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三国-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错了么……”墨桀喃喃自语。

    墨桀既然能坚持着墨家的朴素的装束和要求,几年如一日的徒步华夏土地,就说明对于墨家的道义是认同且坚守着的,所以斐潜并没有直接针对于墨家的道义进行争论,那样必然会引起墨桀的强烈抗争。

    斐潜于是就只说了一个事实,一个墨桀亲眼所见,绕不过去的事实。

    当然之所以这样一句话就能触动墨桀,也是因为确实在现在曾经强横一时的墨家已经凋零了,就像是马克思也需要借钱买面包,在那个借钱的时刻,马克思的底气能有多少?

    尤其是在一个读过了墨家书籍的人的口中说出这一些,这种挫败感让墨桀感觉更为失落。

    “矩子,抱缺守旧,宛如尺木腐朽,非明智之举也,墨家道义善之善也,然过于极端,不容于百姓,故而……”斐潜看着墨桀,有点觉得遗憾,如果稍微加一点点的修正,墨家的道义其实是不错的精神指引力量,就像是后世的……

    “请中郎明言。”墨桀说道。其实墨桀也有一些觉得墨家的道义或许有一些问题,否则也不会向斐潜动问了,但是毕竟一个是身在山中,难以查看得清楚,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下意识的自我回避。

    “比如兼爱,重于兼字,勿求于同,取余授之,并嘉其举。”斐潜说道。像爱自己的小孩一样爱别人的小孩,嗯,多少还能做到,但是要像爱自己老婆一样爱别人的老婆,嗯,曹操能做到,但是要像爱自己父母一样爱别人的父母?那么不孝子又从何说起?

    所以,换成当有余力的时候,拿出一些来,去帮助别人,去爱护他人,这样是不是比硬性要求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更容易让人接受?然后对于这样做的人进行表彰和嘉许,如此一来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墨桀微微仰着头,若有所思。

    “非攻。”斐潜叹息了一声,这个又是墨子极端的浪漫主义作祟的一个教义了,说道,“何有无罪之国?何有利人之争?战端一开,无所不用其极。胡人南下,焉有非攻之意?故而非攻不可一概而论,若为友人,自然不可欺,若为敌手,一切皆可为。”

    换句话说就是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样的温暖,对待敌人则是要像冬天一样的无情。斐潜眨巴眨巴眼睛,忽然觉得自己讲述的这些有一种异样的熟悉感……

第六七九章 风中凌乱() 


第六八零章 文明之光() 
我“抱歉,单于,豪帅,我来晚了”

    斐潜呵呵笑着,一边拱着手,一边走进了大厅。

    於扶罗和里那古都起身相迎。

    略说了几句闲话寒暄之后,里那古说道:“不知中郎让我们来此有什么事情?”

    斐潜笑着,招了招手,让侍从送上了两本用最新的竹纸印刷的书册,然后亲手给於扶罗和里那古一人送上了一本。

    “这是”於扶罗和里那古都用手托着书卷,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的。

    “这是有我师傅亲笔签名的经卷小戴记,算是送给二位的一个小礼物。”斐潜解释道,示意他们看看。

    於扶罗对于汉学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懂得一些汉字,用粗粗的手指头轻轻的捏着书页,当看到蔡邕在扉页上写的“通事物之变,承经用之体”字样的时候,更是轻声喃喃的重复了两遍,显得十分的重视。

    但是相对于於扶罗而言,里那古的动作就有一些流于形式了,因为里那古他不认得多少汉字,因此这一本书册对于里那古他来说,简直就是宛如天书一般,满眼的鬼画符,什么意思根本看不懂,所以只是稍微翻看了一下,然后又举到了鼻端之下,闻了几下,然后皱了皱眉头

    斐潜慢慢的喝着茶,看了看於扶罗,又看了看里那古,过了半响,见两个人都研究得差不多了,才放下了茶碗,缓缓的说道:“二位均是人杰,不知道二位对于‘文明’二字有什么样的看法?”

    “什么闻?名?”里那古重复了一下,然后又看了看於扶罗,对于汉学他算是七窍通了六窍,但是也有些自知之明,因此也不主动开口,而是让於扶罗先说。

    於扶罗自然不会像里那古那样想歪了,斐潜送来上了书册,当然不会突然就扯到什么名声上面去,但是“文明”一词也是第一次听,所以又重新问了一下,确定了是那两个字之后说道:“中郎的意思是文字会发光?”

    斐潜一愣,不由得抚掌称赞道:“单于果然是对于汉学熟悉透彻!没错,文字就是会发光!”

    一旁的里那古听到此言不由得眼皮一低,看着桌案之上的那本书册,用厚厚的大手拢在一起,遮住了书册上的文字,然后透过手掌中的缝隙看去

    里那古撇了撇嘴。

    斐潜看到了里那古的动作,笑着说道:“豪帅,不是普通的光,是智慧之光”

    “智慧的光?”

    斐潜微微的笑着,说道:“是的,智慧是会发光的。比如说你是白石部落的豪帅,你就有责任带着白石部落有吃的有喝的对吧?”

    里那古点点头说道:“那是自然。”

    “我相信白石部落今天的生活一定过得不错,然后明天也会有吃的有喝的,不过要是将时间拉长一些来看,一年后,两年后,甚至是十年以后,白石部落会是什么样子呢?”斐潜伸出手,指了指厅堂之外的天空,说道,“天地恒古,人生短暂,二位都是万里挑一的杰出之士,身上都担负着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责任,整个部落的未来都要靠二位来指引,来,二位,当你们的眼睛看穿这一片的天空,开始看向未来,看向了一年后,五年后的时候,你们看见了什么?”

    斐潜说完,於扶罗和里那古都不由自主的扭头向厅外的天空看去。

    过了半响,於扶罗回过神来,看了看斐潜,问道:“中郎,不知道你看见了什么?”

    “哈哈,我看见了单于你坐在美稷的王庭之内,我看见了豪帅你站在金微的巅峰之上”对付这种问题,斐潜驾轻就熟。

    虽然明知道斐潜在耍赖皮,但是斐潜的话语确实让於扶罗和里那古非常受用,因此二人也就没有继续深究,一起哈哈笑起来。

    斐潜问於扶罗道:“单于,之前有和你说过汉人和胡人的之间的差别的问题,不知道你还记得不记得?”

    於扶罗回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嗯,中郎的意思是”

    斐潜点了点头,又示意了一下在桌案之上的那本书卷,说道:“这就是差别,这就是传承,这就是记载了古人的智慧,这就是当我们睁开眼睛企图看向未来的时候,在无穷无尽的迷雾当中,唯一的指引我们的光芒”

    “因为有了这些书册,便可以看到先辈们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又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像是这样的一个厅堂,我们汉人有了书册的记载,有了传承,所以知道应该怎样选地,怎样搭建,而不用再次重头一点点的去尝试”

    “因为有了这些书册,我们现在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少流一些鲜血,可以走的更快,可以走的更稳所以这些书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更多的是在文字记载之下,那些能照耀未来的智慧之光”

    “我送给二位的书,是先贤所编,有古人观天地鸿宇,查水陆百态,内容更是包罗万象,甚至有以教化政、礼乐中和、礼制刑律等等,几乎就是一整套的政事编汇,所以我师傅才标明了是‘通事物之变,承经用之体’”

    一席话下来,不仅於扶罗看向书册的眼神认真起来,甚至连里那古都连忙吹拂去了沾染在书册之上的一些干果碎屑,然后又在自己衣服上擦了擦手指头,才小心翼翼捏着,将书册揣到了怀里。

    於扶罗忽然问道:“中郎,你新开的学宫,莫非就是传授这些书册的?”

    “那是自然,从粗浅的文字,到古人的智慧,都是需要学习的。”斐潜装作没有察觉到於扶罗立起的眉毛,继续说道,“我这有一个学宫,原来雒阳城还有一个比我这更大十倍的学宫,现在长安啊,襄阳啊,还有冀州和徐州,也都有学宫的”

    於扶罗立起的眉毛拉达下去,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里那古坐在一旁,有些发愁,说道:“中郎,这个书册虽然是好,但是问题是看不懂啊”

    斐潜摆摆手,很随意的说道:“不懂就学呗,谁也不是生下来就认字的啊我学宫里面也有不少军伍之人,原本也是不认识几个大字,但是现在还不是能粗浅读些书了?”

    於扶罗和里那古听了斐潜的话,转了转眼珠,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六八一章 诗和远方() 
文字就是一个文明的基石,农耕文化之所以最后战胜了游牧文化,并不是因为在武力上有多么的英勇,而是在文明这一棵大树上爬得比游牧的文化更高。

    一种文明的好坏,不是说段时间内能爆发出多少,而是在漫长的岁月当中能不能持续的保持生命力,能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就像现在汉代的汉人和胡人。

    於扶罗和里那古在思索着,斐潜同样也在思考。对于这个方面的认知,斐潜也是到了现在才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概念。

    中原华夏为何虽然有动乱不定,但是最终还是会走向大一统?

    民心?

    呵呵,也算吧。

    但是更深层的东西是这块土地上的生产生活模式,也就是农耕文化最终在起作用。

    农耕文明深切的依赖土地,需要常年的值守庄稼,因此就会在适宜耕作的地方掘穴筑屋,修建长期居住的场所,这样就慢慢的形成了村落,然后扩大成为了城镇,也就自然的形成了邻里关系和家族关系。

    而中央的封建集权国度就很容易的根据这样的地域关系划分出来了郡县,然后进行管理,根据土地进行征纳赋税,摊派劳役,而且因为华夏的农耕地区相对集中,大部分都在长江黄河流域,这种紧密相连的地域关系,就算是短时间的分裂出来,都会因为人口的不断扩展,而导致对于土地的进一步饥渴,最终导致不管在这一块相连的土地上有多少纷争,最终都会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格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块区域上,土地一直属于国家的,只不过形式上略有不同而已……

    华夏几千年文明,就是在这样的轮回当中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败。

    当土地多于人口的时候,王朝就兴起了,当土地开始供不应求的时候,王朝就走到了巅峰,当为了土地开始疯狂的时候,大量的土地集中到了少数阶级的手中的时候,这个王朝就走向了末路……

    汉、唐、明、清,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套路。

    唯独元除外。元朝是北方的好邻居游牧民族的唯一的一个巅峰朝代,清朝的小辫子也就是捡了点牙慧而已。

    所以,斐潜想着,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实验一下?

    “单于,豪帅,二位对于北地应是比我更加的了解。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上一次开设像我们这样的边境集市是在什么时候?”斐潜问道。

    里那古回想了一下,然后似乎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我也不知道中郎你们汉人的年号,差不多就是十几年前?”

    在另一旁的於扶罗微微点点了头。

    其实就是西羌叛乱,然后鲜卑带着东羌、匈奴、乌桓几个小弟也开始趁火打劫的时候,汉灵帝就断绝了和胡人之间的贸易,所以於扶罗和里那古也都不会讲得很清楚。

    斐潜笑笑,说道:“单于,豪帅,二位说句实话,你们觉得是之前你们来汉地劫掠过的日子更好,还是像如今这样的相互交流贸易过的生活更好呢?”

    里那古转转眼珠,笑道:“当然是现在这样交易更好了!”

    斐潜大笑,说道:“豪帅又讲假话!抢劫的时候不要花钱,不用拿东西换,抢到一个就是一个,白白得到的,如何不好?对吧,豪帅?对吧,单于?”

    里那古陪笑两声,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

    “话是这样没错,但是……咳咳,这个劫掠,”於扶罗也干咳两声,当着斐潜讲这些劫掠汉人的话题,总觉得有些尴尬,“……一个是也不确定能得到什么东西,另外一个基本上就算是劫掠而来的也基本上是旧物,而且关键是也是要死伤不少儿郎……哪能比得上和中郎交易来的好啊!”

    里那古闻言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其实於扶罗和里那古都隐瞒了胡人劫掠的另外一个方面,除了物品之外,还有人口。严格说起来,靠近汉地附近的胡人部落有多少纯血的胡人?恐怕已经不到十分之一了。

    斐潜也不说破,只是点点头,然后轻轻的拍了拍桌案,又比划了一下四周,说道:“平阳城最初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恐怕二位心中自然是有数的,这种变化,难道就没有我们相互之间贸易的一点作用?贸易带来的好处是双方都有的,就像平阳城,就像豪帅身上的锦缎和手下的商队,就像是单于的册封……”

    “我们手下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跟随着,我们自然也需要为这些人考虑,担负起走向未来的责任。我现在除了平阳、上郡之外,又加了上党的太守,而单于马上就要回归美稷重建王庭,豪帅随着你商队的扩大,想必在西羌的名望也会越来越高……”

    “难道单于不想在美稷建设出一个比平阳城还要大的王庭?难道豪帅不想在金微山上建一个白石之城?”斐潜微微的笑着说道。如果游牧民族的贵族们,也就是於扶罗和里那古这样的人开始定居下来,享受起了安逸的生活,那么还能算是一个游牧民族么?

    於扶罗微微仰起头,并没有说话,倒是里那古笑了笑,说道:“中郎说的是不错,但是……这个谈何容易……”

    “无非就是‘人’、‘物’二字而已!如果觉得难而不去行动,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成功!人是因为理想而伟大,没有理想的人和一块咸肉干有什么区别?”后世的鸡汤相当的多,斐潜顺手就倒了几碗,算是免费的奉送,“人的眼睛为什么是长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