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第五百四十五章 商倭勾结() 
“燧。。。燧发枪?”

    周老火显然不明白裴俨口中的燧发枪是何物,不迭口吃道。

    “这燧发枪是小阁老命朝廷匠作监制造出的,可以看成是火铳的升级版。”

    裴俨不疾不徐的解释道:“比起火铳来,燧发枪的使用更为便捷,且很容易实现列阵齐射。至于威力嘛,你刚才也看到了。”

    周老火连声称是,方才那些倭寇都是穷凶极恶的主,面对燧发枪的齐射丝毫没有还手之力,这玩意实在是太厉害了。

    至于新军他也只是听过,似乎也是这位红得发紫的小谢阁老的主意。

    现在看来,组建新军的目的似乎就是学习使用这个燧发枪吧?

    “裴千户,有一句话末将不知当讲不当讲。。。。。。”

    裴俨大手一挥道:“咱们武将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有什么当讲不讲的的,你有话尽管问。”

    “是。”

    周老火咽了一口吐沫道:“这朝廷组建新军之后,咱们这些卫所官兵是不是就得被裁撤了?”

    裴俨哈哈大笑。他还以为周老火吞吞吐吐的准备问什么问题,原来是这个。。。。。。

    这倒也不难理解,人嘛总归是会为自己着想的。其实裴俨也是职业军人出身,他也不希望看到卫所官军被裁撤,但他实在不知道小阁老心中是怎么想的,总不能胡乱作保啊。

    “这个老兄弟且放宽心。全国上下那么多卫所,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全部裁撤。再说了,即便朝廷真的要裁撤卫所官兵,也肯定给弟兄们一个交待,不可能对弟兄们不管不顾了。”

    周老火这才心中稍定。大明的卫所制度仿的是隋唐府兵制,军户们平日里都是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大明承平已久,军户们自然许久没有上阵杀敌了。除了打打杀杀,种种地周老火想不出弟兄们还能干些什么。

    要是朝廷真的一刀切裁撤了卫所官军,或许弟兄们真得饿死不少。毕竟土地不是归卫所官军所有,他们只有使用权,离开了卫所,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使用这些土地?

    “裴千户是知道倭寇要来南桥码头的吧?”

    周老火话锋一转,又转到了倭寇来袭一事上。

    “这个。。。也可以这么说。”

    裴俨叹了一声道:“抚台大人放出消息,说松江有一批贡布要如期押解入京。就是为了勾引倭寇出动。我们早已在南桥码头附近埋伏了重兵,就等着倭寇自投罗网。”

    听到这里,周老火的心中微微有些不快。

    新到任的抚台大人是把他们当作诱饵了?虽然南桥码头附近已经埋伏了重兵,但刀剑可是不长眼的,真打起来了谁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方才距离双方近战肉搏就差一线,要是裴俨的这只新军晚一刻出现,恐怕不少弟兄们就得见血。

    他当然知道抚台大人已经做到了能做的一切,但那种被当作诱饵的感觉还是让周老火如鲠在喉。

    裴俨仿佛看出了周老火心中所想,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周老弟,咱们军人就要有点担当,为了剿灭倭寇做出一些牺牲也是难免的。”

    周老火神色一黯,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像他这样身份地位的人不能奢求太多,只要朝廷没有完全把他们抛弃就可以接受了。

    。。。。。。

    。。。。。。

    裴俨率领的新军斩杀一百余名倭寇的消息传到松江府时,全城百姓欢呼。在他们的印象中,官军从来是被倭寇打的屁滚尿流,今日却竟然一改颓势反把倭寇斩杀一百余人,当真是出了一口恶气。

    东南沿海的百姓哪家不知道倭寇的凶残,但官府不硬气他们也硬气不起来。

    现在好了,皇帝陛下钦命南直隶巡抚王守仁主持抗倭大局,看样子是要跟倭寇对抗到底了。

    只要朝廷有了决心,官府有了雄心,就不愁灭不了倭寇。

    毕竟大明的体量摆在那里,怎么也不是区区几千名倭寇能够比拟的。

    王守仁在衙门接见了裴俨。他在绍兴时就曾与裴俨见过数次,因为谢慎的缘故二人也有些私人情谊。

    故而调集新军前来松江府时,王守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绍兴千户所千户裴俨。

    这位千户已经荣升新军训导,论起统率新军没人比他更适合。

    谢慎也曾嘱咐过王守仁,希望他用好裴俨,王守仁自然不会不把谢慎说的话放在心上。

    “末将幸不辱命,斩首倭寇一百余级,特此复命。”

    松江府衙之中,裴俨冲王守仁抱拳行礼,恭敬道。

    “裴将军辛苦了。”

    要论官职,裴俨的官职还真有些尴尬,他现在主要负责训导新军,但训导可不是个武官官职,等于裴俨挂名的还是千户之职。

    王守仁称呼裴俨为将军,显然是有些拔高了。

    “抚台大人谬赞了。末将只是遵从抚台大人的命令行事,功劳自然是抚台大人的。”

    裴俨当了这么多年的千户,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自然清楚。虽然他清楚以王守仁的为人不会在意这些话,但他还是要说。

    “哈哈,本官怎么会和你们争抢功劳。裴将军放心,本官一定会陈写奏疏,为裴将军和一众将士请功。”

    王守仁一边捋着胡须一边说道。

    “多谢抚台大人。”

    “嗯。”

    王守仁沉吟了片刻道:“这只是本官平倭的第一战,要想根除倭患,最重要的还是打破本地富商和倭寇之间的联系。”

    裴俨不由得眼前一亮。

    在他看来倭寇之所以肆虐东南,就是因为和本地富商相互勾结。本地富商为了走私,豢养了一票的倭寇。他们组建船队出海走私,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本地官府其实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因为这些富商会向官府献出一大笔银子,也就是保护金。

    官府拿了银钱自然不好把事情做绝,也就助长了倭寇的嚣张气焰。

    现在抚台大人直言不讳的点出倭寇之所以肆虐是因为本地富商,看来是要磨刀霍霍砍向这些为倭寇提供庇护的富商了。

    。。。。。。

    。。。。。。

第五百四十六章 功劳问题() 
想到这里,裴俨对抚台大人更加钦佩了。原来抚台大人放出消息诱惑倭寇来到南桥码头劫掠,就是为了敲山震虎。

    假使这些富商识相,那就自行解散这些走私武装,所谓的“倭患”也就迎刃而解。假使这些富商不识相,那下场就是南桥码头被斩杀的倭寇。

    巡抚可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抚台大人又是天子钦命,自然不存在信任问题。

    不管是南直还是浙省几乎所有官员都知道倭患肆虐是因为商倭勾结,但所有人都当做没有看见,在这点上抚台大人确实让人佩服。

    “裴将军,本官只能在大略上决断,具体执行之事还得有劳裴将军啊。”

    裴俨连称不敢。对方是天子钦命的南直巡抚,贵不可言,他只是个负责训导新军的五品千户,地位相差太过悬殊。

    莫说地位有别,便是相同品级的文官何尝把武官放在眼里过?

    文官们一个个高傲自大,这也是裴俨不喜欢和文官打交道的原因。

    谢慎是个例外,王守仁是第二个。

    这两个人让裴俨对文官的印象大大改观,原来文官之中也是有好人的嘛。

    对于王守仁来说确实必须倚重裴俨,因为新军的战斗力比一般卫所官军高出太多了。

    这从南桥码头一战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

    河道官军面对凶残的倭寇一筹莫展,要不是裴俨率部赶至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燧发枪确实犀利,在京师时王守仁就已经见识过,此番更是对其威力佩服不已。

    还有一点也是王守仁担心的。那就是当地官军或者说官府会不会和倭寇勾结?

    要知道倭寇人数可是不及官军十一,为何每次都把官军打的落花流水?要是仅仅用巧合来解释未免太过牵强了。

    王守仁认为这其中可能真的有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毕竟这些倭寇都是本地富商豢养的走私武装,而本地富商又是纳税大户。别管是县所还是府治,都靠这些富商养着。要是这些富商向官府暗示并献上一笔丰厚金银,官府未必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倭患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前任都不能解决的事情凭什么到了他们这里就一定解决?

    地方官都是三年一改任的,任期一到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何必跟本地富商闹得不痛快影响吏部考评呢?

    至于朝廷因为思维定式也就对地方的无能见怪不怪了。

    要是地方真出了一位能臣猛将,和倭寇打的有来有回,恐怕朝廷反而会感到不适应。

    而新军则不同,他们本就是招募来的,没有卫所职业军人的顾忌,不必看当地官府的脸色,敢打敢拼正是王守仁需要的。

    王守仁想在东南有所作为,必须倚靠这些新军。

    指望那些烂到骨子里的卫所官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裴将军也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若是有了新的计划,本官会及时通知裴将军的。”

    裴俨点了点头,冲王守仁抱拳道:“末将遵命!”

    裴俨走后,王守仁蹙眉摇了摇头。

    情况比他想象的还是要复杂啊。原本他以为能抓到几个活口,谁曾想这些倭寇别管是真倭还是假倭全部拼力战死,没有一人乞活。

    人这一死线索可就全断了。王守仁总不能叫画师对着倭寇首级一一画像再去全松江乃至南直一一比对吧?

    这说明这些富商在收买人心上还是有些本事的。

    若是他的判断没错,官、商、倭相勾结才导致倭患成为顽疾,久病不治。

    现在已经知道病症出在什么地方,就是要对症下药了。

    “抚台大人,华亭县令任大人求见。”

    一名亲随前来禀报,让王守仁从冥想中跳了出来。

    他摆了摆手道:“把他请进来吧。”

    说起来这用贡布作饵诱骗倭寇上钩的主意还是任延彬出的,此事他立了大功。

    任县令显然也听说了南桥码头大捷的事情,一进衙厅便眉开眼笑道:“下官恭喜抚台大人,为朝廷立下一件大功啊。”

    “哦?本官何功之有?”

    王守仁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笑道。

    “自然是平倭之功啊。抚台大人刚一到任就斩杀一百余名倭寇,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地方上苦于倭寇久已,能够斩首几级就已经是天大的功劳了。此番大人斩首一百多人,自然是立了大功。”

    这个任延彬消息倒是很灵通嘛。

    王守仁笑而不语,这让任县令心里很没底。

    抚台大人到底是怎么个意思,难道是他马屁拍的不到位?

    不能够啊,来之前任延彬已经事先演练过很多次了,效果应该是一等一的。

    任县令心中发虚只得试探着问道:“抚台大人,莫不是觉得此功劳还不够大?”

    “这倒不是,只是这条计谋是任县令所出,本官怎可据为己有向朝廷邀功?”

    听到这里任县令长出了一口气。

    “抚台大人此言差矣,此计虽然是卑职所出,但具体布置都是出自大人之手。南桥之战若是没有大人的悉心布置,怎么会如此成功?若是大人都不能领受此功,那卑职就要羞愧而死了。”

    啧啧,这个任县令拍起马屁来还真是有一套。关键是别人拍马屁都是差不多就行了,可任县令却是拍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且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本官哪有你说的这么大功劳。”

    王守仁苦笑道:“该是你的功劳本官不会抢,一会本官就会写奏疏为诸将请功,任县令自当居首功。”

    听到这里任延彬有些犹豫。他有些摸不清王守仁的真实意思。

    上官说的话有时候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的话你不能不信又不能全信。

    就拿平倭这件事来说,他不信王守仁一点不看重功劳,但要说王守仁只是故作姿态似乎也不太像。也许王守仁是不想独占功劳吧。

    任延彬忖度人心的本事已至化境,顿了顿道:“多谢大人厚爱,不过平倭大人定是首功。卑职附名即可,不然卑职定不敢受。”

    。。。。。。

    。。。。。。

第五百四十七章 杀人灭口() 
任县令的话体现了松江乃至整个南直隶官员的心态。

    面对倭寇他们不是没有对策而是不敢有对策。

    连顶头上司都是一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他们能说什么,他们敢说什么?

    违拗上司的意志可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若是就此被打入冷宫可就得不偿失了。

    故而所有人都噤声不言,变成了一副诸官诸吏不作为的样子。谁都不敢迈出一步,因为踏错一步影响的可是仕途。

    而王守仁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僵局。

    因为王守仁是真的想要平倭,为此不惜得罪整个沿海富商阶层。

    任县令的一次试探收到成效,知道了新任巡抚的大略,故而接下来肯定会有更多的官吏建言献策,提出平倭方略。

    东南的这一池死水也因为王守仁的到来有盘活的迹象,当然也仅仅是迹象而已。

    一连数日,都有府县官吏来面见王守仁,王守仁乐的如此。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上位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懂得倾听。

    王守仁其实也是在学习之中,毕竟他也刚刚成为督抚大员没多久。

    东南地方官吏也许憋的时间太久,此番开闸自然如滔滔江水陈言不绝。

    这些建议中当然有想当然的,但也有不少切中要害的。

    王守仁令书吏把所有的建议都抄录下来,然后一一仔细研读,挑取可用的部分再与他的大略相结合。

    抗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极大的耐心。所幸王守仁不缺乏这样的耐心,他要和倭寇斗到底。

    。。。。。。

    。。。。。。

    韩纶返回王家后便被韩家家主韩遵召去问询。

    韩纶亲眼目睹了官军对韩家走私武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