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下正值新政推行的最关键时期,绝不能让谢慎就这么辞官了。

    李东阳还是有面子的,出面之后谢慎的去意淡了不少。

    不过谢慎也对李东阳吐了不少苦水,直沉改革的不易。

    其实谢慎这次之所以表现的如此强势,不是因为他被朱厚照连带处罚,而是要替唐寅抱不平。

    擅专,这两个字太诛心了啊。

    也只有在官场浸淫了多年的老油条能炮制出如此狠毒的罪名。

    假使这一次他软了,凭借他在朱厚照心目中的地位该是怎样还是怎样,绝不会有任何影响。

    可唐寅就惨了,他在朱厚照心中的印象会大打折扣,甚至被其所厌。

    一个被天子厌恶的臣子是不可能有好的发展的。

    一旦唐寅被边缘化,谢慎新政的推行就会陷入艰难的境地。

    唐寅虽然为人浪荡了些,但有一个优点却是其他臣子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敢作为,面对高压的统治,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换句话说,唐寅是最像穿越者的大明土著。

    穿越者自然只有谢慎一个,这无可替代,但若是有一个与之相像的人能够在新政改革中冲锋陷阵,谢慎的压力将会小很多。

    唐寅身上的这些素质,是目前与谢慎交好的臣子不具备的,顾鼎臣也一样。顾大学士虽然有改革的意愿,但本质上对一些东西还是抵触的。

    而且以顾鼎臣现在的身份也不宜再冲锋陷阵在最前面了。

    细细想来,谢慎能用之人竟只有唐寅,这是何其可悲的一件事。

    。。。。。。

    。。。。。。

    其实谢慎有时也想过,自己的努力到底有没有意义。

    强势如张居正,推行隆万新政也只是取得一时的成效。

    张居正一病死,他的新政便跟他一起彻底消散。

    而谢慎要做的改革比张居正的改革更彻底。张居正只是在原有制度上缝缝补补,本质还没有变。

    而谢慎做的改革,等于给文官阶层狠狠一刀,虽然称不上阉割但也差不多了。

    谢慎需要的是通过提高商人、匠人、军人的地位,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国家的治理上。

    这乍一听起来有些乌托邦,但不试过也不能说绝无可能。

    谢慎就是在反复的纠结之后选择咬牙坚持的。

    明朝为什么积重难返?为什么二鞑子一兴兵南下,庞大的帝国就土崩瓦解?

    为什么农民军在全国各地爆发,朝廷却束手无策?

    这很难用一句话解释。不过谢慎觉得这肯定和文官制度的畸形有关。

    当一个帝国只有一个群体有话语权时,那一定是有问题的。

    明末的东林党其实就是文官制度畸形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同伐异,中饱肥己,尸位素餐,文官们就像寄生虫一般生生把大明啃食个干净,只留下一具枯骨。

    任何不从文官制度内部进行改革的新政其实都很难有根本性改变,无非是挖肉补疮隔靴搔痒罢了。

    这也是谢慎为什么急于把匠考并入科举,并训练新军的目的。

    文官需要制衡,文官也需要分享权力。

    唯有专业化的人才管理国家,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而不是一群满口道德文章的儒学机器。

    当然,在国家统治者的层面上,也是有很大问题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皇帝的权力太大。

    自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以来,大明就不具备一个制衡皇帝的方式。

    内阁看似是丞相制度的替代品,其实还差的远。

    便是内阁首辅也无法完全起到丞相的作用,而需要和司礼监配合。

    两者合二为一,才勉强能称之为相。

    这也是最麻烦的问题。

    任何一个皇帝,只要不是白痴弱智,都不会放弃手中的权柄。

    这一点朱厚照也不例外。

    朱厚照虽然生**荡了一些,但其实他对于权力也是很看重的。

    如果谢慎改革上来就冲着皇帝,那肯定下场会极为凄惨。

    在谢慎看来,君权确实需要被限制。不过这需要一步步来,先完成对文官的改造,再来限制君权显然比直接与君权对撞来的现实。

    至于是二元制君主制,还是君主立宪,亦或是一种区别于两者,又和内阁制度联系颇深的新制度,谢慎现在还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为了这个国家往好的方向发展,谢慎需要咬牙坚持下去。

    其中困苦还无法与旁人提及,这恐怕才是最令人绝望的。

    不过至少在这件事上谢慎的表态起到了作用,朱厚照对其一再挽留,就差主动认错了。

    朱厚照是天子,指望其认错当然是不可能了。

    谢慎也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见好就收。

    他从来没想过和皇帝对着干,毕竟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新政改革都需要假借朱厚照之手来完成。

    没有朱厚照的支持,他什么都做不了。

    一番折腾下来,弹劾唐寅、谢慎的朝官发现一切都没变。谢慎还是那个当朝次辅,唐寅还是顺天府尹。

    他们似乎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直接把脊背露给了谢、唐二人。

    谢慎的反击开始了。

    他命唐寅搜集这些权贵侵占田亩,为恶京师的证据并亲自呈奏给天子。

    如果说唐寅做这些事情有擅专之嫌,谢慎做这些却是绝无问题的。

    他是内阁次辅,公认的首辅接班人,如果连他都没有权力处理这些问题,那大明朝恐怕也只有皇帝陛下本人有这个权力了。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朱厚照本就对谢慎有所愧疚,正好借着机会给谢慎以补偿。

    这些涉事官员皆被刑部大理寺调查提审,证据确凿者立即查办。

    京师上下一片叫好,百姓皆是称赞小阁老贤能,皇帝陛下英明。

    当然,这还不算完。因为谢慎就着机会向天子提及了京师皇庄的问题。

    所谓皇庄,当然是指直属皇家的庄园。

    这些庄园所产粮食、蔬菜直接供给宫中,多余的由宫廷采买机构处理。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合法化免交税赋的庄园。

    如果仅仅如此,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负责管理皇庄的都是太监,而太监是最贪财的。

    他们假借着皇家的名义,肆意侵占土地,把百姓的田地并入皇庄,实则是谋取私利。

    百姓们没权没势,自然不可能跟这些太监硬来,只得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土地变成皇帝陛下的。

    其实这件事上朱厚照挺冤的,平白无故的替人背了黑锅,还蒙在鼓里。

    故而当谢慎把这件事拿出来郑重的跟朱厚照禀报时,朱厚照一脸懵比。

    “先生所说当真?”

    “陛下,臣怎么敢欺骗陛下。臣所说句句属实,陛下若不信,可以把那些掌管皇庄的公公一一叫来询问。”

    “这帮贱婢,竟然敢打着朕的旗号侵占百姓田亩,当真该杀!”

    朱厚照攥紧拳头,眼神中透出杀意来。

    比之文官,宦官的背叛让朱厚照更难容忍。

    前者是臣,后者不过是家奴尔。

    若是连家奴都敢瞒着主人为所欲为,这个家还如何管理?朱厚照这个家主又有何威信可言?

    “张永呢,给朕滚进来。”

    朱厚照的胸口急剧起伏,歇斯底里的怒吼道。

    御用监太监张永闻言战战兢兢的跑进来,跪拜叩首道:“奴婢该死,不知皇爷有何吩咐。”

    “你的那些崽子们干的好事啊。他们往朕的脑袋上扣屎盆子,朕还无法辩解,你说说看朕该怎么处置他们?”

    张永直接吓傻了,心道这帮兔崽子究竟做出什么事情,竟然让皇爷如此气愤。

    “奴婢斗胆请问,他们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你自己看罢!”

    朱厚照愤怒的将奏疏丢给张永,直接拍到了张公公的脸上,痛的他险些昏倒。

    。。。。。。

    。。。。。。

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东阳致仕【4000字二合一大章】() 
如果说大明天子在面对文官集团的咄咄逼人时还会有所顾忌,其面对宦官时完全是一副君临天下的姿态。

    与汉代、唐代宦官干政甚至决定皇帝废立不同,明代的宦官就像皇帝饲养的宠物,皇帝叫他们往西他们不敢往东。

    哪怕是大权阉,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还不是皇帝一句话就弄死了。

    皇帝想要弄死一个太监真的就跟杀鸡差不多。

    张永战战兢兢的展开奏疏来看,越看越惊,越看越怕。

    皇庄的事情他是听过一些的,也拿了不少好处。本以为这种事情不会被爆出来,谁曾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是走漏了风声,被人检举了。

    “奴婢该死,奴婢疏于管教这些贱婢,奴婢该死。”

    张永跟在朱厚照身边这么些年,对这位爷的脾气秉性可谓十分了解。

    皇爷最厌恶的就是有人打着他的旗号招摇撞骗。

    皇庄这件事皇爷明显不知情,却平白无故的背了黑锅,不气愤就有鬼了。

    张永的应对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

    朱厚照冷冷质问道:“哦?这么说你是不知情咯?”

    张永连忙道:“奴婢确实不知情啊。奴婢要是知道,肯定立刻把那些兔崽子的腿打断。”

    事已至此,张永选择了断尾求生,丢车保帅。

    他虽然拿了那些兔崽子的孝敬,但那又如何?谁叫他们做事情不做干净,留下把柄给对人抓?

    假如张永不狠下心来,恐怕连带着他都得倒霉栽跟头。

    朱厚照默然不语。

    张永是跟着他多年的老人了,恭敬有加从未有一句怨言。他是不相信张永会欺瞒他的。

    如果只是下面的人作威作福,那朱厚照处理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便在此时张太监的余光扫到了一旁的谢慎,直是打了个冷颤。

    小阁老的目光很有寒意啊。

    良久,朱厚照才发声道:“这件事先生觉得朕该如何处理?”

    “陛下,臣不敢妄言。”

    谢慎十分合分寸的说道。

    “无妨,是朕叫先生说的。”

    朱厚照微微笑道。

    “启禀陛下,以臣之见严惩涉事宦官,并将侵占田亩归还百姓方能压下这场风波。”

    “恩,这件事就交给张永办好了。”

    说完转过头来:“朕说的话你都听见了吧?”

    “奴婢遵旨。”

    张永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朱厚照这么说就证明他已经原谅了自己,只要拉出两个替死鬼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都退下吧。”

    “臣告退!”

    “奴婢告退!”

    谢慎与张永先后出了寝宫,谢慎走在稍靠前的位置,张永催步跟了上来道:“小阁老请留步。”

    “哦?张公公有何见教?”

    张永心中一沉,心道果然这里面有事情啊。

    “小阁老,瞧您说的。咱家哪敢指教您啊。无非是方才的事情,咱家想要向小阁老道个歉。”

    “道歉?张公公不必向本官道歉。张公公若真的想要道歉,那也应该向陛下,向天子百姓道歉。”

    谢慎其实很早就想动皇庄了,之所以拖到现在,就是因为这一块基本都被宦官把持。

    一旦要动皇庄,意味着要和宦官群体撕破脸皮。

    至少在眼下,这不是谢慎想要看到的。

    其实宦官群体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譬如张永和谷大用就不太对付,更不用说掌管东厂的马永成了。

    “小阁老,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件事咱家是真的不知情啊。咱家一定会严惩那些兔崽子,绝不会叫他们给皇爷抹黑。还请您对咱家网开一面吧。”

    以谢慎现在的圣眷,便是张永都不敢直拂其锋芒的。

    “张公公说这话本官就不明白了。本官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并没有任何针对张公公的意思啊。”

    其实,谢慎也知道张永在这件事上未必屁股干净,但有些时候该糊涂还是糊涂一些的好。

    他还有需要张永配合的地方,真换一个人来恐怕还没有张永做的好,若是更没有节操没有底线,那就有的头痛了。

    “多谢小阁老。”

    谢慎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已经是给张永充足的暗示。

    只要张永能够把事情摆平,处理的漂漂亮亮,那谢慎是无意深究的。

    至于天子怎么想就不是谢慎能够保证的了。

    。。。。。。

    。。。。。。

    皇庄问题处理起来并不难,但如何限制太监的权力,叫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却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

    毕竟他们是直接经手具体事务的人,且缺乏监管,想不动心思都难。

    大明的贪官虽然多,但至少还有风宪监察官,太监靠谁监察?难道搞出一个专门的机构来?

    所以更多时候只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想预防问题的发生真的是无比之难。

    好在张永还是很上道的,揪出了几名涉事的太监,杖责立威。

    一百杖打下去,三名太监直接毙命,剩下一人也是半死。

    张永用雷霆手段与这些太监划清关系,表明自己绝无侵占百姓田亩之意。

    这个态度还是表的很到位的,朱厚照很满意,嘉奖了张永一番,结果皆大欢喜。

    不过谢慎却是陷入了沉思。

    现在看来皇庄是不可能废止的,那么如何对其管理者进行监督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已有模式明显不可行,引入专业化的人才管理?似乎更不可行。至少皇帝陛下那里应该就会有意见。毕竟这些属于皇帝的私产,和内帑一样只有皇帝能用。如果叫‘外人’接触到这些,似乎有损皇威。

    谢慎觉得有必要按照文官的京察、外察制度对这些管理皇庄的太监也进行考察,这样一来至少让他们绷着一根弦,不至于无所顾忌。现在看来,东厂似乎是负责考绩的最合适的机构。

    考评优秀的太监可以留任或者升任,考绩差的太监会被贬官。如果考绩垫底,那不好意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