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栋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栋梁-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难怪了,寇沛涵早已寻思道,对吴经这样的阉人,绝对不能正眼视之。你是我老公的仇人,那就更是我寇沛涵的仇人了。

    吴经和刘瑾闹了个索然无趣,也不便去拜望太皇太后了,便怏怏的转回身回去复旨。

    至于张永,此时很欣喜。

    他惊叹于寇沛涵的造化,又是对寇沛涵极为佩服,更重要的是为寇沛涵和周致高兴。

    寇沛涵又去见过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笑道,“有了这面腰牌,呵呵,涵儿就可以随时可以见到本宫了。

    涵儿可是要记住了,你可要隔三差五就来看望本宫,莫要本宫想的厉害了。”

    寇沛涵则是满脸含笑的安慰太皇太后一番,这才向她辞行,从清宁宫出来。

    夜已很深了,寇沛涵悄然出宫,有了腰牌,自然来去自由。

    宫门外不远处,周致和齐彦武还在冷风中焦急等待着。周致此时几乎要闯宫去寻涵儿了。涵儿到底见没见到皇上,涵儿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就是涵儿在宫里遇到了危险,张永哥也应该出来报个讯息呀。

    当看到娇妻涵儿匆匆而出,走路很是欢快,周致的一颗心旋即就放了下来。

    夫妻相见,周致再也顾不得齐彦武在场,伸出双臂便是把寇沛涵拥入怀中。寇沛涵则是激动的说道,“老公,成了,我们的事情成了!”

第374章 扬名() 
寇沛涵很是精明,她知道皇上既然赏赐了自己,那自己爹爹的事情自然就跟着解决了。李广贪赃枉法,贪墨收受了那么多的贿赂,想必现在消息已经从宫里传出去,武定侯郭良就是再蛮横霸道,也定然知道轻重。何况皇上早已知晓了爹爹的事情,焉能不管,他焉能轻易放过郭良?

    周致等三人朝客栈慢慢走回,寇沛涵详细将进宫后发生的事情说给周致听。

    周致听完,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幸运,真是太幸运了。没想到涵儿竟还有这等造化。紧紧拉住涵儿的小手,心里说不上的无尽欢喜。

    太皇太后因为有过吩咐,要寇沛涵隔三差五就要进宫去见她,所以寇沛涵也就不能很快离开京城,索性就住在客栈了。

    至于日后,等和太皇太后混的更加熟了,不需要频繁去见太皇太后了,寇沛涵再打算回家。

    第二日是国子监开学的日子,周致和寇沛涵早早起身,还没来及洗漱,一个身材矮瘦,但五官甚是端正,周身散发出一股英气的中年男子,带领着五名官兵,送来了寇大刚。

    官兵见到寇沛涵,自报家门说叫靳武,是后军的一名千户,他是奉了后军右都督郭良之命而来。

    寇大刚倒是一脸轻松,看他这副模样,这些时日也并没有遭到什么罪。可寇沛涵见到爹爹,立时双目含泪,叫道,“爹爹!”一头扎进了寇大刚的怀里,而后又是推开寇大刚,上下左右的好一番细致检查。

    寇大刚呵呵笑道,“孩儿这是作甚?爹爹平安无事!郭都督将为父虽说是抓进了京城,但却每日好喝好吃的待我。这不是又把爹爹放回来了吗?

    都督大人还说了,他派去的人在倒马关千户所查了一通,查出为父为政廉洁,治军有方,不久之后他就要奏请皇上,升迁为父呐!”

    寇沛涵听了更是喜极而泣。

    一旁的靳武一脸郑重的朝寇大刚和寇沛涵父女说道,“都督大人这次派下官来,就是要把寇大人亲自送到寇姑娘手里。都督大人说了,日后但凡是寇姑娘有事情,只管向都督大人张口,都督大人定然竭力而为。

    还有周致秀才,都督大人还说了,少爷郭勋对周秀才年前多有不敬之处,都督大人定会好生教导少爷。”

    也难怪了,说不定郭良是受到了皇上怎样的训斥呢。也亏得他是皇亲国戚,若不然还不知道会受到怎么样的惩处,官位保住保不住都是个问题了。

    周致、寇大刚自然很和气的靳武说了一会儿话,靳武便带着那五名军士告辞离开。

    靳武刚走,寇大刚还没来及问周致和寇沛涵这次事情的经过。一名身材魁梧的太监领着几名小太监,身后是三辆马车,他们便进了客栈,来寻寇沛涵。

    寇沛涵认的他就是昨日跟着吴经传旨的那个太监。他自己称呼叫刘瑾。

    刘瑾自然是来给寇沛涵送昨日的赏赐的。寇沛涵欣然接受。不过这么多东西,留在客栈显然不是办法,便眼瞅着周致,投过来询问的目光。

    呵呵!在周家,很大程度上周致是一家之主。老婆虽说得了赏赐,银子,但也要周致安排才是。

    周致得知了站在面前魁梧的太监是刘瑾,早已惊愕不已。

    如果说李广在明代弘治一朝弄出来不小的动静,那眼前这位刘公公此时应该粉墨登场了。看样子他现在混得还不是很好,不过日后的正德一朝,这家伙就要有权倾朝野的节奏啊!

    以此同时,刘瑾的一双小眼睛也正盯着周致。他很清楚,寇沛涵虽说得到了太皇太后的喜欢,更是得了皇上的赏赐,但寇沛涵终究是女流之辈。据吴经说,周致才是最为厉害的人,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日后一定要小心应对。

    在刘瑾想来,既然吴经这样说了,那周致就绝不平凡。再经过他稍稍一扫听,便得知了周致去年用很短的时间就在国子监里弄出来很大的动静。虽说现在周致的文章在国子监还不是出类拔萃,但日后定然是后来居上。

    更为关键的是周致竟和太子朱厚照相识了。

    未来是朱厚照的天下,这周致早早的就与朱厚照相识,那他日后还愁没有前程吗?

    周致既然是吴经的敌人,那自己就应该多方接近才好。日后周致真若是混出了名堂,那自己和他联合起来,收拾吴经也就不会费力了。

    总之,像对待周致这样的人,宁可为友,不可为敌。

    刘瑾有了亲近周致的想法,可周致却是对刘瑾没有这样的感觉。周致想到,日后这刘瑾可是会祸害朝廷的,那日后自己和他定然尿不到一壶了。

    周致感觉最为不爽的是明知刘瑾日后是个坏太监,可此时却无能为力去阻止,去遏制。

    不过眼下刘瑾对自己是一张笑脸,周致便也笑呵呵的朝刘瑾施礼,“乡下秀才周致见过刘公公。”

    “周致秀才,不要多礼,咱家其实对你们夫妻很是钦佩呐!周夫人得了这些赏赐,想来放在这客栈多有不妥,周秀才若是信得过咱家,咱家就吩咐人给你送回庆都老家如何?”刘瑾笑吟吟的说道。

    显然刘瑾说做就做,他现在就准备亲近周致了。尽管说周致现在只是个秀才,名不见经传。

    周致对刘瑾送上门来的好意不好拒绝,也便答应下来。刘瑾则是十分欢喜的做了一番吩咐。

    刘瑾现在在宫里的地位虽说还不高,但他靠上了吴经,和谷大用、邱聚等人关系匪浅,几人互相帮衬,也是有点儿势力的。像是安排送这些绸缎银子自然是轻而易举之事。

    刘瑾又和周致等人说了会儿闲话,便苦着一张脸说道,“唉!咱家就是个劳碌命,这宫里的事情太多,咱家现在就告辞了。”

    言罢,扬长而去。

    时候已经不早了,周致简单收拾一下,和老丈人寇大刚还有娇妻寇沛涵打过招呼,便带着齐彦武去国子监。

    周致所不知道的是,就在昨天夜里,弘治皇帝就下了命令,查抄李广府。搜罗出来的金银财宝,玉器古玩不计其数。说李广富可敌国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弘治皇帝当即又下了命令,对李广鞭尸,而后曝尸三日,任何人不能为李广收尸。李广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京城百姓,乃至天下百姓和官员无不拍手称快。

    而这一切在百姓中的传言是一位侠女从李广家里偷出来账册,而后进献给了皇上,皇上才发现了李广的一切的。

    那侠女叫寇沛涵。

    一时间,寇沛涵的名字传遍了各个地方。而更有人说寇沛涵其实只是武艺高强,而在寇沛涵身后的主谋却是寇沛涵的相公,国子监监生周致。

    周致一个小小的秀才竟运筹帷幄,干净利落的收拾了大太监李广,这个周致太过厉害了。

第375章 十岁监生() 
让周致感觉好生奇怪的是国子监本来与外界是少有接触的,可周致夫妇二人干掉李广,为民除害,为朝廷除害的消息只是正月二十二一天便传播开来。

    大家看周致的目光都与年前很不相同,充满无比钦佩。当然了,这里面也不乏有嫉妒之人,像是“京城四少”里面的柳开先、徐奎壁等人。

    不过郭勋好像对周致的态度有了不小的转变。可能他老爹郭良真的好生教诲了他一通。因为这件事情郭良也是参与其中,受到皇上的训斥。所以郭勋在周致跟前竟然少有的带了一张笑脸。

    他竟然很是套近乎的称呼起周致为兄弟,这让周致心下很是不解。按照历史的发展,郭勋是未来的武定侯,后来又封国公。可这家伙挟恩宠,揽朝权,风光一时。也算是大明朝廷的一个祸害了。

    不管他日后如何,现在既然郭勋主动靠近自己,那自己就在小心提防之余,和他融洽相处。毕竟在这京城之中,自己的人脉很少,能多结识相交些人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坏处。

    当然了,周致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并不是很在意。今年是大比之年,秋闱考试算下来也不过还有七个月的时间。周致今年就是要打算考中举人的。毕竟恩师杨一清对自己寄予了很大希望,让自己来国子监读书,如果在这里读书没有起色,那如何对得起杨一清啊。

    再有,自己今年也有十八岁了,十八岁的年龄考中举人,在大明历史上这样的人为数不少。自己能尽早的进入大明官场,尽早的锻炼,光耀门楣不说,为朝廷为百姓才能多做出些事情。

    况且,在这国子监里,很多人的出身比自己要好上很多,像是柳开先等人,他们现在早就是举人了,却是在读书作文上都一点儿也没有放松,那自己又有何理由不发奋努力呢。

    总之,现在就是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读书作文上,努力再努力。

    这样的日子过的很快,转眼就进入大明弘治十一年的二月份。这一日周致和往常一样去明伦堂听诸葛后先生授课。

    在上课伊始,国子监祭酒程敏政却和一个年约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并肩而行,那中年男子身后还跟着一个年约十来岁的男童。

    男童头上戴着一顶青色方巾,穿着长袍。模样十分俊俏,走路也是有板有眼,一副文绉绉,俨然小大人的模样。

    诸葛后见到那中年男子,便急急的上前施礼,“见过杨大人!”

    中年男子急忙拱手,道,“诸葛先生客气了!”

    国子监祭酒程敏政笑呵呵的登上讲台,朝下面扫视一圈,沉声道,“这位是左春坊左中允杨廷和杨大人。”

    台下的众学生几乎全都愣住。别看左春坊左中允只是个正六品的官,但杨廷和的名字却是无人不晓。杨廷和少年成名,十二岁便乡试中举,堪称众学子的楷模和偶像。

    包括周致在内,他在后世从史书上更是得知杨廷和其人。没想到此时杨廷和就活生生的站在了前面。看杨廷和一脸书卷之气,不过眼角眉梢却是有一股桀骜不驯,但又分外稳重老练的气息传出。显然此人是胸有壮志之人。

    别人可能还不会知道杨廷和未来的成就,可周致却是十分清楚。此时这位书卷之气的中年男子,虽说还没有正式登上大明政治的舞台。但未来他可是两朝宰辅,在大明历史上是响当当的人物。

    用史书上的话说,杨廷和为官清正,一生博学弘毅,光明正大,对明朝中期的衰败起到了一定的振治作用。

    众学生在短暂的惊愕后,齐齐站起,都是拱手道,“见过杨大人。”

    杨廷和笑呵呵的朝大家还礼。

    国子监祭酒程敏政扭头看了一眼杨廷和,那神色之中显然是小心谨慎。

    程敏政虽说是正四品官,杨廷和才是个正六品官,但程敏政却是很清楚,杨廷和现在是太子朱厚照的讲读,专门教授朱厚照读书。等朱厚照未来做了皇帝,这位杨廷和大人势必成为重臣。

    巴结要趁早,等着杨廷和未来真的掌握了重权,那再和杨廷和套近乎,那绝对就不赶趟了。

    正是这个原因,当杨廷和找到程敏政,要他自己的儿子年仅十岁的杨慎来国子监读书,程敏政便当即应允了。此时的站在杨廷和身后,绷着一张小脸,甚至有些傲慢的小男童就是杨慎了。

    其实按照程敏政和杨廷和事先说好的,杨慎是可以在年前就来国子监读书的。可杨慎去年才只有九岁,天气寒冷,他又得了风寒,所以才拖延到现在。

    不过,杨慎来国子监读书其实他也很够资格。早在去年,杨慎仅仅九岁,就考中了秀才。在四川新都一带素有“神童”之称。

    国子监祭酒程敏政随后就介绍了杨慎和大家相识。杨慎昂首阔步,煞有介事的登上讲台。他的个子很小,此时站在台上,也只能勉强被明伦堂里坐在后面的人看到。

    杨慎朝众人一拱手,脆生说道,“杨慎见过各位学长!”

    随后微微躬身。

    他这样的态度其实也无可厚非,这也算是初来乍到对众人的一种尊敬了。其实好像也只有杨慎有这样单独被程敏政介绍的待遇。像是寻常人等来了国子监,在典籍厅登记之后,便会混入众多的监生之中。至于和众人相识,那只有日后慢慢来而已。

    后面坐着的“京城四少”,现在只有三位大少爷了。蔣伦被太子朱厚照赶回家后,需要在家反省半年,此时自然还没有来国子监。

    徐奎壁、郭勋和柳开先顿时一阵讪笑。

    尤其是徐奎壁和郭勋,他们是勋戚,哪里会把小小的杨廷和看在眼里?即使他们知道杨廷和是太子的老师,但太子的老师可不只是杨廷和一人。像他们的父辈根本就没拿杨廷和这样的人正眼相看过。

    徐奎壁甚至站起身,笑道,“祭酒大人,我们国子监真是越来越差劲了,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