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千娇百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千娇百媚-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咳咳,小王爷,孟德兄,我突然想起来还有军务处理,就先走一步了”没有看到刘恪的笑话,反而让刘恪反讽,袁绍顿时就不想待下去了,而袁术自然也不想留下,随着袁绍就离开了。

    袁绍、袁术走后,曹操晒笑道:“这个袁本初,心胸狭小,看似仪表堂堂,然而最是优柔寡断,爱惜羽毛,至于袁公路,则更是比不上袁本初,兄弟两人定要败落袁氏门楣”

    刘恪没想到曹操将袁绍和袁术看得这般清楚,想了想就说道:“恐怕袁绍最初邀请我前来观看这场元旦评的时候,就没有安什么好心吧”

    曹操倒也没有隐瞒,直接向刘恪透露道:“袁绍最初邀请你前来,自然是想借助此次元旦评看你的笑话,事实上,许劭、许靖兄弟,出身汝南,皆仰袁氏鼻息,你这恶徒的评语,怕是他们早就清楚了”

    “原来是这样……”刘恪顿时笑了,这袁绍和袁术知道许劭会给他恶徒之评,然后就诳他前来,本想着是当面调笑他,却不料被他反讽,念及此处,刘恪不禁道:“不做不会死啊”

    “啊?”曹操愣了,显然没懂刘恪的话。

    刘恪也没解释,只是对这元旦评也没了什么兴趣,于是便又对曹操说道:“孟德兄,天寒地冻,我就不陪你在此观看了,改日还请到静园小叙,我要同孟德兄把酒论英雄”

    曹操笑了,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下来。

    辞别曹操,刘恪就带着赵云和典韦准备回去,这大冷天的,站在这里挨冻,当真不是什么美事,他现在只想躺倒静园暖暖的火炕上,看看或者和赵雨说说话,反正做什么也比在这里当棒槌强。

    就在刘恪三人走出明堂广场,想要牵马离开的时候,突然,一个身穿褐色麻衣,头戴青纱斗笠,手持寒铁宝剑的游侠人物拦在了他们身前。

    见到如此人物挡道,赵云和典韦想也不想就站到了刘恪身前,就在二人准备出手之际,刘恪沉声说道:“敢问先生乃何方神圣,何不取下面纱,坐下来一叙?”

    不论来者是敌是友,当街厮杀,总是不好,所以刘恪就想用言语先稳住此人,等到没人的地方再出手试探也不迟。

    拦道剑客似乎是察觉出了刘恪的想法,只见他唇齿起合,慢悠悠的说道:“未见公子之前,就听闻公子智谋过人,身边爪牙强悍,今日得见公子,方知世间传闻不假。”

    说着,剑客收起剑,躬身说道:“在下徐庶,字元直,见过公子”

    徐庶?

    徐元直?

    如果说之前还在好奇何人这般胆大的时候,现在听到这人说他是徐庶徐元直,刘恪心里面顿时泛起一片热浪,以至于他脱口说道:“徐庶,颍川单福是也不是?”

    “啊?”徐庶显然也是震惊刘恪识出他的真面目,惊讶之余,徐庶连忙后退几步,然后持剑作自保姿势道:“徐某改名易姓,浪迹江湖数载,公子如何识得我?”

    徐庶这般姿态,显然是以为刘恪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也知道他曾经杀人有罪名在身,为了防止被抓,故而才持剑自保。

    刘恪自然不会说俺是穿越的,俺自然会知道你,面对高度警惕的徐庶,刘恪笑道:“先生不用担心,如果孤真的要抓你或者是伤害你,又怎么会和你说这么多,先生,此处不是谈话之地,如若不辞,还请静园叙话”

    刘恪的话,让徐庶总算是安心了些,他也反应过来了,刘恪所言非虚,尽管他剑术高超,但是徐庶明白,如果刘恪真的想要抓他,只需让赵云和典韦之中一人出手就足以。

    既来之则安之,徐庶冒险拦下刘恪,本就是慕名投效,于是他就彻底放下心思,随着刘恪往静园走去。

    到了静园,刘恪连忙让赵雨置办酒宴,抹茶、茉莉两个婢女清晨就已经回府,所以不多时,菜肴、酒酿就端上桌来,而这个时候,刘恪也终于明白徐庶当街拦住他的用意。

    “先生真的想要投效?”刘恪面带惊讶的问道。

    “如若主公不弃,某愿意效死命”徐庶抱拳回答,面色坚定,不似作假。

    当确定了徐庶真的是要投效自己的时候,刘恪顿时满脸欣喜道:“开年第一天,恪就能够得到先生投效,实乃恪之荣幸,承蒙先生不弃,恪定当终生善待先生,先生请上坐,请受恪一拜”

    汉末人物,刘恪最为徐庶惋惜,而现在徐庶投效他的帐下,他怎能让如此人物离去,这一世,他要让徐庶在他的麾下展现他的智谋;徐庶则满怀忐忑的被刘恪奉为上坐,待受了刘恪一拜之后,徐庶连忙将刘恪让回上坐,对着刘恪,徐庶几乎感动的泣咽道:“主公,请主公受元直一拜”

    在赵云、典韦、赵雨的注视下,徐庶正式向刘恪行了臣下之礼,而这,也正式标志着徐庶加入到了刘恪阵营之中,对于刘恪来讲,徐庶的投效乃是新年最好的礼物。

    同样,对于一直逃亡江湖的徐庶来讲,此次冒险投效,终于得到刘恪的认可,他再也不用带着老母亲千里逃匿,此刻,徐庶只想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但是他也知道,既然出任刘恪的谋士,那么刘恪必定会考校他一番。

    果然,酒至憨处,刘恪拱手向徐庶问道:“先生以为,当今之世,时势何去何从?先生又以为,当今之世,恪以及中山王府应该何去何从?”

    刘恪接连两问,徐庶顿时陷入沉思,赵云、典韦、赵雨等人不敢打搅徐庶的思考,只等着徐庶会如何作答

    :

139。第139章 徐庶献策定未来() 
先生以为,当今之世,时势何去何从?

    先生又以为,当今之世,恪以及中山王府应该何去何从?

    徐庶想着刘恪的两个问题,心里面在筹划着如何作答才能吸引刘恪,无疑,这两个问题,徐庶都能作答,事实上在决定投效刘恪的时候,徐庶就想过会有这样的问题,只是在见识过刘恪的聪慧以及他身上不时显露出的神秘之后,徐庶就觉得必须作答完美。……

    刘恪不是好糊弄的人,徐庶也不想随意作答糊弄刘恪,他蹙眉沉思,即是想一鸣惊人,也是怀有对刘恪的敬畏之心,对于这些,刘恪能够从徐庶的神态之中感受得到。

    刘恪也并不去打搅徐庶的思考,他一边端起酒杯自酌,一边也在暗自思考自己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事实上,一直以来,他也在苦苦思考这两个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但是留给他的却是一连串的不确定。

    预知历史,知晓未来,看似步步都能够先人一步,但是刘恪却也清楚,脱去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后,自己比曹操等人并高明不到多少,这些天,在与曹操的相处中,他也越加感觉到了这一点。

    而且,随着刘恪自己对历史的改动,现在的历史,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历史,未来究竟何去何从,究竟会发生些什么,刘恪自己也不能确定,事实上,站在历史的浪尖上,他也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主公”

    终于,徐庶抬起了头,他看向刘恪,目光坚定的说道:“时势何去何从,将取决于当世英雄人物的心态,主公和中山王府的未来,自然也要取决于主公自己的想法”

    “哦?先生这几句话说的讨巧,先生知道,恪想要听到些什么”刘恪付之一笑,却不相信这就是徐庶给他的答案。

    果然,刘恪说完之后,徐庶就继续往下说道:“主公英明,庶刚才所言,却是讨巧,不过这却也是庶的心里话;主公自然清楚,当今之世,朝廷日渐衰弱,陛下信赖宦官,又卖官鬻爵败坏朝纲,汉室威望如西山之日,此时,社稷之所以没有出现大乱,是因为陛下在世,如果……”

    徐庶看了看刘恪,见他没有不悦,于是就放心道:“如果陛下驾崩,则国祚必乱,宦官势力必将同大将军何进展开争夺,届时,当世勋贵清流必定支持何进以期铲除宦官,然而宦官必定不会坐以待毙,朝中定然会掀起血雨腥风”

    “朝廷乱,则天下乱,各地豪族诸侯见朝廷混乱,定然会起兵造反,彼时,朝廷无可用于平叛之兵,而世家大族定然会作壁上观或者支持反叛者以谋取利益,汉室危矣,群雄逐鹿之势,必会上演……”

    “好”

    刘恪听着徐庶对时势的分析如此透彻,当即忍不住的就拍手叫好,“只凭先生这几句话,就足以折煞天下英才,来来来,恪再敬先生一杯,还请先生教我如何在这乱世处身”

    关于时势的考校,刘恪心中默默地给徐庶打了九十分,之所以扣除十分,是因为徐庶没有注意到乱世之中寒族士子的能量,不过徐庶能够看到这些,就说明他已非比寻常,所以刘恪也没打算过于苛求。

    徐庶饮了杯酒,略微休息了会儿,然后就开始作答刘恪的第二个问题,“主公如何处身乱世,庶本不必多言,因为主公已经开始在为乱世到来开始布局,庶尽管未在冀州,但是对于主公的部署却还是做过了解,然而庶以为,主公明知乱世将至,却处处隐藏锋芒,却不知如此处事,最容易错过时机,如果主公真的想挽救社稷,还请主公能够展露自己,主公要清楚,只有当自己越强大的时候,敌人才会越害怕,反之,隐忍只会换来无数强敌的出现”

    “啊?”

    刘恪闻言震惊,他顺着徐庶的话做了番思考,顿时发觉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确实可笑,一直以来,刘恪都想着隐忍等待变局出现,却险些忘了他这样拖延时间,只会让那些枭雄人物不断变强,而这些人,必定会成为他整顿社稷的强敌。

    想通这些后,刘恪不免觉得有几分懊悔,懊悔之余,刘恪连忙向徐庶请教道:“先生,以前都是恪处事优柔寡断,还请先生能够教恪弥补之法”

    徐庶微微一叹,带着几分惋惜说道:“弥补,这世事怎会有弥补之法,只是迷途知返,为之不晚,主公如此才智,何不向前布局,争取在未来处处占得先机,如此,纵然世有强敌,又焉能阻挡主公的崛起,强敌,也不过是主公登临至尊的台阶和勋章”

    刘恪听出了徐庶要让他登临至尊之位的意思,不过这个时候还不是谈论这件事情的最佳时机,刘恪顺着徐庶前半截话问道:“先生以为,恪如何作为才能抢占先机?”

    刘恪不问至尊,却问先机,如此心性,让徐庶越加觉得刘恪乃是千年难遇的英明之主,于是他越加恭敬的说道:“先机者,于主公而言,有两点,一,巩固根本,控制冀州,冀州地处中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且冀州自古出强兵,得冀州,就可北图幽、并,西望司隶,南下中原以及荆、扬诸州,得冀州,则可得天下”

    “其二,在于提高主公威望,主公以十四之身,入洛阳,斗朝臣,显文采,得麒麟之评,固然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庶窃以为主公做的不足,一城一地之威望,如何比得上天下之威望,主公欲成大事,必要散播威望于海内,如此,天下皆知主公,天下皆助主公,主公何愁事业不成”

    “请先生教我”刘恪彻底被徐庶的谋略征服了,他现在对徐庶只有无尽的尊敬和信赖。

    “欲得威望,主公只需要做好两点”徐庶收敛傲姿,带着几分谦恭建议道:“一,以宗正丞之位,整肃刘氏宗室,以期得到宗室人物的支持,其二,散播善名,以期得到天下百姓支持,如此,内外兼得,天下焉能不平”

    徐庶寥寥数语,将刘恪心中谜团尽数解开,此时的刘恪,只觉得未来的道路无比通畅,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按照徐庶的建议,去为乱世部署,去争求胜利的先机

    :

140。第140章 刘恪入主宗正府() 
徐庶将刘恪接下来要走的路划得很清楚,虽然,这些条策极可能随着世事变幻而出现调整,但是却也让刘恪懂得了什么叫处世之道。

    徐庶建议刘恪散播威望于天下,自然是想告诉刘恪水能载舟的道理,古往今来,如果没有百姓支持,与成就大事,无异于登天之难,观汉高祖刘邦和蜀汉武烈帝刘备事迹,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而整肃宗室的建议,即是想让刘恪把握住担任宗正丞的这个机会,也是想让刘恪尽可能的取得刘氏宗族的认可,纵观今之天下,刘氏宗族虽然已经衰弱,且随着分封令的执行,宗室诸侯权柄不在,然而谁也不能否定,刘氏宗族依然是天下第一大宗族

    后世有个说法,叫“遍地刘”,说的就是两汉之际,刘氏子弟遍布天下的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恪如果能够得到刘氏宗室的一致认可,那么不管是乱世争霸还是将来登临至尊,族中人物必定会倾力支持。

    不过如何取得宗室支持,尤其是在交通阻塞的情况下,这无疑成了考量刘恪和徐庶智慧的一件事。

    刘恪和徐庶交谈了很多,可谓是推心置腹,加上酒酿助兴,当两人结束第一次的交谈之时,赫然都已经是次日清晨,但是两人身上,却丝毫没有疲倦态势,相反,倒是神采奕奕。

    如果不是赵雨阻拦,只怕刘恪还要拉着徐庶继续谈话,不过在赵雨威胁的眼神下,刘恪只能举手投降,不过他想起后世徐庶被曹操要挟的那件事情后,便对徐庶说道:“先生,您带着老母亲四处飘零,终归不是办法,而且既然你已经投效恪的帐下,恪焉能让您的母亲继续过流亡的生活,先生如若不弃,恪想派人送嬷嬷到冀州,那里有我父王,谁也不敢欺负她的”

    徐庶自然清楚,刘恪这不是要用他的母亲做人质,而是真心实意的替他和他的母亲考虑,对于刘恪的善意,徐庶并未拒绝,他已经投效在刘恪帐下,母亲前往冀州居住,也自然是人之常情。

    待到徐庶同意,刘恪就和徐庶约定等到春暖之后,就让人送徐庶母亲回冀州,而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徐庶和他的母亲就先住到静园,如此,相互既能有所照应,而且他和徐庶也能常常谈论时事。

    就这样,徐庶当天就带着母亲住进了静园,好在静园屋舍众多,有了徐庶母子的入住,整个院子却也增添了不少生气,而徐庶母亲对于徐庶的新主公刘恪以及赵雨、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