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栋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栋梁-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儒生身后的大汉对儒生寸步不离,笔挺的站在他的身后,目不斜视,好不威武。

    寇沛涵带着吟吟的笑意,也旋即在儒生的对面坐下。折扇继续摇摆着,忽而又站起,走至周致桌前,看了一下,见周致如同老僧入定般一动不动,纸上一个字也没写出,旋即怒道,“周致,你怎么回事?还不快快写文章,难道是要你来这里睡觉的吗?”

    她这一声怒斥还真是吓得周致浑身一哆嗦,还好此时早已打好了腹稿,并做了几次修改,周致自忖已尽了全力,没有任何纰漏了。

    程定邦噗嗤一声乐了,可看了一眼那中年儒生,立刻感觉不妥,慌忙将嘴巴捂住,继续修改文章。

    周致慌乱的点点头,狠狠拍了一下额头,“哎呦!写文章,写文章,我这就写!”

    周致说罢,取过毛笔,在纸上写下了文章标题:百姓足,孰与不足。

    看周致开始写了,寇沛涵才一脸愠怒的回到了她的座位上。

    周致而后便是破题:民自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接下来是承题,而后一气哈成,一篇五百多字的文章跃然于纸上。

    写完之后,又从头到尾审视一遍,将墨迹吹干,周致便站起,朝曲任彬道,“曲先生,小子写完了!”

    小童便把文章取了,送到了曲任彬手上,曲任彬开始认真审阅。

    先不论内容,单单是那一手隽秀的小楷,就让曲任彬眼前一亮。暗道,这字写得和那篇《子曰》笔迹完全相同,看来这周致确有其才,并不是什么招摇撞骗之徒,老夫起先是错怪了他啊。

    有了这样的心理,再细看周致的文章,曲任彬的脸上先是惊愕,而后是眉头慢慢舒展开,看到最后脸上竟带了欣喜之色。

    曲任彬看罢,也不说话,将文章递给那中年儒生,儒生便一脸平静的观看起来。

    程定邦眼见周致写完交卷,不由得额头冒汗,加快了速度,同时一颗心也无比狂躁了。

第122章 拍案惊奇() 
寇沛涵眼见曲任彬看完了文章,早已耐不住性子,急急的问道,“怪老头,周致写的这篇文章如何?”

    曲任彬笑而不答。

    一旁的程珂额头上也见了汗,程定邦还没写成,而人家周致却运笔如飞,写完交卷了。虽然他没有看到周致写出的文章,但他也已断定周致的这篇文章着实不错,若不然曲任彬也不会将文章递给那中年儒生观看。

    好在程定邦随后交上了文章,曲任彬便旋即看起来。程珂也便凑过去,站在曲任彬身后,细细端详起他儿子的文章来。

    交了文章后,程定邦便一脸不屑的看了看周致,傲气十足的站在桌案前,等着曲任彬的点评。

    不得不说程定邦做出的这篇文章中规中矩,结构也甚是严谨规范,算得上一篇好文章,这应该是程定邦最高水平的发挥了。只不过程定邦因为最后心内焦急,写出的字有些潦草而已,这自然只是小瑕疵了。

    看完之后,程珂的脸上露出喜色,朝程定邦欣赏的点点头。程定邦心花怒放,更是傲慢不已,他几乎等不得曲任彬宣布结果了,早已站在了周致跟前,一脸鄙夷的瞅着周致。

    可就在这时,桌案上传出“啪!”的一声响,紧跟着一个沙哑的声音,“写得好!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周致和程定邦,还有寇沛涵齐齐的朝桌案那边看去,刚才拍案惊奇的是那个中年儒生。

    此时儒生还是一脸兴奋,道,“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礼哉?”

    他说的正是周致那篇文章的承题部分。

    随后那儒生朝曲任彬道,“恩师以为如何?”

    “呵呵!光耀之言不差,此篇文章读罢,真有耳目一新之感。呵呵!说来老夫也是许久未见到如此文章了。”曲任彬也赞赏说道。

    程定邦早已愣住,不对呀,刚才这句话好像不是自己写出来的。

    啊?难道是周致所写?

    如此说刚才知县大人和曲伯伯是为周致的文章惊奇了?

    不应该呀,怎么会这样?周致可是个乡巴佬,甭说没上过县学,就是连村里的社学都未读过,况且他读书才不到一年,竟写出比我这“庆都神童”还要好的文章来?

    那一张傲气的脸在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一双小眼睛也暗淡无光,朝着他老爹程珂看过去。

    程珂其实早已察觉事情有些不对头,曲任彬在看完周致的文章后递给了知县,可看完了程定邦的之后,却顺手放在了一边。由此可见,周致的文章才更胜一筹。

    果然,曲任彬说道,“周致,你且过来,先行见过知县大人!”

    直到此时,周致才知晓那中年儒生是庆都知县陈光耀。能和知县有一面之缘,而且写出的文章得到了知县的赞誉,那对自己绝对是一件无比幸运之事。

    要知道,知县大人在自己日后考秀才的时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致急忙朝知县陈光耀行跪拜之礼。

    周致只是个白身,民见官行跪拜大礼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未等周致跪倒,一旁的寇沛涵却拉住了他,道,“知县今日穿着便衣,这跪拜之礼就可以免了!”

    陈光耀苦笑着看了一下寇沛涵,朝周致道,“就依了小涵,免了吧!”

    他称呼寇沛涵为小涵,从这一称呼可见他和寇沛涵之间的关系之亲近了。

    跪拜之礼虽免,但周致还是朝陈光耀深深的鞠了一躬,这让陈光耀心下很是满意,赞许的点点头。

    “白岳村小子周致见过知县大人!”

    “呵呵!不用说了,刚才小涵已和本官说过你。”陈光耀脸上带着微笑说道。

    曲任彬接过话头,道,“周致小子,刚才老夫是错看你呐!呵呵!你果然有才,老夫甚为欣赏。你且过来,看你刚刚写就的这篇八股文。”

    周致急忙应声,朝前走了两步,立于桌案前,十分恭谨谦卑,道,“请先生指点!”

    “此篇八股立意新颖,称的上一篇佳作,你能在短短一个时辰写出,实属难得。

    但此篇文章也有些瑕疵,先从这最后的大结说起,……”

    老学究终归是老学究,对八股文写作的见解可谓高屋建瓴,滔滔而论,直听的周致茅塞顿开,心胸似乎也跟着开朗了很多。

    陈光耀此时也是侧耳细听,不住的频频点头。

    说到最后,曲任彬一声长叹,道,“唉!说起来老夫这番理论,不知和那些学生说了几次,可学生们却总是不能领会其中要义。

    说来真是可笑,亦是可悲。老夫的学生们没有几个能写出这等佳作,都不及你一个只读了数月书的乡野少年啊!”

    曲任彬说着朝程定邦看过去,此时的程定邦和他老爹程珂早已脸色通红,张口结舌,那副模样甚是狼狈。

    刚才知县陈光耀也好,曲任彬也好,没有人提及程定邦的文章,也没有人和他们说话,他们俨然成了多余之人,倍受冷落。

    借着曲任彬刚才的一番宏论说完,程珂就要提出告辞。

    可没等他张口,寇沛涵一脸得意朝程定邦道,“听说你是什么‘庆都神童’,还是个秀才,一个秀才写出来的文章竟比不过一个乡野少年,咯咯,你这个神童羞也不羞?”

    寇沛涵此时心花怒放,如何不借机要好好羞辱一下程珂父子?

    寇沛涵虽女扮男装,但因为曲任彬一口一个丫头,她的女儿身也就不是什么秘密。

    程珂和程定邦虽说不认识寇沛涵,但从曲任彬对她的态度,以及她敢在陈光耀跟前撒娇耍赖,那陈光耀非但不恼火,甚至更加喜爱,他们自然断定寇沛涵大有来历。所以此时就只能听着寇沛涵的奚落,却是一句话不说。

    羞辱了几句程定邦,见程定邦没有丝毫反击之意,寇沛涵便感索然无趣了。回过头俏脸一扬,道,“周致,你傻呀?还不快快拜师!”

    周致恍然,刚才曲任彬给了自己这么多的指点,俨然是有收自己为学生之意了。这样想来,自己还真是有些傻了。

    周致慌忙朝曲任彬施礼,“学生……”

    只说出了两个字,寇沛涵却咯咯的一笑打断了他,而后俏脸一板,道,“说你傻你还真是傻,谁让你拜这个怪老头为师了?我说的是要你拜他为师!”

    玉指一指,她指的却是知县陈光耀。

第123章 初识大佞臣() 
曲任彬顿感十分尴尬,不过他看了一眼寇沛涵,脸色旋即舒展开,带着温和的笑道,“你这丫头,哼!”

    寇沛涵朝曲任彬俏皮的一笑,曲任彬更是没有丝毫怨艾。唯有暗暗可惜,说起来若真能收下周致这样的学生,也算是老来圆满了。可,呵呵!有了这个鬼丫头,老夫的夙愿是无法达成喽。

    陈光耀早已愣住,万万不曾想到寇沛涵竟让周致拜他为师。他是知县,虽然是进士,但从来不讲学,也不收实质性的学生。

    依照大明此时的规矩,但凡是庆都县内的读书人有考中秀才的,那都是知县陈光耀的学生。不过那种师生关系只是一个名义上的。

    可像是周致这样的白身要拜他为师,这让陈光耀还真是为难起来。他为难的是寇沛涵开口了,这就不好拒绝了。

    直接拜知县为师,周致也感觉不妥,但寇沛涵说话了,周致早已发现知县和寇沛涵之间的关系很亲近。周致就暗暗想道,不妥就不妥吧,真拜了知县为师,那对自己来说是太大的惊喜,太大的荣幸了。

    这样一想,周致就很听话的给陈光耀行拜师之礼。

    刚才没给陈光耀跪下,可这次周致却是结结实实的跪下了。弄得陈光耀更是左右为难,一脸的犹豫。

    “陈叔叔,莫非你不愿意收周致这个学生么?刚才他写出的文章你也看到了,周致可是聪明绝顶哩。

    陈叔叔,不是我说你,在我看来,你收下周致这个学生是你的荣幸呐!周致未来的成就绝对比你这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要强上很多。”寇沛涵小嘴一张一合,板着一张俏脸说道。

    听寇沛涵如此夸赞自己,周致的那颗心早已乐开花,喜不自胜。

    “小涵啊小涵,唉!……”陈光耀无可奈何道。

    随后就朝周致道,“起来吧,周致,你这学生本官收下了!”

    “小子谢过知县大人!谢过恩师!”周致心下万分欢喜,朗声道。

    周致此时如何能不喜?这一次庆都县之行可谓收获颇丰,周致一个乡野小子竟一步做了知县的学生,这意味着周致在明年的小考时,第一关县试是必定会过的。试问知县出题,知县的学生若是再考不过,那知县的颜面还会有吗?

    周致起身之后,垂首侍立。

    陈光耀再度上下端详了周致一番,很满意的微微点头。随后朝曲任彬说道,“恩师,我虽收下了周致这学生,但却无暇点拨教导他,这一切还是需要恩师多多费心呐!”

    曲任彬笑道,“老夫自然知晓,呵呵!周致现在既是你的学生了,我就将我毕生所学都一一传授于他。”

    曲任彬和陈光耀甚是亲近,情同父子,此时他这样说,自然会这样做。

    周致慌忙又谢过曲任彬。

    曲任彬道,“周致,从明日开始你就在县学住下,你算不得县学的正式学生,老夫每有余暇就会教你。老夫书房之中藏书不少,老夫为你列一个单子,你每日按老夫的要求去做即可!”

    今日可谓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幸运至极,周致的一颗心早已狂跳不已。

    不过周致很清楚,说来这一切得来的虽说很容易,但主要还是沾了寇沛涵的光。

    周致不禁满是感激,目光炽烈的朝寇沛涵看过去。感受着周致这样的目光,寇沛涵霎时俏脸羞红,就宛若是那火红的晚霞,美极,耐看至极。

    寇沛涵刚才如此关照周致,谁都能看出来,情窦已开的寇沛涵对周致是有了情意。

    曲任彬和陈光耀相视一笑,不过那眼神中显然含有诸多惋惜。

    是呀,寇沛涵是名门之女,可周致只是一个乡下的穷小子,这怎么看他们都不般配,门不当户不对。

    可寇沛涵的脾性他们又是非常清楚的,甭说他们劝说不了。寇沛涵的脾气真犟上来,就是寇沛涵的父亲寇大刚都无可奈何。

    寇大刚是倒马关千户所的千户,而这陈光耀恰是唐县人,陈光耀自幼家境贫寒,但读书刻苦,考中了举人之后,便和寇大刚相识,并且有了来往。

    陈光耀考中进士,在庆都县当知县,自然更是和唐县的寇家走的紧了。寇大刚和陈光耀虽说官职有些差距,但却兄弟相称,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正是因为两家有了这样的关系,寇沛涵和他哥哥寇通便经常来庆都县玩耍。寇沛涵更是得了陈光耀的喜欢。

    至于曲任彬,他和寇家也是多少年的情意了。曲任彬早年间家庭困窘,以至于在进京赶考的时候都没有回家的路费。还是当时在京为官的寇沛涵的高祖寇深,念在同乡的情分上帮助他,才让他得以归家。

    以后寇深又对曲任彬多次帮助,让曲任彬感激不已。

    正是因为得了寇家的帮助,曲任彬便对寇家常怀感恩之心,这些年来和寇家的关系一直不断。

    此时的陈光耀和曲任彬几乎同时想到,寇沛涵是偷着跑出来的,若是再让寇大刚得知寇沛涵竟对一个乡野小子产生了情谊,想来寇大刚定然责怪他们二人不加阻止。

    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快让周致成为饱学之士,让周致的地位步步提高,可能到时候寇大刚的火气才会小一些。

    程珂和程定邦眼见周致走了大运,拜了陈光耀为师,一时羡慕嫉妒恨不已。

    这次本来想坏了周致的好事,羞辱周致的,不成想最后竟让自己弄了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周致有了知县学生的身份,日后若是再想和周致为敌,整治收拾周致,可就要难上加难了。

    不过他们父子都是睚眦必报的小人,这口气是断然难以咽下去的。

    尤其是程珂,可谓老谋深算,诡计多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