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栋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栋梁-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致随后又龌龊的想到,也难怪弘治皇帝一辈子会只守着一个女人哩。呵呵!就他这样的身子骨,女人多了他也照顾不过来呀。

    其实早在周致刚刚进了御书房的时候,弘治皇帝的一双龙目就紧紧盯在周致身上。内阁首辅徐溥的一双老眼也是盯着周致看。两人见到周致那俊朗的相貌都是暗暗点头。

    尤其是徐溥,他本是爱惜人才的人,听闻了周致在庆都县,以及后来的国子监都弄出来了不小的动静,他就对周致生出几分喜爱之情。

    弘治皇帝也好,徐溥也罢,他们都很清楚当下大明的形势,大明重视人才不假,但看重的却不只是人的才学,对人的相貌也非常重视。呵呵!但凡是为官者,必须要五官端正,相貌必须要说的过去。

    可能真的应了那句话,长的丑不是你的错,但长得丑还出来吓人那就不可以了。作为一个为官者,假若长相丑陋,百姓们看到了都生出厌恶,或者是害怕,那这个为官者即使再怎么一心为民,也是难以实现抱负的。

    像是白岳村的陈文举那样的长相,即使考中了进士也是不能为官的。

    没办法,大明的现实就这么残酷,甚至有些不通情理。

    周致虽说身上带着土气,但也算是一表人才,徐溥就心下更加喜欢。暗暗想到,周致这样的年轻后生,在日后若是考中了进士,定然能成为朝廷栋梁。

    听闻周致才学不浅,尤其是从李东阳口中得知,这个周致写出的文章着实了得。在周致初来国子监的时候,周致写出的文章在国子监那众多监生中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可是周致只是在国子监经过了几个月的学习,文章就写的出类拔萃,尤其在得到杨廷和董越还有李东阳的指点,更是突飞猛进。若是说现在的在国子监论起写出文章的优劣,周致的水平俨然是一流的,有时候可以说是佼佼者。

    这只能说明周致读书刻苦,并且头脑甚是聪明。

    而且从周致收拾大太监李广那件事来看,周致心计很深,手段也不少,他断然不是那种死书呆子的类型。

    大明正是需要像是周致这样的人才。

    徐溥甚至想到,他自己老迈了,可能看不到周致在大明施展手脚了,但他相信,只要是将周致引导得当,他定会为大明做出很多事情。

    徐溥心下这样想着,不由得盯着周致又是详细看了一番,这才朝弘治皇帝看过去。此时的弘治皇帝还在盯着周致看。周致此时虽说是在跪着,但弘治皇帝就能从周致的举止看出周致的成熟稳健。

    弘治皇帝和徐溥相视一笑,弘治皇帝道,“免礼吧!”

    “谢皇上!”周致的声音清朗,说道。

    随后周致站起身。

    弘治张口道,“今日朕召你来,就是想见见你。朕早就听说了,你现在是太子伴读,太子在你的影响下,现在乖巧听话了很多,读书也很是用心了。

    呵呵!说起来朕还真是要感激你呐!”

    弘治皇帝说话的语气很和缓,周致能清晰判断出史书记载的果然没有错,弘治皇帝真是一个慈祥和善的皇帝。

    可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他的手腕却也是非常了得的。

    周致慌忙谦逊道,“皇上,其实皇上说的夸大其词了。周致只是一个乡下秀才,见识短浅。太子能有今日的变化,一来是太子的几位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品行无比端正之人。他们的才学也是甚高。再有就是太子其实是一个心地善良,而且分外聪颖的人。他只不过是年少贪玩些罢了。

    现在年岁稍稍长了,势必会发生变化。”

    周致自然不敢揽功,将太子转变的功劳归在杨廷和董越和李东阳身上,这就显得周致很有良心。要知道,周致是太子伴读,太子的老师其实也就是周致的老师了。

    再有将太子的转变推到太子个人身上,这显然是在拍弘治皇帝的马屁了。

    是呀,有谁愿意听到自己的儿子不争气,甚至是个笨蛋呢?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弘治皇帝心下不由得很是欢喜,那一张略显苍白的脸上浮现几许笑容。

    弘治微微动了一下龙体,接着说道,“周致,朕刚才好好看过了你,也知晓你不少的事情。日后你还要刻苦读书,今年的秋闱要考中举人,明年的会试也要争取考中进士。

    呵呵!在明年的殿试之时,朕可是想看到你的身影哩!”

    周致慌忙跪倒,说道,“周致谢皇上的关心和鼓励,周致定竭尽全力,不辜负皇上的殷切希望。”

    “呵呵,起来吧。来,朕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当朝内阁首辅徐溥徐阁老。“弘治道。

    其实周致早在一进来的时候,就发现了白发皓首的老者。周致猜测他定然是朝廷的一位重臣,却不曾料到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内阁首辅徐溥,周致就庆幸不已,没想到今日竟然一下子就见到了皇上和内阁首辅两个天大的人物。

    看来自己这几日真是走运了。

第408章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在后世的史书上,周致对徐溥的了解其实不少。徐溥在弘治一朝可用“丰功伟绩“来形容。对这样一位大人物,周致是满怀崇敬的。

    周致刚刚站起,又急忙跪倒,朝徐溥行礼。

    徐溥面色如常,说道,“起来吧,刚才老夫也看过了你。别的就不说了,老夫今日就当着皇上的面问你一个问题。”

    周致一愣,暗道,这徐溥真是个怪老头呐。初次见面,而且是当着皇帝的面,竟然要考较自己了。

    这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呀。自己若是顺利回答出徐溥的问题还好,若是回答不出,那可就在皇帝跟前失了颜面,给皇帝留下一个很不好的印象了。

    唉!这老头真是怪呀!

    也难怪了,像是徐溥这样的大人物,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很怪的。是呀,没有点儿怪脾气,没有些怪异的性格,和天下普通的众生一样,也不会在大明朝廷做出很大的事情,名留青史呀。

    这样想着,周致刚刚站起,便不卑不亢,很是稳重的说道,“请阁老问吧,周致定竭力而为。”

    是呀,只能这样说了,这样也就算是很有自信了。

    若是信心满满的说能回答老徐溥的问题,到时候回答不出,那今日恐怕自己留给弘治的印象就更加的差了。

    “周致,你虽是乡下秀才,但想要为大明做出些事情,所谓胸中有壮志,那就应该清楚一些朝堂里的事情。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才是一个大明才子应该具有的东西。

    当朝内阁有四个人,老夫徐溥愧为首辅一职,下面还有三个人。你也看到了,老夫已然年迈,实在干不动了。那老夫就问问你,老夫致仕之后,这内阁首辅一职由谁来担任较为合适?”

    周致闻听,旋即一愣。

    任命内阁首辅,这是皇帝的事情,徐溥竟然让自己一个小小的秀才说出。而且还当着皇帝的面,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这就是徐溥对我的考较吗?

    唉!真是搞不明白了,这样的问题他为何问我?

    岂止是周致?就是连弘治皇帝也是愣怔了片刻。徐溥这是怎么了,刚才朕和他说的事情,如何就告诉了周致,而且还问周致谁最为合适?

    一个乡下的秀才,他对朝政这么重大的问题岂能会有好的见解?

    不过,随后弘治皇帝就明白了徐溥的良苦用心。徐溥用这个问题考较周致是再合适不过了。徐溥说的很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若是周致只是死读书,不关心朝廷之事,那他这样的人即使日后考中了进士,岂会做一个认清形势关心朝政和百姓的好官?

    弘治皇帝这样想着,就把目光投注在周致身上,观察着周致的神色变化。

    周致起先时候,脸色还真是微微变了一下,转瞬间就恢复了正常。面色从容,很是老练沉稳的说道,“徐阁老,这个问题是朝廷大事,是皇帝的事情,周致是不应该插嘴的,

    但既然阁老问起周致,周致虽作为一个乡下秀才,但也正如阁老刚才所言,要关心天下大事。

    徐阁老自然不用说了,在内阁之中,除了徐阁老外,还有三位大人。这三位大人周致斗胆,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

    周致说到了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徐溥好像兴趣很大,立即问道,“说吧,用哪几个字?”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周致说道。

    简单的几个字便道出了内阁中三位大人的特点。听的弘治皇帝当即龙颜大悦,说道,“好一个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说的好,真是太好了。这几个字朕都没有想到呐!”

    徐溥也惊奇不已,没想到周致竟然会有如此真知灼见。

    呵呵!其实这哪里是周致的什么真知灼见?“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这是后世史书的记载,是对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人的准确评价。

    就是在正德时期,这样的概括其实也早就有了。

    可现在的李东阳,刘健和谢迁,虽说是内阁成员,但他们的真正才华还没有施展出来。毕竟现在的内阁首辅是徐溥,有徐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阁老在前面挡着,还轮不到他们三人。

    徐溥和弘治皇帝其实对他们三人的性格和特点也是很了解的。只不过没有周致这样的精准判断,精准说法罢了。

    周致尽管没有说接下来谁做内阁首辅最为合适,但弘治皇帝和徐溥其实心里都有了定位。是呀,谁做首辅,那就看现在的大明朝廷需要的“谋”多,还是“断”多,或是“侃”多罢了。

    徐溥说道,“后生可畏,你的回答老夫很满意,算是过关了。不过老夫还是要叮嘱你几句。

    老夫听闻你才学不浅,而且也很聪明机智,但你也不要妄自菲薄,高傲自大。日后还要虚心求教,多读书,多关心大事,多关心百姓疾苦,这样才会在日后为我大明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

    “周致谨遵阁老教诲!“周致很是感激的谦逊道。

    要知道,周致和徐溥非亲非故,而且还是初次相识,徐溥就这样教诲周致,这无疑是说明他很看好周致,无疑是说明徐溥真的是十分爱惜人才了。

    弘治皇帝又简单问了一些周致家里的情况,这自然是表示关心了。而后便轻轻挥手让周致退下。

    其实依周致今日的表现,和以前对太子的帮助,弘治皇帝是应该给周致一些赏赐的。可弘治想的是周致只是个秀才,给他什么样的封赏也不合适。

    周致走后,弘治皇帝朝徐溥看过来,徐溥笑道,“这个周致,呵呵!杨一清收了一个好学生啊!”

    弘治说道,“今日听闻了周致的回答,困扰了朕许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呵呵!徐卿可以放心的致仕回家了。

    明日早朝,朕就颁旨,准允徐卿致仕,让刘健担任内阁首辅。”

    “皇上圣明!”徐溥终于跪在了弘治跟前,喜悦道。让刘健当内阁首辅其实也是徐溥的内心想法,只不过他不敢说出而已。没想到今日周致竟帮了他的忙。

第409章 弄死他() 
这一次弘治皇帝虽说没有给周致任何赏赐,但大太监吴经却是看的清楚,弘治皇帝对周致很是喜欢。照着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周致这个人前程不可限量,自己想报复周致非但做不成了,还有可能自己被周致这个乡下人给收拾了。

    不行,绝对不能任由周致这样发展折腾下去了。

    吴经想着,两只不大的眼睛迸射出两股寒光,凝望着周致的背影,嘴角浮现几许阴冷的狞笑。

    当夜晚间,在吴经的府邸,灯火通明,吴经和郭良,还有魏彬三人在一起饮酒。

    值得一提的是吴经因为以前是跟在李广身边的太监,他起初在京城是没有府邸的,他的住所在宫里。可等到吴经顶替了大太监李广,吴经狠狠的发了一笔大财,也就开始学着李广的样子,在京城外购置了一处宅院。

    当然了,吴经还算是个聪明人,他可不敢像李广那样弄出一个堪比皇宫还要大的宅院。他知道树大招风,那是作死的节奏。何况现在的吴经才刚刚起步,他手里也没有那么多的银子。

    吴经和郭良其实起先没有多大的交往,只不过在吴经当上了宫里的大太监后,两人的交往就慢慢密切起来。况且两人的脾性很有些相同,都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人。

    魏彬和吴经早就相识,两人在宫里时常互相帮衬,自然关系匪浅。在吴经的介绍下,魏彬和郭良也就熟稔并且要好起来。

    说起来武定侯郭良在官场混了这么久,依他现在的身份地位自然瞧不起魏彬。但郭良也是聪明人,知道现在的魏彬虽说不起眼,但他毕竟是跟着太子了。想来在日后魏彬的地位定然会逐步提升,手握权柄。

    在他们三个人中,魏彬的身份最低。不过魏彬很能喝酒,又有吴经从中斡旋和帮助,所以他们三人在一起,魏彬倒是表现的很镇定,丝毫不感觉怯懦和身份卑微。

    郭良前一阵子因为在李广的挑唆下抓了寇大刚,寇培涵告御状告到了太皇太后那里,郭良被弘治皇帝狠狠训斥了一通,让郭良即刻放了寇大刚。

    因为这件事情,郭良安分了好些时日。不过受到皇帝训斥,说起来这一切都是寇培涵引起的。而寇培涵却是受了他相公周致的指使,郭良堂堂的侯爷竟然间接被周致弄得在文武大臣们跟前抬不起头来,自然心怀怨恨。

    他不敢怨恨皇帝,怨恨李广吧?李广也已经死了,所以就把这一切都记在了周致头上。

    李广的事情过去三四个月了,郭良也就慢慢振奋起来,准备朝周致下手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经就把今日皇帝召见周致的事情说出。郭良当即道,“不能再等了,必须要尽快将周致这小子赶出京城,让他的名声扫地。不然照这样下去,等这小子考中了举人,进士,这小子有一天会骑在我的脖子上拉屎呐!”

    吴经说道,“是呀,咱家也是这么想的。说起来我们三人都和周致不是一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