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大战方歇,虽然斩杀了孙恩、取得了大胜,但北府兵也需要休整。

    更重要的是,此战过后,天师道叛军已不足为虑,再也无法对江东产生威胁。

    而今后刘裕面临的难题,不再是如何平定叛乱,而是怎样取代桓玄成为江东主人。

    “主公,你说这一次桓玄会封您什么官?会不会封王?”

    大战过后,刘裕没有闲着,先是出榜安民,接着便是派兵收复各地。

    忙了许久,他才有机会坐下喘口气。

    殊料,连茶水还没来及喝一口,便又被索承明所言吸引了过去。

    “封什么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某该不该接受?”刘裕沉吟道。

    “臣觉得主公还是应该接受为好。”

    “为何?”

    “不管怎么说,在桓玄篡位前,他也代表了天子。”

    “您再怎么看不惯他,也不必跟朝廷过不去。”

    “更何况您也确实需要一顶合适的官职,如此才方便整顿东南诸郡。”

    “嗯,承明言之有理。”刘裕微微颔首。

    “某这就给稚远兄去一封信,让他帮忙活动一下。”

第558章 桓玄离京() 
p

    十一月初,常年不见雪的江南,竟然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

    鹅毛似的雪花,在灰蒙蒙的天空肆虐地漫卷。

    不论层峦叠嶂的群山,还是广袤无垠的原野,全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洁白的棉被。

    在通往姑孰的官道上,正有一大队人马顶着凛冽寒风与漫天大雪艰难行进。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离开京师的南郡公桓玄一行。

    上个月,桓玄举兵成功攻占建康。

    在对会稽王一党完成清算后,龙亢桓氏再度掌控大晋政权。

    这一次桓玄比他父亲桓温做得更彻底,几乎将朝野上下清洗一遍,全换上了自己人。

    司马道子一党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桓玄随即又将矛头指向了刘裕。

    不过,眼下刘裕势大,让桓玄不敢轻举妄动。

    更别说刘裕又刚刚取得东南大捷,斩杀了叛军首领之一孙恩,风头正盛。

    但桓玄已把刘裕当成阻碍他上位的最大敌人,因此对封赏刘裕一事他一拖再拖。

    进京不足一月,桓玄却办理了诸多大事。

    等一切安置妥当,他打算效仿其父桓温,以太尉身份出镇姑孰,遥执朝柄。

    离京之前,桓玄从就此事询问朝臣们意见。

    除了卞范之本人明确反对外,大部分朝臣只是随声附和。

    还有一些像王谧这等首鼠两端者,虽然也看出此举对桓玄不利,却因各种原因没开口。

    事后,王谧曾暗中对儿子们感叹不已。

    “过去,周公为何不去自己封国鲁国?还不是因为其有安定天下的志向。”

    “如果桓玄真有意平定天下,就应该学习周公,坐镇中央,以安社稷。”

    “可南郡公偏偏跑到姑孰享受,看来他不过又是一个会稽王罢了,能有什么前途?”

    与王谧想得一样,桓玄去姑孰除了在行为上效仿其父外,更多地是为了享受。

    因为早在月前,桓玄便下令在姑熟大兴土木,修建华丽的府邸。

    等到十一月他离开建康后,把朝中小事尽数托付于桓谦、卞范之两人。

    若是朝中遇到什么大事,再派人去姑孰向他本人请示。

    而桓玄这种做法,无疑让众多有识之士大失所望。

    相反,与桓玄相比,寒门出身的雍王、刘裕却要出色得多,遂成了众人投靠对象。

    可桓玄并未意识到这些,或者以南郡公之自负,即使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

    队伍当中,桓玄坐在一辆奢华马车上。

    其双手带着厚厚棉套,身上也穿得鼓鼓囊囊,嘴里还不断哈着腾腾白气。

    他拧着两道浓眉,目光透过车窗,望着野外雪花沙沙地不停飘落,显得心事重重。

    对面殷仲文何等机灵,其微微一笑,试探着问:“主公好像有难言之隐?”

    桓玄收回目光,长叹一声道:“姐夫可知孙恩死了?死在了刘裕手上。”

    “知道!这事早已传遍朝野,刘裕更是因此威震江东诸郡。”

    “不少人都说刘裕乃当朝第一猛将,有霸王再生美称。”

    “何止是霸王啊?简直就是一个昭烈帝……不,或许说是汉光武更合适。”桓玄懊恼道。

    “原本孤以为刘裕会跟天师道一直僵持下去,谁料……唉!”

    “离开京师之前,王谧想让朝廷加封刘裕官职。”

    “孤害怕他从此势大难制,便一直拖着没办。”

    “但这事没法一直拖下去,孤担心刘裕会心生怨气。”

    “若再有小人从中撩拨,恐坏孤大事。”

    殷仲文知道桓玄在担心什么,无非怕刘裕跟皇室、世家搅和在一起。

    眼下桓玄看似把持了朝廷大权,但其实暗中不知有多少反对者。

    只因桓玄势大,且罪行未彰,众人才不得不隐忍下去。

    然若是刘裕因为赏赐不公挑明反对桓玄,无疑会引爆江东所有反对势力。

    他们很有可能将聚在刘裕麾下,再次打出清君侧旗号,把桓玄给一脚踢下去。

    但大肆封赏刘裕也不行,如此会让已尾大不掉的刘裕,愈发势大难制。

    “仲文一向足智多谋,不知可有计策教我?”

    “嘶!此事不好办呐,赏与不赏都是利弊难料。”

    当殷仲文陷入沉思,车厢内开始沉寂下来,只有车辙碾压积雪时发出的吱吱呀呀声。

    也不知揪断了多少根胡须,殷仲文才渐渐有了头绪。

    “主公,臣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得封赏刘裕才行。”

    “可,可……”

    “主公莫急,且听臣把话讲完。”

    “封赏刘裕不过是先稳住对方罢了,以便为主公争取更多时间。”

    “刘裕才多少地盘?就算他占了东南诸郡,也不过是一个徐州加上半个扬州而已。”

    “等主公把荆州、江州、豫州、宁州、广州、交州等地全掌握住,还怕区区一刘裕?”

    “此言倒也在理,可本公怕刘裕拿了赏赐后依然翻脸,那……”

    “主公多虑了,这种事暂时不会发生。”殷仲文胸有成竹道。

    “那刘裕好不容易才把天师道撵到岭南去,正需时间休养生息,哪还有实力来对付您?”

    “再说,就算您不封赏,难得刘裕还会把占住的地盘吐出来?”

    “与其跟对方公开决裂,不如暂时维持和平,这对您十分有利。”

    “当然了,臣建议封赏刘裕也不光是无奈之举,也想据此分化拉拢北府兵。”

    “计将安出?”桓玄来了兴趣问。

    “主公请想,刘裕不过一寒门子弟,若非刘牢之、谢琰意外战死,如何轮到他来执掌北府?”

    “刘敬宣、高雅之、何无忌等原为刘牢之姻亲子侄,难道就那么心甘情愿地臣服刘裕?”

    “主公不妨借机大肆敕封北府众将,若能一举挑动北府爆发内讧。”

    “或许不用主公劳心费力,他们自己就完蛋了。”

    “着啊!还是姐夫有办法。”

    “除此之外,主公还可以在天师道身上想想办法。”

    得了桓玄夸奖,殷仲文愈发卖力地为其出谋划策,提出招抚天师道贼众。

    对此,桓玄有些犹豫,担心自家名声受损。

    “招抚天师道?这可行吗?”

    “怎么不可行?当初天师道肆虐东南,给朝廷带来多大损失?”

    “虽然刘裕已重创了对方,但还没法彻底剿灭孙泰。”

    “与其对方将来东山再起,给您添麻烦,不如将其收为己用。”

    “一来可用来牵制刘裕,二来也省了大军远征之苦。”

    “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

    接下来两人一路无话,大队人马继续向姑孰前行。

    一路上荒无人烟,十里、八里也不遇一个人家。

    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众人也越来越冷。

    幸亏大家都知道姑孰距离建康不远,不然说不定早有人私自停下不前。

    大约又往前走了约三里路,终于看见一座城池轮廓出现在前方。

    大军上下看到这一幕,无不欢呼雀跃。

    众人振奋精神,加快步伐,顺利进了姑孰城。

    此时,姑孰城内南郡公府上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一派喜气洋洋的景像。

    只见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大人物来来往往,走了一拨又来了一拨。

    桓玄趾高气扬地坐在上首,志得意满地接受众人拜贺。

    随着桓玄进驻姑孰,大部分朝臣也随之迁来,让小小的姑孰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

    如此一来姑孰成了大晋新的政治中心,至于建康……早没人去理会。

    虽然很多人对这样来回折腾感到分外不爽,却迫于桓氏势大,不敢表露出丝毫不满。

    到了姑孰,桓玄不顾严寒执意登上九井山,缅怀其父桓温曾挖井、驻屯过的地方。

    殷仲文为了拍桓玄马屁,特地吟了二十句《南州桓公九井作诗》。

    这是一首典型的为桓玄歌功颂德的政治拍马诗。

    在仲文笔下,桓玄俨然是一位德行高远的贤哲。

    把他移师姑孰的举动,美化为不与世俗争权夺利的清高行为。

    虽然歪曲事实,厚颜无耻,却寓意深远。

第559章 刘裕想法() 
p

    自打桓玄来了姑孰,南郡公府顿成朝臣议事之所。

    早上,王谧、殷仲文、刘迈、桓修、羊孚等大臣陆陆续续来到南郡公府上。

    趁着南郡公桓玄未现身,众大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悄悄说着私房话。

    须臾,南郡公桓玄身着锦袍,神气十足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臣等恭迎太尉。”

    “诸位免礼。”

    桓玄龙行虎步,来到正中主位坐下。

    他呷了一口热茶,让身子暖和几分,嗓音清亮道:“今日,本公请诸位过来,是想商议一下如何封赏刘龙骧一事。”

    骤闻桓玄要封赏刘裕,让司徒王谧不由一阵兴奋、紧张,甚至有些局促不安。

    毕竟他跟刘裕有私下交易存在,若不幸被桓玄获悉,绝不会有好下场。

    再者,在建康时他也曾提过这茬儿,但桓玄似乎并不乐意加封刘裕。

    不知今日桓玄怎么突然转了性,也不知中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事已至此,没时间让王谧去探询个中究竟。

    但他一向圆融通便,当下眼珠子一转,便开始竭力吹捧刘裕。

    “刘龙骧乃当代豪杰,又善于用兵,可谓常胜将军。”

    “前些日子,他取得东南大捷,并斩杀贼寇孙恩,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

    “于情于理,朝廷下旨嘉奖也是应该的。”

    “唔~刘裕确实应该嘉奖,也省得老有人叨咕本公薄待功臣。”

    “但怎么嘉奖才合适?不知尔等都有何看法?”

    虽然王谧不太清楚桓玄态度转变原因,但封赏刘裕正如他所愿。

    于是,他建议道:“朝廷可迁刘龙骧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东南诸军事、使持节、徐州牧、兖徐二州刺史。”

    “太尉以为如何?”

    实话实说,王谧这个建议并不过分。

    除了侍中头衔让刘裕从此迈入朝廷重臣行列外,其余官职也不过是承认刘裕现有地位罢了。

    车骑将军也就比龙骧将军高一品,而徐州刺史原本便是刘裕官职。

    因此,王谧此言一出,现场大部分朝臣纷纷颔首,表示朝廷可据此封赏。

    正当王谧暗自欢喜,以为大局已定时,却见殷仲文忽然步出班列。

    王谧看到这一幕,不由暗暗揪心,生怕对方坏事。

    果然,对方一开口,便让王谧心不断往下沉。

    “南郡公,微臣有不同见解。”

    殷仲文不理会王谧耷拉着脸,朗声道:“正如司徒所言,刘龙骧确乃当世豪杰!”

    “也是幸赖刘龙骧之功,朝廷才算保住东南半壁江山。”

    “对如此有功之臣,朝廷一定要大大嘉奖。”

    “但仅仅敕封刘裕一人还不够,微臣建议太尉不妨也嘉奖一下其余北府众将。”

    王谧原以为桓玄不会同意殷仲文所请,殊料桓玄竟笑眯眯点头表示可行。

    这下他眨巴了半天眼睛,也没搞明白桓玄为何一反常态对刘裕及其部下这么大方。

    须知,这位南郡公一向对刘裕防范甚深。

    于是乎,当王谧还在稀里糊涂当中时,大封北府众将的决议就这么通过了。

    “除了诏封北府众将外,微臣还建议趁东南大胜之机,派出使者招抚天师道叛匪。”

    “什么?招抚天师道?”

    王谧等其他人完全被殷仲文、桓玄两人搞蒙头,不知两人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至于为何招抚天师道?实因叛匪远蹿岭南,朝廷剿之不不易。”

    “与其将来劳师远征,不如以一道圣旨招抚对方为上,也好让江东彻底恢复和平。”

    “嗯,仲文提议甚合孤意!”

    ……

    “来,诸位!裕以薄酒一杯敬大家,干!”

    刘裕扬起脖子,将慢慢一大杯酒全倒进肚里。

    其他人也忙不迭地端起酒盏一饮而尽,饮罢将酒盏重重搁在案几上。

    酒水一下肚,屋内气氛顿时高涨。

    这一次成功把天师道逐出东南,让北府上下喜气洋洋。

    刘裕特地在刚刚收复的山阴城内设宴,以款待北府众将。

    宴席中间,刘裕将目光投向了孟龙符、向靖、刘钟、赵伦之等一众爱将。

    “前些天,王谧送来一封密信,称桓玄有意加封众将,意欲离间本将与尔等关系。”

    “哼!桓玄此举不过是白费心机,他以为北府众将皆是贪财好利之辈么?”

    “没错!主公无需多虑,臣等不是傻子,放着您这么英明神武的主公不投靠,还能去跟他桓玄不成?”

    “桓玄除了出身好,又有哪里比得上主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