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守文笑吟吟的说道:“慎贤弟,你就别谦虚了。明眼人都知道县尊对你作的帖诗青睐有加,你这案首是摘定了。今日慎贤弟当到府中大醉一场。”

    谢丕也道:“既然如此,某也来凑个热闹,慎大哥你可不要扫兴啊。”

    谢慎寻思着时间尚早,陪他们去喝几杯也无妨。到时他们二人醉的如同烂泥,谢慎自然可以抽身而出。

    “那我可就舍命陪君子了,咱们今日不醉不休!”

    。。。。。。

    。。。。。。

    王家大宅的正厅中,各式珍馐菜肴摆满了食案。

    王守文倒了满满一杯酒,递给谢慎道:“慎贤弟,能结交你这样的兄弟是我王守文的福气。你今后发达了可不要忘记大哥我啊。”

    谢慎心中直是无奈。

    “守文大哥这是哪里话,我一直把你当亲兄长看待。”

    “说的好!”

    谢丕便也倒了一杯酒敬给谢慎:“慎大哥,若是以后一起在县学进学,还望慎大哥多多指点。”

    谢慎很不习惯二人的转变,县衙还没放榜他们便这般了,自己真拿了案首他们还不知是什么见外的样子呢。

    这可不是谢慎想要看到的!

    “咱们三人不若今日结个誓约,不管谁日后飞黄腾达,都不能忘了兄弟之情。”

    王守文嘴角扬了扬,点头道:“还是慎贤弟够意思,那我可就占你便宜了啊。”

    谢丕一旁笑骂道:“守文大哥你能不能有点出息,光想着占慎大哥便宜。”

    王守文耸了耸肩道:“这是慎贤弟说的嘛。”

    三人皆是大笑,推杯换盏喝的不亦乐乎。

    三人不知一共喝了几坛酒,皆是酩酊大醉,四仰八叉的躺在正厅地板上。

    就这么睡了一夜,待到日上三竿,谢慎才昏昏沉沉的醒来。宿醉的感觉实在不好受,整个人脑子都是木的。见王守文和谢丕不雅的瘫倒在地上打着呼噜,谢慎直是一阵苦笑。

    这是他来到大明朝后第一次喝醉,说来倒也是有些奇了。难道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说法是真的?之前谢慎心中一直有一块石头悬着,而县试之后这块石头自然而然的落地。。。。。。

    在外睡了一夜,大哥和大嫂一定很焦急,谢慎不敢再耽搁,洗漱之后便出了王家大宅,朝自家竹楼而去。

    来到竹楼前谢慎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往日里竹楼前从未有这么多人,这人声鼎沸的样子着实吓了谢慎一跳。

    快步走进楼内,谢慎却看到一个身着衙役皂服的公人坐在上首,大哥谢方陪侍在他身旁。

    “小郎,你可是回来了!”

    谢方一眼便看到了谢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位公爷带来了喜报,小郎你被县尊大老爷点为本次县试的案首了!”

    。。。。。。

    。。。。。。

第三十五章 拜谢县尊() 
(求收藏,求推荐票!)

    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当谢慎亲耳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仍不免一阵悸动。

    县试案首,县试案首!

    他真的在遍地读书人的余姚拿到了县试案首!

    如果不出意外这就相当于保送了一个秀才功名,对于谢慎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这位便是谢慎谢小郎君吧,恭喜了!”

    衙门来报喜的公人冲谢慎拱了拱手,脸上陪着笑说道。

    按照规矩,谢慎是要给报喜的衙役赏钱的。

    《石头记》大卖后谢家的境遇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不缺钱花。谢慎显然也不打算在这种事情上节省,随即从身上掏出些碎银子递给了那公人。

    公人等的便是银子,见谢慎如此上道自然乐开了花。

    他迅速的接过银子放到钱袋中,喜声道:“谢案首好好准备一番,午后是要去县学里答谢大老爷的。”

    “多谢公人!”

    那送信报喜的公差本以为谢慎是寒门子弟拿不出多少银钱,谁曾想出手竟然这般阔绰。

    他十分满意的离开了谢家,挤开围观的百姓翻身上马,朝县衙方向复命去了。

    “公人走了,你出来吧!”

    谢方话音刚落,谢陈氏便快步而出,上前一把攥住谢慎的手道:“小郎得了案首,奴家不是在做梦吧。”

    也许是太过激动,谢陈氏攥的谢慎双手生疼。少年咧着嘴苦笑道:“嫂嫂快松开,我受不住了。”

    谢陈氏赶忙松开双手,尴尬的笑了笑。

    她虽然是女人,但因为一直操持家务,一双如虎钳般的手布满老茧,与男人也没有什么分别。

    谢慎揉了揉手掌苦笑道:“嫂嫂要是再多使几分力,我这双手非得断了不可。”

    这话可吓坏了谢方,他没好气的瞪了谢陈氏一眼道:“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小郎是要做进士老爷的,你把他手捏坏了他还怎么继续应考。”

    “奴家这不是一时高兴吗,小郎你可别怪嫂嫂啊。”

    谢慎笑吟吟的说道:“怎么会,现在我手已经不疼了。”

    谢方似乎想到了什么,猛的拍了一记脑袋。

    “小郎,午后你去答谢县尊可不能穿这件衣裳。上次你把银钱存在家中,我便让水芸给你做了一套绸缎衣裳,便是等你得了功名再穿。现在你被县尊大老爷点了案首,这功名是没跑了,不若今日便换上吧。”

    谢慎苦笑道:“这没有必要吧,我穿这身布衣就好。”

    “那怎么行!”谢方眉毛一竖,厉声道:“你是县试案首,学问是最好的,自然在这衣着上不能被比下去。不然不光你面上无光,县尊也没有脸面。毕竟你这案首是他钦点的啊。”

    谢慎细想了想觉得确实有几分道理,便点了点头道:“那便听大兄的。”

    “快吃饭,吃完了饭我陪你去县学!”

    谢方心情大好,虽然这些年把谢慎拉扯大十分不容易,但在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值得的。

    自家小郎得了案首,之后邻里亲朋谁还敢瞧不起他们?

    。。。。。。

    。。。。。。

    用过午饭换了崭新的湖蓝色直缀,谢慎便和大哥谢方一起出了家门。

    县学里进学的都是一县最优秀的学子,他们中的佼佼者才能参加乡试。谢慎现在虽然拿到了县试案首,但并没有取得秀才功名,也就是说他实际连在县学进学的资格还没有!

    之所以吴县令要选在县学接见县试中榜学子,应该也是想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在府试,院试中好好发挥,为余姚争口气。

    其实吴县令应该也知道,这些学子中最终能拿到秀才功名的只是一小部分。但该做的姿态还是要做的,即便这接见显得十分枯燥无味。

    来到县学前,谢方自然不能进去了。

    谢慎紧了紧腰带,不由得皱起眉来。这新做的衣衫有些宽大,谢慎的身子瘦弱有些撑不起来,整个袍子像是直接罩在少年身上。

    不过眼下他却只能将就一番了,总不能再折返回去换一套合身的吧。

    进入了县学,谢慎才发现正堂的院子内已经站候了几十名学子。

    这些应该都是县试中榜的学子,谢慎四下寻找却并没有看到王守文和谢丕。

    以他们二人的学识县试想要上榜还是很简单的,不会是宿醉还没醒吧。

    谢慎正为二人担心时,谢丕和王守文便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大口喘着粗气。

    “慎贤弟,你比我们还快上一步啊。这要是睡将过去,误了答谢县尊,某可真要被家父狠狠责罚了。”

    谢丕耷拉着脑袋,幽幽说道。

    虽然说县试已经放榜,一切皆是尘埃落定。但如果二人落下个不尊县令的名声,也是可以被直接除名的。

    “赶上了就好。”

    见二人赶来谢慎也是松了一口气。

    便在这时一名学官朗声道:“可都到齐了吗?”

    一名衙役恭敬的冲那学官一礼道:“回禀大人,除了烛湖孙家的大少爷孙若虚染病不能前来,其余上榜学子都已经到了。”

    学官闻言冷哼一声道:“不过是榜上最后一名,竟然这么多屁事。也罢,他来不来都无甚影响。去请县尊吧!”

    那衙役应了一声便领命而去。

    过了没多久,身着便服的余姚县令吴有甫便迈着四方步来到了院内。

    他扫了众人一眼,沉声道:“尔等皆是本次县试上榜学子,当谨记圣人教诲,尊师重道,刻苦求学,竭力准备接下来的府试。”

    吴县令说了一大串劝学的官话,意思无外乎是告诉这些学子好好努力,不要因为县试上榜就沾沾自喜。要谦逊上进,争取在接下来的府试取得好成绩。

    “谢慎,你随本县来。”

    谢慎听的昏昏欲睡,模糊间却觉得有人在喊自己名字。直到王守文猛拍他的肩膀,少年才反应过来是吴县令在叫他的名字!

    “学生遵命!”

    谢慎打了一个激灵早已清醒过来,挪着碎步随吴县令走进了县学正堂!

    。。。。。。

    。。。。。。

第三十六章 案首的魅力()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天下纵横有我,汉朝,半生狂想的打赏。)

    进入县学正堂,谢慎才发现孔教谕也在。

    少年连忙冲孔教谕躬身行礼,孔教谕却是摆了摆手,示意谢慎莫要拘束。

    吴县令轻咳了一声道:“你的文章本县也看过了,破题取巧,立意高深,而且文章写的老辣得体,可谓一阵见血。便是孔教谕都对你的文章赞誉有加。”

    谢慎不知道吴县令这般夸耀是什么意思,便谦逊的束手而立,好聆听吴县令的教诲。

    再怎么说,吴县令也是进士出身,对科举以及大明官场的许多潜规则比谢慎要清楚的多。从他这里多听得一些建议,对谢慎的发展只会有益无害。

    “不过你锋芒太露,本县怕你今后会吃亏。”

    吴县令叹息一声,神情颇为无奈。

    “还请县尊赐教。”

    谢慎知道吴县令话里有话,不想和他绕来绕去,索性主动求教。

    吴县令沉声道:“你这文章若是放到乡试,会试定然是绝伦之作。可是放到县试中,却是鹤立鸡群,会徒惹人怀疑。”

    谢慎沉声道:“莫非县尊怀疑学生?”

    吴县令摇了摇头道:“起初本县确实怀疑过你,不过你是孔教谕一手带出来的。本县特地找来了孔教谕,向他询问了你的课业。孔教谕赞你天赋绝伦,是不可多得的英才。他看过你写的时文,确认这是你的行文风格。”

    谢慎长出了一口气。

    刚刚吴县令的口气实在是让他心悸,还好孔教谕死保他,不然万一吴县令生出疑心,确实有些难办。

    看来他选用张居正的那篇文章确实太冒进了。历史上张居正的科举名次虽然并不理想,但怎么说也是作马屁文章的好手,他的文章拿来应付县试这样的入门级考试就像杀鸡用牛刀……太浪费了。

    “人言可畏啊。”

    吴县令顿了顿继续说道:“若你是世家出身倒也没什么,可你偏偏是寒门子弟。假使有人嫉妒你的才华命仆从家奴暗中造谣生事,你连个能替你遮风挡雨的靠山都没有。”

    谢慎暗道你不就是老子的靠山吗,不然老子费尽心机的讨好你作甚。

    “年轻人有志向是好事,但却要学会隐匿锋芒。四月便是府试,你当好好准备,切莫辜负了本县对你的一片殷切期盼。”

    谢慎本以为吴县令说了一大串,会给他一套红宝书之类的资料,再不济也得写个条子递给知府大人提前打声招呼啊。就这么勉励了一句话,对的起谢慎写出的那篇千古文章吗?

    孔教谕也道:“县尊说的不错,你一定要戒骄戒躁,切莫被县试案首的成绩冲昏了头脑。若是放在平时,你这案首还兴许会引人称赞。但今年是大比之年,大明的才子经过乡试遴选已齐聚京中。此时会试三场已经全部考完。三月十五便是殿试。如今莫说浙江,便是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京师。”

    孔教谕的一番话可算是给谢慎泼了一记凉水。他本以为县试案首可以让他名声大噪,再不济也可以趁势挤入余姚士绅圈子。可现在看来,谢慎参加县试的时间很不凑巧。

    如今是弘治六年,二、三两月京师里连着会试、殿试两场大考,还有谁会关注区区一级县试的案首是谁?

    谢慎很失望,但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如今能做的也只有尽力考好接下来的府试了。

    “治学当心静。以你的资质只要心静下来,要想取得生员资格还是很容易的。”

    孔教谕看来深谙胡萝卜大棒理论的精髓,此刻又安慰起了谢慎。

    “多谢恩师教诲。”

    谢慎好歹也算孔教谕的嫡传学生,他老人家的话少年还是要听的。

    听了吴县令和孔教谕的一番鸡汤,谢慎心中直是有些郁结。

    待学堂的大门开启,谢慎随着吴县令和孔教谕缓步走出,县试上榜的学子纷纷向他投出了艳羡的目光。

    案首的待遇就是好啊,竟然得到了县尊和教谕的单独教诲指导。

    谢慎心中则是吐血,什么教诲,分明是讲了一通大道理。这些大道理非但对谢慎接下来的考试没有任何帮助,还打击了少年一番。

    哎,罢了,罢了。怎么说这也是谢慎来到大明参加科举后拿的第一个案首。虽然县试案首的待遇和他想象的有很大不同,但至少从信心上谢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吴县令和孔教谕可都是余姚城的大忙人,二人并未再对众上榜学子多说什么,直接拂然离去。

    他们这一走,所有人的目光可就全落在了谢慎的身上。

    “谢案首不愧是天纵之才,我余姚必定又出一个进士耳。”

    “状元不敢说,怎么也是三鼎甲了。”

    “为什么不是状元?说不准谢案首来一个连中三元呢。”

    “啧啧,之前那孙公子被吹嘘的如神仙一般,结果怎么着,还不是挂在了榜尾。今日答谢县尊他竟然都不来,还装病,这点气量怕是这辈子也就如此了。”

    “那孙家鼠辈怎么能拿来与谢案首作比呢。他除了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