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些讽刺。

    也罢,既然做不了官二代,那就奋发努力去做官二代他爹。。。。。。

    “慎贤弟,今日诗会后,我们三人在陈提学心中已经留下了不俗印象,院试怕不用那么担心了。听说宜春楼最近新来了一位清倌人,慎贤弟明日要不要一同前往放松一番?”

    谢慎还没来得及开口,小萝莉二丫便凑步上前恶狠狠的剜了王守文一眼。

    “要去你自己去,休要教坏我家公子。”

    王守文翻了一记白眼道:“什么时候变成你家公子了。。。你这小丫头改口倒是真快。”

    “我说是便是!”

    小萝莉胸脯向前一挺,双手作叉腰状,声音自是不容质疑。

    谢慎被她逗弄的哭笑不得,忍了片刻方是出面解围道:“好了,好了,你个大男人跟个小丫头计较什么。再说了,院试在即,你去勾栏场里寻欢,若是传将出去,怕是有碍令尊声名吧。”

    虽然自成化朝以后,世风逐渐变得奢靡,官纪也没有前朝那么严苛。但官员子弟嫖宿毕竟不是什么体面的事情,传出去怕是对王华的声誉有损。

    王守文皱了皱眉头道:“倒是把这层忘了。也罢,等考完院试我们兄弟几个再好好去快活快活。。。。。。哎呦。”

    他吃惊的望着小萝莉,显然不敢相信原本在人前唯唯诺诺的小丫头跟他们混熟后竟然变得这般泼辣。

    小萝莉狠狠在王守文胳膊上扭了一记,十分满意的说道:“要去你自己去,休要教坏我家公子。”

    王守文一脸委屈,之前畅快淋漓吃蒸饺的喜悦也就消失殆尽了。

    “咳,守文兄你们先吃,我先和二丫回屋了。”

    不想继续尴尬下去,谢慎只得拉着二丫往自己的厢房走去。

    远远相隔的是王守文那幽怨的眼神。。。。。。

    一夜自然无话,谢慎醒来时小萝莉已经将面盆、方巾准备在床头。少年不好意思的一番梳洗后缓声道:“二丫,你不必对我这般好的。。。。。。”

    “公子说的是哪里话,若不是公子出面替我还清了父亲的赌债,我现在没准便被那伙恶癖掳走了呢。”

    二丫眼眸微微一转,神情中流露出一丝感激:“我现在就是公子的人了,公子可不准赶我走!”

    谢慎心中一沉。二丫一人在这绍兴府无依无靠,也确实只能跟着自己了。

    “好,我答应你。”谢慎淡淡一笑以作保证。

    “慎贤弟,慎贤弟,你在屋里吧?快出来一下!”

    温情脉脉的场面被王守文急促的声音打断,谢慎有些懊恼的回道:“知道了!”

    他真不知道王守文一大早的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一出屋子他便见到一个年约四十,宽额阔面,下颌留着一缕短髯的中年男子站在王守文身旁。

    “这位便是谢小友吧?”

    那男子面颊带笑,微微拱手,主动和少年打起了招呼。

    谢慎忙拱手还礼道:“在下余姚学子谢慎,敢问阁下是。。。。。。”

    “呵,在下谭晖,在绍兴城中经营着一家书坊。”

    书坊?谢慎直是有些惊讶,书坊的人怎么会找到陆府来?莫不是王守文起了贪心,打算叫自己把《石头记》再卖给绍兴书商一次?可绍兴府离着余姚县也太近了吧,就是要卖也得找个离得远的地方啊。

    “在下听说谢小友昨日与陈提学、陆大人同游翠湖,吟得数首佳作,便想前来问问谢小友想不想和某合作。”

    原来这人不是为《石头记》来的,那便好。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版权意识,但谢慎也不会真的下贱到把《石头记》卖给两家书商。

    但他转念一想,这人难不成是要搜集诗词来编纂诗集?

    在大明,文人最爱看的东西除了春宫图,便要数诗集了。

    只是他脑中的诗文一共就那么多,是万万不能提前贱卖的。要想在大明官场混好,声望是最重要的。对于谢慎来说,更是如此。他出身本就比旁的世家子弟差了一截,若不能在声望上找补回来,想要仕途顺风顺水就绝无可能了。

    这人看样子也不是什么豪商巨贾,出的价钱绝不可能太高。一次性把诗词卖断给他,除非谢慎傻了。

    “谭掌柜,是这样的。谢某不日便要参加院试,这诗词恐怕暂时无法写出。”

    谭晖闻言笑道:“这不打紧,反正某是打算把诗词夹杂在话本中,一本只需要一两首即可。某是打算先将谢小友昨日作的诗作买下。若是谢小友以后有了新作,也可以卖给在下。”

    谢慎听得一愣,原来谭晖不是来竭泽而渔的,只是打算建立合作关系,将他已经作好的诗作放到话本首页去充作卖点?

    这么看来谢慎倒也是不亏。毕竟诗作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刷声望的利器。声望刷完了诗作的最大利益也就用完了,如果能够把它们再卖给谭晖,确实是二次利用。。。。。。

    只是这谭晖消息也太灵通了吧,他昨日刚与两位大员泛舟翠湖,作得几首诗来,谭晖今日便追来要买断诗作。。。。。。

    猛然间谢慎有所悟,转眸向王守文看去。

    除了这个有些贪财的王小郎君,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会走漏消息。

    。。。。。。

    。。。。。。

第七十章 说文解字()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紫曦墨兮,汉朝,人傻钱多i的打赏!)

    “既然谭掌柜这般有诚意,谢某自然不好拒绝。。。。。。只是谭掌柜得答应谢某,须得在院试结束后再将这些诗词加入话本中。”

    谢慎思量了一番,觉得与这谭掌柜合作是利大于弊的。稿酬不是他现在考虑的重点,而名望是一定要刷的,与书坊掌柜合作名望刷起来确实比之前他自己单干要快的多。

    “这是当然,这一点道理在下还是懂的。至于这酬劳嘛,谢公子以为一首诗词五两如何?”

    谢慎点了点头道:“这个价格童叟无欺,便按照此价好了。”

    若是谭晖要谢慎给他专门作诗词以备选用,莫说是一首五两,便是五百两谢慎都不会同意!但是现在这些诗词他已经作出,只不过还没有更广泛的传播。谢慎把诗作卖给谭晖既可以二次创收,也可以加速宣传,他何乐而不为呢?

    “谭掌柜请稍等,谢某去把昨日所作四首诗作写下来!”

    说完谢慎便转身到里屋,铺纸研墨,提笔挥毫一气呵成。

    转瞬的工夫,四首诗词便整齐的写在了纸上。谢慎扫了一眼确认没有错误便捧着薄纸出了屋子。

    “这四首诗词都在这里了,谭掌柜可随意选用,只要署上谢某的名字即可。”

    谭掌柜点了点头,从随身的褡裢里掏出五两银子来:“这是定金,在下出门随身没有带那么多银两,等回到书坊便叫伙计给谢公子送来。”

    谢慎微微一笑道:“自该如此。”

    他倒不担心谭掌柜赖账,书坊和文人合作讲究的是一个信字。若是谭掌柜为了区区十五两银子砸了招牌,那是得不偿失的。而且他和谭掌柜建立的是长期合作关系,失信对于谭掌柜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告辞!”

    得到了谢慎所作的四首诗词,谭掌柜十分满意的拱手作别,谢慎也是心情舒畅,与谭掌柜拱手作别。

    “嘿嘿,慎贤弟,怎么样这次你得感谢为兄吧?”

    谭掌柜方一走,王守文便得意洋洋的邀起功来,直是教谢慎有些哭笑不得。

    “好了,这件事便算是守文兄的功劳,作为回报,我便帮你指点指点时文作法如何?”

    王守文听后大喜:“还是慎贤弟懂我。”

    二人挪步到王守文的厢房中,在书案前坐定。王守文神秘兮兮的从一摞书本中抽出一个薄册子,递给了谢慎。

    “慎贤弟,你看看这个。”

    见王守文神情紧张,谢慎心中一沉心道这不会是院试的试题吧,王守文竟然如此手眼通天?

    谢慎意味深长的看了王守文一眼,便翻开薄册子看了起来。

    他刚翻看第一页,就见到王华两个大字,再往下看去,不正是王华所写的一篇时文吗。

    谢慎又气又笑,翻了一记白眼道:“不过是令尊所写的一篇时文,至于搞得如此神秘吗?我还以为你搞到了院试的题目呢。”

    王守文一脸委屈的说道:“慎贤弟怎么这么说啊,别说在绍兴城,你便是去京师你也搞不到这时文册子。这里摘录的可都是历年乡试、会试名家名篇,慎贤弟要是不稀罕便还给我罢。”

    谢慎这才恍然大悟。弘治朝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但市井书坊中却没有配套的时文选编。这导致了许多学子只能闭门造车,作出的时文质量参差不齐。

    王守文出身科举世家,老爹又是状元王华,自然能搞到这第一手的历年时文选编,拿来看看确实有借鉴意义。

    “守文兄误会了,我不过是有些惊讶罢了。守文兄有什么不懂的尽管可以来问我,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王守文也不是真的与谢慎置气,听到这里耸了耸肩道:“这还差不多。”

    说完他便点了点册子道:“朱子说过,解经当如破的。经书有不可解处,只得阙。若一向去解,便有不通而谬处。今之谈经者,往往有四者之病:本卑也,而抗之使高;本浅也,而凿之使深。。。慎贤弟以为如何才能写出好的时文?”

    谢慎心中一沉,想不到王守文对朱熹的话还记得挺清楚。

    “本朝以前,士子作文多‘恪遵传注’。然而这种做法只会固步自封,也并非朱子的本意。”稍微顿了顿,留给王守文思考的时间,谢慎继而说道:“朱子传注固然重要,但吾辈当领会朱子深意,做到写文时注疏融化于文词之间,与题义契如同出,实虚互相转化。所谓时文,长篇大意皆需要有理有义。”

    谢慎长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册子道:“便说令尊这篇《卑宫室而》,既无一字一句不是法度。开篇‘薄于自奉,而厚于养民,圣君能然也。’只一句便点出圣君之道,可谓犀利。”

    “以‘薄于自奉,而厚于养民,圣君能然也。’立论,取两扇布局,后又以《后汉书》‘茅茨土阶’、‘四隩既宅’为例佐证立论,实是浑然天成,文章经义如一物也。”

    这个题目其实出自《论语。泰伯》,讲的是帝王节俭和穷奢极欲的差别,王华立意却是别出心裁,恰到好处。

    王守文听后频频点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慎贤弟你要是早些给我讲讲,没准我早就茅塞顿开了。”

    谢慎白了他一眼道:“你这是临时抱佛脚吧,若不是院试临近,你不还要去眠花宿柳吗?”

    王守文今年已经十四,年长谢慎一岁,在大明朝这个年纪已经可以当爹了,作为富家公子的王守文便是要去青楼寻欢自然旁人也没什么可说的,无非感慨一句浪荡公子罢了。

    “嘿嘿,若是这次院试上榜,慎贤弟你便是首功。”

    说完王守文感慨道:“家父前几日送来家书,还嘱咐我悉心温书,莫要惫懒。他老人家已经升任右春坊右谕德,擢日讲官,和杨大人一起辅佐太子殿下。我要是连个秀才功名都拿不到就太丢人了。”

    “杨大人,可是杨廷和杨大人?”

    谢慎微微一顿,沉声发问道。

    。。。。。。

    。。。。。。

第七十一章 院试风波(一)()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半生狂想的推荐票红包,感谢书友布拉1的打赏!爱你们~)

    精通明史的谢慎一下便反应过来,杨廷和曾与王华一起奉旨参修《宪宗实录》,后来改任左春方左中允侍奉皇太子朱厚照。这么说来,杨廷和和王华应该是私交甚好了。

    “正是杨廷和杨大人,慎贤弟你真是博闻强识啊。人家都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我才算明白。”

    这下王守文更是对谢慎佩服的五体投地,心中兀自感慨,若是他有谢慎的才识,说不准真能做到子承父业,混个进士当当。

    “你有这时文选编,自然应该多看看。杜子美不是说过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王守文有些羞愧的挠了挠头道:“我不就是静不下心嘛。好了我这便温书。慎贤弟,你要不要一起看看?”

    谢慎连忙摇头道:“读书讲究静默二字,你还是自己看吧。”

    说完,他便背负双手走出屋去。

    接下来的几日谢慎都把自己锁在屋里读书,除了见过一次谭晖派来送钱的伙计,他再没与什么生人会过面。

    待到院试那天清晨,谢慎一早起来只觉得神清气爽,大有武学修为者破关的那种快感。

    有时读书读就是一种状态,倒不见得要读出什么大道理来。

    提着小萝莉早已准备好的竹篮,谢慎与王守文、谢丕一道出了陆府,朝府学而去。

    院试是小三关考试中最正式的一场,也是考三场。

    因为是提学官陈方垠亲自主持考试的缘故,谢慎明显感觉到各项布置较之前的府试都有所提升。虽然刘巡抚已经是主一省政务的大员,但与徐阁老比起来自然要差了数个等级。

    陈提学是徐阁老的门生,自然代表的是徐阁老。只要姚知府讨好了陈提学,就等于搭上了徐阁老的线。只要徐阁老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姚知府升迁的事情自然就成了。

    这在姚知府看来自然不算什么,人要两条腿走路,若是在刘巡抚这一颗树上吊死,最后的结果不见得让人满意。

    对此谢慎自然是乐意的,考试环境提升,对于考出好成绩当然还是有帮助的。

    照例在府学门前经由衙门公人搜身,再一个个放进考场。谢慎踏过青石板路,从一名小吏手中接过号牌,轻车熟路的来到自己的号舍。

    老实说,来到大明朝一年多,谢慎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状态。整日读读圣贤书,与好友吟诗作赋,好不快哉。最关键的是他体会到了科举考试中碾压的快感。在后世他虽然也算是个名牌大学的优等研究生,但可是从没有拿过第一的。而自打来到大明朝后,他县试、府试都是案首,眼看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