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栋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寒门栋梁-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致说着话便将木箱放在锅台一侧。

    对了,锅台一侧应该有一个孔洞才行,不然如何把风吹进灶膛啊?周致毫不迟疑的用斧头在锅台一侧砸开了一个孔洞。锅台是用土坯垒砌的,自然很容易的能砸开。

    将“老鼠洞”对准了锅台的孔洞,周致拉动竖柄,风便呼呼的吹进了灶膛。

    “啧啧!还真是!真好用!”周绿云欢笑道。

    她算是看明白了,一把夺过周致手里的竖柄,拉动起来,欣喜至极。

    “小致,这东西叫个什么名字?”

    “就叫风箱吧!”周致略微沉思,似乎是思考了一会儿才轻声说道。

    其实在后世风箱是北方农家的必备之物,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家家都有,算不得稀奇。

    风箱何时发明的,已无从考证。反正是周致发现自己家里没有,邻人家里也没有,整个白岳村也未曾见到过。

    姐弟二人在灶屋说笑,惊动了里屋的母亲周何氏。她悄然走了出来,见周绿云正拉动风箱,灶屋内不再有烟雾了,也是惊奇不已。

    正在这时,邻人李婶儿在院外喊道,“周家大嫂,可曾见到我家胖墩吗?”

    说着话,她竟然迈步走进屋来。一眼便看见了那风箱,围着转了几圈,惊讶道,“哎呦,这东西可是好用呐,你家何时打造了这物?”

    得知是周致利用一下午时间打造而成,旋即对周致夸赞不已,什么周致越来越聪明,那一摔摔得开窍了,现在俨然是神奇小子了云云。

    李婶儿夸赞一番,便夺门而去。

    她本是长舌妇人,只消片刻光景,附近的邻人便都知道了周家小子制造出了风箱,烧火做饭省力不少。

    于是乎,小小的风箱便引来了很多人,周家小院里一时人满为患。

    风箱简单容易制作,很快便有人看明白后回家模仿制作了。众人更是对周致高看了不少,都认为周家这是要出人才了,这周致不同凡响啊。

    周致则一脸谦逊的朝着众人微笑。

    小弟周少成这时候突然蹦蹦跳跳的回来了,小脸通红,看上去兴奋不已。他见屋里院里有很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急进屋后发现大家都在围着那木箱向哥哥周致问这问那,有人还一直对周致赞不绝口。

    哥哥周致现在俨然成了他的心中偶像了,他为了在哥哥跟前表现,不失时机的扬起小脸,得意的笑着说道,“哥哥,今日午后我听你的话,朝胖墩一个地方狠狠打,真的把胖墩打哭了呐!”

    闻听此言,众人都是面面相觑,周致则尴尬无比。

第24章 群头() 
冷雨幽窗不可听,晨起苦读圣贤书。

    秋雨下起来就没完,昨日整整下了一天一夜,今早黎明起来,屋外的雨依然还在不紧不慢的下着。

    小弟周少成还在熟睡,周致轻轻的打开王鼎送他的布包,里面便是蒙学的读物。周致在后世对这些蒙学读物是读过的,但说到底他还正如老秀才王鼎所说,并不精熟。既然王鼎送了他这些读物,索性就仔细读上几遍,也算作温习吧。

    《百家姓》和《三字经》自然是最为熟悉的,其次是《千字文》。他虽没有过目成诵的本领,但记忆能力也是超好的,这三本书只是读了两遍,便牢牢记住了书内那些繁体字,并全部可以背诵全文了。

    另外《蒙求》里面很多掌故在后世的时候也非常熟悉,所以背诵起来也并不是很困难。

    周致很厌烦古代大多数读书人那样闭着双眼,摇头晃脑背书的习惯。他喜欢默诵。将书读上两遍,便在心里默默背诵,在背诵不下去的时候,才翻开看看,然后继续合上书背诵。

    这样一个早晨下来,王鼎送他的几本蒙学读物除了《小学》还没有读,其余的就都能背了下来。

    贪多嚼不烂,早晨就背到这里了。灶屋里已传出响动,娘亲和姐姐开始准备早饭了。

    周致便穿上鞋子下炕。瞥眼看了一下小弟,小弟的一颗小脑袋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两只好看的小眼睛正看着周致,见周致就要出屋了,便轻声问道,“哥哥,你刚刚读书了?”

    这个小弟,眼还很尖哩。周致朝他微微一笑,走过去轻轻抚摸着他的小脸,说道,“小弟也想读书吗?”

    “我不想读书,我要做一个富家翁!”周少成几乎不加考虑就急急回道。

    “呵呵,好,我家小成不读书!”周致微笑着轻声抚慰。

    反正现在小弟还小,小孩子的心思一日三变,今日不想读书,也许明日就想读书了。再说了,小弟就是读书,也是按照老爹周铁说的那样,等明年日子过的稍好一些,便送去社学跟着王鼎王老夫子读书。

    灶屋里,姐姐周绿云正一脸喜色的拉动风箱烧火。见周致出来,便很是敬服的看了一眼周致,道,“小致,今日下雨还是做不得活,进屋歇着吧,一会儿熟饭了姐姐喊你。对了,爹爹和娘亲说了,因为农忙的时候过了,从今日起我家便一日两顿饭了。”

    周致轻轻点头。

    贫苦农家就是这样,在农忙的时候一天吃三顿饭,到了农闲时就要一天吃两顿饭了。因为一天只吃两顿饭,肚子总是瘪瘪的,所以很多人便不再动弹,单单是在屋内歇着。这样消耗的体力就少了些,不会感觉到太饿。

    “我去马厩看看。”周致朝姐姐招呼一声,便出了灶屋,进了最西边房间的马厩。

    每日有很好的草料精心喂养黑稞马,黑稞马日渐上膘了。算起来今日正好是群头要查看官马饲养状况的日子。看黑稞马如此健壮,想来今日那群头定然不会为难周家了。

    今日周致特意在饲料中放上了更多的黄豆和黑豆,米糠也比往日多放了很多。等群头来查看时,群头更是会对周家养官马放心。

    在马厩里忙碌了一通,回屋吃了早饭,而后继续读书。

    周致在后世几乎没看到过《小学》,但朱熹有句话却是记得很清楚,“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是个做人的样子。”

    这册书共分为六卷,分内外两篇。《小学》没有背诵的必要,但也要好好研读,知晓书中之事,体会朱圣人的思想。

    一个上午下来,周致也不过读了《小学》的五分之一,此时已然有些头昏脑涨了。

    伸手轻轻按下几下脑壳,不由暗自感慨道,读这古人的书真是个辛苦事,读书科举真是前路茫茫啊。

    正在这时候,娘亲周何氏在院外喊道,“小致,快出来,王群头到了。”

    周致不敢怠慢,急急的跑出屋去迎接。

    群头和群长虽是微不足道的小吏,手里却握着官马督查的权利,怠慢不得。

    说起来白岳村虽有三十几匹官马,但却没有群头和群长。负责督查周致家官马的这位王群头是邻村召庄人。

    王群头在家排行老七,便有了一个名字叫王七,只比王八少了一个数。

    王群头已来过周家两次了,但他那两次来的时候,周致都在田间劳作,并没有看到他,所以也就不认识他。

    此时这王七王群头就笔挺的站在院中,年龄在四十上下,头上戴着一顶小帽,身上穿着一件灰白长衫,虽说衣衫上没有补丁,但却也十分破旧,在他手里还提着一个不大的布口袋,里面鼓囊囊的不知装着何物。

    院中再无别人,他定然是王群头无疑,周致慌忙上前,见礼道,“小子见过群头。”

    王群头看了一眼周致,眼睛一翻,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道,“不必多礼,领我去马厩。”

    周致在前,王群头在后进了马厩。他先是看了一下喂马的饲料,点着头道,“嗯,这样还可以,不过这黄豆和黑豆还是少了些,日后稻谷也要放上一些。”

    周致点头应允,心里则在暗骂王群头,这还放得少啊?我家养官马三年,吃饭都会成问题了,净瞎挑毛病,瞎指挥。

    随后王群头围着黑稞马转了一圈,伸手在马身上四处摸摸,脸色倏地阴沉下来,说道,“这马虽然皮毛光泽,但却还是瘦弱了很多,周家小子,都是你在喂养这马吗?”

    简直是在鸡蛋里挑骨头,这马比刚牵回来的时候俨然胖了不少,他却还说瘦了,是何居心呀。

    但不管怎么说,群头也算是个小官,这年头民不和官斗,他说不行,自己还必须要应着。

    周致面色如常,说道,“群头说的是,日后小子一定会更加专心伺候这马。”

    “哼!日后说日后,先说今日如何吧?”王群头狠狠瞪着周致,喝道。

    群头就是有这个权利,他说官马养的不好,训斥一顿那是常有的事。

    周致赔笑道,“群头大人,这马说起来现在可是没病啊,小子日后多多照管便是,难道还有其它法子吗?”

    “哼哼,马虽无病,但本群头看它瘦了,也是要罚银两钱的。”王群头眼睛一翻,看也不看周致便阴声说道。

第25章 刁民多如毛() 
周致是一个很能忍耐的人,可眼见这王群头胡乱言语,故意刁难,也是无法忍受。群头凭空罚银两钱,别说周致家没有两钱银子,就是有也不会给了他呀。

    周致的两只眼睛充满了怒火,狠狠瞪着王群头,怒声说道,“群头,你这是何意?小子为了养好这官马,每日勤勤恳恳,不敢有半分松懈。这官马自从牵来之后分明是胖了不少,你却说瘦了,你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对于这样的宵小之辈,在周致想来千万不能怕了他。所以周致一边说着话,一边朝王群头身边凑,还握紧了拳头。周致已有成年人的个头,此时那副咄咄逼人的气势直让王群头骇然不已,连连后退。

    他只是个小吏,是个比芝麻还要小上不知多少倍,甚至算不上官的官。但他平日里对付的都是养官马的贫苦农人,贫苦农人哪里敢得罪了他。因为只要官马不死,马好马坏全凭他的一张嘴。所以农人们还必须要敬畏他,巴结他。

    今日遇到周致这样一个愣头青,让王群头很恼火。此时见周致做势就要打他的一副凶狠模样,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这王群头还真是有些害怕了。因为他毕竟心虚,这官马的确如周致所言,比一个月前胖了。此时这官马就是让任何人见了也不会挑出什么毛病来。

    “你……你莫非敢打我不成?你要知道你打了我,群长不会饶你,县里的主薄更不会饶你。”王群头不知所措的连连说道。

    娘亲周何氏就站在马厩外,眼见周致挥拳要打王群头,不由吓得面色苍白,急急说道,“小致,不可,不可呀!”

    其实周致并不真的要打王群头,王群头虽说官小,但打了他想来也会惹上麻烦,所以只是想吓吓他而已。在周致看来像王群头这样的小人,是明显的欺软怕硬,色厉内苒之徒。看他的一身穿着,其实和普通农人没有多大差别,说明他这样的小官根本就没混开。对这样的人其实吓吓说不准就会让他知难而退。

    此时的王群头听周何氏这样说话,就像是落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急急说道,“是呀,是呀,你小子难道敢不听你娘的话吗?”

    周致无奈,只好将拳头在王群头脸前晃了晃,最后装作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放下。

    王群头的嚣张气焰俨然减弱不少,又是朝周致看了看,不再理会周致,慢慢走出了马厩。

    停在周何氏跟前,却立刻又是一副阴沉的模样,道,“周家妇人,难道就这样让本群头走了吗?”

    周何氏面色呈出一丝慌乱,连忙赔礼道,“自然不能,刚才我家小儿多有得罪,还望群头多多担罪则个!”

    说完话,朝灶屋喊道,“小云,为何还没有取出来?”

    “来了,来了!”姐姐周绿云的身影旋即出现在娘亲跟前,在她手里俨然捧着五枚鸡蛋。

    周致旋即明白了娘亲的意思,立即出了马厩上前阻止道,“娘亲,不能给他!”

    那王群头此时见到了鸡蛋,虽说只有五枚,脸色却也缓和了很多。他正眼巴巴看着周绿云手里的鸡蛋,一副典型的小人嘴脸。

    “小致,你莫要管了!”周何氏面色一沉,怒声道。

    在周致的记忆力,娘亲周何氏从来没有呵斥过他,今日还是第一次,周致不禁有些迟疑了。

    周绿云的脸色也很不好看,显然她也心疼那五枚鸡蛋,但还是听从娘亲的命令,将鸡蛋递给了王群头。

    王群头接过了鸡蛋,顿时脸露喜色,道,“这哪里使的?这哪里使的?”

    话虽是这样说,但那鸡蛋却分明很快让他小心翼翼的放入了布袋中。

    王群头和颜悦色朝周何氏道,“你家小子养马倒也不差,日后还需谨慎饲喂,那马现在怀了马驹,等明年下了马驹,说不得群长会对你家有所奖赏呐!”

    他这分明是无稽之谈,狗屁言语了。官府规定饲养稞马,每三年必须要缴纳马驹一匹,若是缴纳不上,那是要罚银的。缴纳一匹马驹是分内之事,哪里会有什么奖赏?

    不过他这样说,母亲周何氏也只有赔笑道,“群头说的是,我一定叮嘱我家小子好生饲喂。”

    “好了,本群头这便走了,十日之后再来!”说罢,小心的提着那小布口袋,离开。

    临出院门回头望了周致一眼,旋即轻声吟唱道,“说行你就行,不行也是行。世道颇艰险,刁民多如毛。县爷处云端,小吏身泥沼。百姓不知情,被冤是宵小。身无半两肉,人皆言肥佬。”

    听着那渐行渐远的吟唱,周致心里五味杂陈。

    娘亲周何氏好像因为刚才呵斥了周致,心里感觉不忍,便语重心长的朝周致说道,“像群头这样的人,我们穷苦人家得罪不起,饲养官马,没有他的照应总是不行的。

    养马三年,这马终归会有闹病的时候,他若是向群长禀报了,我家必定会被罚银,有了他的关照事情总会好办了不少。

    前两次是你爹爹迎的这王群头,都是送了五枚鸡蛋的。不止我家,其实但凡是养官马的人家都会送些礼物与他的。五枚鸡蛋算不得什么,就当是换个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