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个谎话精!”

    徐芊芊白了谢慎一眼道:“人家也是觉得你这些日子一直绷着弦照顾大哥,想法子逗你乐乐。”

    谢慎点了点头道:“还是娘子疼我。”他拍了拍床头道:“来,到为夫身边坐。”

    徐芊芊也未犹豫,便走了过去坐下。

    谁知谢慎却是一把将她环入怀中。

    “夫君,你这是。。。。。。”

    谢慎心道,你都是孩子他娘了,还这么矜持作甚。

    “娘子都送上门来了,为夫岂有不收的道理。那不是禽兽不如吗。”

    徐芊芊险些气晕过去,粉拳如鼓点般砸向谢慎胸膛:“小冤家!”

    。。。。。。

    。。。。。。

第四百三十五章 返京面圣() 
虽然谢慎有意让罗德里格斯贩运诸如玉米,番薯,辣椒之类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插手余姚海经局的具体事宜。

    道理很简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谢慎此次返回余姚是为了探望大兄,若是借此时机插手海经局的事务难免会被有心人盯上。

    虽说谢慎并不怕事,但也不想惹事。

    毕竟人心隔肚皮,万一哪个平日里看着老好人模样的跳出来咬上一口,还是蛮恶心人的。

    谢慎和罗德里格斯最多算达成私下协议,谢慎会花重金收购罗德里格斯带来的美洲蔬菜,粮食。当然这些东西也需要罗德里格斯走正规程序报海经局缴税。

    转眼间便到了五月末。

    谢慎在后花园种下的土豆到了收获的时间。

    由于是在大明本土种植的第一批土豆,其价值不言而喻。

    谢慎小心翼翼的指挥家丁将长好的土豆挖出,暂时堆放到厨房之中。

    这么多土豆如何存放也是个问题,眼下不需要扩种,谢慎可不希望这批土豆发芽。

    这批土豆涨势很好,虽然并没有个头特别大的,但都比较平均,三两个土豆炒一盘菜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谢慎不会那么小家子气,把这些土豆自己留着吃。

    他当即写了一封奏疏,将如何发现土豆,并进行试种一一写入其中。谢慎在奏疏中重点介绍了土豆的好处,希望天子可以在某一地进行试点种植。

    对于谢慎来说,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如果土豆可以提前几十年推广到民间,将最大程度避免明末惨剧。

    另一件让谢慎感到欣喜的是大哥谢方的病情彻底得到了控制。

    他知道以大明朝现在的医疗水平要根治肺痨十分困难,这个结果已经非常不错了。

    又陪了大兄半个月,六月中旬谢慎便带着妻子坐船从余姚返回京师。

    算了算他离开京师已经四月有余,还真是天子开恩。要是一般的官员请这么长的事假,早被御史弹劾的灰头土脸了。

    对于朝政谢慎是不怎么担心的,有李东阳和谢迁在内阁坐镇就不会出什么大的岔子。

    当然指望正德皇帝勤政也不现实,这点即便谢慎在京师也是一样。

    这次从杭州到京师,谢慎用了二十余天。主要是在途中换船歇息了几日。夏日炎炎,长途跋涉乘船赶路太累了。

    谢慎倒是没什么,但他担心芊芊。

    故而走走停停当谢慎所乘船只停靠在张家湾码头时,已经是七月初。

    七月七日,谢慎稍稍休整了一番,便被正德皇帝诏入豹房问政。

    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

    正德皇帝好嬉乐,他最烦的便是政事。平日里都是他躲着廷臣,今日主动召见谢慎问政,就连谢慎都十分惊讶。

    来到豹房正殿前,谢慎笑着冲当值的御用监太监张永拱手道:“张公公可知道陛下是为何召见某的吗?”

    张永淡淡道:“小阁老说笑了,陛下的心思咱家怎么会知道。不过咱家看陛下心情很不错,定然是好事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永已经算很给谢慎面子了。

    谢慎也算长松了一口气,只要是好事就好。他离开京师的时间太久,真怕有什么小人在背后捣鼓些事情出来。

    被宣入殿前谢慎已经想好了措辞,见到皇帝随问随答即可。

    “先生快来说说,这土豆究竟是什么,何以被先生描述的如此无瑕。”

    正德皇帝见到谢慎,难以压抑内心的喜悦,和声问道。

    谢慎恭敬答道:“回禀陛下,这土豆是类似于芋头的一种菜蔬,亦可以做主食代替米面。”

    听到这里,正德皇帝眼中冒光:“这是真的吗?”

    谢慎笑了笑道:“陛下,臣这回带来了不少土豆,陛下不妨尝尝看。”

    正德皇帝闻言大喜,但随即却是眉头蹙起道:“可是这土豆朕若是吃了,会不会影响种植?”

    谢慎轻声道:“陛下不必担心。臣这次已经种出了一批,留下些作种即可。”

    “假如这土豆真如先生所说易于种植,确实是个好消息。”正德皇帝顿了顿道:“朕考虑了许久也和李阁老,谢阁老商议过了,决定在顺天府试种土豆。”

    谢慎恭敬道:“陛下英明。”

    正德皇帝的这个决定倒是在谢慎的意料之中。

    皇帝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故而需要时刻关注土豆的生长。要做到这点只有将土豆的试种点定在顺天府。

    谢慎甚至认为天子会将土豆放在豹房种植。

    反正豹房足够大,种植土豆绰绰有余。

    “先生的兄长病情如何了?”

    正德皇帝话锋陡然一转,和声道。

    谢慎拱手回禀:“回陛下的话,微臣兄长的病已无大碍,谢陛下挂念。”

    “那就好。”

    正德皇帝轻点了点头道:“大明朝可不能没有先生,内阁亦不能没有先生,朕更是离不开先生。”

    见正德皇帝话中有话,谢慎便耐心垂听。

    果然,没过多久正德皇帝便沉声道:“朕想要巡视边防。”

    谢慎微微一愣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江斌已经被贬,正德皇帝还是按照既定轨迹发展,不得不说还是本人的意念最为关键啊。

    所谓的奸臣惑君也多是投君所好。若是天子本身没有这个想法,近臣便是说再多也不会成事。

    看来皇帝是打定主意要出京城了。

    谢慎思忖了一番,沉声道:“陛下,边关凶险,刀剑无眼。陛下乃是千金之体,前往边关巡视恐怕不妥啊。”

    正德皇帝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朕还以为先生和他们不一样的。”

    “不过,陛下若是厌倦了这豹房的生活,大可以去京郊狩猎。”

    “狩猎是不错,可朕就不明白,朕是天子这天下都是朕的,朕想要出去走走看看怎么就不行。难道朕整日待在京城中就是明君了?这和囚徒有什么分别。”

    谢慎恭敬道:“臣惶恐,陛下是天命所向。”

    “先生就别安慰朕了。”

    正德皇帝苦笑道:“先生不叫朕去巡视边塞,朕要罚你,罚你和朕一起去狩猎!”

    。。。。。。

    。。。。。。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政试点() 
谢慎本人对于狩猎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不过天子既然有命,他也没有不从的道理。

    反正狩猎都是按照规制来的,也不会出什么岔子,就当作是一次郊游罢。

    又与正德皇帝对答了几句,谢慎便离开了豹房,返回府中。

    离开京师三四个月,此番回到家中竟然略微有些陌生的感觉。

    书房之中,王守仁正自给谢旭讲授《春秋》,见谢慎回来了,便放下书本迎了过来。

    他面颊带笑道:“四明你可是回来了,再不回来我可要愁死了。”

    “守仁兄,怎么了?是不是这个小子又不听话了?”

    “那倒不是,大郎聪颖好学,不过最近迷上了看《石头记》,愚兄怕影响他读书解经啊。”

    谢慎心中一沉道:“小小年纪却看什么《石头记》,确实不像话。”

    说完瞪了谢旭一眼道:“王先生说的话你记住了吗,这《石头记》你现在不能看,要是想看,得等到中进士之后。”

    谢旭委屈巴巴的看着谢慎,可又不敢辩驳,只闷闷的点了点头。

    王守仁有些心软的说道:“不过也不能全怪他。这《石头记》写的确实不错。”

    谢慎心中感慨,这世间的事情还真是说不明白。他当初写出《石头记》只是为了赚取第一桶金,改善家人的生活,想不到儿子竟然不经意间成为了书迷。

    在明代这样一个以科举取士的年代,没有功名就意味没有地位。作为谢家的嫡长子,谢旭肩上的胆子很重。谢慎虽然不要求他必须考到什么名次,但最差也得是进士及第。

    唯有如此,出身才正,才可能做到五品以上的高官。

    不然,若仅仅是个举人,亦或是蒙荫入仕,最多也就是止步于五品。

    谢慎又跟儿子讲了些道理,便叫他回屋读书去了。

    “守仁兄,这次我回到余姚,可是有了大收获。”

    见谢慎一脸满足的样子,王守仁颇是有些惊讶。

    “怎么,四明你难道遇到祥瑞了?”

    谢慎嘴角一勾道:“还真的算是祥瑞。我在余姚见到一个佛郎机商人,他带来了一种叫土豆的东西,既可以入菜,也可以做主食。我便买下这土豆在自家宅子中小种了一番。此次回京,也将所有种出的土豆悉数带回。守仁兄要不要尝一尝?”

    王守仁狐疑的问道:“真有这种稀奇的东西?”

    “这样好了,我送守仁兄十斤土豆,守仁兄叫厨子切成丝炒来吃,酸辣口即可。”

    一下拿出十斤土豆,谢慎还是很肉疼的。

    也就是对王守仁,要是换了别人,他肯定不会送这么多。

    “那愚兄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虽然不知道土豆到底是什么,但看谢慎兴奋的样子,这东西味道一定不一般。

    王守仁平日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品尝美食,如今有了机会尝试新事物自然不会错过。

    “不说这些了,四明你这些日子不在京师,一定不知道你那新政已经搅得朝廷上下天翻地覆了。”

    王守仁突然想起了什么,话锋陡然一转,面色凝重道。

    谢慎叹了一声道:“新政改革从来都免不了有阻力。这一点在我的意料之中。”

    谢慎的改革模式比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更彻底,因为涉及到了商税改革。

    这相当于同时对地主阶层和大商人动刀子,若是没有反抗就见鬼了。

    不过谢慎已经下定决心,不管阻力有多大,他都要坚持到底。大不了被罢官回乡。

    身居高位却不能办实事,这样的官不做也罢。

    “不过陛下还是很支持四明的。你那奏疏交由部议、廷议后,大部分的官员都持反对意见,可陛下还是决定在松江府华亭县试一试。”

    “哦?”

    听到这里,谢慎有些兴奋了。

    任何政策从出台到全面实施都需要时间。短则两三年,长则十余年。

    更何况土地改制,商税改革这样的国策。

    就官绅阶层而言,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反对新政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正德皇帝的支持很重要,但这明显不够。即便是皇帝也无法和整个文官阶层抗衡。故而皇帝才会只在松江府华亭县一处进行试点。如果效果不好,估计新政也就要胎死腹中了。

    不过即便如此,谢慎也颇是感动。正德皇帝能够如此做,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

    “天下税赋之最,当属南直隶。南直隶之最,当属苏松。”

    王守仁顿了顿道:“陛下选松江府来试新政,看来是想动真的了。”

    “陛下支持,我们也要用心才是。”

    谢慎叹息一声道:“可惜我现在离不开身,不然倒是真想去松江府为新政推行做些事情。”

    王守仁摇了摇头道:“四明你又说胡话了,这朝堂之中没有你撑着,底下的人便是办的再好又有何用?”

    “总之,这个松江府华亭县县令的人选必须要争。”

    谢慎攥紧了拳头,眼神中满是杀意。

    不想看着大明一步步的走向深渊就必须要下猛药,为此谢慎不惜赌上前程。

    而作为新政施行的试点,松江府华亭县便是首先要争的……这个县令必须是他的人。

    想了良久,谢慎却是一拍脑袋道:“我怎么这么傻,这人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王守仁愣了愣道:“四明你在说谁?”

    “当然是守仁兄你了。华亭县是大县,县令虽然也是七品官,但比一般地方的知州都不差。守仁兄中进士以来一直在京中任闲职,恐怕也不满意吧?”

    王守仁连连摆手道:“不行,我是不行的。。。。。。”

    “有什么不行,守仁兄一身正气,这等重任只有交到守仁兄之手我才能放心。这个华亭县县令,我会全力替守仁兄争取的。”

    “。。。。。。”

    王守仁一脸无奈,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既如此,若陛下真的授予我华亭县令,愚兄就试上一试。”稍顿了顿,王守仁接道:“用四明你的话说,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啊。”

    。。。。。。

    。。。。。。

第四百三十七章 廷推角力() 
谢慎回京不久,就投身到繁忙的政务中去。

    若论这世上的苦差事,当值内阁绝对可以排到前三。

    皇帝老子无心政事,如山的奏疏便都堆积到了内阁。

    内阁之中,李东阳和谢迁是大佬,自然不能太累着,谢慎理所当然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是人都有脾气,当看到有不少奏疏是抨击新政的,谢慎自然是不悦的。

    这些官绅还真是自私到了一种境界,能够把本不占理的事情说的冠冕堂皇。

    更让谢慎失望的是,谢迁似乎在这件事上态度也十分暧昧。

    真正支持他的人只有李东阳。

    当然,只要谢迁能够保持中立,不要公然跳出来和谢慎唱反调他就很满意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为王守仁争取这个华亭县县令。

    不过,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换作是一般的县令,以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