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飞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风飞扬-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蒙恬打量这个千年帝都,车水马龙,人头拥挤。

    此时赵高虽然乱政,不过乱世还没掀起,咸阳还是秦朝政治文化中心,繁华程度自然不低。

    他来咸阳,一是寻找民间谋士,二是看有没机会救出王离、王龙兄弟。

    王虎的死,已经成为他心中的一根刺。

    几人找了一家客栈歇脚,蒙恬带张宁,王贲两个侍卫上街。

    十年没有回来,模样也大有改变,穿上普通人服饰,不是遇到十分相熟之人,根本不会认得他就是蒙恬。

    况且与他相熟的都是官场人士,达官贵人出街,都是前呼后拥,不等他们发现,蒙恬早就避开了。

    嗯!?

    前面人潮拥挤作一堆,围住一间颇大的门面。

    蒙恬抬头,上面横匾写着《百花楼》几字,有几个花枝招展的女子在楼上玉臂招摇,抛洒眉眼。

    他摇摇头,原来是一座青楼。

    青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办了第一所官妓。

    国家征战,就把一些国破家亡的女子送入官妓,多达七百余人,每年为齐国带来丰厚收入,各国争相模仿,就形成了后世的青楼妓院。

    三人穿人群而过,他没有想过入妓院,也没有兴趣。

    “今天不知道第一名会是谁?”

    “一定是田捻公子,他可是连续两季第一了。”

    “我觉得田捻江郎才尽,上季反而李朗的《千古约》作得好,说不定这次会超过田捻。”

    “我看好吴蘅公子。”

    。。。。。。

    众人的话语让蒙恬好奇起来,妓院也会争第一?

    好像说的不是女人。

    他不由拉住身边一人问道:“这位仁兄,不知里面是什么,为何如此热闹?”

    那人反好奇打量蒙恬:“你刚到咸阳?”

    “对,所以才问仁兄。”

    蒙恬不好意思用手擦擦鼻子,问人妓院的事还真不好开口。

    那人大悟。

    “难怪不知道百花楼每季一次的诗文大比,如果得了第一名,可以任选百花楼一个姑娘过宿。”

    他不觉什么,反而大大咧咧说道,一看就是精虫上脑来搏一搏。

    秦始皇焚书坑儒,实际是被徐福骗后,才大怒烧书,焚的都是一些方士蛊惑人心之言,或是六国残余思想。

    对有用的墨家、法家、兵家、医学、道家、儒家的书籍是加以保护的,只是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个精光,罪名也被秦始皇担了。

    像关于风花雪月的诗文,当时并不禁止,只要不是反秦言论,官府不会理。

    蒙恬听罢,正想离开,突然叫住张宁,在他耳边嘀咕几句。

    张宁点头挤进人群,在竹简上留下几行字便退了出去,蒙恬领二人继续前行。

    “主人,要喝碗水歇歇吗?”

    在一间酒楼前,火骑卫见蒙恬驻脚不动,低声问道。

    “进去。”

    其实蒙恬是听到里头有人在说书,而且说的正是白起长平之战。

    三人找了一张靠窗口位置桌子坐下,小二递上茶水,说是茶,就是几片茶叶煮开的水。

    秦朝茶还不是那么盛行,大多数是用于祭祀,医病。

    只不过郎中发现茶对人身体有好处,有些酒楼就用茶叶煮水给客人喝,与唐代陆羽之后的茶道比起来,是无法比及。

    蒙恬也不在意,丢出两片刀币,靠在窗栏闭眼听书。

第15章 廉颇之后() 
说书的是一名老先生,白发苍颜,精神却很好,中气也足,整个酒楼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但见他坂木一拍。

    “话说,白起将军命人劫了赵军粮道,赵括自知危矣,急调严成虎抢回粮道,不想白起早有准备,在半道令齐佟埋下伏兵,一阵拼杀,严成虎损兵折将,灰头土脸返回。。。。。。”

    此人对这场战事好清楚,蒙恬一直听到后面,暗暗吃惊,老人所讲比书上记载还要详细,人名、地名只字不漏。

    “。。。。。。赵军已饿了一天,手脚无力,赵括无奈,只能将所剩食物发给将士,好让吃饱拼死突围,预知后事,请听明日的困兽之斗。”

    老者说完,领了几个刀币作工钱,收拾东西打算离开。

    蒙恬拉过张宁,低言几句,张宁快步到老者跟前,递上几个刀币,指指蒙恬道:“老人家,我家主人请您到那边坐坐。”

    老者走前,先谢过蒙恬打赏,王贲拉过一张席,让他坐下。

    以前的人都是在席上跪坐,包括皇帝在内,所以才有席地而坐的词,唐宋才开始大量出现椅子,现在中国已经没有了这个传统,却被日本延续至今。

    “老朽谢坐。”

    老者又朝蒙恬鞠躬致谢,这才跪坐在他对面。

    “老人家,长平之战至今已有五六十年,你好像很了解这段往事。”

    蒙恬摆手,等老者坐下后问道。

    “呵呵,老朽是赵国人,对屈辱自是不能相忘,天天说此书,就是要提醒自己,赵国是如何败亡的。”

    老者语气平稳,眼眸流露却是伤感。

    “哦,不知老人家贵姓?”

    蒙恬对这个念念不忘自己是赵国人的老者有些同情,天天用伤痛来刺激自己的人,多少会令人有些敬佩。

    “老朽姓廉。”

    他说这句话时脸上快速闪过一抹自豪。

    “不知祖上可是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将军?”

    蒙恬隐隐猜到此人身份不简单,廉姓并不多见,又这么清楚长平之战,除了廉颇后人,还能有谁?

    “正是不孝之子廉坚,愧对父亲威名,愧对赵国没能相救。”

    老者低言,言语中带有痛疾、悲愤、无奈。

    “叫小二拿两壶好酒上来,我要敬英雄之后。”

    蒙恬拍响桌子,令旁人侧目看来。

    廉颇此人,绝对是值得敬重,一生中为赵国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兵法奇谋当世少有。

    当时他防守长平,秦国攻打几年无功而返,最后用反间计,离间廉颇与赵王关系,赵王将他调离,启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秦国才一举打下长平,活埋赵国几十万人。

    后秦国逼近赵都邯郸,赵王无法,又重新启用廉颇,廉颇并没有埋冤。不但守住了邯郸,还将秦国大军打得溃散,死伤二十万众,为残喘的赵国争取到一丝希望。

    国难解除,赵王又恢复本性,几年后听信小人谗言,杀死了李牧。

    廉颇连夜逃亡楚国,四年后在楚国郁郁而终。

    当时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剪。秦、赵各占两人,如不是赵王自毁基石,赵国不会轻易灭亡。

    说是赵国被秦所灭,不如说赵国是被自己所灭。

    廉颇此人心胸宽广,知错能改,且不自傲,负荆请罪一词足以证明。最后在楚国也夜夜盼望赵国能召他回去继续效力,可惜临死也没有等到赵王的呼唤。

    看着对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对赵国饱含深情,蒙恬没有说他愚忠,而是心间百味俱全,曾经的那个蒙恬,何尝不是如此。

    他们并没有对不起赵国,而是赵国辜负了廉家,不知赵王若在世,听到老人刚才那番话会不会羞愧。

    “来,我等敬廉颇将军一碗。”

    蒙恬豪气干云端起酒碗,敬向廉坚。

    “啊!使不得,使不得。”

    廉坚也拿起碗,四周看了一眼,见无人留意他才喝下。

    虽然咸阳城多六国贵族后裔,但高声谈论廉颇,总是惹人嫌疑。

    “不知阁下名讳,身后二人孔武有力,体内杀气溢出,一见就是经过沙场征战之人,而阁下虽然年幼,眼神中却充满霸气,想必是统军之人。”

    廉坚也随父亲上过沙场,对当兵之人身体散发的气息自然不会陌生。

    “呵呵,先生好眼力,我的确是统军之人,一直对廉颇将军尊敬,至于我的名字,恕不方便通告,也许不用两年,先生便知。”

    “无妨。”

    廉坚没有想到蒙恬是秦军,以为他是曾在六国服役之人,毕竟秦国统一天下不过十余年。

    六国后裔,对秦人总是有莫名敌视,是秦军使他们成为无根浮萍,有家难归。

    蒙恬很合廉坚脾气,虽然始终不说名字,但也不碍他们谈得来,二人越聊越欢。

    “先生可知项家?”

    蒙恬突然问道,让廉坚顿了一下,才悠悠说道。

    “在楚国避难之时,父亲带我见过项燕,后来项家被秦皇迁入咸阳,我还专程去拜会过项梁。”

    “哦,先生可知项梁之弟项荣留有一子,叫作项羽。”

    蒙恬两眼放光道,盖世霸王,现不知怎样,有机会当然想见识一番。

    “项羽,几年前我到项家倒是见过,生的魁梧,却不学好,可惜了项梁苦力栽培。”

    “哦,愿闻其详。”

    “唉!”

    廉坚重重叹出一口气。

    “项梁见羽自幼聪明,教他习文,没多久就弃之。又教他练剑,复弃之。问项羽想学什么?项羽说习文只能记名字,练剑只能杀一人,想要学万人斩。项梁就教他兵法,结果学了皮毛,再不肯学。项燕一世英雄,不想子孙却是如此,可悲,可叹。”

    廉坚像是恨项羽不争气,丢了祖父一世英名。

    蒙恬听罢哈哈一笑,谁又知道,这个少年什么都不肯学的人,将来会是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

    “先生慧眼蒙尘,项羽不像你所看到这般无用,他年之后便会大放异彩。”

    “啊?难道阁下见过项羽?”

    见蒙恬说得肯定,廉坚心中也是一颤,难道自己真的看错了?

    “呵呵,我虽不曾见过项羽,也不曾听人提及此人,但绝不会错,项羽最迟明年,就会暂露头角。”

    廉坚好奇了,既然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为何可以说得这般肯定?

    “请问先生,项家何处,某想拜会项羽。”

    蒙恬这番话让廉坚更是猜不透,现在项家家主是项梁,他不见家主,而是要见项羽,这样不免显得十分无礼。

第16章 少年霸王() 
“阁下要去项家,老朽带你去吧,我也多年没去看望老朋友了。”

    虽然对蒙恬要见项羽之事感觉奇怪,廉坚也没多问,几人付了酒钱就走出酒楼。

    走了几条街,在一个胡同拐角处停下来。

    蒙恬看向对面门庭上写着《项府》二字,不用说这就是项羽的家了。

    廉坚上前敲门,不多会有个下人出来开门,问清廉坚的名字,又匆匆进去禀报。

    四人等了不到杯茶功夫,一个四十余岁的壮汉领几人出来。

    “哈哈哈哈,早晨听闻喜鹊叫枝,吾在家等候一天,原来是廉兄到访,快请进去。”

    壮汉豪笑将四人引进大厅。

    “项兄也知,我等亡国之人,寄人篱下,自然不敢过多来往,所以才许久不见。”

    廉坚朝壮汉拱手,蒙恬也猜到此人便是项梁无异。

    “哼,秦国,我迟早要以牙还牙,让秦人也试试国破家亡的滋味。”

    说话之人二十余岁的青年男子,长得头角狰狞,虎背熊腰,年幼却散发出一股英气。

    项梁听言,自是脸色大变,警惕望了一眼蒙恬三人,呵斥道:“乳臭未干,你懂得什么,在此胡说八道,还不给我进去练字。”

    “这位兄弟豪气干云,莫非就是项羽?”

    蒙恬朝青年男子拱手,西楚霸王现在还好嫩呀。

    项羽心高气傲,以为蒙恬不过是廉坚的下人,自然不会搭理,甩头自行走进院子。

    “哦,正是侄儿项羽,不知几位?”

    项梁见项羽气呼呼进去,只好替他回答,也反问蒙恬名字,虽然是问蒙恬,但却是看向廉坚。

    “三位英雄我也是刚刚认识,还不清楚他们的名讳。”

    廉坚尴尬不已,自己把人带来,连名字也不知道。

    “我叫曹操,他叫刘备,这是孙权。”

    蒙恬满嘴跑火车,向项梁拱手,项梁怕他们是秦国密探,哪知蒙恬是个秦国捉拿的逆贼。

    “曹兄有礼了,请往里面用茶。”

    “曹兄与二位眼神,走姿步伐都像疆场之人,不知是哪国人氏?”

    他们军人身份连廉坚都能看出,更瞒不过项梁那双锐目。

    “祖上齐国,自祖父起便是秦国人。”

    蒙恬此话并没有说谎,蒙恬家族原本齐国,是祖父蒙鹜投奔秦昭王,几场仗下来大放异彩,官拜少傅。

    而后父亲蒙武也是一位名将,传至蒙恬,为秦效忠三代。

    所以他被毒杀时才会说出蒙氏三代忠良的话。

    “你。。。。。。你。。。。。。你是秦国人?“

    廉坚手指颤抖指向蒙恬,怎么也没想到蒙恬会是秦国人,这下把项家害苦了,就项羽刚才大逆不道之言,杀头灭族都不为过。

    项梁脸色铁青,双眼狐疑注视蒙恬。

    此人既是秦国人,又在军旅之中,难道是为了捉捕他们?手不觉中移向剑柄。

    “呵呵,别紧张。”

    蒙恬见气氛有些凝重,咧嘴一笑,两手张开,表示没有武器。

    “我来是真心拜访,没有恶意,闻项羽乃当世豪杰,只想交个朋友。”

    “哼,秦国匹夫,想与我交朋友,胜了吾手中这把剑再说。”

    这里的事早就有人进去通报给项羽,他匆匆返回,刚好听见蒙恬的话,二话不说,抽剑刺上来。

    “好,早有耳闻,项羽心直口快,喜怒不藏心头,果然如此。”

    蒙恬闪过快剑,又道:“你持利剑,而我手无寸铁,赢了也不光彩吧。”

    项羽乃心高气盛之人,被项羽一激,收剑停下,扭头对项梁道:“伯父,把剑给他,我要他心服口服。”

    项梁思虑片刻,把剑解下,抛给蒙恬。

    蒙恬接剑,有手指在剑身轻轻一弹,一阵龙吟之声从剑里传出,忍不住赞道:“好剑。”

    “废话少说,吃我一剑。“

    项羽把剑一抖,出现三朵剑花,直取蒙恬上中下三路。

    蒙恬微露笑意,并没退后避开,反欺身上前一步,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