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上杉幕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之上杉幕府-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式部少辅权式部少辅治部少辅权治部少辅民部少辅权民部少辅兵部少辅

    权兵部少辅刑部少辅权刑部少辅大蔵少辅权大蔵少辅宫内少辅权宫内少辅

    中宫亮权中宫亮大膳亮权大膳亮左京亮右京亮修理亮权修理亮春宫亮

    阴阳头内蔵头大炊头主殿头典薬头扫部头

    山城守摄津守尾张守三河守远江守相模守骏河守甲斐守美浓守

    出羽守加贺守越中守越后守丹波守但马守因幡守伯耆守出云守

    美作守备前守备中守备后守安艺守周防守纪伊守阿波守赞歧守

    伊豫守筑前守筑后守丰前守丰后守肥前守肥后守

    正式官

    正六位上

    神祗少副权神祗少副

    大外记大内记

    左大史右大史

    左近卫将监右近卫将监

    中务大丞六位蔵人弾正大忠院判官代

    正亲正内膳正奉膳正造酒正囚狱正东市正西市正

    正六位下

    式部大丞治部大丞民部大丞兵部大丞刑部大丞大蔵大丞宫内大丞

    大舎人助図书助权図书助内匠助权内匠助大学助权大学助雅楽助

    权雅楽助玄蕃助权玄蕃助主计助权主计助主税助权主税助诸陵助

    权诸陵助木工助权木工助左马助权左马助右马助权右马助兵库助

    权兵库助缝殿助权缝殿助

    隼人正织部正采女正

    弾正少忠大宰大监代院公文院掌

    大和介伊势介武藏介上总介下总介近江介下野介上野介常陆介

    陆奥介越前介播磨介河内介

    安房守若狭守能登守佐渡守丹后守石见守长门守土佐守日向守

    大隅守萨摩守

    従六位上

    神祗大佑中监物大宰少监検非违使大尉

    中务少丞式部少丞治部少丞民部少丞兵部少丞刑部少丞大蔵少丞宫内少丞

    中宫大进修理大进春宫大进

    阴阳助权阴阳助内蔵助权内蔵助大炊助权大炊助主殿助权主殿助

    典薬助权典薬助扫部助

    主水正舎人正主膳正主蔵正

    左卫门大尉右卫门大尉左兵卫大尉右兵卫大尉

    山城介摄津介尾张介三河介远江介相模介骏河介甲斐介美浓介

    出羽介加贺介越中介越后介丹波介但马介因幡介伯耆介出云介

    美作介备前介备中介备后介安艺介周防介记伊介阿波介赞歧介

    伊豫介筑前介筑后介丰前介丰后介肥前介肥后介秋田城介

    従六位下

    神祗少佑刑部少判事大蔵大主钥大宰府大判事勘解由判官

    大膳大进左京大进右京大进中宫少进权中宫少进修理少进权修理少进春宫少进

    主殿首主书首主浆首主工首主兵首主马首

    和泉守伊贺守志摩守伊豆守飞驒守隐岐守淡路守壹岐守对马守

    正七位上

    少外记少内记左少史右少史

    中务大录式部大录治部大录民部大录兵部大录刑部大录大蔵大录宫内大录

    大膳少进左京少进右京少进

    左马大允右马大允兵库大允

    内蔵大主钥弾正大疏検非违使少尉

    左卫门少尉右卫门少尉左兵卫少尉右兵卫少尉

    大宰大典大宰府少判事大宰府主工首大宰府大主城镇守府军监防人正

    正七位下

    少监物阴阳博士巡察弾正大宰府主神

    大舎人大允図书大允内匠大允大学大允雅楽大允玄蕃大允主计大允主税大允

    诸陵大允木工大允缝殿大允

    左近卫将曹右近卫将曹

    大和大掾伊势大掾武藏大掾上总大掾下总大掾近江大掾下野大掾上野大掾

    常陆大掾陆奥大掾越前大掾播磨大掾河内大掾

    従七位上

    大舎人少允図书少允内匠少允大学少允雅楽少允玄蕃少允主计少允

    主税少允诸陵少允木工少允左马少允右马少允兵库少允缝殿少允

    阴阳允内蔵允大炊允主殿允典薬允扫部允

    阴阳师暦博士

    大和少掾伊势少掾武藏少掾上总少掾下总少掾近江少掾下野少掾

    上野少掾常陆少掾陆奥少掾越前少掾播磨少掾河内少掾

    山城掾摄津掾尾张掾三河掾远江掾相模掾骏河掾甲斐掾美浓掾

    信浓掾出羽掾加贺掾越中掾越后掾丹波掾但马掾因幡掾伯耆掾

    出云掾美作掾备前掾备中掾备后掾安艺掾周防掾纪伊掾阿波掾

    赞岐掾伊豫掾筑前掾筑后掾丰前掾丰后掾肥前掾肥后掾

    従七位下

    大典钥大蔵少主钥

    正亲佑造酒佑囚狱佑东市佑西市佑

    典膳大宰府博士勘解由主典

    正八位上

    中务少录式部少录治部少录民部少录兵部少录刑部少录大蔵少录宫内少录

    大蔵典革大蔵典履大膳大属内蔵典履内蔵典革内蔵少主钥

    隼人佑织部佑采女佑防人佑弾正少疏

    大宰少典大宰府算师大宰府医师大宰府阴阳师大宰府主船大宰府主厨大宰府主城

    安房掾若狭掾能登掾佐渡掾丹后掾石见掾长门掾土佐掾日向掾

    大隅掾萨摩掾

    正八位下

    神祗大史検非违使大志大宰府少工

    中宫大属左京大属右京大属修理大属春宫大属

    主水佑舎人佑主膳佑主蔵佑

    左卫门大志右卫门大志左兵卫大志右兵卫大志

    近卫医师卫门医师兵卫医师

    従八位上

    神祗少史少典钥镇守府军曹

    中宫少属大膳少属左京少属右京少属修理少属春宫少属

    大舎人大属図书大属内匠大属大学大属雅楽大属玄蕃大属主计大属

    主税大属诸陵大属木工大属左马大属右马大属兵库大属缝殿大属巡察大属

    马医师诸楽师

    左卫门少志右卫门少志左兵卫少志右兵卫少志検非违使少志

    大和大目伊势大目武藏大目上总大目下总大目近江大目下野大目上野大目

    常陆大目陆奥大目越前大目播磨大目河内大目

    従八位下

    修理算师主计算师主税算师

    大舎人少属図书少属内匠少属大学少属雅楽少属玄蕃少属主计少属主税少属

    诸陵少属木工少属左马少属右马少属兵库少属阴阳大属内蔵大属大炊大属

    缝殿少属

    主殿大属典薬大属扫部大属

    大和少目伊势少目武藏少目上总少目下总少目近江少目下野少目上野少目

    常陆少目陆奥少目越前少目播磨少目河内少目

    山城目摄津目尾张目三河目远江目相模目骏河目甲斐目美浓目

    信浓目出羽目加贺目越中目越后目丹波目但马目因幡目伯耆目

    出云目美作目备前目备中目备后目安艺目周防目纪伊目阿波目

    赞岐目伊豫目筑前目筑后目丰前目丰后目肥前目肥后目

    令外官

    大初位上

    阴阳少属内蔵少属大炊少属主殿少属典薬少属扫部少属巡察少属

    正亲大令史囚狱大令史内膳令史造酒令史东市令史西市令史大宰府判事大令史

    大初位下

    正亲少令史囚狱少令史隼人令史织部令史采女令史大宰府判事少令史防人令史

    安房目若狭目能登目佐渡目丹后目石见目长门目土佐目日向目

    大隅目萨摩目

    挑文师

    少初位上

    主水令史舎人令史主膳令史主蔵令史

    和泉目伊贺目志摩目伊豆目飞驒目隐岐目淡路目壹岐目对马目

    少初位下

    主殿令史主书令史主浆令史主工令史主兵令史主马令史

    公卿:正一位到正四位下;即高级官员也可以认为叙任这些职位的都是贵胄

    殿上人:从四位上到从五位下;即有见天皇的权利;需要通传

    正式官:正六位到从八位;小官员;无权觐见天皇

    令外官:初位(分大初和少初);说其是官还不如说是吏更贴切

三船山之战() 
三船山合战

    一、开战

    靠近里见氏根据地佐贯城的三船山据说是因为样子像三条船连在一起倒放在地上而得名,但就佐贯城内的里见义尧和里见义弘父子二人看来,三船山就像针一样在不停刺痛自己的眼睛,因为北条氏政在三船山上修筑的砦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佐贯城。

    里见氏在永禄七年(1564年)第二次国府台之战的惨败遭到了很大的损失,连里见义弘之子里见弘次都在该役阵亡了;然而更糟糕的事却发生在之后——一向被义尧父子视为股肱的重臣胜浦城城主正木时忠背叛了里见氏,正木时忠的背叛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时间总州豪族纷纷背离里见氏;里见氏的势力大为衰退,连根据地久留里城都不得不放弃以集中兵力固守更险要的佐贯城。(因为各种资料各执一词,关于里见氏一度放弃久留里城之事并不能肯定。但永禄三年北条氏是直接进攻久留里城的,因此此刻如果里见氏仍旧以久留里城作为根据地,则北条氏的主攻目标应该是久留里城而非佐贯城。为此本人采纳了里见氏一度放弃久留里城的说法。)

    第二次国府台之战的获胜是北条氏政在继位之后获得的第一次显赫功勋,氏政也为此自我肯定了自己的东关东征服战略,一旦这一战略完成,北条氏就将成为天下第一的豪强;北条氏的目标就可以不再局限于东国,而立场得到强化的氏政也就不必再听父亲的唠叨了。虽然之后数次进攻佐贯城都没有获胜,但氏政并不因此死心。稍后,氏政命令藤沢播磨守和田中美作守在紧邻佐贯城的三船山上修筑了一个砦以监视佐贯城内的一举一动,从而找机会彻底消灭宿敌里见氏来贯彻自己的战略;然而在三年的时间里,这个机会一直没有降临。

    虽然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里见义尧父子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在经过三年的恢复后,义尧父子已经在图谋恢复自己房总霸主的地位了,在三船山砦与佐贯城之间长达三年的对峙终于走到了尽头。

    永禄十年(1567年)八月,里见氏开始在佐贯城大规模的集结部队,这种行动当然瞒不过近在咫尺的三船山砦守将。很快,藤沢播磨守要求增援的报告书就送到了北条氏政手中。在氏政看来,自己期盼已久的彻底消灭里见氏的机会终于到来了;既然剥了皮的兔子自己送上门来,那么吃掉它是很自然的选择,北条氏政迅速动员了大军攻向佐贯城。

    面对北条氏杀气腾腾的三万大军,里见氏在总动员后兵力仍旧不到北条军的一半。如果采取正面作战,那么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里见军能获胜的机会就微乎其微,因此在战前的军议上,正木时茂提出了类似于武田军在第四次川中岛之战所用战法的策略。武田军在第四次川中岛之战的战法取得了胜利,但武田信玄是在己方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才分兵夹击上杉军的,而以里见军目前的数量来使用这样的战法则可算一种极大的冒险;一旦出错,等待里见氏很可能就是灭亡。尽管所有人都流露出了担忧,但没有人能提出更好的方案,于是里见义弘最终决定采用正木时茂的方案。

    永禄十年(1567年10月5日)八月二十三日,由里见义弘亲自率领的里见军本队在虚空蔵山布下了阵式,而北条氏政则将本阵设在了三船山。看着虚空蔵山上稀稀拉拉的几小支部队,北条氏政胸中油然生出了一种必胜的感觉,北条军的将领们也和北条氏政一样认定了己方的必胜。然而北条氏政等人所不知道的是正木时茂在头一天晚上利用北条军的松懈率领别动部队迂回到了三船山以北的八幡山,此刻的北条军已陷入了里见军前后夹击的势态,但北条氏政对此一无所知,北条军也未在后方(北方)布置有力的防卫部队。

    里见军本队八千余人在正木时茂的养子正木宪时的统带下首先向三船山的北条军发动了攻击。久经战阵的北条军当然不在乎这种普通的攻击,凭借优势的兵力,北条军很快就取得了主动,里见军开始向南败退。

    一看到里见军开始败退,三船山上尚未参战的北条军将领就按奈不住了。要想在必胜的战斗中立下功勋就需要取得敌军的首级,而现在看来就是最好的机会,败退中的里见军的战斗力应该很低,于是获取敌军首级所要付出的代价想必也不会高北条军开始了对里见军的疯狂追逐,就连自己已置身于一片难以行动的水田中也没有在意。

    看着北条军已陷入了障子谷的水田之中,立马虚空蔵山的里见义弘稍微把紧提的心放下了一点儿,策略的第一步已经很完美的完成了,通知用的狼烟也已经升起,剩下的就看正木时茂的别动队了;然而一想到正木时茂,里见义弘又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担忧

    二、奇兵队长——因为背叛而奋战

    一见狼烟升起,正木时茂便率领军马迅速突向三船山;而正木时茂自己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百首城城主正木大膳亮时茂作为房总里见氏的首席重臣和首席大将至今已经有三十四年了,而且在血缘上正木时茂还是里见义尧的舅父,以时茂这种在房总地区数一数二的地位本来根本就不必要身冒矢石冲在第一线,然而在永禄七年(1564年)时茂的弟弟正木时忠叛降北条氏之后,时茂在里见氏的立场就变得非常尴尬了。

    将一个家族分成两部分投靠不同的势力以确保家族生存是小势力在战国时代所使用的常见手法,因此在正木时忠叛降北条氏之后,认为正木时茂根本就和正木时忠早有共识的流言就没有停歇过。更有甚者,有人预言说正木时忠的叛降只不过是先去为正木氏的彻底背叛铺路的,一矣时机成熟,正木时茂就会带着主君的首级投向北条氏虽然没有人敢在以豪勇著称的枪大膳正木时茂面前这么说,但时茂确实知道流言一直在主公里见义弘耳边萦绕。

    关于正木时茂的流言里见义弘听到了不少,但义弘对此一直置若罔闻。在第二次国府台之战的惨败后,连根据地久留里城都已丧失的里见氏经不起一次内乱了。尼子氏衰落的殷鉴未远,里见义弘并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