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三桂正思来想去琢磨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一个陕西口音的官话。

    “爵爷,陈姨娘做了点江南口味的小菜,想请老爷过去。”

    听到这声音,吴三桂就是一愣,自己家里什么时候有陕西人?

    再一想,才记起陈圆圆带来了个又黑又粗的保镖,看上去挺威风的。说是自己的三弟从军中寻来的一个把总——这事儿其实是朱慈烺通过沈廷扬安排的,酱油黄花了点钱,走了吴三辅的门子,把刘生这个潜伏特务安排到了陈圆圆身边。。。。。。

    。。。。。。

    天津,制将军府。

    在李岩的书房之内,一对夫妇,正默默对视。今儿李岩和红娘子也没去巡城,也没去办公,就在书房里面呆着,拿着两份旨意,翻来覆去地看着,也不知道看了多久。

    这两份旨意,一份来自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一份来自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

    李自成的诏书是要招李岩去北京的,而朱慈烺的令旨则是给红娘子的,命令红娘子设法让李自成留在北京,别去打山海关——朱慈烺虽然知道后来的历史,但他还是得尽最大的努力避免满清入关。

    只要山海关不丢,满清即便打下了北京,朱慈烺也有办法收复。

    山海关是咽喉嘛!咽喉堵着,多尔衮也就是抢一把跑路,大不了朱大太子再当一回宋真宗,给个百万岁币,多尔衮总满意了吧?

    他要不满意,朱慈烺也不怕。立马重建东江镇,从海上骚扰多尔衮,让他的后路不得安宁!

    除了这事儿,朱慈烺还在给红娘子的令旨中把李岩好一阵夸奖,把他说成了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好像就盼着他能来大明这边当军师了。。。。。。

第141章 密旨不密(140章的内容和139章发颠倒,已经更改)() 
吴三桂本了就挺大的眼珠子现在都快赶上铜铃了!

    他爸爸原来不是曹操,而是被一个曹操再世般的皇太子拉上贼船。。。。。。不对,应该是龙舟了!

    如果这太子真的和冯元飏说的一样厉害,那大明朝岂不是中兴有望了?那么自己和老三将来都能混个国公吧?

    一门二国公再加一个皇后,可就赶上徐达的子孙了。。。。。。

    吴三桂大眼珠子转了又转,已经开始为自家的前途盘算起来了。一门二国公一皇后的前途,大清那边是给不了的,李自成就更别说了。所以投靠朱慈烺是第一,也是最自然的选择。而且吴三桂本来就是朱家的臣子,跟朱慈烺混那是忠贞不二。如果投顺投清都是不值钱的贰臣!

    可问题是,大明还有救吗?

    如果北京还在大明朝廷手中,那吴三桂不会考虑另投明主,但现在大明已经失了一半天下了,还有一半。。。。。。看着也难保全啊!

    “平西伯,”冯元飏这时取出一个信封,让人递给了吴三桂,笑道,“这是太子殿下的亲笔信,请您过目。。。。。。太子吩咐让您先看信,看完之后,咱们再谈。”

    这是要封官许愿拉拢吴三桂了?

    王永吉、田存直两人都用一种酸酸的目光瞅着吴三桂双手接过了朱慈烺的亲笔信。

    这不是令旨,而是一份家书。是朱慈烺写给二舅哥的家书,不过家书当中说的,却还是天下大势。

    朱慈烺并不是以太子和君主,而是以妹夫的身份,站在吴三桂的立场上进行了一番分析。

    根据朱慈烺这位大明好妹夫的分析,现在摆在吴三桂面前的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当然立马带着吴氏家丁浮海南下。沈廷扬手中有一百多艘大海舟,两万左右的人马要运走并不困难。吴氏家丁加上家眷,怎么都不会超过两万人的。只要吴三桂愿意走,随时可以将他们运往登莱。

    等吴三桂到了山东,朱慈烺就封他当莱国公,并设山东行都指挥使司,统辖登莱,由吴三桂及其子孙世镇!

    中策则是吴三桂据守山海关不动,不要主动出击,也不要引东虏入关。只管卡住山海关咽喉之地静观虏贼相斗,等东虏击破流贼,攻破北京之后,再配合朝廷的大军设法恢复京师。事成以后,朝廷将会南迁应天,北直隶之地就交给吴三桂留镇,朱慈烺还会封他当燕国公,子孙世袭北京守备。

    至于下策,当然就是引东虏入山海关了。借兵助剿之事,搞不好就会弄成了引狼入室!那麻烦可就大了!

    东虏窥视中原已经有十几年了,且兵强马壮,远胜官军和流寇,一旦据有由辽东入口的捷径山海关,那可要反客为主,图谋中原了。

    如果吴三桂一定要行此下策,那就在东虏击溃流寇后,立即挥军追击,进入山西占据太原府为根本之地。到时候朱慈烺就封他当晋国公,山西都指挥使,统辖山西中南部之地,同样子孙世袭永镇!

    朱慈烺给出的三策,无论上中下,都给了吴三桂国公的爵位和永镇一方的特权,可以说是诚意十足!不仅十足,而且出价之高都到了头。无论大顺、大清,都不会给出再高的出价了——哪怕是历史上的平西王吴三桂,所辖的云贵之地也不能和山西、山东、北京的地盘比啊!云贵地盘虽大,但是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素来被看成蛮荒之地的。

    冯元飏看到吴三桂收起书信,就知道他已经看完,便笑着说:“千岁爷给出了上中下三策,不知平西伯的意思是什么?”

    吴三桂皱起眉头,“山海关这里有五万大军,随军的家眷百姓数十万,吴某不能抛弃他们,只带家丁南下登莱。。。。。。这上策,非不愿,而是不能也。”

    “那就行中策吧,”冯元飏拈着胡须,“现在是流寇和东虏相争,山海关这里有五万大军,又有关山之险。想必虏贼两边都不会主动招惹关宁大军的,静观应该是可行的。”

    吴三桂道:“可山海关这里的军民人数有数十万,每日消耗惊人,关上所存粮草只够三两月之需,吴某该如何应对?”

    “有三两月还不够吗?”冯元飏笑道,“东虏方面早就开始点集人马了吧?由沈阳绕过辽西山地,再由燕山破口而入,有一月时间就足够了。流贼这些日子在北京大肆拷掠逼饷,民心已失,绝不敢守城,只会在野外决战。所以三个月内,京师必然会再次易手。到那时,东虏如果打不通山海关要冲,后路又受到东江镇的威胁,说不定就会饱掠而去了。”

    “东江镇?”

    “朝廷要重开东江镇?”

    “那岂不是要惹毛东虏了?”

    吴三桂、王永吉和田存直三人都吃了一惊。当年的东江镇在毛文龙的主持下可是插在东虏背后的一把尖刀!虽然在陆地上打不过东虏的大军,但是东江镇的本据之地是海上的皮岛,又依靠水师和沙船帮掌控了海路,可以在漫长的辽东海岸线各处入寇骚扰。让东虏非常难受,同时也恨东江镇入骨。

    如果朱慈烺真的要再开东江镇,那么东虏恐怕又要跳脚了!

    这样一来,还怎么和谈?如果不能和东虏议和,大明还是会陷在虏贼之间,还能有什么出路?

    这太子看来也和他爹崇祯差不多,都有点想当然了。。。。。。

    吴三桂和王永吉、田存直二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田存直道:“冯抚台,实不相瞒,这些日子山海关这边和朝廷隔绝,也不知道圣上、太子殿下是否脱险。

    而定王殿下又在几日前由祖泽溥、邱致中护送突围而来。。。。。。所以咱家和平西伯、王制台商量之后,都觉得可以向东虏借兵,所以就遣祖泽溥为使去了沈阳。”

    “哦,定王脱险了。。。。。。那永王和五皇子还有袁贵妃。。。。。。”

    “都落入贼寇之手了!”

    冯元飏点点头,不置可否。“遣使沈阳也无妨,东虏横竖要出兵的。。。。。。到时候闭了山海关,让他们绕着走就是了。”

    田存直问:“是否要送定王去大沽口?”

    冯元飏还是不答腔,只是道:“山海关这里的状况太子殿下还是不大了解,你们不如出个人,跟着老夫一同浮海南下,当面去和太子殿下分说吧。”

    这是应该的,吴三桂和王永吉、田存直互相看了看。

    王永吉道:“平西伯是主将,不能离开山海关。。。。。。不如就让下官走一趟吧?”

    田存直也道:“咱家是奉旨到山海关办事,现在也该回去向圣上复命了。”

    冯元飏只是笑着,目光则转向了吴三桂。吴三桂也是个知趣的人,知道冯元飏一定带了密诏过来,于是就拱拱手道:“本爵还要去军营巡视,就此别过了。”

    军营今天是不会去的。。。。。。毕竟陈圆圆跟着冯元飏一块儿来了!吴三桂当然得去和佳人相会。

    另外,陈圆圆一定带来了吴襄的亲笔信,他得好好看看,然后再和幕僚们商量出对策。

第142章 自成命苦(之前章节发错,补偿一章)() 
李岩手中拿着的正是朱慈烺写过他老婆的令旨。

    真是让他有点无语啊!

    他老婆居然和一个小白脸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几乎三两天就会有令旨从大沽口送来。而红娘子也不知怎么想的,每次都给回信——以密折的形式回信。

    不过令旨和密奏的内容,都是一本正经的!

    这一点让李岩比较放心。。。。。。

    除了担心自己戴了绿色的帽子之外,李岩还在为李自成乃至整个大顺王朝的前途命运担心。

    因为看了朱慈烺写给红娘子的令旨后,他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东虏入关的可能性极大!

    而唯一能够卡住东虏入关咽喉的山海关,又在大明手中捏着。

    也就是说,一旦李自成在北京城下被东虏打败,控扼山海关要冲的朱大太子,极有可能成为得利的渔翁。

    现在李自成已经“原形毕露”,因为拷掠逼饷成了天下士大夫的死敌。如果再丢失北京城给鞑子,那他就不再是天下共主,而是公敌了。

    到时候李岩自己也不能继续跟着李自成混了。。。。。。历史上他被李自成杀了,不就因为想自立山头吗?所以他对李自成的忠心是有限的。

    而在李自成败出北京后,最忌讳的就是手下自立山头!因为那时他已经不是天下共主了,他手下一帮“良臣”又可以择木而栖了,李岩犯的就是这个忌讳。

    “相公,”红娘子看李岩一直不开口,就忍不住说话了,“你这次去北京,最好能从皇爷那里要个千把靠得住的兵马来天津,最好再能要几门红夷大炮过来。”

    李岩一愣,看着老婆问:“娘子,你想做什么?要打大沽口?”

    “相公,就天津卫的不足2000人,再加1000人和几门红夷大炮,咱也动不了大沽口。。。。。。”红娘子眼珠子转了转,“奴想趁着皇爷还有点实力,多拉一点实力在手。将来就算另投明主,也能有本钱啊!”

    “你。。。。。。”李岩眉头深皱,“你就那么相信朱慈烺?”

    红娘子点点头:“朱家太子没有算错。。。。。。皇爷现在进退两难了!而且凶多吉少!”

    李岩想了想,也点了点头,“的确是相对较少了!不过这次皇爷一定会出兵打山海关的。。。。。。我们劝也无用!”

    “无用?”红娘子看着丈夫,“为什么?”

    李岩苦笑着说:“因为李过和陈永福已经上奏,说吴三桂的精兵都投入到天津这边了,还说吴三桂本人就在天津。

    山海关有多紧要,皇爷会不知道?现在东虏大军不也没出现在山海关。。。。。。以皇爷的性子,必然要搏击山海关。万一得手了,他才能在北直隶站稳脚跟啊!”

    如果朱慈烺听了李岩的这番话,大约要长叹一声:天命如此了!

    因为他在天津卫打得太巧,让李过、陈永福两人丢尽了脸面,所以只能上报说吴三桂率领家丁驰援天津了。

    而李自成自然相信李过、陈永福的报告。既然吴三桂带着精锐到了天津,那么山海关那边就是虚设的防御了。谁都知道明军打仗就靠家丁,没有了三千家丁,关宁军的战斗力至少要打个对折。

    而且山海关关城是主要防御东方之敌的,所以向西这边的城防并不坚固。如果没有吴氏家丁存在,李自成只要下定决心出动老营兵,还是很有可能将之攻占的。

    另外,李自成现在已经是北地共主了。兴许不用去打,就能让山海关上的守军投降了。

    而山海关一旦到手,摆在李自成跟前的死局就盘活了。只要控制住山海关,东虏不但没了入寇的捷径,而且还得防着

    红娘子道:“相公,奴该怎么回复千岁爷?”

    李岩想了想,道:“就说岩将尽人力以待天命!”

    “好的!”红娘子望着李岩,“相公,千万小心。。。。。。莫要顶撞皇爷,若是皇爷弃守北京,你就自请留守北京断后,趁机再带些人来天津和奴会师,咱们俩一起去投大沽口吧。”

    李岩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若真有那一日,岩自然要为天下兴亡而战了!但愿朱家太子真如娘子所言,是真命天子!”

    。。。。。。

    “轰。。。。。。”

    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

    凤三爷上了海沙岛后,时不时就能听见一声轰鸣,也不知道是火铳还是火炮在试射?

    反正听着怪吵闹的!

    他抬眼瞧了瞧正在给红娘子写回信的朱慈烺,这位抚军太子看上去真是年轻啊!可就是怎么个少年,居然在天津卫打败了两万多大顺天兵,还把红娘子给捉了。。。。。。

    “写好了!”朱慈烺放下毛笔,将书信塞进一个信封,然后交给了黄小宝,让后者递给了凤三。

    凤三接过书信,小心收好,然后坐在那里等着朱慈烺说话。

    “现在天津卫谁说了算?”

    “回禀太子爷,”凤三道,“李公子已经走了,天津卫现在是红娘子和下官做主。”

    “哦。”朱慈烺点点头,“有多少兵马?”

    “2000人,”凤三道,“大多是跟随红娘子多年的老兵,少数是在天津卫补充的。”

    “轰。。。。。。”

    又是一阵轰鸣响起!

    朱慈烺笑着说:“这是火铳兵在训练。。。。。。本宫现在有1500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