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首辅-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沉默的时间有些长,谢慎心中暗暗叫苦。

    他不会哪里说过线了吧?这个孔教谕看着也不像一个小家子气的人啊。。。。。。

    难熬的寂静过后,孔教谕清朗的声音如同春风一般吹开了谢慎心头的阴霾。

    “从明日起到老夫书房来吧。”

    谢慎心中虽是狂喜,面上却不敢表现的太过。

    他冲孔教谕又拱了拱手,恭敬道:“多谢恩师!”

    目送孔教谕离开后,谢慎当即便跑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王守文和谢丕。二人作为谢慎的挚友自然由衷的替谢慎高兴。

    王守文更是感慨道:“慎贤弟你本就天资聪颖,现在又将得到孔教谕倾囊相授,这来年县试的案首看来就是你的了。”

    谢慎却是苦笑道:“孔教谕只是叫我去他书房,哪里有说倾囊相授了。何况余姚文风鼎盛,后进才子数不胜数,谁又敢言必夺案首。”

    虽然夺得县试案首是谢慎科举计划的最重要一步,但他也不能肯定自己一定会成为案首。

    毕竟余姚科举世家实在太多,天知道会不会杀出几个和王守仁一样变态的大牛。。。。。。

    在这一点上,只能说王守文是个乐天派。

    。。。。。。

    。。。。。。

第二十八章 石头记() 
(求收藏,求推荐票!)

    自打谢慎满怀欣喜的接受孔教谕的特训,他就觉得整个人似灵魂出窍一般,走起路来都是一摇一晃的。。。。。。

    孔教谕不愧是县学教谕,连教书育人的方法都那么与众不同。谢慎每日在学堂进学后,还要按照孔教谕画出的重点温习四书集注。这个过程是极为痛苦的,因为谢慎的底子不算扎实,看到四书集注的某一部分时他会反应不过来其在四书中的具体位置。

    反推回去是个极为劳费心神的体力活,好在谢慎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坚信突击温习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理!

    算上在书院学堂与同窗一同进学的时间,谢慎每日在读书上花的时间已经有五六个时辰之多。这当然是勤奋的表现,便连一向不苟言笑的孔教谕都夸耀了谢慎一番。

    年轻人嘛,多吃点苦是好的。面对孔教谕这样的口气,此刻的谢慎只有未语泪先流了。。。。。。

    谢慎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经过几个月的特训谢慎对于儒家四书五经的掌握理解提升了几个档次。对此,孔教谕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此子天赋异禀,现在又把基础补牢,来年的县试必然大有所为。

    孔教谕在余姚县学任教多年,见多了所谓才子神童。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托着家族名望而得的虚名,实力远不及谢慎这样的寒门子弟。

    人都是有私心的,孔教谕当然也不例外。

    余姚乃科举强县,但中列三甲的多是世家子弟,寒门子弟中进士的并不多。

    如果在他的悉心调教下谢慎能够争一口气中得进士,那他孔德道科举圣手的名声便会在整个绍兴府乃至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传开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表。

    谢慎结束了孔教谕的魔鬼特训,整个人累瘦了一圈。若不是还有王守文和谢丕买来了不少补品帮助谢慎补上了气血,谢慎真可能积劳成疾。

    谁说读书轻松来着?那要看怎么读!像孔教谕要求的这样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全部,也只有王守仁这样的变态大牛可以做到吧。

    哎,还好和王守仁不是同科取士,不然还不被虐的怀疑人生?

    十日已毕,又到了休息的时间。三人一起出了书院,走在大街上闲逛。

    仲夏的余姚城十分闷热,汗水顺着谢慎的脖颈直往下淌。谢慎前世就最怕江浙的这种湿热天气,现下则更是愁苦。这可是大明朝,没有空调风扇鼓风机,想想湿透全身独自坐在竹楼里大口喘着粗气,谢慎便是一阵恶寒。

    对于水芸,谢慎竟然生出一丝想念来。感情这东西还真是培养出来的,起初在王家山庄里见到水芸谢慎只是有些好感,但几个月下来他隐隐觉得身边有这么一个知心人还是很不错的。

    再怎么说,谢慎现在也是可以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人啊。

    感情同样是需要维系的,既然水芸对谢慎很好,少年自然也想着投桃报李。

    去到临街封记胭脂铺买了一套脂粉,又去陈家绸缎铺扯了一匹浙花给小娘子和大嫂做套新衣裳,谢慎已是心满意足。

    而此刻王守文和谢丕都不可思议的盯着谢慎,这厮也太容易满足了吧。。。。。。

    “慎大哥,你就买这些,水芸姑娘不会生气吧。”

    谢丕搓了搓手掌,小心的问道。

    谢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你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这些都是我省吃俭用攒出来的,哪像你们随便动动手指头就能穿遍锦衣华服,样式还不带重的。”

    一旁的王守文嘿嘿笑道:“慎贤弟,我们也有我们的苦啊,婚事都被父兄掌控,想讨个称心娘子比登天还难。哪像慎贤弟,年纪轻轻就有水芸暖床。”

    谢慎笑骂道:“哪像你说的那般,算了不跟你闲扯了,上次交给你的文稿你和他们谈的怎么样了。”

    “额,是那《石头记》的文稿吧。我找了几家书铺去谈,他们都争抢着要呢。我寻思着找个出价最高的卖出去得了,不过这当然还得看慎贤弟你的意思。”

    在孔教谕对谢慎进行魔鬼特训时,谢慎也找了个法子换了换脑子。不然整日脑袋里装的都是四书五经,迟早得魔怔了不可。

    思前想后,谢慎便把红楼梦默记了出来。

    毕竟四大名著里谢慎最熟悉的就要数红楼梦,几乎每一个情节他都能倒背出来。

    明代小说业极为繁盛,出书当个自由撰稿人似乎是个不错的营生。像谢慎这样的寒门子弟,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要想赚些银钱补贴家用也只能来写书了。

    不过他不想因此耽误了科举,自然是不能用真名了。

    “冯家铺子给的是五五分成,薛家是加一成,刘家是七三。不过这三家里冯家入行最早,去他家买手抄本的最多。”

    王守文不疾不徐的说着,谢慎听着却是眉头紧皱。

    怎么这些书坊铺子售卖的小说册本还都是手抄本为主?在谢慎的印象中明代小说业发达,活字印刷术也已经普及,那为何不用活字印刷术来印书呢。

    “这些铺子都是手抄本?为何不用活字印刷?”

    王守文嘿嘿一笑道:“咱们绍兴府都是木活字印刷,印一批稿子要是卖不出去可都废了。手抄虽然慢些,但却可随时掌握书稿数量,不至于亏本。”

    原来如此!

    毕竟明代没有知识产权和笔名意识,读者也多是看书不看人的。这就导致一本书在真正出售前谁都不敢保证销量。这些书坊铺子又都是小本经营,为了规避风险他们自然选择更为稳妥的手抄本来售卖了。

    “那便冯家吧,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石头记》,至于银钱少拿一些不打紧。”

    谢慎虽然已经将全本红楼梦默记出来,但决定一次只给书坊十回稿子。这样一旦销量上去了,书坊再来和谢慎谈时他也好顺势加价!

    。。。。。。

    。。。。。。

第二十九章 丰厚酬金() 
(求收藏,求推荐票!)

    在明代商人的地位虽然很低,但毕竟可以换得可观的收入。

    而且写书并不能算经商,最多只能说跟商贾打交道。

    何况谢慎并没有用自己真实的名姓,完全不需要为此担心。

    此事谢慎全部委托给了王守文去做,毕竟余姚城中的书坊他比自己熟悉的多。

    与两位好友相别,谢慎只身回到了竹楼。

    此时天色尚早,谢慎见大嫂谢陈氏和水芸在屋内择菜,便笑吟吟的走过去把手中包好的胭脂,浙花放到了桌上。

    “买来孝敬嫂嫂的。”

    谢陈氏十分心疼的捻了捻绑缚包裹的红绳,叹声道:“小郎买这些作甚,奴家又不是富贵家的小姐,穿戴不得的。”

    谢慎知道大嫂是心疼银钱,便朗声道:“什么富贵不富贵的,咱们家现在虽然贫寒了一些,但总会好起来的。买这些所花的银钱都是好友资助省下来的,嫂嫂无需担心。”

    “那便好,那便好。”

    听闻谢慎没有乱花钱,谢陈氏总算松了一口气。

    谢慎又转向水芸,柔声道:“自然也有你的。”

    “多谢公子,奴家有衣裳的,公子可不必破费。。。。。。”

    她话还没说完,便被谢慎打断。

    “话不能这么说,你跟着我本就是受苦受累,我自然得为你想着一些。”

    “嫂嫂,那我和水芸便先上楼了。”

    “去吧。”

    谢陈氏欣慰的一笑,淡淡道:“等饭煮好了,奴家再叫你。”

    谢慎冲谢陈氏行了一礼,挽着水芸的手接连数步爬上了阁楼。

    “公子何苦为奴家这么破费呢。”

    二人来到阁楼后水芸为谢慎泡了一杯茶,端至少年手边柔声道。

    谢慎摇了摇头道:“既然你已经跟了我,便是一家人。一家人之间怎么能叫破费呢。”

    “公子对我真好,跟了公子真是奴家的福气。”

    谢慎把水芸揽至怀中,朗声道:“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这个你拿着收好,不要轻易示人。”

    说完谢慎从布包中掏出在书院默记的《石头记》手稿,交给了水芸。

    他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这种东西带在身边十分不便。若是被孔教谕发现他苦读圣贤书的同时还在写这些小说,定会以为他在玩物丧志。谢慎好不容易才在孔教谕心中留下一个完美的形象,自然不希望这形象出现瑕疵。

    但这些稿子也不可能一次就给合作的书坊。谢慎经过初步的计算,觉得十天给书坊一次稿子比较合适。这个时间也正是谢慎在书院进学一次的时间。届时谢慎可以回到家中从水芸这里再续取稿子给书坊。

    “公子,这是什么啊?”

    水芸一头雾水的看着厚厚一摞书稿,柔声问道。

    “这是《石头记》。”谢慎吐出一口气,继续道:“算是我写的第一本小说吧。”

    谢慎耸了耸肩道:“这可是一座金山啊,咱们谢家今后能不能境遇大变就看它了。”

    听谢慎说的这么神奇,水芸也起了兴趣。

    “奴家能先看一看吗?”

    “当然,只要不外传就好。”

    红楼梦的女性读者肯定要多于男性,像水芸这种情窦初开的年纪看了红楼梦怕是会爱不释手吧。

    。。。。。。

    。。。。。。

    三日转瞬即逝。

    余姚城冯家书坊里突然多出了一本名为《石头记》的小说。

    这小说的作者名为琅琊真人,不知是不是他名字沾了真人两字,其写的《石头记》极为耐看,仿佛带有仙气一般。

    冯家书坊起初只试探性的抄誊了一百本,结果三日不到就卖脱了销。掌柜冯长风自然心中大喜,当即决定雇人再抄誊五百份。

    这些看客读了十回,正是兴致勃勃却发现居然没了,跺脚骂娘之际更是对后续的故事万分期待。

    他们一齐赶到冯家书坊,希望能够马上买到后续的书本,却发现冯长风这里也没有后续书稿,自然大失所望。

    不过冯长风对他们说,因为《石头记》是现写的,琅琊真人也没有更多的稿子,不过琅琊真人会在几日之后把后续稿子赶出来交给书坊。

    有希望总比没有好。虽然心中仍有不甘,他们还是离开了书坊。

    而在距离冯家书坊不远的一处酒楼里谢慎正和好友王守文、谢丕在吃庆功宴。

    书稿大卖自然在谢慎的预料之中,但在短时间内火爆脱销到这种程度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的。

    至于王守文和谢丕更是对谢慎佩服的五体投地。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读书人都是绝对偏科的。整日读四书五经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写些什么小说。

    可谢慎不但得到了孔教谕的特训,还写出了这么惊艳的《石头记》,简直是神童啊。

    谢慎正在浅酌,却听得旁桌人相谈甚欢,而聊的似乎就是《石头记》。

    “你们听说了吗,这《石头记》仅仅三日就卖出去六百多本。虽然只有十回,却是让人欲罢不能。我也是托了关系才从冯长风那里搞到一本的。”

    “是啊,听说这《石头记》的作者琅琊真人是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哦。怪不得笔力如此深厚。”

    “这琅琊真人看来是要火了,你说冯家书坊卖的书册会不会涨价啊。。。。。。”

    “这可难说,现在他们便是涨价书册也能卖出去,就看冯长风有没有良心啦。”

    “要我说这琅琊真人写了这么好的《石头记》,多得一些酬劳也是应该的。。。。。。”

    若不是极力克制,谢慎险些笑喷出来。

    也不知道是谁率先传出琅琊真人是个老翁的,竟然以讹传讹说的跟真的一样。

    不过从刚刚那几名公子的交谈中谢慎已经可以肯定《石头记》彻底火了。

    接下来谢慎要做的就是把《石头记》慢慢放出来,这个节奏一定要掌握好。

    至于《石头记》的盈利,因为是五五分成,谢慎的第一笔稿费应该在六十两。之后《石头记》的销量肯定会越来越高,谢慎的稿费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

    。。。。。。

第三十章 蓄力() 
(求收藏,求推荐票!)

    《石头记》虽然爆红,但谢慎的目标却没有因此发生改变。他的重心仍然在科举上,回到书院后他便按照之前孔教谕特训时的吩咐进行重复性强化记忆。

    参加县试考校的是学子的基础能力,如果不能将四书中的内容与朱子集注一一对应,再好立意的文章也不会被考官青睐。虽然如今谢慎在吴县令和孔教谕心中的形象都很好,但为保万无一失,谢慎还是要啃下这根硬骨头。

    读书的日子是平淡的,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些乏味。但好在谢慎有水芸这个红袖佳人,休息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