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守仁听后果然神色一震。

    他口中默念着什么,良久似顿悟一般挥舞着拳头道:“谨修你说的不错。花开花落,全在心中。”

    谢慎点了点头道:“万物皆因心动。心若静如止水,则万物皆归沉寂。”

    好歹谢慎也是王守仁的粉丝,一些基本的心学理论还是能化用的。

    “听闻伯安兄会试落第时曾笑言‘世人皆以落第为耻,我则以落第动心为耻’。此中道理皆然。”

    王守仁显然非常激动,攥紧拳头道:“还是谨修你懂我。当日愚兄说出这句话时,在场之人无不嘲笑愚兄是在自我安慰。愚兄向他们解释不得,便由他们说去吧。”

    谢慎淡淡道:“伯安兄的心意岂是寻常之人能明白的。他们不懂伯安兄,伯安兄自己懂便好。”

    这句话翻译成后世一句名言便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虽然听起来有一些装逼的意味,但放在此情此景下还是很合适的。

    当然谢慎不会用这么浅显的话语说出来,这太没格调了。

    谢慎酌了一口酒道:“《大学》中言‘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不知伯安兄以为是否?”

    王守仁显然有些犹豫。他对朱子的格物之法提出过质疑,但是并没有给出一个系统的解释。原因就在于他现在还不能悟出其中核心要义。

    谢慎朗声道:“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一精一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

    听到这里王守仁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似是顿悟般道:“谨修的意思是说至善不倚外物,而在心中?”

    谢慎心中那种爽感简直无法形容。

    在他面前的可是心学开创者王阳明啊。跟王守仁讨论心学,真的是一大幸事。

    “不错。《孝经·庶人章》中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既为天道,亦为天理。心纯乎天理之极矣。”

    王守仁若有所悟道:“以养父母为天理,然世人知之而不行之,则天理不极。这是因为心不纯矣?”

    谢慎点了点头道:“《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谢慎更是有着深刻的感悟,此番将知行合一的核心讲出,自然对王守仁产生很大的触动。

    果然,王守仁颤抖着双手,嘴唇一启一合,似是个悟道的老者般长长松了一口气。

    “谨修所言如醍醐灌顶矣。”

    呃。。。。。。

    谢慎只觉得自己有些班门弄斧的意味。好在王守仁此时心学理论还未成形,算是给他些启发吧。

    二人又就“何为至善”,“尽心知性”等高谈阔论了一番,直是快意无比。

    谢慎相信今日的一番对答可以让王守仁的心学理论提早成行十数年。。。。。。

    其实谢慎本可以把整个《传习录》写出来,不过那样太不够意思了。即使如现在这般,他和王守仁的许多对话恐怕也会被写入《传习录》中。

    从酒楼回到家中,谢慎喝了杯醒酒茶便去正屋芊芊那里逗弄儿子。

    谢慎的儿子今年一岁多了,生的虎头虎脑十分活泼。

    谢慎一进屋,小家伙便喊“爹爹抱。”

    谢慎直接把儿子抱了起来高高举起,吓得芊芊连忙道:“小心些,别摔着了。”

    。。。。。。

    。。。。。。

第三百六十九章 有子谢旭() 
谢慎笑道:“便是摔了谁也不能摔了他。”

    儿子的乳名叫雉儿,却一直没有取大名。

    这倒不是谢慎这个父亲当的不称职,而是因为在大明有这个讲究。

    这个时代婴儿的夭折率是很高的。为了把孩子们养活就会给孩子起一个小猫小狗的名字。这样名字贱,好养活阎王爷不会轻易把他收了去。

    但是谢慎现在身份显贵总不能给儿子起一个诸如谢二狗之类的名字吧。

    故而他只给儿子起了个雉儿的乳名,等到他年纪稍大再起大名。

    如今儿子已经一岁多了,也该起个大名了。

    谢慎思忖了片刻便冲芊芊道:“你说给儿子起个什么名字好?”

    芊芊面色一红道:“这个自然是夫君说了算。”

    谢慎把儿子交给妻子来抱,自己则是背负双手踱起步来。

    都是曹子建七步成诗,谢慎却是五步悟名。

    “便叫谢旭如何,取旭日东升之意,吾儿当继承父志,官至一品!”

    谁知芊芊噗嗤一声笑道:“名字倒是不错。可夫君怎么说话老气横秋的,你今年不过才十九,恁的跟老头子似的。”

    被妻子取笑谢慎也不恼,淡淡道:“还不是被都察院那帮老匹夫带的。一个个老夫老夫的,为夫也快成老夫了。”

    “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夫君自己说的。”

    芊芊心情大好道:“是不是,旭儿?”

    她摇了摇小家伙的嫩手,打趣道。

    “爹爹抱!”

    小家伙却是张牙舞爪了起来,样子憨态可掬。

    谢慎复又从妻子手中接过儿子,宠溺的拍了拍道:“臭小子,知道爹爹疼你啊。”

    一家人其乐融融,人生如此复有何求。

    “二丫今年也十六了吧?夫君还没与她圆房?”

    作为大妇,芊芊自然要关心丈夫和其它二女的关系,这是一种责任。

    谢慎皱眉道:“怎么问起这个了?”

    芊芊吐了吐舌头道:“既然娶了人家自然要负责,夫君可得做到雨露均沾。”

    谢慎听了直是翻白眼,旁的媳妇都是担心丈夫和别的女子来往。自家这位倒好上杆子把人往外推。

    至于不与二丫圆房确实是因为成婚时她还太小,现在二丫也已二八年华,这个年纪许多都做娘了,确实没有道理。

    “怎么,你觉得为夫和你在一起时间太多了?”

    “死呆子,再说一遍!”

    芊芊的温雅瞬间消失,换之的是柳眉挑起,杏目圆睁。

    谢慎连连告饶:“为夫和你开玩笑呢。”

    他心道女人的心思还真是捉摸不透。

    “那为夫今日便去二丫那里?”

    “去就去,谁管你!”

    芊芊背过身去,作负气状。

    “那为夫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你!”

    徐芊芊险些背过气去,强自挤出一抹笑容道:“去当然得去,以后一个月只准来我这里十日,剩下的时间平分给水芸和二丫。”

    “好!”

    “好你个头啊!”

    芊芊作河东狮吼状,吓得谢慎抱着儿子跑出院去,心中思忖着婚前窈窕淑女,婚后怎么就成母夜叉了呢。

    。。。。。。

    。。。。。。

    屋内烛光摇曳。

    二丫靠在谢慎怀中,像一只受惊的小鹿。

    “老爷,该睡了吧?”

    “嗯。”

    “我来服侍老爷更衣。”

    说着二丫便坐起身,要替谢慎宽衣。

    谢慎推了推手道:“我自己来。”

    说着便脱掉了外袍。

    “老爷,能把灯吹了吗?”

    毕竟是未尝人事,二丫十分紧张的看着谢慎,怯怯问道。

    “你说吹灯那便吹了吧。”

    说完便将屋内油灯尽数吹灭。

    “请老爷怜惜。”

    对男女之事,二丫早已耳闻只知道这天会十分的痛。

    不过她也很期待,因为这是她的第一次。

    佳人在侧,悠悠长夜却是不再寂寞。

    。。。。。。

    。。。。。。

    翌日一早,谢慎便起身去都察院坐班。

    而二丫则一觉睡到日上三竿。

    这倒也不能怪她赖觉,实在是谢慎昨夜太勇猛了,与二丫大战三百回合,直到深夜才睡去。

    二丫被一番怜惜自然是力有不逮,睡了个懒觉全当是补气力罢。

    二丫起身梳洗,之后对着铜镜描眉化妆。

    不知为何她觉得自己经过昨夜后气质发生了很大改变。

    脸上的稚气尽数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的韵味。

    水芸姐姐常和她讲,女人一旦跟男人成双后便会沾上该男子的一部分气质。

    难怪她觉得自己看起来成熟了不少。

    “妹妹,昨夜歇的可好?”

    芊芊不知何时走进屋来,笑声问道。

    二丫心中一惊,连忙冲芊芊行礼道:“见过夫人。”

    “老爷那里,看的出很开心呢。”

    芊芊示意二丫坐下说,她叹了口气道:“既然是一家人,有些话我不能瞒你。家和万事兴,要操持一个家不容易呐。”

    “夫人辛苦了。”

    虽然不知道夫人为何会这么说,二丫还是十分谨慎的回道。

    “这家不光有我和老爷,还有你和水芸。”

    顿了顿,芊芊复又接道:“要想家和便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妹妹说是也不是?”

    这几年的历练让芊芊的谈吐更为得体,更像一个显贵大妇了。

    二丫连声道:“夫人有什么吩咐请直言,我一定照做。”

    芊芊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咱们是一条船上的,当是同舟共济才是。男人嘛都是有些好色的,我看老爷最近回府时间很晚,该不会是在外面有人了吧?”

    二丫听得一愣:“夫人的意思是老爷可能金屋藏娇了?”

    芊芊笑声道:“我这也是猜测,也可能是出去吃花酒了吧。”

    “夫人想叫我做什么?”

    芊芊神色一沉道:“帮我多看着老爷些,若是能探听最好探探口风,看能不能套出些话来。”

    生了孩子后,徐芊芊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一样了。

    她现在只关心儿子的利益,希望儿子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

    在这一点上,水芸和二丫不用担心。

    倒不是因为二人的出身,而是谢慎对她们的态度并不会让芊芊感受到威胁。

    可是来自外部的威胁就未可知了。

    。。。。。。

    。。。。。。

第三百七十章 二桃杀三士() 
都察院。

    谢慎在写一封奏疏。

    兵部尚书马文升托他谋策,当日谢慎以天机说推辞了过去。

    若是一直没有动静,恐怕马黑脸那里也会找麻烦。

    鞑靼人是大明对北元蒙古政权的称呼。但实际上北元蒙古内部一直是分裂割据的局面。

    直到第二位小王子巴图孟克,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达延汗继承汗位,这一局面才有所改变。

    这位达延汗整合了北元蒙古各部,使得一盘散沙的蒙古诸部又团结在了黄金家族的身边。

    对大明王朝来说,一个分裂的蒙古肯定是比统一的蒙古更容易对付,故而达延汗的出现让他们忧心忡忡。

    辽东总兵李杲诱杀朵颜三卫族人这件事,等于是把朵颜三卫往鞑靼人那边推。

    这更是大明君臣不能接受的。

    故而马文升才会长吁短叹,一脸愁容。

    谢慎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个难题。

    “臣奏请重开与鞑靼人互市于宣府。。。。。。”

    当谢慎写下这句的时候,长长呼出了一口气。

    不得不说,互市这个东西实在有诱惑力。

    其实谢慎也想过赐封朵颜三卫首领汗位从而离间鞑靼人和朵颜三卫。

    毕竟历史上杨素用同样的办法分裂了突厥,导致东西突厥对立,对隋朝的威胁大减。

    但明朝的情况有些特殊。

    细细想来,北元蒙古这一脉是正统的黄金家族。与之相比什么瓦刺,朵颜三卫都是旁系,根本不够看。

    也就是说靠权力争斗离间二者十分不靠谱。因为达延汗巴图孟克的政权合法性不存在疑议。

    那么似乎只能靠互市这个法宝了。

    明成祖朱棣靖难时曾经借兵朵颜三卫,打败了宁王。

    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后为了表达对朵颜三卫的谢意赐予其首领都督的称号,并允许其族人内迁互市。

    但是实际上这一政策并没有很好的得到贯彻执行。

    原因很简单,朵颜三卫要内迁放牧,互市的地方离大明心脏太近了。

    朵颜三卫首领要求互市的地点就是宣府。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大明自然没有真正允准。朵颜三卫发现被耍了便开始协助北元蒙古劫掠,袭扰大明边境。

    通过不断的抗争,到了明中期朵颜三卫终于被允准在宣府互市。

    而鞑靼人也就是北元蒙古却没有这个特权。

    茶,盐这些东西都是漠北民族最需要的。

    因为没有蔬菜摄入,茶对于他们就很重要。

    正所谓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相较而言,达延汗显然更需要互市。

    但大明视鞑靼人为大敌是不可能给达延汗互市的,尤其是在宣府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但这正是个机会。

    谢慎上书请求朝廷与鞑靼人互市,便是捏准了达延汗的弱点。

    若是互市,达延汗肯定希望在宣府。毕竟此地已经有几十年互市经验,离京师近物资也丰富。

    但这一块是朵颜三卫的地盘。

    一山不容二虎,叫鞑靼人进来必须得朵颜三卫让出去。

    这便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用这一二桃杀三士的计谋,不仅可以压制朵颜三卫,还能挫挫达延汗的锐气,实乃一石二鸟也。

    想到这,谢慎便不免一阵激动。

    要知道在原本历史中,朵颜三卫在这次事件后摇摆于火筛部和达延汗之间,对大明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如果能用互市这步棋离间巴图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