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考试做官当然有进步的地方,但是考试做大官就不对了!明朝进士的初官一般是七品,排名靠后的都能得个县令,实在有点太不把百里之侯当回事儿了。

    所以朱慈烺预备要大改科举,取消一步登天的进士,只保留举人、秀才两级。其中举人可以“省试”,也可以“部试”,中了就有做官的资格,不过得由从九品芝麻官开始做了。

    skbwznaitoaip

第566章 洪兴皇帝() 
在一片“愿听号令”的呼喊声中,四章约法就算通过了!

    这四章约法稍后会镌刻在铜柱上,并立柱为信——铜柱会立在奉天门内,以后官员上朝的时候都可以看见。

    既然大家都愿听号令,那么朱慈烺也就勉为其难答应登基了。

    登基大典早就准备好了,就安排在正月十六,也就是朱慈烺接受禅让并且和臣下约法的次日。

    一大早,钱谦益就带着礼部的官员去祭告天地坛和宗庙。而朱慈烺则去大礼拜见即将成为太上皇的崇祯——如果崇祯当了先帝,那么朱慈烺就得先穿孝服去祭拜祷告。因为崇祯现在还活蹦乱跳,所以就改成大礼参拜,并且进献“养老金”一万两(黄金)了。

    崇祯皇帝。。。。。。虽然内禅的诏书已经颁布,朱慈烺也勉为其难的接受了,不过他现在还是皇帝。一来朱慈烺没有正式登基;二来没有登基的朱慈烺也就不能给崇祯上太上皇的尊号。

    所以崇祯就最后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接受了候任皇帝朱慈烺的参拜!

    在得到朱慈烺进献的“养老金”一万两(黄金)后,就将所有的天子玉玺,一枚一枚亲手交给朱慈烺,以象征皇权交接。

    明朝因为没有得到“传国玉玺”(这枚象征天命的玉玺在元顺帝跑路的时候被带走了,据说现在落在清朝手里了),所以就大量制作玉玺,以量取胜,国初制作了十七枚,嘉靖皇帝又叫人制作了七枚,总共就是二十四方玉玺,称二十四御宝。

    在朱慈烺护着崇祯跑路时,这二十四御宝就被朱慈烺“没收”了,崇祯知道今天要正式退休了,才又一次见着它们。。。。。。一枚枚拿在手里,摸了摸,才依依不舍得送给儿子朱慈烺。

    而朱慈烺则一枚枚接过来,然后交给掌玺的尚宝监掌印太监收藏。以后朱慈烺再下命令就不是令旨了,而是正经的圣旨。

    等二十枚御宝一一移交完毕,差不多就到了吉时,南京皇城内外就钟鼓齐鸣,礼乐大作,朱慈烺穿上了早就准备好的衮服,戴上有十二缕玉藻的冠冕,和崇祯皇帝一起,前往了奉天门外的平台,就在那里接受百官朝拜。

    百官们也都穿上了华丽的礼服,由礼部官员引导,走过金水桥,入午门,进入奉天门广场上。然后再分成文武两班,文官跪在御道左侧,武官跪在御道右侧,在御前侍卫鸣鞭,大汉将军卷帘后,行三拜九口大礼。

    百官礼毕后,则是首辅魏藻德宣读崇祯皇帝的禅位诏书,然后才是礼部尚书钱谦益念朱慈烺的即位诏书。

    而崇祯皇帝,也最后一次坐在了皇帝御座之上!

    在魏藻德念完禅位诏书后,崇祯的屁股就得和皇帝宝座永别,起身走向朱慈烺所坐的那把交椅了。

    朱慈烺当然已经站起来了,向父皇揖拜一礼后,向皇帝宝座走去。

    然后父子两人一起落座!

    朱慈烺坐下后,钱谦益就开始念即位诏书了。

    属于朱慈烺的年号也会在钱谦益所宣读的诏书中公布,取洪武再兴之意,曰洪兴!

    也就是大明洪兴皇帝!

    听上去就很威风,也很讲义气,一定是个好皇帝!

    不过今年不会改元,仍旧会使用崇祯二十年的年号。从明年,也就是西元1648年开始,才会使用洪兴年号。

    登基大典到这里就算结束了,已经正式成为洪兴皇帝的朱慈烺,坐在御座上,看着广场上分列两班的文武群臣,心里面真是说不出的激动啊!

    辛辛苦苦忙活了快三年,终于熬到登基做皇帝的这一刻了。。。。。。他用眼角扫了下身旁坐着的崇祯,见他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心想:笑得脸都僵了!你得多开心啊!想想也是,本来是大明末代亡国之君,现在好了,怎么都不是末代了。而且也不用挂煤山,还有几十个寒暑的幸福生活。

    一年至少一百万两。。。。。。还得在你身上花几千万两银子!真是美死了!

    朱慈烺轻轻一叹:我就苦了,年纪轻轻就接了这么一个烂摊子,操劳一辈子是没跑的!

    不过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崇祯已经把皇位让出去了,朱慈烺也接了班,现在都是洪兴帝了。。。。。。

    登基大典虽然结束了,不过朱慈烺暂时还不能“下班”,因为还有一项工作没有完成,就是尊皇父朱由检为太上皇!

    “皇父!”朱慈烺这个时候站起身,向崇祯揖拜一礼,“儿臣请皇父登太上之尊,为大明太上皇帝!”

    这就是太上皇了。。。。。。崇祯心里面一叹,脸面上却还得开开心心的——刚刚得了一万两黄金的“养老金”,能不开心吗?不开心,下次就没有了。。。。。。

    “皇儿,”崇祯笑着,“为父久欲归隐,今日总算达成所愿,不胜欢喜!”

    朱慈烺心想:你该满足了。。。。。。原本的历史上崇祯只有十七年啊!现在都二十年了,你比李自成活得都久了,还有什么理由不高兴?

    这时崇祯上皇又问道:“皇儿,皇后人选可定下了?”

    皇后人选依旧是个大难题。。。。。。吴三妹倒是又怀上了,不过能不能生出儿子谁也不能保证。而郑茶姑现在也得宠,在吴三妹怀上后,几乎夜夜侍寝(除了那几天),早晚也会怀上的!

    “父皇,”朱慈烺道,“儿臣暂时不打算立皇后,选侍吴氏、郑氏,皆贤良淑德,都封皇贵妃。

    选侍宁氏、费氏,皆封妃,宁氏为贤妃,费氏为淑妃。”

    明朝皇帝的后宫等级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等十二级。而太子的妃嫔就没那么多等级了,只有正妃、次妃、选侍(夫人)三级,再低就没名分了。

    吴三妹、郑茶姑、宁香玉和费珍娥四女跟随朱慈烺后,都只得了选侍的名分,后来也没得到过晋升。而朱慈烺并不好色,又忙于军务政务,也就没有再纳别的女子。

    所以他的后宫现在就是四个女人,吴三妹和郑茶姑都是肩碰肩的地位,所以就都封了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

    而宁香玉和费珍娥虽然没有好爹,但也和朱慈烺共过患难,所以都封了妃。之所以不是贵妃,是留了一级晋升空间——等她们俩生了儿子以后,就能升级当贵妃了。

    至于皇贵妃,还是要拼爹才能当上的!

    所以除了吴三妹、郑茶姑外,还有多尔衮的女儿东莪格格也有资格当皇贵妃。在朱慈烺登基之后,祖可法会再一次前往北京,去向多尔衮提亲,要求纳东莪格格为皇贵妃!

    当然了,北伐还是要伐的。。。。。。不论成败,朱慈烺都会履行婚约。即便大清朝没有了,东莪的皇贵妃也不会黄了!

    洪兴皇上可是讲义气,守信用的!

    “哦。”崇祯上皇点点头,若有所思——现在洪兴皇帝还没儿子呢!他又不知道多纳妃子,而且还一心想让吴三妹和郑茶姑来生皇长子。呵呵,可别到最后都没儿子接班!不过真那样也不要紧,本上皇有许多儿子。。。。。。

    就在崇祯点头的时候,福王朱由崧拿着早就拟好的《尊皇父为太上皇诏》走到奉天门外的平台中间,开始高声朗读!

    

第567章 李自成又胜利了!() 
“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分田地。。。。。。”

    就在朱慈烺即位登基,成为大明第十七代天子的同一天,迎闯王的歌谣声,就在重庆府城上空响起了。

    大顺永昌天子李自成终于赢得了他死后的第一场重大胜利!

    什么?死了还能胜利?这胜利是在阳间取得的,还是在阴间取得的?

    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复杂了!

    李自成的肉体虽然已经死亡,灵魂。。。。。。也不知道去了哪儿?但是他还活在青史上!

    虽然朱慈烺、何腾蛟、堵胤锡这几位通过基本面分析,已经得出了李自成已经死亡的事实,大西张献忠也猜到李自成是在装活。

    但是这两方面却都没有公开宣称李自成已死。

    因为死了的李自成对湖广的士绅地主阶级就没有足够的威慑力了,为了顺利推行“清田检地摘果子”的政策,朱慈烺就不拆穿李自成装活的事儿了。

    而张献忠也觉得一个活着的李自成对他北上关中,并且在关中站稳脚跟更有利。

    因为只要李自成活着,并且和大明维持战争状态,大清那边就不会对挂在李自成名下的地盘发起猛攻——多尔衮、多铎、范文程他们可都是熟读《三国演义》的,从地图上看,现在的天下不就是三分吗?

    而且大明是三分当中最强的一方,大顺、大清两家不联手也罢了,怎么还能相互死掐呢?

    所以只要大顺还保持着和大明交战的状态,多尔衮就不会出兵陕西。他只会抓紧时间,集中精力打击山西的明军——从去年冬天开始,第二次大同围城之战就拉开序幕了,这会儿还团团包围着大同府城饿饭呢!

    在搞清楚了这个局面之后,北上关中占了西安府的张献忠对外就继续打着大顺西王的旗号,说是奉李自成的旨接管陕西。

    既然朱慈烺和张献忠都“认为”李自成活着,大清朝那边好像也没什么意见,大顺朝自己也宣称李自成还在世,并且坐镇永安(夔州),那么李自成当然就活在青史上了。

    根据后来的《顺史。高祖》,顺高祖李自成在兵败公安后,就挥师入川,取夔州为根本,改名永安,为其驻跸之地。随后又遣太宗李过统兵三万袭重庆,并在高一功、罗虎两军共三万人的配合下夹击重庆,大破大明四川总督马士英所部!

    不过马士英的失败,也不等于大明在四川统治的崩溃。因为就在重庆府沦陷的同时,川西方面的杨展成功收复了被张献忠放弃的成都府。所以失去重庆府的马士英、曾英就往成都方向撤退了。

    而之前留守夔州的四川总兵秦翼明则撤往了遵义府,在那里见到了带着大量火铳、军饷从湖广而来的忠国公秦良玉。得到补充的秦翼明所部,也就在遵义府站稳了脚跟。

    所以四川这边的局面,还是扑朔迷离。

    而死去的李自成,则依旧要在青史上存活一段时间,大顺王朝,还要在他的旗帜之下,继续进步!

    。。。。。。。

    大顺朝的新都永安城被淅淅沥沥的夜雨所笼罩着,某处宅邸中,烛光透过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射了出来,隐约可以看见两个对面而坐的人影。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看来今年四川的农夫有好日子过了,老天爷赏饭,抚军太子又给他们计口分地。”

    屋子里,有点发福的大顺左辅、天佑阁大学士牛金星靠在一张卧榻上,手里捧着一卷永安府的圈地授田和计口均田的账册,正细细看着。

    “皇爷的圈地均田之法虽然惠了农人,可是却管不了工商,之前襄京府、承天府、荆州府的工商就萧条了不少,今年该轮到了四川萧条了。”

    另一人是个青年,和牛金星长得有几分相似,正是牛金星的儿子牛佺。牛佺去岁当过一段时间的襄京府尹,现在又被李过调到永安府当了户政府侍郎。他对大顺朝推行的计口均田政策似乎有点微词,公开唱反调是不敢的,只敢在父亲牛金星面前说一说。

    牛金星瞪了儿子一眼:“工商萧条怎么了?历朝开国之初,就多有重农抑商的。本朝以唐为师,唐朝开国的时候也是重农抑商的。”

    “可也不能没有工商啊,太不方便了!”牛佺摇摇头,“襄京府的圈地免债令一出,大工大商立马就没影儿了,前年咱家的庄子上收的那点稻米就没去处,后来还是运去乐仙桥发卖,可现在怎么办?都入了川了,总不能运去汉口发卖吧?

    而且之前咱们还有老底子,可以给大家发点银子当俸禄,填补一下,可今年怕是没银子可以发,要改发米面了。。。。。。而且不少兄弟是丢了襄京、南阳的庄子跟着来的,要在四川重新圈地安置,也少不了花钱啊!”

    明朝的士绅地主并不排斥工商业,而且他们还拥有免税通关的特权,在大部分地方,工商和士绅是一体的。所以大顺在剥夺士绅土地,并且用法令免除农民欠债的同时,也就摧毁了工商业的基础。

    之前在湖广就有这个问题,现在入了四川,只怕会更加严重!因为四川是自成一体的,一旦工商业的基础不存了,大顺的老营武士也不大可能通过和大明的互市得到他们需要的手工业产品。

    另外,大顺朝廷现在也没有什么现金来源。所以很快就没银子可以发给下面的官员,多半要改发大米了。

    以后大顺朝的官就得赶着马车牛车去拉俸禄了。。。。。。

    “多大点事儿。。。。。。”牛金星嗤的一笑,“你担心稻米发卖不出去,就不会问农人要别的东西?要点布,要点肉,要点毛皮野味。府里用得着什么,就让庄子上送什么呗。至于俸禄,发银子、发米面也没什么不一样。而且也不一定要发米面,还可以发布啊。

    自古就是男耕女织,隋唐的税赋制度就针对男耕女织,搞了租庸调制。不过隋唐是以‘丁’为本,不问土地、财产多少,对升斗小民太不公道了。而咱们可以以地为本,以后一亩田规定交一部分米,一部分布,再服一点徭役,不就行了吗?”

    牛金星的办法也谈不上高明,其实就是自给自足的路子,小农经济(庄园经济)的本色而已。

    在许多封建王朝的初期,因为连年征战消灭了许多人口,摧毁了工商百业,也让商品经济失去了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则因为人少地多而如鱼得水。

    这个时候,封建王朝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抑制兼并,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