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巅峰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巅峰召唤-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浅显的诱兵之计自然是不会上当。”

    听了军师的话后,站在左边的秦政,脸上顿时闪过一丝尴尬,因为这个诱兵之计就是他提出来的。

    左排首位的秦检脸上顿时闪过一丝不满,颇为嘲讽的说道:“戏军师,既然你说政儿的诱兵之计是小计,那你倒是想一个大计呀,出谋划策不是你们这些文人所擅长的嘛!”

    “四弟,不得无礼!”秦温闻言瞪了秦恭一眼。

    “还不快给军师道歉!”

    看着到大哥不容置疑的眼神,秦检十分不情愿的对军师拱手道:“军师,秦恭性子直,望你不要介意!”

    文士微微一笑,毫不在意道:“无碍,出谋划策本是军师的职责,戏志才无能,愧对主公的信任!”

    秦温一听赶紧道:“军师可别这么说,这些年来,你对雁门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此计不成另思它法就是了。”

    没错,雁门军现在的军师,这个中年文士,正是汉末颍川著名的名士,戏忠,字志才,有经天纬地之才,与郭嘉程昱等人为友,原史中乃是曹操的第一位谋士。

    戏志才,东汉颍川郡人,三十二岁时由荀彧推荐出山辅助曹操,成为曹操的谋士,为人多谋略,曹操十分器重,死时只有三十四岁。临终前向曹操推荐郭嘉,曹操听之,后郭嘉辅佐曹操造成一代伟业。

    此时的戏志才才二十二岁,走着一腔的抱负,但却因寒门出生而不受重用,一连碰了数次灰,并且蹉跎了数年的光阴后,戏志才的功利心也淡了许多。

    于是返回颍川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直到听说关中名家将秦温居然主动请缨驻守北疆,重建了雁门关,并且用人不拘一格时,这才决定前来投奔。

    最初投奔秦温并不是戏志才的主意,而是戏志才的好友程昱提出来的。

    程昱乃是东郡名士,原名叫程立,一日梦到自己于泰山捧日,解梦的人告诉程昱,名字里有一个“日”之人,会成为他的明主,所以程立遂更名为程昱。

    这个名字有“日”的明主,也就是后来的曹操,不过此时曹操无论是声望还是势力,都远远达不到让程昱主动相投的地步。

    而这时,秦温却进去程昱的视线,秦温名字中的温,不正好有个“日”嘛,于是程昱拉着戏志才,准备一起投靠秦温。

    但是见到秦温后,程昱却认为秦温,温润有余,狠辣不足,并不是自己心中的明主的最佳人选,所以就离开了。

    这件事情秦昊并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会捧腹大笑。

    狠辣不足?

    你可知我老爸杀亲兄弟连眼睛都不下,而且连逼亲儿子弑兄这种事都能干出来,这种人会狠辣不足?

    别搞笑了!

    程昱虽走了,但戏志才却留了下来。

    和程昱的看法不同,戏志才认为秦温礼贤下士,外仁内霸,而且不轻视寒门,有雄主之资,遂留下来全心辅佐。

    雁门军以往对待匈奴多以防守为主,但自从戏志才到来后,逐渐开始发起反攻,秦温四年来和匈奴大战十三次,有六次都是戏志才谋划的结果。

    正是因为戏志才劳苦功高,所以终被秦温封为军师,成为雁门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秦温的存在。

    “报,于夫罗领军八万,兵扣雁门关!”一名传令兵迅速跑进来,焦急的说道。

    秦检闻言大惊,咬牙切齿的说道:“该死的匈奴,居然挑在这个时候。”

    堂下诸将一听也是一阵骚动,雁门关对于雁门来说实在太重要,一旦失守那雁门军就只有广武城这最后一道防线了。

    可广武就算经过四年的大力发展,但防御力又怎么可能比得上雁门关呢?

    而这是端坐在主位上的秦温,却丝毫不见慌张,多年的危局早已让秦温养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境,就算局势在危险,秦温最起码表面非常淡定。

    “慌什么,雁门关有一万守军邬凌更是我军老将擅长防守,不会这么快丢的。”秦温缓缓道,不见一丝慌乱之色。

    诸将见主公如此镇定,有些浮躁的心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秦温的表现,让戏志才不禁在心里暗暗点头,临危不乱,方显雄主本色,仲德兄,你早晚会后悔的。

    “报,王家等六大家族起兵造反,阴馆陷落!”又一个传令兵,急匆匆的跑进来,焦急的喊到。

    而听到消息后,全场寂静,所有人都被传来的消息惊呆了,外有强敌,内有奸贼,雁门危矣。

    “不好,邬凌将军的副将王辉,不就是王家的人嘛?”秦政突然想起什么,惊恐的大叫道。

    “什么?”秦检瞪大双目,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而秦温此时也终于动容,一脸凝重的说道:“雁门关危矣!”

    王家的叛乱在秦温看来不过是皮藓之祸,他真正在乎的是雁门关,雁门关损失,雁门军将全局被动!

    “大哥,赶快退兵吧,在晚恐雁门有失啊!”秦检劝道。

    “军师,你怎么看?”秦温略做沉思后,皱眉问道。

    “主公有没有想过,匈奴为何此时出兵?”戏志才淡笑着反问道。

    秦温略做沉吟后,说道:“军师的意思是方腊和匈奴有勾结?”

    “嗯,我敢断定,回军的路上定有方腊的伏兵!”

    “既知方腊之力,不知军师可有破解之法?”

    “破之不难,只需。。。”

    戏志才自信一笑,可话未尽,只见一位一身黑衣的卫士,手捧一封书信走进来。

    秦温见来人是黑冰台的人,于是示意其将书信递上来,接过书信见下方注名是儿子秦昊时,秦温立马拆开,认真翻看起来!

第61章 五子良将之徐晃() 
第60章:五子良将之徐晃

    雁门乃是秦家的大本营,秦家大部分底蕴都隐藏在此,其中包括八个马场数万匹战马,二十四所大型地下粮仓百万石储粮,器作坊数千技艺精熟的工匠,十八座兵器库,可以短期内武装十万大军的武器装备,还有数之不尽大量的财富。

    得知雁门此时局势居然如此危机时,秦温的第一想法也是撤兵,因为雁门实在太重要,一旦有失数年谋划可就一招散了,所以秦温是绝对不可能放弃雁门。

    而见到秦昊的来信时,秦温心中闪过一丝希望。

    昊儿还在呢,他一定可以保住雁门的!

    知子莫若父,秦昊的能耐,秦温太了解,目前雁门能解此困局的也只有秦昊了!

    当秦温将秦昊写来的信笺看完后,紧皱的眉头终于彻底舒展开来,紧绷的面庞也露出淡淡的微笑。

    “不必惊慌,雁门之危已解!”秦温缓缓道。

    众人一听全都向秦温投入询问的眼神,而后秦温又将秦昊百骑杀王辉,保雁门关,三千精锐击溃王家两万五千大军,并且已经拿下阴馆的消息告诉了众人。

    诸将听后都惊呆了,这么大的危机居然被少主给轻松破解了,三千斩首两万,少主仅用偏军却打下了比主力军更辉煌的战绩啊,这也太厉害了吧!

    一个初入落伍的少年居然创造了这么大的一个奇迹,诸将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不禁感叹,重瞳子果是受天眷之人啊!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少主初入军伍,却已展现非凡天赋,主公后继有人,雁门后继有人啊!”戏志才笑着冲秦温拱手恭贺道。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众将也一起恭贺道。

    “哈哈哈!”秦温得知雁门无恙心情本来就大好,而听了戏志才的吹捧之言后心里虽早已乐开了花,但还是谦虚道:“那小子还差的远呢,不过两万杂兵,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

    秦温虽嘴上说没什么可骄傲,但脸上却是骄傲之色尽显,儿子优秀,老子能不高兴嘛。

    秦温此生最大的骄傲有两个,一个是有一个为自己分忧的贤内助,另一个就是有一个堪称妖孽的儿子。

    妻贤子优,若秦家最终能过复国,那秦温就真是最大的人生赢家了!

    秦检见所有人都在夸自己侄子,也跟着呵呵笑了起来,作为武人他的想法很简单,头疼的事就交给大哥,自己负责冲锋陷阵就行了,顺便为后辈子弟保驾护航。

    之前秦检之所以出言挤兑戏志才,也是因为秦政的缘故,秦检心里其实也很矛盾,戏志才对雁门的贡献他是看在眼里的,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却很感激戏,但他就是看文人不顺眼,让秦检讨好戏志才,也是万万不可能的。

    不过话说回来,自古文武,又有几个能相互看顺眼的!

    “少主既能平定雁门叛乱,想必守备雁门关也是绰绰有余的,主公不妨将雁门诸事全权交由少主负责,想来少主是绝对不会让主公失望的!”戏志才正色道。

    智计超绝的戏志才,一眼就看出了秦昊评此次取胜的关键,秦昊可没有官职在身,又是如何指挥雁门诸将的呢?

    唯有假传军令一途!

    十四岁的少年,假传军令,游刃于十万大军之间,不论其他,就这胆量,简直包天啊!

    假传军令虽是大罪,但法不加至尊,秦昊是秦温的独子,而且又刚立下大功,自然不会,也不可能受到惩罚。

    不过此风不可长,不然人人都假传军令,这不乱套了嘛,所以戏志才这才提醒,让秦温把秦昊把这个谎给圆上,然后在任秦昊放手施展。

    此举虽自欺欺人,但亡羊补牢,也由时未晚啊!

    其实就算戏志才不说,秦温也会这么做的,他不可能让秦昊头上出现任何污点。

    “既然如此,就封秦昊为偏将军,暂时节制雁门所有兵马,调陷阵营破军营为其本部兵马,总督对抗匈奴之事。”

    偏将军和裨将军在汉军的军制中是最低的将官,再往上就是杂号将军,封号将军等等。

    秦温虽有雁门侯的爵位在身,但官职不过是雁门太守镇北将军,他册封官员最高也就只能封到偏将军这个级别。

    雁门军中目前达到偏将级别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四爷秦检,之后最高就是校尉,秦昊一来就是偏将,这速度确实创下了雁门建军以来最快的记录了。

    不过诸将却没有丝毫的不满,不是因为秦昊是主公之子,是少主的缘故,而是少主的战绩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三千正面击破两万大军,试问有谁能做到?

    不服不行啊!

    “主公,雁门短期虽无恙,但长期以往难免会徒生故,属下建议还是派些援军的好,不需过多三千精骑足矣!”戏志才继续建议道。

    秦昊的信笺里并没有提到要援军,毕竟秦温一方要以三大大军对抗十万黄巾军,情况也不比自己好多少,不过在戏志才看来还是雁门关的局势更加危险,十万黄巾军看着多,但绝不是八万匈奴可比的!

    “军师,一营兵马够吗?”秦温反问道。

    雁门军制一营为两千人,加强营三千,而骑兵均加强营,而此时代郡雁门军有一万五千精骑,共有五营骑兵。

    “反攻或许不够,但防御足矣。少主可以这么快平定王家叛乱,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主公对少主应该更有些信心才对!”戏志才笑道。

    戏志才又哪里知道,秦昊何止想反攻,他还要把于夫罗,甚至铁木真都留下来,而他这三千骑兵堪称及时雨啊。

    “好吧,哪位将军愿领兵去救雁门?”秦温点点头,然后望着堂下诸将问道。

    “臣弟愿往!”秦检站出来说道。

    “你不行!”秦温想也没用想,直接说道。

    “为什么?”秦检瞪大眼问道,不明白兄长为什么不让自己去。

    “三弟你是步兵将领,此次需骑兵。”

    “可是我也统领过骑兵啊?”

    “那也不行,之后和黄巾的决战还需你出力,所以不必多言,下去吧!”秦温毫不客气的呵斥道。

    秦检无奈只有退下,本来还想帮小侄子一把,结果没帮成还给兄长训一顿,真是晦气!

    秦温不让秦检出阵自然不是嘴上说的那样,而是因为秦检在军中的威望甚高,秦昊初掌兵权,秦检若至,会形成将大帅小的局面。

    有秦检在秦昊肯定会受其掣肘,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发挥,秦温必须派一个威望不足压制秦昊的人前去!

    可秦温没想到的是秦检之后竟久久无人站出,无人自愿请缨的原因也简单,匈奴是根硬骨头,而雁门关那明显要处于守势,哪有代郡这里捞功劳快啊!

    秦温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可是见真无人自愿前去,还是倍感失望,正准备亲点一人时,只见一位身形魁梧壮硕,样貌坚毅的青年将领站出。

    “末将愿往!”

    秦温见此人站出,顿时大喜过望,笑道:“有公明在,雁门无忧矣!”

    “徐晃领命!”

    主动请缨的青年将领,正是原史上是曹操麾下名将,魏国五良将之一的徐晃徐公明,为魏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一声征战鲜有败绩。

    历史上曹操麾下有五子良将,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魏之良将,五子为先,而此五子即为:张辽字文远,张颌字儁乂,徐晃字公明,乐进字文谦,于禁字文则。

    五子良将各有各的特色,于禁最号毅重,张郃巧变为称,乐进以骁勇显名,张辽果敢沉稳,而徐晃却以严谨著称。

    徐晃原为杨奉手下,使大斧,武艺过人,曾协助杨奉保护献帝,击退郭汜的追击,后曹操与杨奉相争,曹操很赏识徐晃的武艺,遂派满宠说服徐晃来降。

    徐晃自此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吕布,灭袁绍,战马超,降张鲁,多有战功。

    关羽围樊城之际,徐晃奉命解围,与曹仁里应外合,成功完成了任务。

    后孟达叛乱,徐晃作为司马懿的先锋前往征讨,却意外被孟达射中额头,医治无效而亡。

    不知不觉中,魏之五子,秦温已得其二,张辽和徐晃都主动投奔其麾下,张辽之所以投奔是因为张辽就是雁门人,而本应该在河东担任小吏的徐晃,又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