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漫画什么的更是大神专利,像老坤这样的新人基本是没有机会的。

    渠道的话,直播文、系统历史文确实有一部分市场,在无线上的成绩也有出彩的。

    但老坤写的是科举历史文,在无线上是很难出成绩的,毕竟读者群体相差太大。

    所以,老坤能够得到的稿费,几乎全部来自于主站订阅。

    是的,一本书的收入来源可能有很多,但老坤这本书的收入来源几乎全部是来自于主站。

    如果主站订阅不理想,老坤也不会有什么收入,这本书也很可能就没有什么后续推荐了。毕竟订阅是检验一本书的唯一标准,其他都是虚的。

    所以,老坤想在这里恳请每一位跟读,或者收藏养肥的书友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希望大家能够订阅支持老坤。

    可能有的读者会想,我不订阅也会有人订阅,但如果都是这么想,都不支持正版,这本书的订阅是不会理想的。

    老坤上架后会保底三更,如果是高v一个月全订也就是五块四毛钱,这个钱也就是两瓶汽水的钱吧。

    别的书可能一个月要十几块钱,但本书差不多五块来钱就可以做到一个月的全订了。

    相信看科举历史的也都是老读者,老书虫了,希望大家能够跟订本书,这对老坤也是一种肯定。

    老坤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现在虽然没有发病但是坐的久了还是会酸疼,如果复发那种疼痛更是难以用言语形容。

    大家应该知道写书的作者多少都有腰椎,颈椎疾病,而且长时间写作不休息是很容易复发的。

    但是老坤不想放弃写文,因为这是老坤的梦想,所以老坤的更新不可能一天五更六更。这样满负荷的运转对腰椎压力太大,老坤不希望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关键时刻掉链子!

    上架后老坤也会加更,现在就将加更规则写在上架感言里。

    加更规则:一次性打赏舵主(万赏)加一更,一次性打赏盟主加三更,月票每两百张加一更,订阅达到老坤的心理线也会酌情加更。

    大家只要支持老坤,老坤肯定会爆更回报大家。当然如果打赏的太多,有可能不会一天加更完,但老坤都会有记录,绝不会食言!

    欢迎诸位加群,老坤诚心想和大家交朋友。所谓以文会友,便是如此。《寒门首辅》是个平台,希望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多多交流,成为好朋友。群在简介里有,老坤和一些书友会不定时在群里发红包,欢迎大家来群里品书聊天会友。

    再次恳请大家自动订阅本书,老坤绝不会让你们失望!

    ps:如果可以的话还请大家用客户端订阅,pc新版貌似最近订阅会有些bug。

第一百七十五章 神童的执念() 
谢慎微微一愣。

    郑训导?难道今日不是孔教谕亲自授课吗?

    谢慎对于这位郑训导的印象可是不怎么好。相较于孔教谕,此君古板、严苛,不为生员着想。。。。。。

    最重要的是这位郑训导学历低啊。孔教谕可是二甲进士出身,是为了伟大的崇高的理想投入到大明朝的教育事业中的。但这位郑训导不过是个举人出身。虽然举人任职县学训导也符合常理,但是和孔教谕比起来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什么东西都怕对比,这句话果真有道理。

    按理说举人出身的郑训导也比县学生员学历要高,镇场子还是没问题的。但谢慎不是一般生员啊,他可是县试、府试、院试三科案首,是孔教谕的得意门生,是刘巡抚、陆按察副使、提学官陈方垠、甄可望老大人都交口称赞的神童。

    大明朝虽然盛产神童,不过弘治朝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多少神童出现。比起神童井喷式爆发出现的成化朝,确实有些差强人意。

    还是那句话,什么东西都怕对比。照理说弘治天子比之前那位成化皇爷可要圣明的多,励精图治之下大明王朝也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

    可是偏偏天不遂人愿,把大明朝搞得乌烟瘴气的成化天子在位时期各种神童井喷,李东阳、谢迁等人都扎堆出现。偏偏到了弘治皇帝即位,神童便一下子断档了。

    气运这个东西真是玄而又玄,本身谢慎是绝不相信的。可自打穿越后谢慎便不敢再用之前的人生观去套用大明朝生活了。加之西子湖畔老道士那番桃花劫的预言多少中了一些,谢慎更是心有戚戚然。

    照理说,谢慎现在十三岁,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参加下一科乡试的时间应该是两年后,届时谢慎正好年满十五岁。

    秋闱登榜,再挨过一年,开春去京师参加会试、殿试那时谢慎便来到了十六岁。

    十六岁若能中进士,也勉强算是神童了。

    虽然轰动效应肯定不如十二三岁,但遍数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至少也有了个值得吹嘘的人。

    弘治天子如此圣明,偏偏一直不出神童,可是急煞了礼部的那些郎官。神童这个东西,大体和祥瑞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有盛世才会出现。

    但是当今天子圣明,面皮薄,朝臣若是直接献出祥瑞就未免太赤裸裸了,天子很可能不领情还会反过来斥责一番献出祥瑞的朝臣。

    要知道祥瑞的出现意味着当今天子有大功德,再进一步那可就是泰山封禅了。

    偏偏弘治天子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封禅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是万万不能搞的。

    那么,换个花样或者说换个包装搞出个神童来,显然就更合天子的心意。

    天子也是人,是人就有虚荣心,哪怕是像弘治天子这样的圣明君主也肯定是希望听到颂扬功德的好话。

    如果谢慎真的能在十六岁的年纪进士登科,很可能被当做典型拿出来一番赞颂。。。。。。

    这样有远大前途的四好少年,怎么可能忍受被一个举人出身的训导颐指气使呢?

    谢慎心中十分愁苦,想着如何向孔教谕反应一下情况。即便不能让孔教谕把郑训导换去教其他无关紧要的课程,也不要次次都跳出来恼人,平白坏了心情吧。

    人活不过百年,若是天天苦着脸过糟心日子,不是白瞎了穿预客的身份吗?

    谢慎正自想着,郑训导便手持一本朱子集注大踏步的走了进来。

    谢丕朝他使了个眼色,谢慎这才从神游之中回过神来,朝郑训导望去。。。。。。

    事实证明,无趣的人讲出来的东西也是无趣了。谢慎听郑训导讲了近一个时辰的经义,只觉得脑子发涨。好不容易挨到了下课,谢慎立刻从座位上弹起身子,大踏步的朝明伦堂外走去。

    走到堂外,望着院中十几株只剩下光秃枝桠的银杏树,和一地枯黄色落叶,谢慎直是叹了口气。

    他从未觉得大口呼吸都是一件十分畅爽的事情,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谢慎是一个十分讲究效率的人,在他看来郑训导的教学模式太过古板僵化,十分不利于县学生员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用句功利的话讲,郑训导这种模式是出不了成绩的。

    余姚虽然是科举强县,但再怎么强也不可能做到一科乡试出几十名举人。谢慎虽然连夺小三元,但他也知道若论硬实力他也就是县学前十几名的水平。

    十几名这个位置可是很尴尬的,也许能够上榜,也许就落榜了。

    拿到乡试资格不成问题,但之后呢?万一乡试折戟沉沙了呢?

    怪不得郑训导这般年岁了还只是个举人,他当年的学习方法肯定有问题啊!

    为了郑训导不继续误人子弟下去,谢慎决定一定要好好向孔教谕提提建议,至少不能再让郑训导这么任性的教下去了。

    穷则生变,眼下真的是不得不变了。。。。。。

    却说谢慎这边正自想着,身后忽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少年下意识的向前蹦了几步,转过身去看,却发现是王守文。

    “守文兄,下次你能不能别总从身后出现,端是吓死我了。”

    谢慎长呼出一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

    “郑训导找你,我可是把话带到了,去不去由你。”

    王守文耸了耸肩随口道。

    郑训导找自己?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不由得警惕了起来。看不出来这位郑训导还是个人精啊,他刚刚有了“动一动”郑训导的意思,这位便率先开口要跟自己谈心,还真是巧啊。

    心中如是想着,谢慎却问道:“我觉得这准是没好事。”

    “是不是好事不打紧,可慎贤弟你千万得去。你要是不去就是怕了他,气势上便找补不回来了。”

    谢慎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叹声道:“那就去罢。便是他真的对我不满,也不能做过分的事不是?”

    。。。。。。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 郑训导的过往(一)() 
王守文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笑声道:“这可说不准,看这郑训导的样子性格很是古板,若是有什么怪癖。。。。。。慎贤弟你还是小心为妙,发现情况不对就立马就跑!”

    谢慎没好气的剜了王守文一眼道:“若都是像你说的,我辈读书人真是斯文扫地。。。。。。”

    话虽然如是说,可谢慎还是打起了十分小心。万一这郑训导真的像曹主簿一样是个兔子,也好早作准备。

    此时正值两大课间隙,明伦堂中的生员早已悉数散去。

    谢慎迈步走入堂内,向那郑训导走去。

    再怎么说,郑训导也是师,谢慎还是以礼待之的。

    少年向前一步,拱手行礼道:“学生见过先生。”

    那郑训导转过身来,上下打量了一番谢慎,清了清嗓子道:“听闻你前些时日去杭州了?”

    谢慎心道这郑训导怎么关心起自己私事来了,当真是苦不堪言。

    “前些时日学生有要事赴杭州,事先已经向孔教谕告过假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管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且回答的滴水不漏。

    郑训导点了点头,声调和暖了不少:“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且随为师来吧。”

    谢慎心中直是十分疑惑。这个郑训导怎么搞的这么神秘,难不成真的是个兔子?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郑训导见谢慎面有苦色,皱眉道:“怎么,你可有要事?”

    谢慎只得摇头道:“学生并无要事,先生请!”

    郑训导满意的哼了一声,便背负双手攥着朱子集注,阔步出了明伦堂,朝自己办公的后堂而去。

    按照定制,县学共有教谕一名,训导两名,但因为余姚县学生员众多,训导破例加了一人,也就是一共有三人。如今县学教谕孔德道贺另外两名训导都不在,偌大的后堂空荡荡的。

    郑训导走到自己的案台前,将朱子集注放好,沉声道:“你可知为师找你来所谓何事?”

    谢慎心中腹诽,你找我来为了什么我怎么会知道?

    见谢慎默然不语,郑训导哼了一声道:“你去杭州是为了参加雅集吧?”

    谢慎闻听此言,险些喊出声来。

    这个郑训导怎么会知道自己去杭州的目的的?与自己同行的余姚生员中只有王守文、谢丕,这二人都不可能向郑训导透露消息啊。

    “你莫要惊奇,是宁员外派人送来的信,叫为师亲手给你。”

    谢慎对此表示不能接受。如果是按照郑训导这么说,那送信的人应该和他是前后脚到的余姚,这样他完全应该亲自来府上把信送给自己,为什么还要去把信给到郑训导,多此一举呢?

    难道是。。。。。。

    谢慎转念一想,竟然顿悟。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郑训导和宁员外关系匪浅,宁员外通过郑训导送信是要告诉自己,郑训导是自己人。。。。。。

    天哪,谢慎只觉得胸中闷塞,想要仰天长啸一声。

    如果他的猜想没有错,那么郑训导今后一定扮演着一个关键性的角色,起到他与宁员外之间桥梁的作用。

    偏偏谢慎对郑训导实在是没什么好感,由这样一个人扮演这种重要的角色,还真是有些奇怪。

    “怎么,这封信你不想看看吗?”

    谢慎赶紧收下抱怨思绪,沉声道:“学生多谢郑训导。”

    郑训导从一摞文集下抽出一封信,放在谢慎手上道:“你看完就把信烧了,莫要带出去。”

    谢慎心中一阵疑惑,到底是什么事搞得这般神秘?

    他迫不及待的取出信来,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

    读了大半,他却是心中大惊。

    “这,这是真的?”

    郑训导面无表情的说道:“这封信为师又没有打开过,你问为师作甚?”

    郑训导一脸嫌弃,大有埋怨谢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搞得谢慎也很是尴尬。

    “咳咳,学生不是这个意思。”

    宁员外写的这封信并不长,总共就是两个意思。

    一是告诉谢慎郑训导是自己人,有什么事情可以叫郑训导代为传话。这层意思比较浅显,没有什么影响,谢慎并不是很在意。

    二是告诉谢慎情况有变,恐怕不能叫他兄长去杭州开店了。

    谢慎看到这里的时候直是怒不可遏。

    既然是合作,就要讲诚信,若是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荣辱与共?

    如果合作双方都互相防备着,担心对方从背后捅刀子,那这个合作不谈也罢。

    最让谢慎气恼的是,宁员外并没有详细阐明理由,完全是一副通知谢慎的样子,这是谢慎不能接受的。

    杭州距离余姚并不算太远,谢慎真的想再乘船去杭州,质问宁员外为何言而无信。

    不过转念一想,谢慎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宁员外叫人带信给他,而且就在他刚刚离开杭州后,说明这件事情发生的很急。有可能宁员外也是始料未及。

    现在便是谢慎赶回杭州当面质问宁员外恐怕也是无济于事,那么接下来怎么办?等宁员外进一步的通知吗?

    谢慎十分不喜欢这种兀自等待的感觉,可是似乎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看样子郑训导并不怎么知道信中内容,说不准连他和宁员外商议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