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千娇百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千娇百媚-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餐钟蹉 

    毕竟在李傕等人看来,韩遂前番没有同意和刘恪夹击长安城的作战计划,显然是对刘恪怀有忌惮,唇亡齿寒,只要自己这些人能到达陇东,想来韩遂定会提供支援。

    李傕的计划本没有错误,然而他忽略了骁骑营和玄甲重骑的强大战斗力。

    刘恪在未攻占长安之前,便就已经做出让牵招率领玄甲重骑于武功县一带设防的部署,而等到长安城攻破之后,他又立即派赵云带领骁骑营追击李傕,一个在前方设伏堵截,一个在其后紧紧追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傕以及其部将尚未反应过来就彻底陷入赵云和牵招的口袋阵里。

    最初,李傕本还想依靠飞熊军和玄甲重骑拼一拼,但是两军交战之后,李傕就熄灭了这个想法,因为飞熊军遇到玄甲重骑根本就是在找虐。

    李傕当然不知道眼下的玄甲重骑已经完全突破了之前牵着训练的那支乌丸突骑的战力界限,结合了刘恪传授的隋唐骑兵的作战训练思维之后,眼下的玄甲重骑已经是个超越了时空界限的怪物。

    李傕在感慨,牵招和赵云却不打算给李傕时间喘息。

    骁骑营和玄甲重骑会师于武功县之后,赵云就立即和牵招展开部署,借着依靠武功县城的优势,赵云让牵招率领玄甲重骑在县城以北的旷野上对李傕军队形成阻断之势,然后他亲自率领骁骑营利用机动灵活的优势,对李傕军队展开分割包围。

    当然,这个作战计划在得到马腾率军加入之后,便变得越加完美。

    正如此时的战场,玄甲重骑依靠重甲、重骑对李傕军队展开阻断,这就像一支黑色的铜墙铁壁一样,狠狠地将西凉军最精锐的飞熊军压制的向前半步都不行。

    当玄甲重骑成功拦阻住飞熊军的时候,赵云带着骁骑营突然杀出,非同于玄甲重骑的重甲重盔,骁骑营轻甲轻裘,乃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轻骑兵。

    尤其是吸取了草原游骑兵的作战精髓之后,骁骑营更重视战阵上的骑射,所以当赵云领军将一只只羽箭射向西凉军的时候,西凉军本还算整齐的军阵彻底混乱。

    利用这个机会,赵云率领骁骑营战士悍不畏死的杀入敌阵,利用轻骑兵优秀的机动性对西凉军展开分割包围,这是骑兵常用的战术,当分割包围彻底形成,敌人的命运也将彻底终结。

    李傕看到难以冲破的玄甲重骑还有在自己本阵之中杀进杀出的骁骑营,就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没有丝毫犹豫,李傕就准备带上李暹、胡封等人趁乱逃命。

    但是,命运却异常残酷。

    李傕带着李暹、胡封等人好不容易从乱军之中争取到一个突破口,但是还不等李傕等人高兴,他们就看到马腾带着军队从豁口处杀了进来。

    什么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李傕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就是在完美的诠释这几个字,当然,他没有时间去感慨懊悔,急欲表现的马腾,一枪就把他刺倒在了战马之下。

    李傕战死,飞熊军立刻大乱,赵云和牵招合击之下,这支汇聚了西凉军荣耀的军队彻底的在武功平原瓦解,一个时代,也彻底结束

    这边赵云、牵招、马腾攻破飞熊军,但是不等他们回师长安复命,刘恪就紧急命令他们分别向陇东、汉中方向进军。

    牵招自是和马腾一路,并由马腾带路,从陈仓向天水出发,而赵云则自领一路兵马,从子午道向南往汉中进军。

    两路军队皆不掩饰,大张旗鼓的直接前进,而这也导致凉州刺史韩遂和益州牧刘焉大惊,韩遂和刘焉具不清楚刘恪到底是要占陇还是要攻蜀,惊慌之下,两人立刻做出相应的部署。

    韩遂一边遣兵调将增援天水,一边给马腾写信,只不过信中却不是什么告饶的话语,而是指责马腾背信弃义不顾当初誓言带领镇北军攻入凉州等等。

    不过马腾显然不在意这些,他要的是能和先祖马援一样,做朝廷的伏波将军而不是和韩遂一样占山为王,割据凉州不服王化。

    马腾回信告诉韩遂,让他趁早投降,并说他千万不要螳臂当车如何如何,只将韩遂气的卧床。

    马腾和韩遂一边展开激烈的叫骂,一边却也不停缓行军的速度,还不等韩遂部署好天水城的防卫时,马腾和牵招就已经杀到天水城下。

    天水郡守本就是马腾的故旧,在看到马腾带着镇北军气势汹汹的杀来之时,顿时就将韩遂之前的告诫全部遗忘到脑后,天水郡守举城投降,瞬间,韩遂在陇东地带的布局就彻底瓦解。

    得陇望蜀,眼下镇北军就是这样的态势。

    就在牵招和马腾占领天水城并对金城形成威逼的态势之时,赵云也迅速穿插进子午道,由于子午道多是古栈道,所以在进入秦岭之前,赵云不得不下令全军弃马轻装前行。

    从关中子午镇附近子午谷出发,越沣水,过石羊关,翻秦岭主脊,循汉江支流旬河而下,南渡月河,于古桑墩附近越腰竹岭进入汉江另一支流池河沿,循池河南下,过马岭关,折转向西北,经古堰、绕峰至西乡县子午镇,过子午河入洋县境,复经金水镇、酉水镇、龙亭进入汉江平原,过洋县、城固县城到达汉中。

    这就是曲折艰险的子午道,赵云七月末进入秦岭,等到八月底的时候才到汉中城下,而此时,刘焉为防备入川要道汉中城丢失,加封督义司马张鲁为汉中太守,显然是将汉中让给了张鲁,赵云见张鲁坚守城池闭门不战,遂引兵折返,不过此次他却走的是斜谷道……

    :

380。第380章 闲话刘备() 
仁民爱物之德行,正是刘备藉以白手起家,由平民一人发展至聚众集团式的称王称帝。复制址访问 :

    一、英雄乐业

    孤军奋斗终必难成大事,唯有集合多人的力量,众志始得成城。

    刘备对朋友有信,对属下有义,贫贱时坚持作风,富贵后不改宽厚,造就人心向往。从刘备早年时,便有不少年轻人崇拜而争相归附,连往来的马贩都觉得应该多给刘备金财,以助其大事。前往徐州,陶谦送资丹杨兵四千名;投靠荆州,刘表多益增兵卒;增援益州,刘璋大手笔相送「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缯絮锦帛」。

    特别是昔日刘备颠沛流离,屡次被曹操击败,但是刘备麾下仍愿意回归刘备,为之效力。徐州之役,刘备被曹操击溃,转投袁绍,被俘掳的关羽,也亡归刘备,被人称之以义。刘备依附时,荆州当地豪杰投靠刘备愈来愈多,包括诸葛亮、徐庶、伊籍、霍峻、向朗、黄忠、魏延、蒋琬及廖化等荆州人,甚至于连庐江郡的雷绪,皆愿率领部曲数万人远来归附。庐江人不肯为当地统治者曹操效命,也不转投同乡人周瑜就是庐江人或是孙权等江东政权,却宁愿长途跋涉,向异乡人刘备靠拢,这说明民众选择的眼光是雪亮的,何者应亲,何者应离,自有分寸。有道是「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刘表死后,曹操如狂风暴雨叩关,刘备在临急存亡之秋,仍吸引刘琮左右官员及大批荆州民众追随,「比至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但是刘备不愿放弃军士人民而自行逃命,抱着被曹操袭击的危险,故赴义之士愿意同甘共苦,荆州士民对刘备的投靠胜于对曹操的依赖。

    赤壁战后,连孙权派兵占领南郡江陵城,但当地荆州士民不愿接受曹操统治,也不愿投效南郡太守周瑜,纷纷转投刘备,渡江之路络绎不绝,最后居然因人多而挤得刘备埋怨地方太小,不好收容,最后又向周瑜要求分地,始得宽容。荆州士民为何弃周瑜而就刘备呢?荆州士民不愿就近服从周瑜,而不辞劳苦渡江投靠刘备,显然在荆州士民的心目中,周瑜与刘备仍有区别,而且刘备有其值得投靠之处。

    收川之役,益州不少人支持刘备,包括原效命刘璋的法正、张松、董和、黄权及李严等人,还有吴壹及费观等刘璋的婚亲,皆愿意投降刘备而不愿为刘璋力战。除了表示刘璋之失人心,导致众叛亲离,但是可见刘备的得人心,而使魅力动人。

    见人有难而相助,从刘备早年出兵援救孔融及陶谦可知,甚至于在曹操强压之力携民渡江,可见其仗义行侠的心态。

    二、知人善用

    重用人才是刘备任贤的最大优点,而且往往能因此得以发挥长才。

    关羽及张飞虽为刘备部属,但是刘备待人和亲,「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甚至在刘备称汉中王时,高升拜关羽为前将军、加迁张飞为右将军,刘备称帝时,又高升张飞为车骑将军。纵使是文臣武将,刘备仍不吝皆封以将军,就以汉中称王时的诸位将军为例: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镇军将军许靖、军师将军诸葛亮、安汉将军麋竺、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翊军将军赵云、秉忠将军孙干、昭德将军简雍、建信将军申仪、副军将军刘封及镇远将军魏延。注意到除了征平各将军外平西将军马超、征西将军黄忠及征北将军申耽,其余各位悉为杂号将军并列。因此刘备用人几乎全部责以重任,除非从官位来断章取义,误判刘备只用马超、黄忠及申耽三位为征平将军,而轻视关羽、张飞、赵云及诸葛亮等因为四位皆为杂号将军。

    比较起孙权用人,如果年纪太过短命的话,不是在还镇某地、留镇某地、还备某地中虚度光阴,还没有开始大展手脚或真正发挥实力时,可能会不幸早死,周瑜除了赤壁之战,曾经三度镇守边土而无机会立功;倘若年纪太长寿的话,可能被冷冻不用,就像托孤大臣张昭,孙权坚不拜相,「在里宅无事」,以年八十一的高龄在家等死,终老一生而毫无作用。因为孙权不愿重用的话,不管长命或夭寿,下场都一样,来不及参加或是苦无良机,壮志未酬而身已死。

    刘备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作法,不过是分享与宽待,这也是众心所向,愿意卖命的真正原因。只要能投入刘备门下,可充分可享机会出头天,而且不论出身高低、或是派系党别,除了犯错或触罪,刘备待人比起曹操及孙权等人,和谐而温情,而且恩泽及后世,皆能举用。曹操猜忌荀彧及杨修等人,甚至于进逼赐死;孙权派人骂死陆逊,甚至于广兴二宫之变,大杀群臣。而且孙权对功臣的后代,毫不手软,像周瑜之子周胤、甘宁之子甘瑰、潘浚之子潘平、蒋钦之子蒋休、凌统之子凌烈、顾邵二子顾谭及顾承等,均因犯罪而徙放或免职。排除江表诸将的后代皆为偷鸡摸狗的可能,不尽然每人如此虎父犬子,最有可能就是孙权有意的迫害,所以才导致江表诸将后继无人。曹操的士寒之争与孙权土人与门阀之争,造成派系斗争,故使人才凋零,反观刘备融合人才,一视同仁,不问出身及背景,反而造就成传承的蜀汉集团。

    比方陶谦时的徐州争夺中,发生过丹杨兵卒与广陵豪族的矛盾,甚至产生晔变兵争,再加上刘备被吕布及曹操击溃,但是刘备最后却能录用徐州士大夫及兵卒,而消弭其中冲突。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刘表时的荆州内部纷争,曾有亲曹派与反曹派的争端,下场却被刘备罗人才而走,不复其中互斥。还有刘璋时的东州与本土两派,亦被刘备入主后,逐渐减弱影响最后则是诸葛亮完成用人统一,消除异声杂音。合作都来不及,那有时间互斗,刘备以重用代替争斗,人才只有就任先后或高低,而无任用与冷冻的差别。因此刘备集团只分刘备派与非刘备派,人人皆欲共抗外侮而减少内斗,而无中原所谓被猜忌而死、或在江东因支不支持太子而死等、或在矛盾斗争中互咬而亡、要不然就是后代因罪而流放等,全无刘备集团多用故将后代之子。

    再不济也是忠良之后,众多人才仍然可观,总不成人人皆没出息,若像孙权治罪群臣之后,纵使是虎父犬子也所剩无几。

    三、高举仁义

    厚以待人、仁义填膺,故投靠刘备大多能有机会一展抱负,除非触犯罪罚或在战场伤亡等。昔日徐州矛盾、荆州内斗及益州互争,皆被刘备广纳百川而成其大。若以被人送来空盒而被迫自杀荀彧死、被人派人骂死陆逊亡、刘备重用诸葛亮任丞相及广升官职诸位杂号将军,再如关羽之后关兴、张飞之子张苞及张绍、赵云之子赵统及赵广、陈祗之子陈粲及陈裕、还有李严之子李丰等,群臣之子在刘备死后,仍未被翦除而不用。若是周瑜、甘宁、潘浚、蒋钦、凌统及顾雍等人后代也能被用,或许江东也不会因为没有人才,陆机在《辩亡论》也不必感叹江东已无「高才」,末季连「中才」亦亡,最后只剩「劣才」,江东不得不亡。

    刘备收川后慷慨行赏,「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对待群臣也倾向不嗜杀。曹操虽以「急、暴、谲」,刘备则应之「宽、仁、忠」,才能免除桓灵以来的宦官与外戚互斗、名士与势族相争、甚至避免董卓乱政、曹操血腥杀戮及孙权术势压榨臣民。汉末宦官之祸虽灭,外戚也死伤殆尽,等于是两败俱伤;党锢之祸的朝野相争,不但见于曹操士寒之争,也兴起孙权二宫之争;至于嗜杀及屠城等,更直接使生灵涂炭,难怪中原避祸民众纷纷离开迁徒。

    虽以干戈起家而争天下,但刘备更善于待人接物的统治,士人俯首、民心归向、军队服命,人民用行动来表现投靠刘备。从三国群臣下场的比较,也可知刘备麾下谋生,比起在曹操及孙权的猜忌及残害中苟活要强。仁义****,多多益善,高举亲善友好,总比主张暴政虐杀要好,孙皓以残暴亡国,曹髦却因无援而死,在用人与识人皆失方寸。

    这就是刘备与孙权及曹操最大不同之处,按儒家之道则称之仁义,竭尽用人而为民谋福,不嗜杀人及鲜兴猜忌,故人心所向,安居而乐业。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法正、庞统、孙干及麋竺等人,皆能随着刘备高升而水涨船高,乃因刘备不吝于提拔追随,而且子孙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