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巅峰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巅峰召唤- 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术闻言后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道:“阿瞒此言差异。秦昊可是大汉驸马,出兵也在为大汉消灭叛贼,又怎么会没有理由呢?”

    秦昊的南阳的动作,着实让作为邻居的袁术,心中又是忌惮又是羡慕,所以当然不会放任秦昊继续发展下去。

    这是一个**裸的阳谋,无论秦昊出不出兵,最终受益的都是袁术,而这次替袁术谋划之人乃是赵普。

    这当然瞒不过秦昊,还有他身后的一干谋士团,而刘基和众谋士商议之后,也很快就想到了破解之法。

    秦昊还想要收服残明,出兵伐明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直接就拒绝了袁术的要求,而理由则是未经朝廷允许,不可擅自出兵。

    随即袁术动用袁家在长安朝廷中的势力,鼓动刘宏下旨直接命令秦昊出兵。

    在一众‘忠臣’的进言下,刘宏最终下旨名秦昊出兵。

    豫州距离长安千里之遥,一来一回再加上商议的时间,等秦昊收到圣旨也已经是三个月后的事了。

    而在这三个月中,原来交州的刘岱和洪秀全,他们之间决战率先打响。

    随后,镇守寿春的朱元璋,也和刘繇进行了一场,震惊世人的大战。

第639章:朱元璋VS孙武(上)() 
    第639章:朱元璋vs孙武(上)

    到达徐州之后,孙武才发现想出此计的不止他一人,因为他还见到了另外两批人,而他们则是幽青联军和凉汉联军的使者。

    李世民和刘备也都想到此计,想要陶谦袭击自己所在方向明军的后方,所以他们所代表的那路大军也都向陶谦派出了使者,一时间陶谦竟然成了香饽饽。

    青幽联军的使者乃是刘备麾下的孙乾,而凉汉联军使者则是杨坚麾下的宇文化及。

    此二人都是善辩之人,可听完两人的‘表演’后,孙武心中无比庆幸,幸好这次来的是自己。

    “陶使君,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所立之功又岂能比得上东征?”

    见陶谦有些意动,宇文化及趁热打铁道:“如今兖州西线兵力极度空虚,使君若是出兵定然如入无人之际,而一旦攻下明都陈留的话,那这伐明第一功可就非使君你莫属了。”

    陶谦眼中迸发精光,苍老的脸颊也微微为之动容。

    如今明军的兵力几乎全都派到到了五大战线上,这也造成徐州至兖州一线各城的守军的总数量,都不会超过五千众。

    陶谦拥有下邳和彭城两郡,全力发动两郡之力后,征召个三四万大军还是没问题的。

    兖州和徐州之间并没有什么险要的关隘,所以陶谦要是真领三四万大军东征的话,攻破陈留的可能还是很大的。

    陈留,那可是大明的国都,虽然大明对外称是临时的,但毕竟是充当这一国之都的城池。

    陶谦要是能第一个攻破陈留的话,这对所有明军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而汉军这次伐明也基本可以宣告成功,所以当然是这一战的最大功劳了。

    到了陶谦这个年纪,早就看淡了功名利禄,可面对送上门的伐明第一功,也依然是心动不已。

    宇文化及见此,心道了声:稳了。

    孙乾见此心中也知道,这次任务估计是无法完成了。

    就算自己是陶谦,也绝对会选择东征,去争一争这伐明第一功,而不是北上或南下,毕竟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给陶谦带来的收益,都无法和东征相比。

    沉思了许久之后,陶谦终于下定了决心,而就在此时孙武站出,淡笑道:“陶使君,攻破陈留确实是伐明第一大功,可同样也是一条死路,您可要想清楚了再做决定啊。”

    陶谦闻言顿时一愣,随即有些不悦道:“此话何意?”

    “若孙某没有记错的话,从黄巾起义至今,陶使君共与之交战三十七次,却无一战能胜。”

    说到这时,孙武停顿了一下,戏谑了看了眼陶谦。

    陶谦老脸顿时憋得通红,这是他履历上最大的污点,却直接被孙武说了出来,心中自然是恼怒到了极点。

    “住口,我陶谦行事,岂容你这小辈饶舌。”

    面对即将暴怒的陶谦,孙武没有丝毫的畏惧,淡笑道:“使君勿恼,孙某只不过是陈述事实,并无他意。

    须知陈留乃是明都,留守兵马必定精锐,就算使君的兵力数倍于明军,可您真的有把握能攻下来吗?”

    陶谦闻言顿时一呆,三十七战连败的的恐惧的回忆,再次浮现在他脑海中。

    孙武见此,自信一笑,继续道:“大明绝不会看着使君攻到陈留,二恶如今明军主力虽被拖在了东线,但却可以抽调部分精锐返回保卫陈留,比如霸王骑。”

    听到这三个字后,陶谦露出了惊恐的表情,因为当初正是这支部队,如同撵狗一般一直追在陶谦后面,让他连败三十余战,直到再也提不起一战的勇气。

    “陶使君,伐明第一功虽好,但也要有命拿才行啊!”

    陶谦本就畏惧明军的战力,而孙武再次勾起了他心中的恐惧,此时的他哪里还有勇气东征,敢坚持出兵就不错了。

    沉思许久后,陶谦叹息道:“孙先生说的对,东征确实不妥。”

    宇文化及见此顿时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陶谦竟如此胆小,被孙武几句话就说的心生动摇,竟然要放弃这到手的伐明第一功。

    孙乾却是大喜,陶谦放弃了东征,北上的可能自然也就大增。

    陶谦扫视了一下众人,随即沉声道:“老夫决定了,南下助刘繇兄一臂之力。”

    孙乾瞪大眼睛,心中无比的疑惑,而孙武则是一脸的淡然,好似一点都不意外。

    “北上南下,对使君您而言,应该没有区别。”

    孙乾一脸的不甘,继续劝道:“为什么就不考虑一下北上呢?”

    陶谦看了其一眼后,并没有解释,而是淡淡道:“不必再劝,吾意已决。”

    言罢,陶谦转身离去,孙乾张了张嘴,可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

    孙武则走到其身侧,淡笑道:“东征南下北上三条路,陶使君唯独则不会选北上。”

    “哦?为什么?”孙乾疑惑的问道。

    孙武淡然一笑,随即解释道:“南下的功劳虽比不了东征,但陶使君最起码可以夺回沦陷的徐州之地。而北上就算能助青幽联军击败了黄巢,可陶使君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孙乾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他此行的任务,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啊。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二月。

    中原的气温才刚刚回升,而已经真整合完毕的陶谦,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出兵了。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陶谦竟然没有东征,而是选择了南下。

    明军在徐州根本没有多少驻军,而陶谦却有三万五千徐州大军,并且孙武也在一旁协助。

    在孙武的帮助下,陶谦仅用二个月的时间,就轻松收复了被明军占据的三郡之地。

    一统徐州后,陶谦并可有停止征伐,而是兵锋直指江淮,准备与刘繇夹击朱元璋。

    以朱元璋的兵力,守住寿春就已是极限,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对抗陶谦。

    可一旦让陶谦将江淮各城都攻下的话,寿春也就成了孤城一座,被攻陷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陶谦和刘繇的联手,让朱元璋所面临的局势,可谓是严峻到了极点。

第640章:朱元璋VS孙武(下)() 
    第640章:朱元璋vs孙武(下)

    在收到陶谦领近四万大军南下,并且已经攻下徐州消息后,寿春城内的明军士气难免受到影响。

    毕竟待其将江淮各县也攻陷后,寿春一座孤城又能守到几时呢?

    面对这样的局势,朱元璋在第一时间就站出辟谣,说这是汉军想要瓦解己军士气的奸计。

    明军将士对此自然是半信半疑,但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相信朱元璋,内部动荡因此勉强解决,可一日不解决外部的威胁,寿春的危机也就一日无法解除。

    “李文忠,你能别来回走了吗?都快给我晃晕了。”朱文正一脸不满的喝道。

    “我这不是着急嘛。”

    心急如焚的李文忠,不停的来回踱步,随即对朱元璋道:“主公,若是在这么无动于衷下去的话,陶谦可就真的要打到江淮了?”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淡淡道:“稳住,别慌,越是危机时刻,我等才越要冷静行事。”

    朱元璋心中其实也很着急,但却知道自己绝不能慌,因为他才是寿春的主心骨,一旦连他都慌了的话,这一战也就输定了。

    朱元璋的淡定也感染了众将,李文忠强压下心中的焦急,沉声道:“主公,要不咱们放弃寿春退守它地吧?在这么下去可连退路都要断……”

    李文忠话还没说完,却被朱文正给打断。

    “绝不能放弃寿春。”

    朱文正瞪了李文忠一眼,严肃道:“扬州联军在外虎视眈眈,他们正在等着我军突围,一旦放弃寿春失去城墙的庇护,我军必将全军覆没。”

    “那你说怎么办吧?在这么下去,寿春必将成为孤城,失守也是早晚的事。”

    朱文正无言以对,却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

    “总之绝对不能放弃寿春,只要寿春在,扬州联军就无法进入中原,而一旦寿春丢了,南线就此溃败,十万扬州联军将会直接攻进中原,进而威胁陈留。”

    “那你倒是说出个办法来呀?”

    “……总之不能放弃寿春。”

    “你这和没说有什么两样?”

    “总比你的馊主意好。”

    “你说谁是馊主意?”

    “你……”

    朱元璋被麾下将领吵得心乱如麻,忍无可忍下,最终怒喝道:“都给老子闭嘴。”

    见主公发怒,两将不敢再放肆,朱元璋见此冷哼道:“寿春绝对不能放弃,陶谦也必须要解决。”

    “可是该怎么做?”

    “只能兵分两路了。”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沉声道:“朱文正,你替本将守好寿春。”

    “诺。”

    朱文正单膝跪下,正色道:“末将必不负主公信任。”

    “李文忠,你随本将一起去解决陶谦。”

    “好嘞。”李文忠咧嘴一笑,随即又问道:“主公,我们此行带多少兵马前去应敌?”

    朱元璋瞥了其一眼,淡淡道:“一千。”

    李文忠瞪大眼睛,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次询问后才发现自己确实没有听错,于是一脸崩溃的说道:

    “主公,陶谦可是拥有三四万大军,我们只带一千人,这是要敢过去送死吗?”

    “寿春兵马不可轻动,一旦调动过多,难保守寿春不稳。”

    “可一千也太少了吧?”

    朱元璋嘴角闪过一丝冷笑,淡淡道:“徐州军虽人数虽多,但主将陶谦不过庸才尔。陶谦连败我军三十七战,早就畏惧我军如虎,对付区区徐州军,一千黄巾力士足矣。”

    听到主公所说的是一千黄巾力士,李文忠心中也稍许安定下来,毕竟那可是大明最为精锐的黄巾力士啊,对付怂出了名的徐州军,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徐州本来还有丹阳精兵,可随着军中丹阳兵大多战死,丹阳又有被项羽攻占,再加上和黄巾的作战屡战屡败,徐州军的战力已经越来越弱了,所以李文忠才会如此的看不起徐州军。

    朱文正没有李文忠那么乐观,徐州在弱也毕竟有三四万众,一千黄巾力士怎么可能打的赢?

    朱元璋一眼就看出了朱文正的担忧,随即解释道:“放心,本将绝不打无把握的仗。一千黄巾力士确实还不足以对付徐州军,所以本将还准备从陈留和东线两处调兵。”

    “主公,陈留守军本就不足,如何能调得来兵马?东线距离江淮近千里之遥,远水难解近渴呀?”

    朱元璋淡然一笑,轻声道:“陈留守军确实不足,但分出个三千兵马前来支援,并不会影响陈留的防务。东线距离江淮千里路途,确实是远水难解近渴,但前来支援的若是骑兵呢?”

    朱文正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自家主公,而朱元璋的仰头望天,心中又是忐忑又是迷茫。

    项羽,现在可不是内斗的时候,一定要把霸王骑借给我呀!

    中平四年,三月一日,夜。

    朱元璋趁着夜色,领一千黄巾力士离开寿春,北上江淮迎战陶谦,不,应该是孙武。

    陶谦并不知到朱元璋已经离开了寿春,他正在孙武的辅佐下全力攻略江淮,而当发现朱元璋后,一切都已经晚了。

    三月十日,夜,朱元璋亲自领一千精锐夜袭陶军。

    孙武所布置的营寨并无漏洞,但依然被朱元璋识破的大半岗哨,当军队摸到营寨外千米才发觉,但是也已为时晚矣。

    一场夜袭下来,陶军伤亡数千,若不是孙武反应的快,恐怕连粮仓都被朱元璋给烧了。

    朱元璋一击之后立即遁走,暗中潜伏下来,准备进行下一次夜袭。

    三月十六日,夜晚,朱元璋再次准备夜袭陶营。

    月黑风高,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候,而在即将行动之前,大风却吹断了朱字大旗。

    见此不祥之兆,朱元璋面色大变,连忙下令撤退。

    见朱元璋并没有走进埋伏圈,孙武只能下令让伏兵提前杀出,如此虽不能全歼但也能重创。

    一场大战后,朱元璋的黄巾力士伤亡过半,而徐州军的伤亡却更大。

    吃了大亏的朱元璋不在冒险,而是一边骚扰徐州军,一边等待援军的抵达。

    三月二十六,陈留三千援军抵达战场。

    三月二十九日,东线三千虎豹骑抵达战场。

    四月五日,朱元璋与孙武决一死战。

第641章:威震江淮() 
    第641章:威震江淮

    “陶使君,绝对不能喝明军决战。”孙武一脸严肃的对陶谦说道。

    陶谦淡漠的瞥了其一眼,淡淡道:“哦?为什么?”

    孙武见此心中顿时咯噔一声,随即努力解释道:“明军虽人数虽远逊于我军,但是却都是百战精锐,而我军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