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巅峰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巅峰召唤-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匈奴建国了,北方数州对此都震惊不已,可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消息,则更加令人目瞪口呆。

    铁木真竟然要以匈奴、鲜卑为主体,随后整合草原百族,创立一个新的种族,蒙古族。

    除此之外,铁木真还派人着手创造属于蒙古人的文字,蒙古文。

    此消息传出后,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并不比匈奴建国来的震惊,可是传到世家和百家魁首耳中,那可就不同寻常了。

    创建一个国家,和创立一个种族,不,是一个新的文明,这意义能一样嘛?

    在所有有学识之人的眼中,铁木真所做之事,就是即将填补草原文明的空白,而他就是草原的文明始祖。

    儒家,荀况得到消息后,叹息道:“草原真是出了一个不得了的人物啊。”

    法家,胡昭得知后,惊的捏碎了一个杯子,残渣刺破手掌又未曾察觉。

    道家、墨家、工家、农家、名家……所有魁首得知后,全都摇头叹息不已。

    大元国刚一创立,铁木真便派遣使者团前往长安,想要再次和大汉建立邦的同时,在获得汉人的各种技艺。

    除此之外,铁木真则是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种族洗,将所有反对元蒙建立之人统统处以极刑。

    匈奴前单于之子刘豹,无法接受匈奴被蒙古取代,所以联合左贤王呼厨泉起兵讨伐铁木真,可却在中途遭到呼厨泉的背叛,最终兵败被杀。

    不过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刘豹之死是有内幕的。

    “叔父,为什么要背叛我?”

    刘豹无视横在脖颈上的弯刀,不甘的对呼厨泉咆哮道:“你难道真的愿意看到匈奴被那铁木真的那个蒙古所取代吗?”

    已经毁容的呼厨泉,脸上看不出喜悲,答非所问的说道:“没有机会的,我们没有丝毫成功的机会。”

    刘豹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一脸挣扎的沉思了好久后,解脱般的说道:“原来如此。我刘豹可以死,但我匈奴不能灭,叔父,匈奴就交给你了,侄儿去也。”

    言罢,刘豹主动撞在呼厨泉的刀上,直接当场身亡。

    呼厨泉眼中没有丝毫波澜,他其实并不想杀刘豹,可是他没有选择,因为他不想死。

    随即,呼厨泉手中弯刀对着众俘虏一挥,大喝:“杀。”

    刹那间,箭如雨下,惨叫声此起彼伏。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草原各地皆有发生。

    鲜卑慕容家的慕容令、慕容楷,同样无法接受鲜卑蒙古吸收,所以悍然起兵造反。

    铁木真派缱哲拖累为主将,慕容恪为副将,领兵平叛,轻易扑灭叛乱后,两人也都被慕容恪亲自枭首。

    慕容恪当然也不想杀这两位族兄,可是他们不死慕容就会被灭,所以他也同样没有选择。

    所有叛乱无一例外,全部都被平定,而死于这场动乱的人,最少也有十万,囊括了草原的所有种族。

    种融合从来都是伴随着血与泪,而蒙古族也不例外,沐浴着自己人的鲜血应运而生,自此元蒙帝国正式建立。

    ——————

    得知铁木真称帝,并且元蒙一路高歌的消息后,努尔哈赤一脸不甘的自语道:“铁木真,又被你抢先了一步。”

    中平四年(187年),七月,努尔哈赤在辽东宣布登基称帝,并以盛京为都,立国号为大清。

    随后,努尔哈赤为了彻底消化鲜卑,同样宣布以乌桓和鲜卑为主体,整合麾下各大部落,成立满族,并创意满文。

    有元蒙的前车之鉴,满清的创立过程自然是顺风顺水,不过在清洗中所杀的人,却也是一点都不比元蒙要少。

    大乱之后的满清同样迎来大改,而努尔哈赤的汉化改革,可比铁木真要彻底的多。

    努尔哈赤除了大力推广汉人技艺外,还直接推行郡县制,从此满清也将成为半游牧半耕种式的国家。

    努尔哈赤还擅自将东北之地分为辽、金、满三州,并将三韩之地命名为韩州,足可见其野心之大。

    元蒙和满清两国的建立,还有之后的种种政策,震惊了北方数州和长安朝廷。

    大汉现在忙着收拾大明,所以只能懦弱的答应两国使者,所提出的的并不过分的要求。

    两国只是想要一些书籍、技艺等东西,并且还愿意花大价钱来买。

    刘宏连官位爵位都敢卖,所以又怎会在意这些东西?

    元蒙两国虽花费了不低的代价,但却就获得了华夏千年文明结晶的大半,从此元蒙和满清文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第635章:中原大决战(上)() 
    第635章:中原大决战(上)

    元蒙和满清虽然都已成功建立,但是潜在阻碍实在太多,所以其内部并不稳定。

    而想要彻底巩固内部,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铁木真和努尔哈赤显然都知道这点,所有称帝后都默契的选择了休养生息。

    无论是元蒙还是满清,他们的实力都膨胀的太快,没有数年的修整根本就不可能彻底不消化。

    所以双方都准备进行一次长达数年的大修整,先将自身拧成一股绳,努力挖掘完内部潜力,然后在继续征战四方,这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元蒙选择息兵修养,这让晋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并趁此间隙一举将镇北关建成。

    镇北关与雁门关,从此也成了北疆的两根擎天之柱,元蒙想要南下中原,就必须攻下其中之一,而任何一个都不是那么好攻下的。

    而满清的修养生息,也让幽州军可以放心南下,直至彻底剿灭黄巢为止。

    中平四年(187年),七月十日。

    就在元蒙建立一个多月后,满清建立十天之后,项羽和朱元璋两路夹击之下,终于彻底击溃了方腊的叛军。

    方腊突围失败被项羽生擒,其麾下大军除了少部分战死外,大半都表示愿意投降,随即又被指派到抵抗大汉的前线上。

    至于方腊本人,则在被押解至明都陈留的途中,留下一份千字的忏悔书后咬舌自尽。

    曾经雄霸江淮的的一方诸侯,最终却落得懊悔自杀的下场,实在是让人咦嘘不已。

    此时,刘繇的扬州联军已经攻入江淮,孙坚甚至已经率先攻下了重镇合肥若是放任其继续进军,大明南方防线将彻底溃败。

    为了挡住南方的敌军,朱元璋和项羽兵分两路,由朱元璋前去抵挡刘瑶的扬州联军,而项羽则领主力前去支援明帝张胜。

    司州联军的声势实在是太强,除了有李元霸这个‘天下第一猛将’外,更有宇文成都和伍云召这些武将榜前十的猛将,除此之外还有西凉铁骑这种天下精锐。

    张胜在兵力上虽不比司州联军弱,但双方的将领和士兵的战力都相差极大,故而张胜也只能被动防守,而且还守得极为艰难。

    所以项羽也必须前去支援,因为他要是在不去的话,张胜所领的东路军就真的要撑不住了。

    中平四年,七月二十八日,项羽和张胜会师。

    明军见项羽归来,士气大振,并且不在畏惧避战。

    次日一早,项羽出战,首战就对决伍天赐,并且三回合就杀得其落荒而逃,待会合其兄伍云召联手对敌后,却依然不敌项羽十五回合。

    卢植本想让宇文成…都配合伍氏兄弟,三人联手击败项羽,可是却被宇文成…都直接拒绝。

    伍氏兄弟战败后,宇文成…都出战单挑项羽,拼尽全力和其独战了两百多个回合,可惜最终还是不敌战败。

    宇文成…都战败后,汉军只能派出李元霸。

    八月一日,万众瞩目之下,项羽和李元霸再次一战,而这一战打的那叫个天昏地暗。

    双方大战了一天一夜,最终以平局收场。

    时隔一年多,项羽自被李元霸击落峰顶后,又凭借着自身的实力重新登顶,并且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扭转了明军东路的战况,战神之称实至名归。

    八月七日,夜,项羽再次领百骑劫营。

    这次行动虽被李世民识破,但项羽依然凭出色的骑兵指挥能力,搅乱汉营并击杀汉将宇文智及,最终突围而出的依然只有项羽一人。

    一连串的挫折后,汉军主将卢植,最终因积劳成疾而病倒。

    就在此时,远在凉州的董卓瞅准了机会,直接越过朝廷任命李世民担任主帅。

    如此紧要关头,朝廷不敢和凉州军撕破脸皮,也只能默认李世民担任主将,准备待消灭黄巾后在说。

    可是朝廷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竟然真的彻底掌控了司州联军,紧接着司州也彻底被凉军掌控。

    李世民接任主帅后,不但改变卢植之前的战术,反而采用了转攻守的保守策略。

    一心求稳的李世民,想要拖住明军主力,静等战机的出现。

    现在明军看似占优,可实际就好似在钢丝上行走,只要一条战线出错,那就是全线皆溃。

    八月二十日。

    死守冀州南部二郡二国的窦建德,被韩信设计引诱而出,从而被迫和冀州联军进行了一场小型的绝战。

    这一战,三万明军对决四万汉军,而结果自然是由汉军的胜利而告终。

    窦建德麾下刘黑闼,在此战中先后大战数员汉将,最终力乏之下被张一枪刺于马下。

    就连窦建德自己,也被颜良重伤,差一点就战死。

    当然,汉军赢得也不轻松,陈友谅之弟陈友贵被刘黑闼击杀,至此陈友谅的三个弟弟中,就只剩下一个陈友仁。

    逃得一命的窦建德,最终放弃了安平郡,并下来死守不出。

    可由于之前的战败,对冀州明军士气的影响极大,就算窦建德一心死守,也难以阻止大片国土沦陷。

    见局势一日比一日艰难,窦建德心急如焚之下,也致使他本就重伤未愈的伤躯最终恶化,并且病倒昏迷不醒。

    窦建德命悬一线,冀州明军失去了统帅,所以只能向大明朝廷求援。

    张胜和众谋士商议之后,考虑到冀州关系到北线的安危,所以决定命项羽留在兖州,并派范增辅佐其抵御李世民,而自己则亲自领军去稳定冀州战局。

    随着张胜和张良的到来,冀州明军也终于有了主心骨,而随着兖州援军和猛将的加入,冀州局势再次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韩信再次设计算计明军,只不过都被张良给识破了。

    八月二十八日。

    黄巢亲自领军,在孔融行军的途中设伏,并且大败北海两万大军。

    而在此战中唯一美中不足的则是,北海大将太史慈和武安国及时赶到,并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了孔融,否则北海太守孔融必死。

第636章:中原大决战(中)() 
    【三更至,,半小时后改回。】

    第629章:灭明之战打响

    “糜原(屈原)、文天祥、王羲之和王安石,就由你等四人代表本侯,代表我秦军,前往并州出任银川、宁夏、云中和定襄,这四郡的太守一职。”

    这四郡虽都是边陲小郡,前二郡甚至连城墙都还没建,可文天祥四人心中依然激动万分,毕竟再小的太守也比县令要强啊。

    “谢主公信任,我等必誓死效忠主公。”众臣齐声铿锵有力的说道。

    “王旷、王、秦观、白居易,你四人分别出任四郡郡丞一职。”

    秦观等四人一听顿时大喜过望,他们本以为升职无望,谁知主公竟给他们来了这样一个惊喜,毕竟郡丞比太守也不差多少了。

    “谢主公,我等必不负主公所托。”

    秦昊点点头,随即将视线,转移到王猛的身上。

    “王军师,你是父亲钦点的河套三郡政务总指挥,今后可就由你和杨业将军一起,来分管河套三郡的军政喽。”

    王猛好似一点都不意外,淡然一笑拱手道:“多谢晋侯赏识,王猛定不负主公期望。”

    秦昊并没有给各郡任命郡尉,因为郡尉毕竟是武职,还是由晋军中人担任比较好。

    秦昊要是贸然任命的话,可能会让并州武将产生一种,少主更信任自己亲信的错觉。

    王猛、王安石、王羲之、王旷、王、屈原、文天祥、秦观、白居易,这次秦昊送去并州任职的共计九人。

    这次可等于把南阳文臣的近半精华,都直接给并州送了过去,而有这九人担任高位,秦昊相信未来并州必定大治。

    现在秦昊麾下的文臣,能力出众还有刘伯温、房玄龄、荀、韩非、刘晔、蔺相如、王导,治理南阳也依然绰绰有余。

    王羲之所代在的王家,这次长辈大多都被秦昊派到了并州,独留一个最杰出的王导,和王羲之还很稚嫩的七个儿子。

    王羲之的家族人才太多,将他们分散开来任用,能避免王家的权势过大。

    说实话,秦温麾下的文臣阵容并不弱,有戏志才、郝童、司马防、法真、法衍、枣等。

    这个阵容相和任何诸侯相比,都已经算得上是豪华了,只是相比于秦昊有点寒蝉而已。

    秦昊的任命下达三天后,九大文臣就以王猛为首,一起踏上了前往并州的路途。

    王猛等人离开后不久,南阳也正是开始扩军。

    南阳本身就有两百多万人口,再加上之前秦昊赈济水灾难民,致使大量流民涌入南阳,在加上商业上的带动,现在南阳恐怕拥有近三百万人口,所以自然是不缺兵源的。

    秦昊任命白起、岳飞、薛礼、张辽和苏烈五将,负责管理十万大军的征召、选拔、训练、管理等诸多事宜。

    高顺虽然擅长练兵,但秦昊这次并没有将他算在内,因为陷阵营也要迎来新一轮的扩编。

    不只是陷阵营,破军营、虎贲营、飞虎军,铁卫、虎卫、九龙卫,乃至娘子军,全部都要进行扩编。

    这些精锐中精锐,秦昊并不准备将算在十万大军之内,也就是说除了精锐营之外,南阳的常规秦军将要扩军至十万。

    扩编后,陷阵营将用拥有三千人的编制,破军营二千,虎贲营五千,飞虎军一千,铁卫虎卫各三千,九龙卫一千,娘子军五千。

    也就是说,未来秦昊除了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