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平城原属鲜卑多兰部,位于高平川(今清水河)河谷,现为朔州北地郡辖地。

    越过高平城向东南前行,便进入萧关古道,再继续深入就将进入瓦亭峡、萧关。

    这天午时,一队斥候闯入高平城,给王镇恶带来了萧关一线最新军情。

    萧关,位于高平城东南,为秦汉时抗击游牧民族进犯关中之西北屏障。

    秦汉之际,古萧关又称瓦亭关、瓦亭城。

    其北依瓦亭峡,依山傍水,群峰环拱,四达交驰,为用兵扼要之地。

    而瓦亭峡是一条巨大的峡谷,横贯六盘山。

    其虽非绝壁,却险峻雄奇,是往来军马难以逾越的狭长地带。

    瓦亭峡谷外是连绵起伏的丘陵斜坡,山势向东逐渐高耸。

    秦人除了在峡谷地势险要处修建了长城关隘外,另又倚山势修筑了一座瓦亭城。

    由此而形成一条点线结合的完整防御体系,而瓦亭城便处在整个防御带中心。

    自古便素有“铁瓦亭”之称,喻其易守难攻。

    也正是这个缘故,收复萧关是河西东入关中计划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数年来,河西与后秦以萧关为界,以北属河西,以南归后秦,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

    这种势力范围划分早已成双方默契,并被双方所认可。

    然今天,为了实现东进战略,河西将强行打破这种默契,为日后夺取关中赢得先机。

    据斥候来报,后秦依托长城、瓦亭城严密布防萧关一线,谨防河西越过萧关。

    在高平城东,有一座不起眼的院落,周围街道戒备森严,到处是巡逻的士卒。

    房间内,墙上挂着一副巨大地图,王镇恶正和桓振、薛彤、李恂等将领商议军情。

    早在数天前,众人已接到斥候密报,获知姚硕德已率陇西精锐回援武关。

    眼看突袭萧关、安定时机已然成熟,王镇恶当机立断,亲率六千步骑秘密潜入高平。

    与此同时,参军司又下令抽调一万步骑进驻北地郡,准备随时南下支援。

    很显然,河西要利用此次机会,一举控制萧关,在安定郡方向,对长安形成攻势。

    此时,王镇恶正手执木杆,指着地图上要地,在给众人介绍萧关以及安定郡情况。

    “虽然姚苌为人十分无耻,打仗也未必有姚硕德厉害,可他却很有战略眼光。”

    “后秦之崛起,皆赖于姚苌以安定为根基,才最终尽取关中之地。”

    “鉴于安定之重要性,后秦建立后,为其诸军镇之首,一向由宗室出任镇将。”

    “目前安定镇镇将为姚显,与后秦镇东将军、雍州刺史杨佛嵩共领步骑一万余人。”

    “其中萧关驻有三千多人,其余人马皆分布在安定郡境内。”

    “如此说来,安定岂非唾手可得?”桓振眼前一亮道。

    王镇恶微微一笑道:“差不多是这样,由于后秦实力衰弱,需要防守的地方又多。”

    “哪怕明知萧关、安定十分重要,也抽调不出更多兵力驻守。”

    “以前,安定驻军还能与雍城驻军互相呼应。”

    “而今陇西精锐东还,只剩下安定驻军已是孤掌难鸣。”

    “不过,考虑到萧关易守难攻,河西军想要顺利拿下也并非易事。”

    “萧关乃险关要塞,直接攻打恐损失巨大,在下思来想去唯有搞偷袭。”

    自从受命出征以来,王镇恶便一直在考虑,怎样才能以最小代价拿下萧关。

    他抬头看了桓振一眼,故意激将道:“道全,大都护曾多次夸奖你智勇兼备,不知尔可敢领兵去打萧关?”

    桓振忙单膝跪下道:“这有何不敢?卑职从加入河西军始,便一心想上阵杀敌。”

    “今日愿立下军令状,若拿不下萧关,甘受军法处置。”

    “好,道全壮哉!”王镇恶很欣赏桓振一往无前的勇气。

    他取出调令,递给桓振道:“这是调军密令。”

    “你带上五百精锐,即刻秘密潜往萧关。”

    “偷袭之事事关重大,务必小心谨慎。”

    桓振接过军令,抱拳施礼道:“遵令!”

    这天夜晚,夜黑风急,乌云蔽月,伸手不见五指。

    但见一支军队在山道峡谷中急速前行,正向数里外的萧关疾驰。

    这支人马约莫五百人,各个劲装打扮,全是彪悍士卒,领头者赫然是河西猛将桓振。

    这五百人全是军中精锐,擅长攀爬之术,专门用以偷袭险关要隘。

    众人越过一条山脊,前方忽然出现无数亮点,在夜空中排成一条长线。

    不用问,桓振晓得那就是长城了,而各个亮点正是烽燧中点燃的火把。

    其中那一片大片火光聚集处,应该就是萧关所在。

    说起来,萧关实际上也是长城的一部分,是整个萧关点线防御体系之核心。

    桓振让五百人隐蔽待命,他自己悄悄抵近观察。

    只见萧关城墙只有两丈高,外面是缓缓下降的巨大斜坡,斜坡下还有数十丈落差。

    对河西军而言,地势并不十分险要,桓振相信手那五百人都有把握攀上城墙。

    看起来,萧关似乎很容易被突袭。

    但很快桓振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虽然萧关城墙不高,但城头聚集了大量守军士卒。

    在火把照耀下,整个萧关犹如白昼,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守军发现。

    届时恐怕不等河西军靠近城墙,就会被秦军弓箭手射成刺猬。

    在守军兵力明显占优之下,想靠五百人硬夺萧关并不现实,冒然交战只会损失惨重。

    以桓振之精明,自然不会选择冒险。

    他又仔细观察了片刻,发现长城上驻军很少,只有巡逻队在来回巡视。

    并且萧关有直通长城的驰道,只要设法上了长城,河西军就可进入萧关关内。

    不过,由于长城依山而筑,山体险峻陡峭,四周又都是光秃秃的石头,且石头十分圆滑。

    在没有携带攻城器械之下,人很难攀越。

    唯一好处就是不容易被发现,而一旦被发现,守军只需将攀岩绳索隔断,就能轻易摔死他们。

    桓振仔细权衡了一番利弊,最终还是决定从长城上去。

    比起与数量众多的守军正面交锋,他更愿意冒着绳索被割断之险。

    并且桓振认为,只要小心谨慎,未必就一定会被守军发现。

    原本萧关就属前线重镇,守军不敢怠慢,几乎昼夜不停地巡防。

    而今陇西军团东调,让萧关守军提高了警惕,不仅将巡逻范围扩大,还加强了巡逻密度。

    只不过,守军兵力实在是不足,除了重点把守萧关外。

    面对十余里长城,根本无法全部顾及。

    他们只能用来回巡逻的方式,对整条长城进行巡视。

    今晚夜色特别黑,正是偷袭夺关之绝佳良机。

    在一座一片山体暗处,桓振默默注视着长城上动静。

    只见每隔一段城墙,就插有一火把。

    火光照亮了城墙,可以依稀看见巡视士兵身影。

    通过观察,桓振很快发现,大约每隔半柱香左右,巡哨士兵就会出现一次。

    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半柱香时间发起突袭。

    这对桓振来说,足够了。

    当一队巡逻士卒刚刚消失,他立即向身后摆摆手,只见两名士卒迅速向山岩上攀去。

    看得出来,两人都是攀岩高手,身上背着绳,手上套着攀岩钢爪。

    两人向壁虎一样,迅速向山上攀去。

    他们选择的地方中间有一处山腰可停歇,从山腰再向上爬十余丈就可攀到长城墙根处。

    不多时,两名士卒到了墙根,并打下了岩桩,又将两条绳抛了下来。

    桓振与其余士卒立即拽着绳索向上爬,不一会儿众人全到了墙根处。

第441章 夺取萧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p

    “校尉大人,负责巡哨秦兵一队共有十人,列队来回巡逻整条长城。零点看书”

    桓振刚上到墙根不久,先前上来的两人便向他汇报关上情况。

    闻言桓振暗暗盘算,以目前情况来看,继续向上攀爬已是易如反掌。

    眼下难点在于,如何不着痕迹地干掉十名巡逻士卒。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一击必杀,绝不能引起他人警觉。

    正当他苦思对策之时,忽然感到胸前一阵膈应。

    他习惯性用手一模,竟摸到一把硬邦邦的手弩,顿时让他眼前一亮。

    作为近战利器,手弩向来深受河西士卒喜爱,几乎人人一把。

    而一些军中精锐甚至还玩出花儿来,二十步以内能做到百发百中。

    接下来桓振当即找来十名擅长使用手弩的士卒,低声吩咐起来。

    “等下你们按顺序每人负责一名敌人,要瞄准咽喉要害射,千万不要弄出声来。”

    “诺。”

    十人领命后,迅速攀上长城,进入相应伏击位置。

    他们将身子隐藏在暗处,手中仅仅握着弩机,耐心等待着巡逻队过来。

    半柱香之后,十名巡逻士卒如约而至,他们排着整齐队列,沿着驰道缓缓走来。

    殊不知,黑暗中,正有十把手弩冷冰冰地瞄向了他们周身要害之处。

    后秦人越走越近,眼看将要发现众人,只听队中什长嘴巴微张道:“射!”

    只听嘭嘭几声闷响,十支弩箭借着夜色掩护,闪电般射向十名秦兵咽喉。

    噗呲!噗呲!十名秦兵几乎同时捂住咽喉,连惨叫都没发出,就软软地倒在了地上。

    桓振一直在暗中观察,直看到顺利解决掉了秦兵巡逻哨,他才悄悄松了口气。

    接下来随着他一声低喝,早严阵以待的数百士卒纷纷向城墙爬去。

    不到一刻钟,五百河西士卒全部到了城墙上。

    随后在十名假扮的秦兵带领下,众人手持横刀、圆盾,杀气腾腾地奔向萧关

    当桓振部试图突袭萧关时,河西军主力却还在十里之外。

    河西军此战目标十分明确,即夺取萧关,为接下来攻打安定郡取得突破口。

    王镇恶骑着马,注视着远处无尽夜色。

    长城在远处巍巍群山中逶迤横亘,其中大山间的一个缺口便是著名萧关。

    这时,薛彤策马上前,笑道:“左司马是在担心道全吗?”

    王镇恶轻轻摇头道:“道全身经百战,拿下萧关当不在话下,我有些担心关中形势。”

    “关中?后秦不已是砧板上鱼肉,还有什么可担心呢?”薛彤不解地问。

    王镇恶笑着解释道:“正因为后秦已是走投无路,才更有可能做出极端选择。”

    “万一后秦在狗急跳墙之下,大开武关,向朝廷投降,你说我们该咋办?”

    “所以此战关键在于把握好其中力度,既不能过分刺激后秦,又要顺利完成战前目标。”

    正在这时,两人看见一名斥候正匆匆而来。

    王镇恶扭头看了一眼薛彤道:“看来萧关那边有消息了。”

    正如王镇恶所料,来人果然带来了萧关最新消息。

    “报!桓校尉已成功潜入萧关,特命在下前来通知左司马,请大人尽快发兵接应。”

    王镇恶点点头,沉思片刻道:“薛校尉,接下来看你的了。”

    “你即刻率三千刀盾兵前去支援桓振,务必尽快拿下萧关。”

    “属下遵命。”薛彤领命而去。

    在战前筹备期间,参军司考虑到萧关一带多山地,故所调配大量轻装步兵,十分擅长山地作战。

    薛彤率领三千刀盾兵,沿着瓦亭峡山谷古道,赶往前面的萧关。

    这条古道修建于先秦时代,秦皇汉武都曾沿此道北上巡视。

    可惜秦汉以后,中原王朝实力衰弱,如若不是河西崛起,中原军队已有近百年未深入萧关一带。

    而古道在历经长久岁月侵蚀之后,已变得破旧不堪。

    大部分道路甚至已坍塌,薛彤他们有时只能沿着崎岖陡峭的山梁上行军。

    这时,河西军训练有素的一面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三千士卒在山地奔走,如履平地。

    在天即将放亮时,薛彤率军抵达了萧关城下。

    此时众人伏身隐藏在一片山梁后面,再继续往前,转过山梁便是萧关城头。

    正当薛彤要下令进攻时,却见远处长城上正有一支后秦军队也向萧关疾驰而来。

    他心思急转,立刻猜到了这队后秦军来意,肯定是赶去萧关增援。

    如今萧关城头烽燧狼烟已经点燃,显然其他据点上秦军已收到受袭消息。

    正当薛彤急得满头大汗时,只见桓振带着人汹涌杀至,使得萧关城上一片大乱。

    河西军以桓振为箭头,全军势如破竹,杀得后秦士兵哭喊连天,尸横遍地,很快便占领了城楼。

    在控制住局面后,桓振立即命人转动了城门绞盘。

    很快在一片吱吱嘎嘎声当中,城门大开。

    城下薛彤看到这一幕,立即挥刀大喊道:“兄弟们,杀进去,杀进去!”

    三千河西军发出一声呐喊,跟着薛彤冲进了城门。

    他们如汹涌大潮,将刚刚增援过来的后秦士卒连同守关将士瞬间给吞没了。

    萧关城墙上,守将吕超呆呆地望着关内冲天而起的浓烟。

    烟尘已飘到萧关上空,遮蔽了清晨朝阳,天空中,灰黑的乌云翻滚,宛如末日即将来临。

    刚刚看到援军抵达,他曾以为可以力挽狂澜。

    可没想到河西军也几乎同时抵达,让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原本守军只有三千人,如今又在失去了关城依托,他还能挡得住河西军兵锋吗?

    这时一斥候飞奔过来,禀报道:“将军,我部援军遭遇敌军突袭,伤亡惨重。”

    原来敌我两支援军刚一照面,数千只弩箭就射向了后秦援军。

    结果一阵乱箭攒射,后秦士卒死伤无数,顿时一阵大乱。

    后秦人再也支撑不住,纷纷掉头逃走。

    薛彤见敌军要逃,当即大喝一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