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千娇百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千娇百媚-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攻打并州,只怕到时候并州拿不下,长安城还要被反臣们夺走”heп g e。

    李儒说的铿锵有力,一字一句全部沉重的敲打着董卓的心思,待到李儒说完,董卓这才明白李儒用心之良苦,“文优,是孤欠考虑了,只是刘恪小儿不除,任其坐大,只怕日后想要剿灭,会越来越难”

    董卓的担心,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李儒也清楚,如果不帮着董卓将这重疑虑打消掉,只怕董卓还会继续和刘恪对战下去,想到这里,李儒就阴沉沉的献计道:“杀鸡焉用宰牛刀,前番相国不是封了袁绍做冀州刺史嘛,现在何不委任其为冀州牧,袁绍得了封赏,定然会提兵攻打中山王府控制下的冀州五郡,到时候刘恪和袁绍死扛,相国不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吗?待到相国将长安和凉州局面稳定下来,到时候趁着刘恪和袁绍在冀州作战的功夫,在提兵向北夺回并州,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经过李儒的抽丝剥茧一般的分析和推理,董卓心中的怒火总算是克制住了,待到李儒说完,董卓就直接让李儒草拟了封委任‘圣旨',然后将刘协的皇帝之玺印在其上,便派人快马加鞭的送到渤海袁绍处。

    不过董卓没打算让刘恪就这样轻轻松松的和袁绍对战,他最终还是派遣中郎将张济带领一万兵马屯驻在关中北上并州的要害处,并且命令张济但凡发现战机,就出兵并州以骚扰刘恪后方。

    做完这些,董卓便按照李儒的建议,开始将屠刀伸向长安城的大臣们头上

    为了展现自己对关中地区以及朝廷的绝对控制权,董卓先将司空种拂罢免,又以光禄大夫淳于嘉为司空,紧接着,又免去太尉赵谦之职,以马日磾为太尉,在任命官员的同时,董卓却还不忘杀人立威,而董卓第一个杀的就是昔日在西凉战场上的老上司张温。

    初平二年七月,董卓杀卫尉张温,朝野惊动

    而随着董卓在长安城内的倒行逆施,越来越多的正直官员开始筹谋推翻董卓的暴虐统治,这股暗流,不断涌动,其中就以王允、卢植、皇甫嵩等人为中心分别形成了数个政治势力。

    王允等人一面在朝廷内部继续隐藏,甚至是迎合董卓,一面则在暗中筹划,如何杀死董卓以匡扶社稷,众臣内偷偷联络皇帝,外则派遣信使往各处诸侯处通风报信,总之,随着这股暗流的波动,长安城内的血雨腥风也即将涌现。

    正当董卓残暴的在长安城内推行高压政策的时候,刘恪也收到了从冀州传来的消息,被董卓先封为冀州刺史,现在又接着封为冀州牧的袁绍,终于按耐不住向中山王府控制下的冀州五郡出兵。

    袁绍以渤海郡为据点,引五万雄兵,陈列在渤海郡和河间国接壤之处,被刘稚拜封为河间相的高览则率领镇北军于河间拒敌,经过一番接触,战争终究还是爆发了出来。

    袁绍派遣大将文丑和颜良,各率兵一万围攻高览,高览受敌军夹击,难以坚守河间国东大门成平城,只能引兵退往河间国都乐成城,幸得张郃及时引兵援救,这才避免了被文丑和颜良夹击的危境。

    张郃救下高览,便和高览合兵一处,并以乐成城为依靠,同文丑、颜良的军队展开混战。

    混战的同时,张郃和高览一同请求中山王、镇北大将军刘稚增兵河间,以保卫中山国东部的安定,刘稚收到两将送回来的求援信,当即便和沮授、田丰、崔琰等人商议,然后尽起中山王府之兵到河间和袁绍展开战斗。

    袁绍得知中山王刘稚亲率主力出战,自然是万分欣喜,当即,他就否决了许攸、郭图等人主力攻打赵郡、魏郡的建议,直接带着三万渤海兵就杀向河间。

    等到袁绍赶至的时候,刘稚已经将王旗竖立在了乐成城城头上,一时间,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

    刘恪得知刘稚亲率主力到河间御敌的消息之后,心中不免觉得担心,虽然刘稚麾下还有四五万镇北军的精锐,但是袁绍毕竟是倾力进犯,难不保刘稚就会在战场上吃亏。

    担忧之下,刘恪难以继续坐镇并州。

    刘恪将并州的政务交由田畴负责,军事上则任命张辽担任并州都督,同时辖下徐荣、唐龙、卢亮等十余将防备董卓,安排完并州的政治军事之后,刘恪亲自率领两万镇北军精锐就准备移师冀州攻打袁绍。

    正当刘恪准备出兵的时候,突然,府卫报告说是刺史府外贾诩求见,得知此消息,刘恪当即就命人将贾诩带入刺史府,他到想要看看,贾诩此番前来究竟是何目的

    :

219。第219章 贾诩毒计破袁绍() 
“堂下何人,报上名号”待到徐庶带着贾诩走进议事厅的时候,刘恪就像是不清楚似的,故作糊涂的发问道。

    “某乃武威贾诩,今日特来投效小王爷,还请小王爷能够收留”贾诩缕着胡须,双目充满兴趣的打量着上首位置坐着的刘恪,似乎是想要将刘恪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刘恪任由贾诩观察,他犹自不动声色,待到贾诩收回目光的时候,刘恪像是突然记起似的,突然猛然喝道:“贾诩,就是给牛辅献计攻陷我西河城,害我镇北军险些于不利的贾诩?呵,孤正在派人搜捕你,没想到你竟然敢自投罗,来啊,将此人给孤推下去斩了”

    “诺”

    府卫欣然受命,上前就准备押走贾诩。

    贾诩却巍然不动,他像是早已经料到会有如此一幕,等待府卫们将他扣住的时候,贾诩也不挣扎,而是平静的看着刘恪说道:“难道小王爷不想知道诩缘何前来投效,难道小王爷不想清楚诩为何会自持敢进入这并州刺史府?”

    “哦?”

    刘恪挥挥手散去府卫,他充满探究目光的看着贾诩问道:“你且来说说,如果你能说的让孤心里面舒坦,说不定孤可以赦免你的死罪,不过你可要记住,孤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贾诩理了理衣服,然后重新站到刘恪面前说道:“先说西河城之事,当时诩乃是西凉军辅军校尉,为牛辅出谋划策乃是本职,不过诩虽有谋略,但最终还是不敌小王爷,提及此事实属惭愧”

    刘恪点了点头,面色依旧不改道:“好,姑且饶过你为牛辅献毒计破我西河城之罪,那你说说那你要投效孤,是有什么资格和资本,孤这里虽然大,但是从来不养没有用的人~”

    贾诩听到刘恪语气有所缓和,当即心中也微微放松,吞了口唾沫,便继续说道:“诩此番投效,自然不是空手而来,而是给小王爷带了几份大礼,只是不知道这礼物会不会合小王爷的心意”

    “你且说来听听”刘恪示意卫兵给贾诩看座,待到贾诩坐下,便让他继续讲。

    “小王爷,诩的第一份大礼,就是送小王爷一片江山社稷”贾诩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这句话说出来,不仅是刘恪,就连徐庶、审配等谋士都被惊吓到了。

    “董卓弄权,长安混乱,如果小王爷肯舍弃冀州不管,引重兵直攻长安,杀董卓,立天子,复社稷,那么将来小王爷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待到天下一统,小王爷进可以登临帝位,退可以效仿周公故事,不知道小王爷觉得如何?”贾诩却是不管别人的目光,犹是自顾自的说道。

    “江山、社稷、帝位?”刘恪轻轻地摇了摇头,“这份礼物是让孤将冀州拱手送给袁绍,有得有失,但是不知道最终是得还是会失,虽然是好计谋,但是终归过于冒险,说说你的第二份礼物吧”

    “这第二份礼物,乃是舍冀州而取司隶,司隶乃天子之地,如果小王爷肯舍弃冀州五郡不管,引兵南下夺取司隶、衮州、豫州之地,那么纵然失去冀州,但是以小换大,以少换多,得大于失,小王爷觉得如何?”贾诩再次献计。

    “冀州乃中山王府根本,历代中山王埋葬于此,先生让孤社稷宗庙而换取诸州之地,先不说能不能顺利实现,纵然实现,孤的祖坟都被人占了,到时候天下人会如何说孤?孤的父王就在河间和袁绍战斗,你让孤弃之不管,难不成你是想让孤连父亲都舍弃吗?”刘恪虽然承认贾诩的两条计策都是绝顶妙计,但是取舍太大,他是不能同意。

    贾诩显然是早就猜到了刘恪的选择,所以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坦诚的夸赞道:“小王爷审时度势,忠义仁孝,有古君子之风,诩十分钦佩,不过诩这里还有一计,却是能帮助小王爷不出一兵一卒就破解袁绍的攻势”

    “你说”刘恪瞪了眼贾诩,显然是在警告贾诩不要再说这种充满诱~惑但是偏偏要进行取舍选择的建议。

    “小王爷,欲破袁绍,大可以借刀杀人,何许小王爷亲自上阵拼杀”贾诩迎着刘恪的目光,缓缓的说道:“袁绍,占据冀州诸郡,遥领冀州牧之职,然而其树敌颇多,先是和青州刺史田楷交恶,然后又与北平太守公孙瓒发生战争,试想,如果此时小王爷派人联络田楷和公孙瓒,凭着这两人和袁绍的怨隙,难道他们会坐视不管?只要田楷和公孙瓒出兵,那么袁绍自会退兵,到时候小王爷就算是想要坐山观虎斗也未尝不可啊?”

    “嘶……”

    待到贾诩说完,刘恪、徐庶、审配等人不由地全部吸了口冷气,什么叫毒辣,什么叫阴狠,这要是袁绍在此,怕是只听到贾诩这条计策就要退兵了,这可不仅仅是借刀杀人、作壁上观这么简单,这中间明显还有祸水东引、挑拨离间的意思,试想,如果袁绍真的被田楷和公孙瓒偷袭后方,那么袁绍退兵之后,肯定会找公孙瓒和田楷报仇,如此下来,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三家势力肯定会征战不休。

    刘恪将贾诩这条计策的所有关键都想通之后,毫不犹豫的就让陈琳代自己拟信给青州刺史田楷和北平太守公孙瓒,信中,自然是许以两家无数好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两家共同出兵。

    做完这些,刘恪又将高顺的陷阵营派往河间战场,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所以哪怕贾诩的计策很好很全面,但是他还是要防范着袁绍孤注一掷攻打中山王府。

    至于贾诩,刘恪自然也是收在了身边,不过他没有给贾诩封任何官职,对于贾诩这个聪明人,刘恪还需要观察,还需要探究,只有当他完全的相信贾诩的时候,他才能放心的重用贾诩。

    刘恪的心思,贾诩自然也能感受得到,不过从他做出投效的那个决定的时候开始,他就没打算走回头路,因为贾诩很期待,刘恪这个汉室宗亲会不会效仿光武皇帝的道路走出一条坦途出来……

    :

220。第220章 退袁绍三虎相争() 
贾诩到底什么心思,刘恪尚不清楚,不过身边多了这样的一个聪明人,这既让他觉得欣喜却又不免生出担心。

    刘恪能够对徐庶、审配、陈琳等人坦诚相待,但是他却感觉到自己没有办法彻底的相信贾诩,刘恪弄不清楚,这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史中记载的贾诩给自己映象太深还是说现在贾诩的毒计让他感到忌惮,总之,素来信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策的刘恪,在贾诩的问题上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也许,这就是久居上位者对下属的提防之心吧”刘恪不得不在心底承认,随着地盘、势力、权力、军队的不断扩充,他内心的欲望也在不断增大,而这种欲望,正在将他拉入到孤独的深渊。

    刘恪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像秦皇汉武那样在疑虑之中度过余生,但是他清楚,这种经历,倘若因为惧怕就不去面对,那么他将永远不能成长,纵然没有贾诩的出现,这种用人上的猜疑也将会在另一个人身上出现,而避免这种猜疑影响到全局发展的措施,不仅仅在于自己的个人意志,还在于一种全新的制度。

    “看来,是时候推行那些新的政策了”身为穿越者,刘恪自然早已经在心底里设计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或许,现在全盘推行,会显得有些为时过早,但是初步的尝试,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种尝试,不仅能给他自己提供不断修改的机会,而且还能给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一个适应的时间,于己于人皆都有利

    当然,政策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刘恪而言,眼下最重要的是击退袁绍,保证冀州五郡的稳定和平安,保证中山王府的地位坚定而不动摇,这是首要的也是基础的。

    刘恪的两封信函,不约而同的分别送到了青州刺史田楷和北平太守公孙瓒手中。

    对于刘恪和中山王府的‘求援’,田楷和公孙瓒最初的心思都是一样,那就是坚决不管,但是当他们看到刘恪在信中提到‘唇亡齿寒’这四个字的时候,田楷和公孙瓒难以继续淡定下去了。

    袁绍是什么人,四世三公的袁家,当世顶级门阀的汝南袁氏的当代家主,他的麾下,不仅聚集了袁氏门生故吏,而且还有冀州豪杰的支持,不仅文臣武将云集,而且帐下兵强马壮,如果说袁绍吞并了中山王府管辖的冀州五郡,诚然,看起来中山王府损失会非常的大,但是田楷和公孙瓒却明白,在冀州五郡落入袁绍手中之后,真正危险的却是他们两个。

    损失冀州五郡,中山王府还可以凭借并州的地盘东山再起,但是统一了冀州的袁绍,实力膨胀起来的袁绍,定然会先向公孙瓒和田楷出手,只有这样,袁绍才能统一北方。

    当想通这个问题之后,公孙瓒和田楷终于决定出兵。

    公孙瓒和田楷的心中还是存着些侥幸的,毕竟有中山王府在前线顶着袁绍的主力,如果他们出兵的话,那等于是偷袭袁绍后方,如此,袁绍的地盘岂不就要落入到他们手中?

    带着贪婪,公孙瓒和田楷尽起兵马攻打袁绍,消息传到河间前线,袁绍顿时心中大乱

    “怎么回事,公孙瓒和田楷为何此时出兵”河间袁军大营,袁绍一脸铁青的看着左右文武,几乎是嘶吼一样的叫嚣道:“公孙瓒、田楷,我定要亲自斩了他们的人头”

    “主公,眼下不是置气的时候,还是先想想应该怎么面对公孙瓒和田楷的两路兵马吧”逢纪站了出来对袁绍说道:“河间战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