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乌衣天下-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你不能我和一起?这路那么宽,但我们的车要隔那么远。”

    “琅琊王氏的车,连庾氏也不能超过去呢。”

    谢安淡淡笑道,不由想起第一次入乌衣巷时大哥与孔严的争道之事,最后还是王熙之的牛车走在最前头。

    “阿狸,总有一****要与你策马,不要像现在这样,隔着牛车都不能看到你。”

    王熙之说完就上了牛车,留下谢安微微怔了怔,心里说不出的欢愉。

    琅琊王氏终究是琅琊王氏,一手扶持风雨飘摇的司马氏统领江左的人是琅琊王氏的王导与王敦,一人主政,一人主军,二十年前的风光与重任又是如今庾氏可与之相较的?

    墨魂榜评定之日,江左书法名家尽聚,之前大家都遗憾又有些窃喜,独独缺了琅琊王氏,可就在评定前夜,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了建康——

    琅琊王氏的王熙之将替家族出席,作为品评人,还将与郗氏郎君进行比试,向天下展现琅琊王氏小辈水最高的书法水平。

    王导嫡子唯有三郎书法得父亲真传,只可惜年幼;书画双绝的王廙之子胡之也很出色,只可惜年幼;度支尚书王彬的儿子王彪之倒是年方二十五,书法名声也够格,只可惜如今不在建康城。

    所以王熙之来到,让这个曾为书法世家耻辱的小姑娘再度陷入了议论注目的漩涡中心。

    ……

    庾亮是最快得知此事的,琅琊王氏的名帖上清楚明白写着“王熙之”的名字。

    他想了很久,忽然惊出一身汗,因为他竟然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小姑娘,王氏的子侄他无论青年少年小孩都见过,唯独漏了王熙之。

    她就像是王导棋盘上隐形的棋子,一旦出手,就足够将所有士人的目光吸引。

    王熙之的父亲是王旷,王导的堂弟,是当年向司马睿提议过江立朝的第一人,也曾率军保家卫国,担任过太守和内史。

    但王旷却在王熙之周岁读出蓬莱法帖后,将幼女留在建康,携带家眷回到乡间做着闲散的官职,同时替琅琊王氏经营在江左圈下的地,若说在东晋建都之时王导手握政权与财政,那么王旷的经营也功不可没。

    当初得知王熙之读出蓬莱法帖后庾亮还觉得有些可惜,可惜这种天才是个女孩儿,若是男孩,倒是能入朝为官了。

    这般天赋的女子若如卫夫人那般嫁给书法世家为妻倒是一桩美事,可惜琅琊王氏的女孩,注定是要嫁给贵胄的。

    而且女孩儿多半是喜欢楷书的端丽,卫夫人也是师承钟繇楷书的古朴和族祖卫瓘草书,创造了簪花小楷的风格,不过之所以卫夫人成登临墨魂榜一品就在于她的家学和气韵让她不仅仅只擅楷书。

    庾亮心想,这传闻中的鹅痴、十年未曾落笔写下一字的王熙之,究竟会带给诸人多大的惊喜?

    ……

    ……

    今日聚集在青云塔的诸人也是与庾亮差不离的心思,一方面是好奇,另一方面是对王导的佩服,如今的司徒大人虽然蛰伏,却始终不会让琅琊王氏名声因一人受损或减弱,当初王敦叛变,琅琊王氏依旧是顶级门阀,如今王导蛰伏,庾亮独大,但琅琊王氏的名声始终压在庾氏之上。

    在墨魂榜上庾氏有庾亮庾亮,但琅琊王氏有过世的王廙、王导、王彪之、王允之,弱鱼池里还有天才少年王洽与王胡之,如今又多了一个王熙之。

    庾氏只是一时势力,也不看看琅琊王氏的底蕴根基究竟有多强。

    有人甚至在一夜之间就开了赌局,大家在赌今日王熙之会不会赢了大她六岁的郗方回,若是赢了会不会直接越过弱鱼池,直上墨魂榜?

    而且卫夫人也会到,这一对师徒皆是女子,定然会成为今日青云塔的一道风景。

    书有六法,青云塔有九层塔,墨魂榜亦有九品。

    能在十六岁时上五品者,如谢尚这种天才少年,自然是不可多得,如今郗方回正是最有希望达五品者,毕竟书法是长年累月之功,天赋只是基础,老师是领路人,练习时间多寡是最重要的。

    当然此时还有一个外挂叫做蓬莱法帖。

    帖者,在造纸术方明之前,人们多在竹木和丝绢上书写,竹木称为简牍,丝绢称为帖,后纸张普及,帖自然指的是字帖。

    如今流传在世的多半是汉时简牍。

    就是王熙之从王导那里得来,用来打谢安手板的东西。

    临摹前人书法,从中领悟前人书法的笔法,就如同无名小卒得到武林秘籍那样,能够朝夕之间领悟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更何况玄修者能接触蓬莱法帖进入玄境。谢安不知道王熙之玄修程度,但知道她书法写得有多好,这一次出手,绝非是弱鱼池小孩们那般水平,也不是一般少年平庸之徒的水平。

    十七缸墨,洗笔成墨池,日积月累,沉浸在书法中心无旁骛的少女,终将会赢来自己的万众瞩目。

    鸡笼山下,荒芜太学里,青云塔孤单耸立,上塔有阶,这能登上青云梯的人少之又少,谢安上一次登塔还是当年与司马衍初见,初为太子侍读时。

    此后他虽在太学读书,却一次也没有登过塔,即使他的作品年年都入选青云塔。

    塔里不但有太史令的观星台,亦有储存书法作品和皇家典籍的空间,更是历史的见证,自汉朝修仙者建立,就成了无数修道求仙者心中的圣塔。

    登塔顶,写书法,登墨魂榜,名扬天下。

    这是十六岁后江左少年郎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仅此于冠礼那般的成人礼。

    谢安后于王熙之入塔,慢悠悠地等着郗方回的到来——他本没有资格参与,只是因为郗方回的邀请。

    虽然王熙之想把他的名字加上琅琊王氏的涵帖上,但转念一想,她莫名烦恼起来,就如同今早的牛车行道——如今她和他的名字不能写在一起,牛车也不能并排,因为她是琅琊王氏,他是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虽非士族垫底,两人说不得是云泥之别,但也被世俗无形中拉开了距离。

    此时,谢安与王熙之一个在塔下,一个在塔顶,谢安百无聊赖地看着荒园漫草,王熙之手心攥着方才写下“安”字,悄悄将它一口吞下时,蓦然间生出一股无畏之意。

    还未登上塔顶,王熙之就瞧见一个眼熟的女子身姿娉婷地伫立在转阶上,像是专程在等她。

    “卫老师!”王熙之终于见着熟人,心悦不已,她自幼少了母亲陪伴,也不会撒娇,卫夫人是她启蒙之师,正巧卫夫人只生了儿子,并没有女儿,就把王熙之当成女儿般疼爱。

    卫夫人盈盈笑道:“幸好我来了,否则要错过你扬名之日。”

    “老师这些时日不是没有留在建康么?怎么会回来?”

    “自然是有高人传书给我。”

    “龙伯?”

    卫夫人摇头微笑,王熙之又问:“莫非是郭先生?”

    “对,他可一直念着要当你真正的师父。”

    “不要,熙之算学很差。”

    两人像打哑谜似的对话,旁人就算面对面站着也听不懂,又叙了会旧,该是到塔顶之时,卫夫人牵着她的手道:“当年你世将叔父也是你的启蒙老师,可惜他过世得早,未能等到你和胡之大放异彩之时。”

    “胡之临行前也跟我提了叔父,我们还去祠堂站了好一会。”王熙之轻轻笑道,“其实只要你们喜欢我写的字就好,这世间那么多人,我不贪心。”

第二十章 江左名姬醉簪花() 
第二十章:江左名姬醉簪花

    卫夫人其实已经四十多岁,沉迷书法,嫁的又是书法世家,所以过得心境怡和(乌衣天下20章)。信天师道,学得几分驻颜之术,气质神韵出尘脱俗,乍一看就似三十出头的丽人,穿着又朴素飘逸,更像是女冠。

    卫夫人名铄,河东卫氏是比琅琊王氏更为出名的书法世家,祖上自曹魏时卫觊、卫瓘、到西晋卫恒,皆是当时出名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其后卫夫人嫁给江夏李氏。

    丈夫李矩在南渡之前就是少年英雄,也曾讨伐外族叛贼立功,后来还曾收留流民建立坞堡,不同于同是坞堡堡主的流民帅郗鉴,李矩早早就入朝为官任汝阴太守,还曾与羯人石勒一战,逼退了石勒。

    只是李矩与石勒的梁子还未结束,太宁三年,也就是五年前,石勒派部将攻打李矩,此战李矩败退,同时属下叛降石赵,李矩无兵抵抗,只得率兵回建康,就在路途中,李矩坠马而死,最后葬在襄阳。

    卫夫人如今同儿子李充住在京口,当年因王导之邀,常来建康小住给王熙之的书法启蒙。李家在当朝的书法名家也不少,卫夫人之子李充、李充堂兄李式都是墨魂榜上三品的名家,尤其是李式,近年名声已逼近过世的王廙与正当青年的庾翼。

    正因为李家也是书法世家,所以卫夫人只收了王熙之这么一个外姓学生,其余的心思都放在儿子与侄儿身上。

    人逾中年,丈夫过世,但好在自己悉心教习的小辈很争气,如今卫夫人心头唯一挂记的就是王熙之(乌衣天下20章)。

    王熙之年方十一,若说虚岁则是十二,世家小娘子到了十三岁终身大事就会被提上议程,顶级门阀的女孩更是身不由己,能够匹配她身份的世家寥寥无几,但无论嫁给哪家,卫夫人如同母亲般担忧着,若不能嫁给一个敬她爱她的郎君,那么她以后该如何悉心继续书墨之道?

    卫夫人至今在社交场合能被士人尊称一声“卫夫人”,而并非冠以夫家的姓,是对她在墨道实力上的认同,这对此时的女子是莫大的尊敬,而丈夫李矩生前也对她爱护至极,还曾在新婚之夜打趣道:“听闻夫人每日都要练上几个时辰的字,不然就睡不着,所以就让我为你研墨吧?”

    李矩是潇洒男儿,虽然没有继承书法世家的天赋,但每日只要得空一定会给她研墨洗笔,出门在外也会想着寻好的文房四宝和搜罗书帖送她,还会隔三差五临摹一些字帖让她点评……

    卫夫人能登临墨魂榜一品,丈夫对她的尊敬和帮助不可或缺。

    在青云塔塔顶厅中,卫夫人微笑着放开王熙之的手,看着小小少女迈着沉稳的步伐一一与诸位世家长辈见面寒暄,不由感慨,当初那呆呆的小团子终于是长大了,只是长大后,烦恼也就来了。

    书之法,人之道,一个人的字最终的风格要是随着性情经年改变的,而她由衷地希冀着,熙之,老师愿你的人生如行书般恣意如行云。

    ……

    ……

    王熙之一一见过诸位世家长辈,寻思着谢安也该和郗方回上塔了,她心不在焉的模样引起了庾亮之地庾翼的注意,不由上前安慰道:“虎犊这人平日倒是端方勇正,没想这时候倒是躲懒起来,让你一个小姑娘单独出门。”

    庾翼口中的“虎犊”是王熙之的堂兄,王彪之。

    庾翼与王彪之两人今年都是二十五岁,自幼相识,惯叫了对方小名,他口中有怨,倒不似他哥庾亮想得深。

    他哥庾亮想的是,王彪之不出现,说不准就是王导示意,因为琅琊王氏的人笃定,王熙之会做得很出色。

    一个十一岁的少女,书底自然不能与长辈比,但选择即将登临墨魂榜的少年才俊作为对手,自然是最好不过。

    然而庾亮没有猜到,这一场比试只是郗璇的无心要求。

    王熙之望了望小窗外的天色,所处之地很高,所以天空似乎就近在眼前,她看着云流走速,伸手试了试风,然后道:“今日天气晴好,虎犊哥哥若骑快马,应该赶得上吃晚膳。”

    庾翼笑道:“其实虎犊跟我提过你,阿菟阿菟,楚人於菟是为虎,对了,差点忘了还有螭虎,你们这一辈都是虎,倒是有趣。”

    螭虎是王导的次子王恬,母亲是雷夫人。擅草隶与弈棋,可惜好武,为王导所不喜,如今在外寻着棋谱纵情山水。

    “阿螭哥哥不在建康,应该又是缠着严武的后人手谈,然后想方设法借人家的祖传棋谱。”王熙之轻轻说着,想到亲人,不由露出一丝温婉的笑容,“而虎犊哥哥离开建康其实是去了我父亲那,替我取些礼物。”

    严武是东吴时第一棋手,被称为棋圣,王恬自知在书法上无法超越父亲与王彪之,更何况还有未出手的天才王熙之,他把身心交付于对弈之上,只盼自己有一日能成为东晋第一棋手。

    王恬少时弈棋已经难逢敌手,可每每输给父亲王导还是很不甘心,加之王导不喜欢他,两人每次下完棋都跟吵了一架似的,再后来王恬就很少回建康,雷夫人无奈只能将心思放在幼子王洽身上。

    庾翼心道,幸好王恬没来,不然又缠着他下棋,输了还要被罚酒,那可就惨了,他酒量并不高来着,因为阿兄管得严,不让他多饮酒。

    庾翼觉得王熙之比传闻中更惹人喜爱,就像见着自己妹妹似的,可惜自己妹妹嫁了何充之后就跟姐姐庾太后似的不再那么可爱。

    “阿菟是学了卫夫人的小楷么?”庾翼出门前也跟着门房押了一笔赌注,他的心思很单纯,既然是好友的妹妹,他是要支持的。

    王熙之也是很单纯道:“学了。”

    庾翼正想说话,就听门口有人道:“若今日能得见卫夫人与学生联手写一帖小楷,实乃是一桩佳话。”

    说话的人是何充,他身边跟着一位穿着烟紫色华服的小孩,比起穿着轻便的诸人,这小孩穿得有些过于严肃,但他总是微微颔首,显得有些羞涩和局促。

    肩负王庾两家沟通桥梁的何充姗姗来迟,作为王导的好友、王导正妻曹氏的外甥以及庾亮的妹夫,他如今身居高位,今日是代替小主公司马衍来做监督人的。

    司马衍如今还在皇陵陪着姐姐,不过让何充领着弟弟司马岳来了。

    卫夫人见何充如此说,大大方方拉过王熙之道:“这倒是个好提议,只是若我和熙之出手,可就要夺了墨魂榜未来小才俊的风采了。”

    有实力,就是自信,没有人怀疑卫夫人这么说,墨魂榜一品出手,就算庾亮手书也要黯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