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千娇百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千娇百媚-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了车,董卓丝毫没有迟到耽搁了春祭大礼的惭愧,相反,还十分霸道的对祭台上的礼官呵斥道:“春祭大礼,乃是为天子祈祷健康,为天下祈求平安,你这礼官耽误了时辰是想作死吗?”

    礼官被吓得面如土色,不过幸好董卓没再追究,礼官满怀忐忑的主持完春祭大礼,接着,按照惯例百官就要入未央宫向天子行礼参拜,而董卓身为太师,位列三公之上,自然是走在百官最前面。

    董卓还是和往日一样,携剑带履入朝,不过当董卓走到未央宫御阶前的时候,突然,他就看到吕布提着方天画戟从御阶上走了下来。

    董卓心中惊恐,不由地就失声问道:“奉先吾儿,意欲何为?”

    吕布仰天大笑,从袖中取出圣旨道:“奉诏除贼,董卓,拿命来”

    说着话,吕布提起方天画戟就杀向董卓,董卓惊慌之下,拔剑就来格挡,不过此时的董卓,早就被酒色掏空了身体,那里还是吕布的对手,方天画戟斩下,董卓人头当即滚落在地。

    “太师”

    西凉兵将看到吕布杀了董卓,立刻就哇哇大叫着拔出刀剑向吕布杀来,吕布见状迅速退后,正当西凉兵就要在宫闱之内大开杀戒之际,车骑将军皇甫嵩领着禁军及时赶到,趁着西凉兵作乱之前,终于将局势给稳定了下来。

    “董卓已死,快快关闭城门,防止董卓余党逃脱”

    王允看到董卓被杀死,当即满脸笑意的就开始部署翦除董卓余党的任务,皇甫嵩、朱儁等朝中武将,领了命令就往城内捉拿董卓亲族以及西凉军的武将,而得知董卓被杀这一消息的西凉武将,纷纷惊慌逃出长安城,直至回到西凉军大营的时候,一众西凉军武将这才安下心思。

    且先不说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如何筹划为董卓复仇,只说董卓死后,王允带着群臣就进入未央宫向刘协禀告,刘协得知董卓被杀死,就像是感觉到身上的石山被搬走了一样的欢快。

    高兴之余,刘恪当朝就封王允为尚令,总揽朝政,并派遣卢植、张种为使者到山东诸地抚慰群雄。

    王允总揽朝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天下公布董卓的恶行,并且下旨除掉董卓三族,而董卓的尸体,则被摆在长安城的菜市口点了天灯,因为董卓一身肥膘,这口天灯竟然燃了三天三夜都未曾熄灭。

    长安城的百姓,无不前来观看董卓的尸体,对于这个在长安城进行残暴统治的恶徒,百姓们是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所以等到董卓的尸体‘展览’完毕,官府为其收敛之时,竟然只剩下一副骨架。

    ……

    洛阳城内,刘恪乃是群雄之中第一个得知董卓死讯的人,不过他却并未对董卓的死亡流露出半分的欣喜出来。

    在刘恪看来,董卓尽管残暴,但是这个人活着,就能镇压住西凉军,但是现在他死了,那么李傕、郭汜这些虎狼之辈便没有人能够束缚,等到不久之后,恐怕一场更加血腥的报复就会出现。

    而失去了董卓这块‘镇山石’,朝廷的威望也必将会一坠万丈,各地诸侯本来就已经目无朝廷了,这下,群雄恐怕是更要对大汉朝廷失去最后的一丝敬畏之心。

    “一个恶徒死了,千百个恶徒出现……”

    望着西边的长安城,刘恪不禁幽幽一叹,董卓的死,开启了一个真正的乱世,这个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这个乱世之中,群雄争霸夺权,乱战无休无止,自此,天下再无安定之时

    :

第233章 卢植城门训刘恪() 
“文和,如果你还在西凉军中,面对董卓被杀,你会怎样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行事?”刘恪回到洛阳城内的府邸时,恰好遇见正在处理军务的贾诩,兴趣所致,刘恪当即询问道。

    贾诩愣了愣,有些不明白刘恪缘何会如此发问,不过他自觉已经和西凉军斩断了关系,而刘恪又不是那种疑心重的主上,所以贾诩想了想便直言道:“若我在李傕、郭汜帐下,则必定劝他们整顿军队反攻长安”

    “哦,这是为何?”尽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是刘恪还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贾诩,历史上就是贾诩帮着李傕、郭汜出谋划策反攻长安杀死王允的,眼下贾诩在自己帐下了,故而刘恪很想知道历史还会不会重演。

    “主公,董卓败亡,王允势必坐大,我在长安之时,见过王允,知他是个得意便忘乎所以的人,他这般性子,定然会和吕布起矛盾,到时候长安城内围绕权力之争势必又会引发争斗,李傕、郭汜见到如此机会,焉能放过,他们定然会整兵反攻长安控制皇帝和朝廷以令天下”

    顿了顿,贾诩又继续说道:“即使我不在西凉军中,李傕、郭汜、张济等人为自保也定然会如此选择,而这三人统领着十数万西凉军,如果反攻长安,则王允、吕布必败”

    刘恪点了点头,身为历史的经历者,他自然比贾诩更能感受得到历史大势的难以改变,有些事情,哪怕是他这个穿越者,也只能去经历、观望,在这种历史走势面前,个人就算再厉害,也是很难改变的。树如網址:heiyaпge。关看嘴心章节

    “那么文和以为接下来我军应该怎样应对呢?”刘恪再次问道。

    “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贾诩笑着说道:“现在关中局势乃是鹬蚌相争,如果主公此时介入,则势必会引起王允、吕布、李傕、郭汜等人的忌惮,如此说不定还会让他们达成暂时的同盟军,反之,如果主公冷眼旁观,则这几方势力定然会为了朝廷的控制权再次展开争斗,而不管谁胜谁败,定然都会选择败逃关东,所以只要主公派兵守住函谷关,那么将来无论是谁败了,都必将成为主公盘中之餐”

    “文和说得对,眼下局势,宜静不宜动,况且兖州曹操、渤海袁绍一日不除,我军东部地域就一日难安,主公还是应该慎重对待为宜”徐庶一边向刘恪行礼,一边说道,显然刚才刘恪和贾诩的对话他都听到了。

    “元直请坐”

    刘恪安排徐庶坐下,然后笑着说道:“其实孤并未有趟这滩浑水的想法,不过刚才文和有句话说得对,那就是函谷关的安全必须保证,不管是王允、吕布失败还是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失败,他们定然会败退至函谷关,眼下正值弘农、河东诸郡休养恢复时期,这里的老百姓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主公的意思是?”

    “以上党太守徐荣为河东太守兼治弘农,徐荣智勇俱佳,有他坐镇函谷关守卫河东、弘农,那么洛阳周边的局势就能确保了”徐荣的军事政治能力,在几次战役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刘恪这才放心的将如此重任交付于他。

    徐庶和贾诩皆都点了点头,两人也对刘恪的这道命令十分的认可。

    就在刘恪、徐庶、贾诩三人讨论关中局势变化会对天下大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的时候,突然,陈琳就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说道:“主公,尚卢植,御史张种的车架已在西城门外,如何接待还请主公示下”

    “老师竟然来得这么快?”

    刘恪先是一惊,然后欣喜地说道:“快快随我到西城门迎接卢尚和张御史,卢尚即是孤的恩师,又是朝廷委命的安抚天下的钦差使臣,千万不能在礼节上怠慢了”

    刘恪急急忙忙的穿戴起官服,然后就在一应文武的簇拥下往西城门而来。

    等到刘恪一行人来到西城门的时候,卢植、张种已经在城门口等候多时,见到这般,刘恪连忙上前行礼致歉道:“恩师,张御史,恪有失远迎,怠慢之处,还望见谅”

    张种哪里敢说半个不好,对于这位当初充任宗正丞之时就敢持剑闯禁宫的小王爷,张种是躲都躲不及呢,何况此时的刘恪已经是坐拥并州、冀州、东司隶这样广阔土地的实权王侯

    张种怕刘恪,但是卢植却丝毫不怕。

    卢植瞪了眼刘恪,然后满是奚落的诘难道:“臣只是区区一尚,怎敢在小王爷面前摆身架,对了,前番小王爷高升并州刺史,臣没有送礼恭贺,小王爷莫要怪罪,只是,不知道洛阳城什么时候也成了并州刺史管辖之地了啊?”

    卢植故意装糊涂,当着刘恪的一应部属的面就将刘恪一顿奚落嘲讽,众人虽然为刘恪抱不平,但是也都知道卢植乃是刘恪恩师,所以也就没与他计较,只是典韦见到卢植这般,顿时就气呼呼的站出来叫道:“你这老头,怎地这般不识好歹,你可知道,如果不是我家主公,这洛阳、弘农、三河之地的百姓还要处在战乱之中,我家主公出兵稳定了这里,帮着这里的老百姓恢复生产,你却反过来责怪我家主公,真是好生没道理”

    “恶来……”

    典韦这般数落卢植,刘恪心里面是又感激又觉得尴尬,不管怎么说,卢植都是他的老师,况且刘恪也知道,卢植这样说,与其是说在数落他还不如说是在提醒他。

    想到这里,刘恪满是感激的看着卢植说道:“昔日恩师的教诲,恪至今未能忘却,恪所行之事,只求对得起江山社稷,对得起天地百姓,对得起刘氏列祖列宗,如若恪什么时候做了有违天下道义之事,无须老师责斥,恪自己就首先绕不过自己”

    “好好好”

    听到这番话,卢植仰天大笑道:“当初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走吧,就让我看看你是怎么准备做对得起江山社稷、黎民苍生、列祖列宗的”

    大笑着,卢植当先往洛阳城内走去。

    :

234。第234章 我欲舍生而取义() 
“恩师”

    “你先别说,我自会观看”

    卢植打断正要介绍洛阳城现状的刘恪,然后缓步走在洛阳街头看着街道上的行人和商旅,尽管对洛阳城能这样快地恢复几分繁荣感动欣喜,不过在看到城中南宫、北宫皆成废墟之时,卢植还是忍不住的深深叹了口气,“董卓老贼一把火烧了帝国百年基业,我等身为汉臣,实在是惭愧,将来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见先帝啊”

    刘恪也深有感慨的说道:“自古兴亡,皆是百姓之苦,董卓当年火烧洛阳,逼迫洛阳百姓迁往关中,死伤者比之死在战乱中的更多,至今洛阳往关中的道路上都布满白骨,所幸的是王司徒设计杀了董卓,这也算是因果相报吧”

    卢植一边走,一边对刘恪告诫道:“既然你占了洛阳城,那么你就是这方百姓的父母官,以后行事,也当以百姓为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相信你是明白的”

    “恩师”

    刘恪突然压低声音,避开御史张种对卢植说道:“现如今天下混乱不堪,陛下年幼难理政务,王允、吕布虽然铲除了董卓,然而李傕、郭汜之流必定会提兵报复,恩师不如就留下来……”

    “留下来?”

    卢植笑道:“我乃天子钦封的抚慰山东钦差大臣,怎么,你这是准备拉拢老夫?还是说你这镇北军无人可用,呵呵,用不用老夫给你介绍几个后辈子弟,我的小王爷?”

    卢植的打趣,让刘恪不仅一阵郁闷,他这才发现,原来卢植这个老头儿竟然还有这么‘可爱淘气’的一面。……

    刘恪无奈的摇了摇头,解释道:“我的老师啊,让您留下来,不是像您说的无人可用,徒儿虽然愚鲁,但是也不至于这样,徒儿让您留下来,也是为您的安危考虑”

    刘恪可是比任何人都清楚,卢植要是真的跑到曹操、袁绍等人的地盘上去,只怕这些人可不会像自己这样对待他,尤其像袁绍,铁定会将卢植留在军中以拉拢人心。

    刘恪的担忧,卢植自然想得到。

    收起调侃,卢植一脸严肃的看着刘恪,缓缓朗诵道:“孟子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老夫自从领了这抚慰山东群雄的任务,就知道此行凶多吉少,所幸的是在离开关中的第一站能见到你,对于为师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袁绍、曹操等人,纵然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狼,但是他们也不敢对我怎么样,我之所以执意出使,就是为了昭示朝廷的威望,如若不然,只怕群雄真的就要行篡立之事了”卢植坚定的说道。

    卢植的这句话,顿时让刘恪感到肃然起敬。

    什么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卢植现在做的就是。

    明明知道这趟出使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收获,相反可能会困难重重,危险重重,但是他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坚定的去为大汉朝廷奔波努力,这般忠义行为,当真让刘恪钦佩不已。

    想了想,刘恪就对卢植说道:“既然恩师有自己的坚持,恪也不能勉强,只是希望恩师能够接受恪的一片心意,恪打算派一队士兵保护您和张御史,如此,就算袁绍等人有什么想法,估计也不敢轻易妄动”

    “嗯,你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卢植点头笑道:“为师不怕死,不过张御史毕竟上有老下有小的,倘若让他陪我丢了性命,岂不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了”

    卢植笑着看了眼身后茫然不知的张种说道:“这乱世纷纷,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不知多少人妻离子散,不知多少人先父母而去,能少一些悲惨,就少一些吧”

    “恩师”

    刘恪满是钦佩的看着卢植说道:“倘若天下人人都能有恩师这般心胸,则天下也不至于纷乱至此”

    “休要说这些拍马屁的话,老夫这次经过洛阳,还有件事情要与你说”走过街道,就到了刘恪暂时居住以及处理政务的将军府了,进到府邸之后,卢植单独对刘恪说道:“司徒王允,光禄大夫杨彪,在老夫临行之前都托我给你带句话”

    “可是为了王氏、杨氏宗族?”卢植一提王允、杨彪的名号,刘恪便猜到了卢植要说些什么。

    果不其然,卢植点头道:“正是,王允出身太原王氏,杨彪乃是弘农杨氏家主,眼下太原、弘农皆在你镇北军掌控之下,这两人自然是担心你对他们的宗族人物下死手,这不,就托着我给你说几句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