煦这货,一直都有好色之名,虽然在北平的时候,朱棣管得比较紧,他没办法像其他藩王之子那般肆意妄为,但掳夺良家女子的事情,也并非没干过。当初被程浩妍的飒爽英姿惊艳过之后,就留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