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

    候恂却是面露难色。

    “我这里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胡公公那里恐怕不会允准啊。”

    候恂话中有话,刘大夏却是面色一板道:“怎讲?”

    “这镇守太监胡瓒经营山西多年,粮草买卖多与他相干。明面上是那些豪商巨贾出手,但实际上都是胡瓒在操办。”

    候恂早就看胡瓒不顺眼,只是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才没有和胡太监撕破脸皮。

    如今刘大夏前来大同督粮,确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刘大夏有一个铁面无私的名号在,且同样对阉人十分厌恶。

    让他知道山西粮草买卖实际是镇守太监胡瓒在操纵,他如何能忍?

    果然,刘大夏闻听此言面色一变道:“胡太监?他不过是个镇守太监,怎么会插手粮草买卖之事?”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战时,粮草充足与否更是能够直接影响战局。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 
“时雍兄有所不知,这胡太监和李广私交甚笃,有这李广撑腰,胡太监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候恂见缝插针的说道。

    “原来如此。”

    刘大夏叹了一口气,神情颇是无奈。

    李广是天子最宠幸的宦官,因为善于搜罗奇珍异宝,又精通方术,故而是天子近前第一大红人。无数人向他呈献金银,为的就是能够托他之口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从而改运升官。

    这胡瓒既然有李广撑腰,自然敢插手粮草买卖了。

    说不准这粮草买卖盈得的暴利就有不少飞入了李广的钱袋。

    “如果不拔出这颗刺,看来本官是督办不好这军饷了。”

    “时雍公不妨来一出引蛇出洞,叫这胡瓒自己露出破绽。”

    对刘大夏的手腕,谢慎还是很看好的。刘御史所需要的无非是一些细节上的提点。

    “哦?如何一个引蛇出洞法,谨修不妨说说。”

    刘大夏捋了捋长髯,淡淡问道。

    谢慎起身,冲刘大夏拱了拱手道:“胡瓒把持山西粮草采买多年,肯定有自己的利益链条。直接从胡瓒这里入手不太容易,可如果胡瓒手下的这些商贾有了麻烦,胡瓒是救还是不救呢?”

    刘大夏眼神中闪过一道精光,沉声道:“继续说下去。”

    谢慎已经基本可以肯定刘大夏对自己的方案感兴趣了,故而继续道:“其实,这不过是心理的博弈罢了。胡太监作威作福,那些为他办事的商贾也未必真的服他,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如果时雍公叫人拿了这些商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斗倒胡太监便手到擒来了。”

    “谨修要用离间计?”

    候恂在一旁幽然说道。

    “正是!”

    谢慎定神道:“胡太监对这些商贾未必真的放心,这些商贾也不把胡太监当做靠山。双方之所以能够合作,全是利益使然。一旦自己最切身的利益受到威胁,二者必定会作鸟兽散。”

    “只是这些商贾明面上作的也是合法买卖,便是本官也不便直接抓捕他们吧?”

    刘大夏皱了皱眉,沉声问道。

    大明有大明的律法,官员办案也得按照大明律来。

    虽然有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一说。可那都是不要脸皮的官员,像刘大夏这样立志于流芳千古,做一世名臣的清流怎么好拉下脸皮来做这些事。

    谢慎笑声道:“如此之事自然不劳烦时雍公出面,交给地方官员去办即可。”

    说完他朝平阳知府杜敛、大同知府冯少山望去。

    刘大夏满意的点头道:“好,这件事本官便交给几位去办。”

    平阳府、大同府、潞安府。

    除了大同在山西布政司最北面,大同府和平阳府都在山西南面,豪商巨贾云集于此。

    至于大同府,虽然本身商业不算发达,但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来此走商的也不少。

    两位府台纷纷拱手领命,至于心中想的是什么也只有其自己知道了。

    刘大夏站起身来,走到谢慎身前,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道:“谨修啊,好好干,本官看好你。”

    谢慎作感激状:“下官定全力以赴,不辜负老大人的器重。”

    。。。。。。

    。。。。。。

    从巡抚行辕一出来,平阳知府杜敛便皱着眉头凑过来,向谢慎抱怨道:“谨修方才太冲动了。平阳府不比潞安府,豪商云集,从他们嘴里抠食吃,不是强人所难吗?”

    谢慎笑了笑道:“事在人为,再说,有时雍公撑腰,敛和兄怕什么。”

    “这。。。。。。”

    杜知府一时哑口无言,怎么什么话经过谢慎说出来都那么有道理呢?

    难道这就是状元的魅力?

    谢慎不想再和杜敛聊人生,便拱手道:“谢某还赶着回潞安,有时间一定和敛和兄好好聚一聚喝几杯。”

    杜敛心道你把篓子捅了拍拍屁股走人,谁要和你吃酒。

    不过他却是不敢这么和谢慎说话的。

    虽然同是四品知府,但两者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杜敛是四十岁的知府,谢慎是十七岁的知府。且谢慎还挂着一个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的名头,明眼人都知道前程似锦。

    杜敛只得打碎了压往肚子里咽,悻悻的闪身走了。

    却说谢慎坐上马车返回潞安,思忖着刘大夏到底能够在山西捣鼓出什么名堂。

    他看的出来胡瓒、刘大夏、候恂三人各怀心思,可能互相都不对付。

    眼下看,候巡抚和刘御史可能是站在一边的,但胡瓒一倒情况很可能又会发生突然的转变。

    相较于平阳府潞安的压力确实小了许多。一来是因为潞安商贾的分量不如平阳,二来是因为谢慎已经将两个刺头拔出,剩下的自然不敢再造次。

    商贾最看中的永远是利益,指望他们主动献出粮食是不可能的。

    只有立过威,让他们知道官府不是吃素的,才能够占据心理优势。当然刘大夏提出的降低粮草买卖下限的法子也不错,但前提是要搬倒胡太监。

    。。。。。。

    。。。。。。

    太原镇守太监府,胡瓒眼神阴鸷的听着探子的回报。

    “刘老匹夫和候恂竟然能够尿到一壶里,倒真是稀奇。”

    揉了揉额角,胡瓒面色一厉道:“去把这封信送给陈同知,叫他便宜行事。”

    “遵命。”

    探子恭敬的从胡瓒手中接过封好的信纸,退了下去。

    “出来吧。”

    胡瓒咳嗽了一声,声音里满是疲惫。

    一个五短身材,身着浙绸的男子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胡公,这刘御史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啊?”

    “你怕什么,刘老匹夫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完了也就消停了。以你郭员外的实力,哪怕损失一些也无伤大雅。”

    稍顿了顿,胡瓒继续道:“何况在这山西的地界,有谁不给你郭员外的面子。那老匹夫也得掂量掂量的。”

    胡瓒口中的郭员外,便是汾阳郭氏现任家主郭仑。

    作为山西晋商的代表,郭怀手中经营的生意囊括了丝绸、盐、粮草等大宗贸易。除此之外,他还开有钱庄,进行放贷。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 募集粮草() 
可以说,整个山西晋商商帮都唯他马首是瞻。

    郭仑却是摇了摇头道:“话不是这么讲的。小老儿当初之所以肯接这粮草专卖的生意,还不是胡公保证一定不会出岔子。如果刘御史这次真的要动刀子,那小老儿这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这个滚刀肉!

    胡瓒心中暗骂了一句,却不得不压低声音道:“郭老弟,你这是信不过咱家啊。”

    郭怀摇了摇头道:“不是小老儿信不过胡公,只是这件事太特殊了。”

    胡瓒被他磨得没脾气,只得退让道:“那你说怎么办吧。”

    郭怀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笑道:“让刘御史不要在汾州收粮。”

    胡瓒摇了摇头,叹声道:“这不可能。刘老匹夫这次来就是督理军饷的。整个山西都得配合那个老匹夫,汾州怎么能例外?”

    仿佛觉得自己说的太过强硬,胡瓒又解释道:“当然,也不是从你那里白拿。官府是借,等鞑靼人退了,慢慢会还的。”

    郭怀却不领情,咳嗽一声道:“胡公,小老儿也是跟您合作多年的了。官府是个什么样子小老儿清楚的很。鞑靼人扰边,这种时候官府来借粮食和抢有什么区别?”

    胡瓒面色一沉道:“那你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叫咱家去帮你把刘御史赶走吗?”

    郭怀摆了摆手道:“胡公误会了,小老儿不是那个意思。小老儿是希望胡公能够配合小老儿演一出戏。”

    “怎么演戏?”

    胡瓒蹙眉问道。

    “是这样。”郭怀凑到胡瓒身侧,耳语了一番。

    “这样真的行吗。。。。。。”胡瓒有些犹豫的看向郭怀。

    “胡公照小老儿说的去做,绝对可以成事。”

    郭怀幽幽说道。

    。。。。。。

    。。。。。。

    谢慎返回潞安府的第一日,便吩咐下去,要向潞安大户借粮。

    有了前车之鉴,潞安大户们这次都老实了不少。主动将粮食“借给”官府。

    国难当头,自然是一致对外。

    面对鞑靼人,潞安豪绅们难得的“同仇敌忾”了一次。

    但当谢慎看到各大户“借出”的粮食数目时,脸都被气绿了。

    潞安十三家豪族一共借给官府的粮食只有五千石,这简直对谢慎是种侮辱。

    潞安虽不似平阳那样豪商遍地,但能够排上号的商贾还是不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却只拿出了五千石粮食,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故而谢慎决定找个机会好好找他们谈一谈。

    知府大人下了请柬,肯定是没人敢不来的。

    由于谢慎在之前就已经立过威,这些商贾在他面前就像羊见到狼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逾越。

    谢慎也很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希望这些本地豪族可以借给官府更多的粮食。

    软的不行来硬的,在谢慎的半逼半迫下,这些豪族终于松口,承诺拿出更多的存粮借给官府。

    他们当然也明白,这粮食说是借,实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谢慎当然也没有向他们保证这粮食一定会还,因为是刘大夏刘御史督理军饷粮草,谢慎说了也不作数。

    老实讲,他对明代的缙绅阶层很不满意。这些人与官僚阶层有很深的联系,有些甚至本身就是官僚阶层。他们利用政策占尽了国家的便宜,但在国家有难时却一个个装聋作哑,不肯拿出钱来。

    最明显的便是崇祯末年,李自成率众围城。崇祯皇帝几乎是央求朝臣们拿出些银钱来充作军饷,以抵御闯贼。

    可这些平日里慷慨陈词,吐沫星子四溅的朝廷股肱之臣,都做起了缩头乌龟,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

    最后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了煤山上殉国,陪他死的只有一个太监。。。。。。

    而那些大明朝的肱骨之臣则摇身一变成了大顺朝的子民。

    可惜他们最后还是被李自成抄了家,那些捂在被窝里没有捂热的金银也都进到贼寇手中。

    这真是天下最嘲讽的事情了。

    而眼前的局面,和明末何其相似。

    一样是外敌当前,一样是缙绅阶层哭穷,只不过谢慎不给他们装疯卖傻的机会罢了。

    大明朝的商税实在是太低了,定这么低的税,看似是保护私人财产让利于民,实则是对国家不负责。

    将来若是有机会,税制这块倒是真的值得动一动。

    回到府衙中,谢慎只觉得十分疲惫。

    好在芊芊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热汤,谢慎换下衣物舒舒服服跳进木桶中泡起澡来。

    木桶中飘着许多花瓣,氤氲水汽蒸腾而起,

    芊芊一边给谢慎揉肩,一边道:“夫君何必这么急,刚从太原府回来,也不好好歇歇。”

    泡了泡热水澡,谢慎只觉得周身筋骨舒爽了不少,便闭着眼睛道:“为夫也想歇啊,可是情况紧急。若是为夫歇了,粮草的事情谁去管?”

    徐芊芊蹙眉道:“鞑靼人竟真的那么厉害?”

    谢慎心中直是无奈。

    近年鞑靼人在小王子的带领下确实有复兴的势头。

    但再想恢复到元时鼎盛几乎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小王子每次率众袭扰边关都能占到便宜,给到大明边镇压力,归根到底还是大明承平太久,武备松弛。

    若是把大明军队换成成祖时期的,还不是吊打这些蛮子。

    但既然事实已经如此,谢慎能做的也十分有限。只能先募集到足够的粮食,保证守住大同,叫鞑靼人自讨没趣主动撤离。

    老实讲,谢慎确实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军制改革,在边镇创建火器营。但这些以谢慎现在的实力显然无法做到,还是得手中握有权柄,对国家决策能产生影响时才考虑。

    “也说不上厉害吧。”

    谢慎笑了笑道:“只要我们坚守大同,鞑靼人是无可奈何的。”

    “可是,既然我们不怕鞑靼人,为什么不追出去打呢?”

    谢慎微微一愣,不知道该怎么向妻子解释。

    游牧民族擅长马战,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而大明前期,因为朵颜三卫的缘故还能在马战上不落于下风。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汾州郭氏() 
但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骑兵的实力急剧下降,再不能在野外靠骑兵和鞑靼人正面交锋,只能背靠坚城守卫。

    “为了减少伤亡啊。这些可都是我大明的好男儿,死一个少一个。再说了,鞑靼人袭扰边境士气正盛,我们不出城迎战其实也是在搓他们的锐气。”

    芊芊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夫君真厉害,懂得好多。”

    谢慎宠溺的刮了刮芊芊的鼻头,笑声道:“怎么现在学的这么会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