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月二十二日,天近黄昏。

    在直隶境内,大运河西岸,一处名叫王庆坨的大镇子的城墙上,一座临时搭起来的望楼之中,曹化淳和他的养子曹文宝,都是一身戎装站在上面,人手一只单筒望远镜,凝神向北眺望。

    这望楼简陋至极,连个遮风挡雨的顶盖都没有,就是四根大木头支起一个平台。不过站在上面,还是可以把王庆坨左近所有的情形,都收入眼底。

    王庆坨距离运河不太近,也不大远,差不多二三十里的样子。这里本不是个大镇,但是因为在崇祯年间出了个曹化淳而发达起来了。到了崇祯十七年时,王庆坨就是通州和天津卫城之间最大的镇子了。

    而王庆坨之所以能起来,主要原因就是曹化淳家族常年的经营。这十几年来,北直隶一带渐渐的就兵荒马乱起来了,所以安全就比有利的交通条件更为南来北往的客商所看重了。

    王庆坨的曹家可是出过提督京营太监和总兵的一方豪强!自然不会忽视老巢的经营,所以在曹氏家族的多年经营之后,王庆坨已经变成了个固若金汤的堡垒!

    在以往几次虏丑入口之战中,王庆坨这里就没被打破过!

    凭着这一点,也足够吸引方圆百里的地主富商移居过来了。所以王庆坨虽然是个镇子,却比附近的几个县城都要繁华。

    然而这个乱世中的繁华之地,到了崇祯十七年三月的时候,似乎也到了尽头也不一定是尽头,但肯定是个兴衰成败的十字路口。

    作为王庆坨的老祖宗,曹化淳曹大珰是在三月十八日傍晚回来的,只带了十数家丁,也没带什么行李,风尘仆仆的来了。一入镇子,则立即宣布戒严。除了曹氏宗亲中的精壮和曹家的家丁人人都武装起来之外,各家各户,无论贫富,都得出人出力,富户还得额外出钱。

    所以当大队人马开进时扬起来的尘土出现在西北方的天空中时,曹化淳曹公公一声令下,就召集起了两三千壮丁。

    在王庆坨的围墙里面,乱哄哄的两三千壮丁,已经勉强形成阵列,一排排的排了几十排出去。这些丁壮虽然是乌合,但是有曹家豢养多年的家丁做骨干在那里调遣,花了一些时间,总算有些样子。其中第一排的人都是老曹家看家的家丁,人手一支斑鸠脚火铳!可不是糊弄朝廷的样子货,都是曹公公让郑芝龙进献的广东造,连火铳带火药,都是精品!

    这些年鞑子入口的时候,王庆坨就靠着这些真正管用的火铳保了平安!

    不过那些鞑子也不是真的打不下王庆坨,而是不愿意为个镇子搭进去几十上百条性命。他们到底人少,还打着抢一把就走的主意,见到难啃的硬核桃,当然会选择放弃。

    可李自成就不一样了,进了北京,他就是天下之主还会允许眼皮底下有忠于明朝的据点存在吗?

    所以王庆坨这座小城当中,现在可是人心思降大部分人,都眼巴巴望着曹公公带个头,大家好一块儿投降大顺天兵呢!

    曹化淳的养子曹文宝先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扭头看着自己的太监老爹,声音有点颤抖:“爹爹,是一队铁甲骑兵!”

    曹公公拧着白眉:“是大顺的,还是大明的?”

    “不知道,”曹文宝摇摇头,“太远了,看不清旗号”

第77章 墙头有曹(求推荐)() 
曹文宝原是曹化淳的侄子,过继给曹公公的。他是崇祯二年生人的,和朱慈烺同年,都是十六岁,有个锦衣卫副千户的世职。不过并没有见过什么战阵,现在看见千数铁骑列队而来,小脸儿都吓白了。

    这可是人人都顶盔贯甲的铁骑啊!而且队列严整划一,远远看去,这杀气就一下逼过来了!

    曹公公倒是镇定自若,一张白净的面皮上没显出一丁点儿的惊慌。将望远镜交给儿子后,只是笑了笑道:“扶着爹爹下去,他们是冲咱这儿来的,等走近了,就知道是谁的人了?”

    曹文宝扶着曹化淳,一边小心的下了楼梯,一边儿低声问:“爹爹,咱们王庆坨该投哪边儿?”

    投哪边儿原来还没定呢!虽然朱慈烺在打发曹化淳出京的时候描绘了一番江南封建主义的美好前景,但是曹化淳在王庆坨这边好大一个家族,不能不好好考虑就跟着大明朝一条道到黑了。

    而且,崇祯父子能不能从北京城里出来还两说呢!

    曹化淳笑了笑:“看看再说吧咱家只是在乱世之中挣扎求活,还不得哪边风大向哪边?”

    曹文宝眼珠子转了转,声音压得更低了:“爹爹,镇上的人心都在大顺那边啊!”

    曹化淳哼了一声:“人心?人心险恶!”

    两父子说着话,已经下了望台,站在了王庆坨北面的城墙上。

    王庆坨是个镇子,本没有城墙,是曹化淳发达后才出前修了墙的。因为是花自己的钱保卫自己的家,所以城墙修得非常坚固。使用了大量的青砖,城外还有护城河。如果没有红夷大炮,要打下这座城寨可是一点也不容易。

    曹化淳的哥哥曹化春年纪很大了,胡子头发全白了,但还是上了城墙。

    现在可是王庆坨曹家生死存亡的时候!如果站错了队,那就是举族灭亡啊!

    看见五弟曹化淳从高台上下来,曹化春急急忙忙就问:“老五,是大顺的兵马吗?”

    “多半是的”曹化淳低声说,“一水的铁骑兵,队列严整得很,北京城里可没这样的精锐!”

    “那咱们”曹化春的老脸上已经显出慌张的神色了,“是不是得迎闯王?”

    曹化淳叹了口气。

    曹家是武清县最大的地主,还兼营商业,而且曹化淳、曹化雨又都是高官,在位子上捞了不少。这样的豪门当然不喜欢“吃他娘,穿他娘”的闯王了。

    顺便说一下,大顺军拷掠军饷可不是从北京城开始的!他们一直都这么干,要不然凭什么三年免赋?贫苦百姓都免了赋税,再不从有钱人那里拷掠,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吃什么?用什么?

    所以拷掠军饷根本不是李自成在北京失败的原因被满洲人打败才是唯一的原因!

    “大哥放心,”曹化淳笑着安慰自家老大道,“我已经让文宝备好了十万两银子和一万石麦子若来的是大顺军,便马上献出去,总能保咱家平安的。”

    “这就好,这就好”曹化春松了口气,“现在也只能破财保命了。只要不均咱家的田,一切都好说了。”

    比起“逼捐”,均田就更让人害怕了!

    可是逼捐均田再可怕,也比被大顺天兵灭了一族要强吧?

    就在曹氏一族提心吊胆的等待中,远处的铁甲骑兵终于走近了王庆坨。

    就在昏黄的暮色笼罩下,一副王命旗牌和一面大纛旗,赫然出现在了曹文宝手中举着的望远镜中。

    “辽东总兵官平西伯”曹文宝低声念出了将旗上的文字,他身边站着的曹化淳就是一惊。

    “儿啊,你说什么?”

    “爹爹,将旗上的名号是‘辽东总兵官平西伯’。”

    “辽东总兵官平西伯吴三桂!?”曹化淳一怔,“他怎么来了王庆坨?”

    一旁的老人家曹化春也有点吃惊,“老五,那辽东总兵官不是驻兵在宁远吗?怎么就到了咱们天津了?”

    曹化淳说:“大哥,圣上在三月六日时就下令吴三桂弃守宁远,进京勤王了。”

    “可咱这儿距离北京有150里呢,他怎么就来咱这儿了?”曹老头还是想不明白。

    倒是他侄子曹文宝机灵,插话道:“准是吴三桂觉得李自成势大,不敢直接去解北京之围,所以才带兵移驻天津的。”

    曹化淳皱着眉头,“该是这样唉,这吴三桂也是,去哪儿不行,怎么就奔咱王庆坨而来了?”

    曹化春问:“老五,咱们要不要迎接?”

    曹化淳眉头大皱,叹了口气:“吴三桂来了咱们能不接吗?吴三桂的关宁军可不止一千多人,人家有几万大兵!咱家惹不起啊!”

    现在到达的铁骑应该是吴三桂的亲兵“夷丁突骑”那可是在三千吴氏家丁中精选出来的千人。个个都有铁盔铁甲,且武艺高超,尤善以五十人一队骑马突击。

    在四万关宁军中,真正可以和满洲人的精兵硬碰硬的,就只有这1000夷丁突骑了。

    别看王庆坨这里有将近三千壮勇,真拉出去和夷丁突骑打一场,人家根本不用一千人一起上,以五十骑突击一下也就能冲垮了。

    即便是据守城堡,等到关宁军的后队到了,打破王庆坨还不是小菜一碟?

    真到了那时,可就是一门尽灭了!所以曹化淳就算敢对不起崇祯、朱慈烺,也不敢不接待吴三桂这个大军阀!

    “文鲁!”曹化淳将自己的二哥曹化雨的长子,今年二十六岁的曹文鲁叫到了跟前。

    “五叔,您有什么吩咐?”

    曹文鲁是个儒生,有秀才功名,入过国子监,现在是曹家抛头露面的人物。

    “带些好吃好喝的去迎一下,”曹化淳顿了顿,“如果真是吴三桂,就马上叫人来通报,老夫得出城相迎啊。”

    “侄儿领命。”

    “千岁爷,好像有人出来迎接咱们了!”

    站在马蹬上观望前方的吴三辅扭头问自己身边的朱慈烺:“臣还要继续装臣的二哥吗?”

    “装啊!继续装!”朱慈烺笑着,“直到进了王庆坨!”

    “千岁爷,您是不相信曹化淳吗?”骑马跟着朱慈烺的吴三妹插话问道。

    “呵呵,”朱慈烺还是笑呵呵的,“本宫是愿意相信曹化淳的所以才要打出你二哥的旗号。”

    “哦”吴三妹完全听不懂,只是绝对朱太子说话高深莫测,让人佩服。

    “三辅,”朱慈烺又对吴三辅道,“本宫不方便露脸,待会儿就靠你去应付了。记着,言多必失曹化淳是不会出城那么老远的,一定是他的子侄。所以你别和人家多说,只是咬定要进城休息。只要咱到了城门口,曹化淳必然出迎,到时候本宫再露面把他控制起来,他自然就是我大明的忠臣了!”

    “臣明白了!”吴三辅领了军令,马上就策马向前,照朱慈烺的吩咐去队伍的前列忽悠曹家的墙头草了。

    成了丧家之犬的抚军太子朱慈烺可是小心谨慎到极点了。如果不是因为从北京城中跑出来的几千人走了快一天一夜,行了近150里,早就困乏之极,而且屁股后面还有许多追兵跟着,必须要有个安全的落脚点休整一日。他都不会来王庆坨找曹公公

第78章 曹公公,跟本宫去迎驾吧(求推荐)() 
“曹伴伴,本宫和父皇可是投靠到你家了,怎么?不欢迎吗?”

    王庆坨北门,曹化淳在吊桥上面见着了顶盔贯甲的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当时就是心下一颤。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

    吴三桂来了就够吓人的了关宁大军一到,王庆坨不得成战场啊!

    可是现在来的居然是吴三辅和朱慈烺,据说崇祯很快也得来这更可怕啊!李自成肯定得追杀过来!而崇祯皇帝和朱慈烺投宿在王庆坨这边,曹化淳一族的立场可就摆明了!那是跳进黄河都洗不干净了,等李自成的人到了,还不得全族死光光?

    另外,太子爷为什么打着吴三桂的旗号!曹化淳又琢磨道:这是什么意思?不相信咱家吗?咱家那么忠心,太子居然不相信咱家,真是太让人寒心了!

    不过跟着吴三辅一起过来的大块头铁甲骑兵,看上去都很厉害啊!

    这一个个都跟巨灵神似的,而且队伍还非常整齐,一看就训练有素,自家管过的勇卫营肯定不如他们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夷丁突骑?

    吴三桂人没来,却把自己麾下的王牌骑兵交给弟弟吴三辅用来护驾了?

    心里七上八下,曹化淳的面子上却不敢有丝毫不恭。

    现在王庆坨门户大开,吴家的夷丁突骑随时可以冲进去!如果不想灭族,就得恭恭敬敬的装忠臣。

    “千岁爷何出此言?”曹化淳反应过来,马上就给朱慈烺跪了,“老奴对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鉴啊!”

    朱慈烺已经在吴三妹的搀扶下翻身下马,笑呵呵就走到了曹化淳跟前,弯腰将老太监搀扶起来。

    “曹伴伴,你对大明忠心如此,本宫甚慰。”朱慈烺拉着曹化淳的手,一边往王庆坨城内走去,一边语气沉重地说,“不瞒曹伴伴,闯逆自成现在已经打进了北京城!本宫和父皇,是流亡在外了。所以万事不得不小心谨慎啊!”

    “千岁爷勿忧,”曹化淳看朱慈烺面露悲色,只好硬着头皮安慰道,“吴三桂有数万精兵,四方勤王大军不日也将到北直,到时候自可合力收复京师。”

    朱慈烺摇了摇头,故意提升了嗓音:“收不回来了!因为觊觎京师的敌人不止闯逆一家,还有东北的东虏!本宫已经得到了王永吉和吴三桂的塘报,东虏辅政王多尔衮已经亲率十万铁骑西征了估计将会绕过山海关,走遵化、密云一带入口。要不了多久,北直隶一带就会变成东虏和闯逆大战的战场!凭着朝廷手头的那点实力,除了南幸留都外,还有别的出路?所以吴三桂也不敢再长久留在永平,不日就要率领大军到天津和本宫汇合了。现在护着本宫的这1000夷丁突骑,就是关宁军的先锋。”

    曹化淳真是惊了又惊,本来以为北京为李自成所夺的消息已经够坏了,没想到还有更可怕的消息!

    十万满洲兵要入关和李自成争夺北直隶了!

    “曹伴伴,”朱慈烺又叹了口气,“到时候就是几十万大军在北直血战了王庆坨这里少不得要沦为沙场!你们曹家准备怎么办?留下听天由命,还是保着父皇和本宫一起南下?”

    曹化淳闻言,哪里还敢说不南下?

    不南下等着被李闯或东虏拉壮丁填壕沟吗?而且,吴家的夷丁铁骑可已经入了王庆坨!

    “自是保着皇爷和千岁爷南下了!”曹化淳问,“不知皇爷到了哪里?”

    朱慈烺道:“父皇由吴襄保着后行,今晚就能到王庆坨。曹伴伴,你是不是该带着你家的兵马去迎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