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于韫心下稍宽,便翻身上马打马往总督府去了。

    。。。。。。

    。。。。。。

    总督府内,正德皇帝朱厚照盯着挂在墙上的宣府地图一言不发。

    在他身后站着的是三镇总督杨廷和、内阁大学士谢慎。

    相较于几日前,朱厚照的心情沉重了不少。

    杨廷和将宣府的情况一一向他汇报,这让朱厚照更为精确的了解了军情、民情。

    比鞑靼人更可怕的是宣府的驻军在逐年减少,军官们吃空饷的情况屡禁不止。

    军户制度的弊端由此显现,不仅是杨廷和,便是朱厚照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

    “宣府现在的驻军只有五万人?”

    朱厚照转过身来,眉宇间满是忧色。

    “回禀陛下,确实只有五万人了。而且这五万中还有不少老兵、伤兵。”

    杨廷和叹了一声道:“这五万人坚守城池、堡垒勉强还够用,可要是主动出击却是力有不逮啊。”

    谢慎补充道:“陛下,臣以为军制必须得改了,继续这么下去吃空饷的情况将会继续加剧。”

    没有人比谢慎更清楚军户制的弊端。

    明太祖朱元璋当初创建军户制度时借鉴了隋唐的府兵制。

    隋唐府兵是农忙时种地,农闲时练兵,每年抽各卫府兵入京师拱卫。

    军户制度却只学到了皮,没有学到神,导致府兵制度的缺点被放大,优点却没有被继承。

    现在的军户制度下,老子当兵儿子肯定也得当兵。那些百户千户还好,至少子孙也算是个小军官,至于那些大头兵可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得充当百户千户的私人跑腿、打杂、帮闲,还战战兢兢生怕做错了事被百户千户以军法处置。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下层军卒逃籍,实在是受不了层层盘剥啊。

    “依先生看,该怎么改呢?”

    朱厚照也知道现存的军户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但他不知道从何入手。

    如果有人能够给出一整套完整的改革方案,他还是愿意一试的。

    “陛下,依臣之见,不妨建立新军,以新军和现存的军户制度并存,并实现逐步过渡。”

    军户制度和文官制度一样是大明朝的立国之本,要想动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谢慎知道要想让朱厚照立刻接受他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故而才会退了一步。

    谢慎想要创建的新军类似于戚继光的戚家军。

    这种招募式组建的新军打破了军户制度下军人世袭的传统,可谓开拓出一个新天地。

    最重要的是,募兵可以注入新鲜血液,让一潭死水般的大明军队重新焕发出活力。

    正如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谢慎认为新军代替军户制度是个必然的过程,他只希望这个过程能够来的更快一些。

    。。。。。。

    。。。。。。

    “新军?”

    朱厚照对这个名词显然很好奇,大手一挥道:“先生所说的这个新军新在哪里?”

    “回禀陛下,所谓新军即指人员新、面貌新、训练方式新。”

    谢慎抓住机会,开始给正德皇帝普及起新军的知识来。

    “所谓人员新,指的是这新军人员都是从普通民籍的丁壮中招募,并非选用军户子弟。”

    谢慎这第一新就把朱厚照惊住了。

    “先生是说,不从军户子弟中招人?可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岂能说改就改?”

    谢慎心道您改的老规矩还少吗?

    “陛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啊。”

    谢慎掉了一句书袋,幽幽说道:“眼下大明军制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这个时候变还来得及,若是再拖下去那可就是被动的求变了。”

    “嗯,先生说的有道理。”

    朱厚照眼神中透出一股兴奋,他沉声道:“不过普通百姓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能靠得住吗?”

    这也是正常人会想到的一个问题。

    “陛下,一张白纸有时候更容易点墨渲染,那些军户都已经思维定式了,再想改变反而不如这些普通民籍的百姓容易。”

    “那这面貌新呢?”

    “所谓面貌新,指的是在新军军纪的规制下这些新人能够表现出一种有别于军户的崭新面貌,这对于逐步改变军户的陋习有很大的帮助。”

    军户大多是些老油条,对于如何偷奸耍滑十分清楚。要想让他们主动改变恐怕很难,谢慎是希望用新军来刺激他们,让他们产生危机感。

    一旦军户明白他们并没有所谓的铁饭碗时也会被动的做出改变。

    “至于这最后的训练方式新。。。。。。”

    谢慎稍顿了顿,微微笑道:“臣是想用一种全新的训练方式来训练军队,不光叫他们演练搏杀技巧,还要他们学习火器等知识。”

    “这不就是神机营吗?”

    神机营是京师三大营之一,营中兵卒多配备火铳。

    只不过自成化弘治以来,神机营的作用渐渐淡化。若不是谢慎提及火器二字,朱厚照还真想不起京师还有这么一个特殊的营所。

    “和神机营还不完全相同。”

    开玩笑,谢慎好歹也是个伟大的穿越者,如果穿越回大明还在玩火铳也太给穿越客丢脸了。

    既然要改革,就要改得彻底。

    那个在余姚给他献出土豆的佛郎机人已经有了回信,这次虽然没有带回谢慎梦寐以求的红薯、番薯,却带来了另一件让谢慎意外的东西——燧发枪。

    燧发枪的设计原理并不复杂,难就难在创造上。

    有了实物,再将其拆解仿制,对大明的匠人来说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眼下燧发枪的仿制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故而谢慎没有禀告天子。

    这次正好借着机会将组建燧发枪营的事情向天子陈表。

    “陛下,您还记得上次臣献出的土豆吗?”

    朱厚照微微颌首道:“上次先生献出的土豆,朕早已命人在豹房种植了,口感确实很不错。”

    “臣是从一名佛郎机商人那里得到的土豆。这次这个佛郎机商人给臣带来了另一个宝贝。”

    “是什么?”

    朱厚照十分好奇,追问道。

    “陛下,这宝贝的名字叫燧发枪,比火铳可要厉害多了。”

    朱厚照本来就对这些新奇物件很感兴趣,闻听此言立刻道:“这燧发枪现在何处?”

    “陛下,请恕臣欺君之罪。”

    “好端端的,先生何出此言?”朱厚照愣了一愣,随即摆手道:“朕恕先生无罪便是。”

    “这燧发枪构造新奇,臣已经命工部匠人拆解仿制,想着等仿制成功再献给陛下。”

    谢慎拱手道。

    “哦,朕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先生又不是有意欺瞒朕,何罪之有。”

    朱厚照笑了笑道:“不过先生得催一催工部的匠人,朕还等着看这燧发枪究竟有多厉害呢。”

    建立燧发枪营只是谢慎设想的第一步,之后肯定还会有一系列的举措来强化新军。

    当然,这些需要朱厚照这个大老板的支持,故而谢慎还是想勾起朱厚照的兴趣。

    “臣遵命。”

    君臣二人你一句我一言,说的有来有回,让杨廷和完全插不上嘴,这就有些尴尬了。。。。。。

    正当杨总督思忖着该不该主动告退,给天子和小阁老留出一些私人空间时,御用监太监张永走入禀报道:“皇爷,宣府总兵于韫说有紧要军情要禀报皇爷。”

    朱厚照咳嗽了一声,沉声道:“宣他觐见吧。”

    不多时的工夫,宣府总兵于韫便走入厅堂内,推金山倒玉柱,行了臣子之礼。

    朱厚照清了清嗓子道:“于卿,有何要事奏禀啊?”

    于韫见谢慎、杨廷和都在也不再忖度措辞,沉声道:“陛下,鞑靼人已经攻到褐云堡了。”

    这下不光是朱厚照,便是谢慎都吓了一跳。

    这鞑靼人怎么来的如此之快。

    原本他以为鞑靼人最少也得三日后才会抵达宣府,现在看来却是提前了不少啊。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朱厚照阴沉着脸发问。

    “臣也是刚刚得到奏报,这便赶来禀报陛下。”

    于韫心道好在老子没有犹豫直接来了总督府,不然万一天子追问起来,他便是贻误军机了。

    “这褐云堡就在宣府五十里外,鞑靼人一旦攻克,宣府就无险可守了。”

    朱厚照直是气愤不已。

    “鞑靼人还没攻克这褐云堡,你便说这等丧气话,真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臣有罪!”

    正德皇帝一句话就把于总兵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朱厚照厌恶的摆了摆手道:“别动不动就跪,你不烦朕还烦呢。说吧,怎么样才能退敌?”

    “为今之计,唯有死守。一旦鞑靼人没有粮草了,就会自行退去。”

    于韫战战兢兢的说道。

    “你的意思是叫朕眼睁睁的看着褐云堡被鞑靼人攻陷?”

    朱厚照的声调陡然升高,愠怒道:“让百姓们戳着朕的脊梁骨骂朕是懦夫吗?”

    。。。。。。

    。。。。。。

第四百七十章 退敌之策()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臣。。。。。。”

    于总兵心里那个悔啊。

    他怎么能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呢,还是当着天子的面,真是忙中出错,越错越乱啊。

    “好了,这褐云堡能不能救下是两说,但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大明的将士被鞑虏欺凌。”

    朱厚照大手一挥,算是给这件事拍了板,于韫心中苦啊。

    宣府驻军一共就六万,这还是包括分散驻扎在各戍堡的,真要是宣府城里的一共也就是三万人。

    靠三万人和十几万蛮子野战?这不是救援这是送死啊。

    可是天子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再说这些有什么用?只会加深天子对他的厌恶。

    哎,怎么什么倒霉事情都让他赶上了呢。

    于韫可怜巴巴的望向谢慎,希望小阁老能够劝阻一下天子。

    也许是小阁老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在屋内氛围十分尴尬时,谢慎发声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于总兵所说有些道理。但完全死守也是不妥的,不如这样办。”

    谢慎将他的计划说给了正德皇帝听,朱厚照听罢后却是心里直打鼓。

    “先生,这法子真的行吗?”

    “陛下,如今之计也唯有如此了。”

    “恩。”

    朱厚照点了点头道:“那便依先生说的做。”

    。。。。。。

    。。。。。。

    “可汗,这褐云堡比我们想象中来的还要坚固啊。”

    帖木尔望着面色阴沉的达延汗,羞愧的垂下头去。

    草原的勇士向来崇拜强者,他这次作为先锋却没能速战速决拿下褐云堡,不但他面上无光,达延汗也会多少失去几分颜面。

    “难道有人走漏了风声,明军提前知道了我们的行军动向?”

    达延汗望着不远处为争夺褐云堡而厮杀惨烈的部从,心中升起了一股疑问。

    照理说,他从大同折而扑向宣府,明军守备肯定是知道的,但也仅限于此。

    也就是说,明军最多知道他要来宣府,至于什么时候来却不可能知道。

    那为何明军会表现的像早有准备一般?

    像褐云堡这样的戍堡,并不应该这么难攻克啊。

    “可汗,您看那边!”

    正当达延汗沉思之时,帖木儿忽然惊呼了起来。

    达延汗顺着帖木儿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明军的战旗迎风招展,看旗帜的数量军队应该有数万人。

    “还有那边!”帖木儿又折而指向了另一面。

    “可汗,我们不是中埋伏了吧?”

    帖木尔十分紧张,六神无主的望向达延汗。

    “都说明人狡诈不已,看来我们中埋伏了!”

    达延汗微微眯着眼睛,仔细端详着这两个方向来的援军。

    褐云堡在宣府正北,如果援军是从宣府来的,那应该是从南面而来。

    可这两支援军明显是从东面和西面而来的,应该是大同和蓟镇的援军!

    看来明军确实早有准备啊。

    虽然在绝对兵力上达延汗手下的这支大军肯定比明军多,但他却不敢赌。

    虽然他是名义上的可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代,但却并不如祖先那般对部落族人有绝对的权威。

    事实上就在去年,他才彻底统一了漠北诸部。至于漠西和漠东,和黄金家族一脉本就不对付,达延汗没有绝对的把握也不会去冒险出征。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统治极为脆弱。

    便说这次征集十几万大军奔赴宣府,也是他力排众议的结果。除了他牙帐下那嫡系的两万精锐,其余草原的勇士都是从其他部落征调的。

    没有人比达延汗更清楚胜利对于这支军队的重要性。

    只有胜利,才有女人和粮食,才能让这支军队继续保持战斗力。

    如果迟迟拿不下戍堡,军心便会动摇。这支由十几个部落组成的军队也将随之土崩瓦解。

    胜利是掩盖矛盾的利器,只有不断劫掠不断获胜,他的威望才会见长。

    如今有些出师不利,在明军早有准备,援军赶到的情况下,达延汗认为不应该打这一仗,至少这个时候不行。

    明军骑兵的战斗力虽然远逊草原人,可他们对地势地形熟悉,一旦被明军骑兵黏上,他再想率军全身而退就不容易了。

    哎,这宣府真的如同魔咒一般啊。

    “撤军!”

    良久,达延汗咬着牙吐出这两个字来。

    “什么,可汗,现在怎么能撤军呢?眼看着褐云堡就要拿下来了啊。”

    帖木尔一脸不解的望着达延汗,高声问道。

    达延汗阴沉着脸道:“你没看到那两个方向来的军队吗?一面是大同援军,一面是蓟镇援军,你要等着被人合围吗?”

    “可,可这未必。。。。。。”

    帖木尔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达延汗粗暴的打断。

    “够了,本汗心意已决,你快去传令吧。”

    帖木尔叹了一声,却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