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栋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栋梁-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王夫子王鼎那里借来的书,周致现在只剩下一册《论语》未能背诵,其它的倒是都能背的十分熟练。

    说起来背诵,在大明时候四书五经能从头到尾的背诵,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背诵。真正意义上的背诵也不是人家说出哪一页,你能背诵就行。而是要做到随便拿出书里的一句话,你就能接着背诵下去。或者不是书里的一句话,只是书中毫无意义的几个字,你都能接着背诵下去。

    譬如《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说出其中任意一句,你就要能接着背诵下去。可若是说出其中相连着的几个字来,譬如“长而民”,你也能背诵下去,这才算是过关。

    明朝科举从四书五经里摘句出题,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次的考试,题已经出烂了,有时候就是前后不搭的来上几个字作为题目,就要你写出一篇八股文来。

    在后世周致对四书五经虽涉猎不多,但怎么说也是有些基础的。借来的那几册书除了《论语》外,周致的背诵便达到了这种程度。

    毕竟还剩下一册《论语》,这书现在还是不能还回去的。其实老爹的意思很明显,是不让自己读书了。即使以后再借来也是无用的。

    不让自己读书,这件事情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老爹的。

    想到了这里,周致一脸苦恼,满含恳求的朝老爹周铁说道,“爹爹,孩儿知错了,日后一定会好好种田,在闲暇时节才会读书,那几册书还是让孩儿看完再还回去吧。”

    与此同时,周致垂手侍立,表现出一副知错改错,恭谨小心,十分乖巧的模样。

    周致这样满是恳求的说话,娘亲周何氏听了早已心软,连连说道,“是呀,孩儿他爹,你听到了吗?小致已然认错,日后好好种田便是,这次就这样过去吧!”

    姐姐周绿云一直站在院里,老爹震怒,她也没有任何办法,只是呆呆的看着。一方面担心老爹生气会伤了身体,一方面却又在为周致捏把汗。

    此时听周致认错,娘亲又这样说话,急忙上前轻声劝慰道,“爹爹就饶恕小致这一次吧。想来小致留下那半亩田也是有道理的。

    其实这几日里小致一直没闲着,在晒谷场打出了好多土坯呐!”

    “哼!还有你这死丫头,也帮着他说话了。打土坯有何用?我们家哪里有余钱建房子。

    唉!都是你们这样宠着,将这逆子宠坏了。”

    话虽这样说,但火气明显小了很多。

    现在周铁稍稍冷静了,又看了一眼周致,不禁有些纳闷。上一次因为陈文举的事情,周铁训斥周致,周致可是犟着脖子不听他的话,可这次竟然这般老实服软了。看来这孩子还是有救,只不过疏于管教罢了。

    周铁不再提让周致还书的事情,气呼呼的迈开大步进屋了。

    一场雷霆之怒算是暂时过去。

    周铁进屋时间不长,两名头戴黑色布冠,身着皂衣的差役在岳书杰的引领下大步走进院来。

    岳书杰是岳家一族的族长,他是老太爷岳顺德的长子。岳顺德因为年事已高,已在两年前把族长的位置传给了岳书杰。

    白岳村的岳家自然是村里的大富户,岳书杰便以白岳村乡绅的身份经常接待县里下来的差役。

    按理说依照岳书杰这样的身份,是不应该很在乎县衙里的小差役,不会亲自领着他们来周家的。

    这里面其实是有原因的。白岳村的两大富户岳家和陈家明争暗斗了很多年。他们在县衙里有相仿的关系,在白岳村的领导权上更是争夺的不可开交。为了讨好县衙,岳家可谓挖空了心思。即使县衙的小差役也要亲自迎接招待,表现出他们岳家的足够重视。

    当然了,亲自领着衙差登门,也能很好的让岳书杰在百姓前彰显其身份和威慑力,从而让他在百姓心里那岳家老爷的地位牢牢固定。

    “周铁,官府的差役到了!”岳书杰冷漠的在院里喊了一声。

    岳书杰自然瞧不起一向老实木讷的穷人周铁,今日能在院里这样喊上一声,已经非常难得。

    周铁闻听不敢怠慢,急急的从屋出来,慌忙见过了两名差役和岳书杰。

    刚才还是一副怒不可遏,现在脸上早已挂满了惶恐紧张的笑容。

    一名尖嘴猴腮的差役撇着嘴说道,“官府的徭役下来了,今年你家要出一个人的徭役,明日便动身在高昌镇上集合。”

    周铁稍稍一愣,旋即点头,诺诺连声道,“行,行!”

    岳书杰和两名差役看也不看周铁,掉头便走。至于站在院里的周致等人,他们三人更是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恍若没有看到一样。

    官府规定,代养官马的人家不缴税赋,但要服徭役。但毕竟是弘治一朝,官府对代养官马的人家还是蛮照顾的。去年和前年,官府并没有摊派徭役到周家。本以为今年也不会有的,可却突然间就来了。

    周致不禁愣住了,早知道今年有徭役,说什么也不能留下那半亩田不种麦的。虽说老爹有时候很糊涂,也很暴戾,但毕竟是自己的老爹。老爹的腰刚好不久,现在还应该用不得力,自己已长成了个子,这徭役怎么也不能让老爹去呀?

    想到这里,周致上前轻声道,“爹爹,今年的徭役由孩儿去吧。”

    周铁一愣,以前的周致可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他这分明是心疼自己,担心自己的腰呀。这样看来,这孩子其实还是很知事的。

    他的心头在瞬间涌起一股暖流。

    但脸色却还是分外阴沉,闷哼道,“哼!不要你管,只要你爹没被你这逆子气死,这徭役就是你爹去。”

第33章 送行() 
老爹分外坚决,看样子周致若是再要求,定然又是一通暴雨雷电,周致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但还是不放心的轻声说道,“爹爹的腰刚刚好转,这一去可是要千万注意。”

    “哼!何用你来操心?管好你自己就行。”周铁环眼一瞪,喝道。

    老爹周铁虽然说话仍然带着怒气,但周致听得出来,他刚刚对自己的雷霆之怒已消失了不少,此时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关爱。

    在周铁眼里,周致毕竟还是个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这服徭役的重体力活他是做不来的。

    明日就要一早赶到镇上,今日必须要准备妥当。周铁旋即朝娘亲周何氏道,“孩儿她娘,把冬衣准备齐整了。今年的徭役下来的早些,想来时间不会短了。”

    其实哪里用周铁吩咐,周何氏早已动身朝屋内走去。

    今年的徭役还不知道要多久,更不知道去哪里,必须要为丈夫好生准备一下的。

    晚饭时节,周家特意炒上了一盘鸡蛋。显然这是周何氏特意为丈夫践行炒的。周铁去服徭役,虽说官府管饭,但那饭食却差的很,还比不上周家每日吃的南瓜糊糊。

    五口人围坐在低矮小饭桌前,周铁看了一眼那盘鸡蛋,本来舒展的脸色立时又阴沉了下来,朝周何氏道,“他娘,炒什么鸡蛋?我这一去,官府每日有饭,吃的好着呢。

    哼!这盘鸡蛋至少要五六个鸡蛋了。早就和你说过鸡蛋要积攒下来换些银钱的。日子若是这样过下去,我周家还能维持下去吗?”

    当着孩子的面,周何氏有些心疼丈夫的话不便说出,就轻声道,“他爹,你那腰还未好的利落,既然做下了鸡蛋,你就吃了吧!”

    “哼!”周铁又是闷哼一声,不再说话。

    小弟周少成本来看着那盘鸡蛋馋涎欲滴,可听爹娘说话,立时将目光移开,急急的巴拉着自己碗里的饭了。他还虽是小孩子,却也懂事了不少。

    一餐饭下来,没有人动那盘鸡蛋。

    老爹周铁自然不会舍得吃上一口,他自然是留给了孩子们。

    一夜无话,翌日天色微明,一家人早早起来。老爹周铁此时早已收拾停当,将被褥打了一个卷儿提在手里,两件破旧的冬衣用包裹裹住背在身上,走出院去。

    留下姐姐周绿云看家,周致和小弟周少成,还有娘亲则是紧紧跟在周铁身后,他们是要送周铁到村口的。

    此时村口已集结了不少人,都是白岳村的穷苦农人。邻人王叔也在其中。王叔就是邻人李婶儿的丈夫,名叫王仁,他倒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

    众人见周铁过来,便和周铁打过招呼。

    “周大哥,这是怎么的?怎么还要这么多人相送,莫非是依依不舍,舍不得嫂子么?”

    周铁老脸一红,说来他还真是不愿意让家人相送。众人这样和他开玩笑,一向在外人跟前木讷的他顿时语塞,一句话不说,只是傻傻的笑笑。

    娘亲周何氏轻声叮嘱道,“他爹,这次出门做活要长些眼睛,看那衙差不在的时候就不要死命的干活。都是官家的差事,能偷些懒便偷些了。”

    周铁这一去不知要多久,此时倒还真是有些舍不得家人,便轻轻点头。回头望了一眼周致,顿时没好气的说,“逆子,老子走后你切不可生是非,要好生照顾你娘,照顾我们周家。

    再有,那‘马大爷’务要伺候好了,切不可出了差池。

    还有你自己,老子并非硬要拦住你读书,实在是老子看清楚了我们周家断然不会出了读书人。日后你在读书之时,切不可耽误了家里的事情,待到老子归来看你再作出祸害家庭之事,老子决不轻饶了你。”

    只留下了半亩田未种麦,怎么就能成了祸害家庭了?老爹这话说的可是有些过分了。

    可周致还是听得出来,老爹周铁其实还是很关爱自己的。至少昨日说要让自己把书还回去,今日倒不那样说了,话里话外,好像对自己读书倒不是那么反对了。

    周致忙不迭的点头应允。

    今年的徭役是修筑唐县境内的唐河大堤。唐县距离白岳村大约七八十里路,唐河是其境内最大的一条行洪河流。源于山西恒山枪风岭,唐河一路穿山过岭下来,到了唐县境内水流湍急,成为洪涝灾害的重要隐患。

    这几年来一直风调雨顺,唐河倒是温顺了很多,所以官府也就没有修筑过唐河大堤。几年下来,大堤松垮了不少,一旦遇到山洪暴发,势必会不可控制,造成重大灾害。官府今年想起修筑唐河大堤,也算是防患于未然,对唐县,庆都县以及完县这一带并不是一件坏事。

    又稍微过了一些时候,白岳村去服徭役的人集合齐整了,大家便踏上了行程。他们先是去高昌镇,汇集更多的人,然后去庆都县城,最后由县衙的差役带领着再去唐县。

    秋风萧瑟,周致和娘亲周何氏,还有小弟周少成站在村口,遥望着老爹周铁远去的背影,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娘亲周何氏的眼里俨然溢满了泪花。是呀,家里是穷苦了一些,但无论穷苦只要是过得安心,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不分开,那就是一种幸福。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她的要求很简单。可今日丈夫远行了,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此时她只能在心面默默祈祷,保佑丈夫在外平安。

    老爹离开了,说起来可能对周致会好一些。最少能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他此时只是希望老爹归来之际,自己那蔬菜大棚已经建起来,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想来到了那时候,老爹定回欣喜不已,一下子便明白了自己不是不务正业,祸害家庭,实则是在不停的为家里奋斗,希望家里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扭头看到母亲那盈泪的双眼,周致轻声安慰道,“娘亲,爹爹一向老实本分,不会有事的。娘亲不可挂念太多伤了身子。”

    娘亲周何氏便感伤的轻轻点头,三人慢慢返回家中。

    今日早晨是没有时间读书了,从今日开始周致又要忙上几天了。晒谷场上的土坯已经干透,要抓紧运送到田里垒砌大棚的围墙,蔬菜大棚也到了应该建造起来的时候了。

第34章 执笔在手() 
冬天里北风居多,所以蔬菜大棚是东、西、北三面用土坯垒砌起来,围成高约两米的围墙。南面则是大棚透光的地方,在后世是用竹架支起,上面铺盖好塑料膜或是用大块玻璃遮挡。

    明朝北方时候少有竹子,周致便用木杠作为支架架子。至于塑料膜或是玻璃,周致则想完全用密不透风的草帘替代。

    从村北的晒谷场到自家的田地只是很少的一段路,周致先是用小推车将土坯都推到田头。而后将那半亩地垒砌围墙的地方夯实了,便着手垒砌。

    若是一个人,这些活计估计要用上至少五天,可是有了姐姐周绿云的帮忙,自然快了很多。紧紧三天多的功夫便把整个围墙垒起来。

    随后周致将半亩田均分成了三块,每一块周围都用土坯垒起了一个一尺见方的管道,管道周围用泥巴糊严,做到不漏气。管道要留出两个出口,出口都在北面围墙的外面。

    一个出口外垒起一个灶台,做烧火供暖之用,另外一个出口则做成烟囱的样子,用来将烟气抽走。这样一个构造在后世北方被称之为“火炕”,说的更明白一些,大棚里面的那些管道就是用来供暖散热,保证棚内温度的。

    后世用火炕育苗栽培的技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广为应用的。不过到了现在却极其罕见了,毕竟有了更为先进的保温和供暖的设施。

    眼见周致垒砌起来的东西奇奇怪怪,姐姐周绿云实在无法遏制她的好奇心了,终归还是问了周致。周致就也不再隐瞒,如实向姐姐说了要种蔬菜。

    大冬天的种植蔬菜,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如周致所料,周绿云听后震惊不已。但周绿云早已说过,只要是弟弟做的事情,想来都不会错,她一定会支持弟弟的。虽说满心怀疑,认为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可还是不辞辛劳的帮着弟弟劳作。

    “我就说嘛,小致留下这半亩地是有原因的。我家小致绝不是一个不务正业,祸害家里的人。”姐姐周绿云微微笑着说道。

    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