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定是这样的!”王承允也怕了,他这个宣府总兵可没少和满洲兵打,知道那帮人有多凶。

    如果他知道投降李自成的后果就是和满洲兵打,他一定在宣府坚守到底了。

    参加过松锦之战的白广恩一样患有恐满症,倒吸一口冷气:“要真这样,这京师还真不易取了!”

    陈永福是几人中最镇定的,他哼了一声:“不过就是两万满洲兵咱在这盯着,继续让人放铳开炮,你们先去禀报皇上,相信皇上自有办法对付。”

第54章 吹出祸事了吧(求收藏,求推荐)() 
“啥?朱家天子借了两万满洲兵,还,还要让太子娶满洲辅政王多啥滚的闺女?真有这事儿?”

    钓鱼台行宫,闯王李自成大晚上的被义子李双喜叫醒,就在自己的寝宫,穿着睡衣,召见了唐通、王承允、白广恩和杜之秩,还有闻讯赶来的大军师宋献策和二军师顾君恩,听他们汇报了从广宁门城楼上的“虚假陈述”。

    朱慈烺也真是敢吹,吹得还有鼻子有眼的,居然把李自成也给唬住了。

    本来他以为援兵就是吴三桂的三四万关宁军,哪怕是野战,李自成也是胜券在握的。昨天刘芳亮的一部分老营兵也到了,现在他手头有六万几千老营兵,足以击败吴三桂的三四万关宁军——在历史上的一片石大战中,情况也差不多如此。如果没有满洲兵突然杀出来,吴三桂的那点本钱肯定得赔光在一片石。

    但是现在突然多了两万满洲兵这要是真的,还是挺让人头疼的。

    “你们几个莫不是叫人家蒙了吧?”李自成看着眼前的唐通、王承允、白广恩和杜之秩,皱着眉头又问了一句。

    “陛下,这事儿宁信岂有啊!”杜之秩是最了解北京城内情况的,所以就由他来回禀了,“朱贼现在是死到临头了还有啥干不出来的?俗话说的好,兔子急了还咬人,狗急了还跳墙,何况是当皇帝的?”

    这位也真是能脑补,回钓鱼台的途中,就自己脑补了一下。觉得崇祯皇帝走投无路了,向满洲人借兵也是能干出来的。哪怕割地、赔款、和亲,也比亡国强啊!

    反正这皇帝要是他杜之秩来当,别说割地、赔款、和亲了,就是认满洲皇帝当爹,他也没二话皇帝这个差事,可是有上没下的,只得硬着头皮扛到底啊!

    要不然就是全家死光光!

    “献策,君恩,你俩怎么看?”李自成又问自己的两位军师。

    宋献策喜欢装神弄鬼,掐着手指头在那里算开了。顾君恩比他实在,开口就说:“陛下,要是您和朱家皇帝换一换,您肯借满洲兵吗?肯娶多尔衮的闺女吗?”

    李自成想都没想就说道:“咱肯定借啊!不借都死逑了至于娶人家的闺女,那更是一句话了!”

    顾君恩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咱还是宁信其有吧。”

    宋献策已经算好了,对李自成道:“陛下,咱大顺国确有满洲这一道坎儿要过的如今天下的王气,不在关中便在辽东,陛下虽然占了先手,但是辽东那边也不容小觑。若是咱的先手占不住,只怕大好形势,付之东流啊!”

    李自成摸着大胡子,一只独眼眯了起来,“大军师,你的意思是,若让满洲人抢先入北京,咱大顺就得吃亏了?”

    宋献策点了点头。

    “那就不能叫他们抢先了!”李自成脸色一沉,“咱从关中大老远的来堂京师不容易,怎么都要打进城去,把朱家皇帝从金銮殿上揪下来!”

    其实李自成并没有把北京城看得很重,他和他手下那帮人思路有点落伍,还停留在汉唐据关中而有天下的时代,并没有意识到由于关中地力耗尽,已经无力供养大军去扫荡天下了。

    不过北京城内的“金山银山”却是李自成想要得到的。因为大顺政权为了收买人心,提出了“三年不征”的政治口号。这让大顺政权很难从现有的根据地获取足够的粮饷以支持日益庞大的军队。

    所以北京这个大明首都在李自成眼中,更多的是一个存满了金银财宝的聚宝盆。只要能打下来,就能狠狠刮一笔金银,他的军队未来几年都不愁吃喝了。

    “叫锁天鹞过来!”李自成已经有了决断,北京之战,必须加快进行了。

    “锁天鹞”田见秀很快就被叫到了李自成的寝宫。

    “锁天鹞,准备得怎么样了?”李自成问自己的大将道,“啥时候能攻城?”

    田见秀回答道:“陛下,云梯倒是打造了许多,别的器械还没弄,大炮也没运来,只有一些虎蹲炮和火铳。”

    “不能再拖了!”李自成道,“有传言说,朱贼向满洲鞑子借兵了咱得加紧行动,抢在满洲兵到前夺下北京城!可不能让北京城内的金山银山让满洲人卷走了。”

    “臣遵旨!”田见秀又问,“请问陛下,额应该指挥哪几个营头去打北京城?”

    李自成一指眼前的四位降将,道:“这里四位总兵都归你调配,再加上刘希尧的前营,李过的后营,够了吗?”

    “够了!”田见秀拍了拍胸脯,“陛下放心,额十天内就打下北京城!”

    “好!”李自成哈哈大笑,“额就在钓鱼台听好消息了!”

    朱慈烺是怎么也没想到吹牛吹还吹出祸事了——这年头没证监会治他,但是架不住有李自成啊!

    他吹得高兴啊,把多尔衮年仅六岁的女儿东莪格格都吹成自己的媳妇了,结果多尔衮没找他算账,李自成却是宁信其有了。

    十九日凌晨,天色蒙蒙放亮的时候,大队大队的大顺兵将,就分成了三路,开始在北京城的南、北、西三面城墙外展开布置了。

    其中负责攻打北京城内城北墙的是唐通的八千人,他们并不是主攻,而是佯攻,同时还分出一部骑兵监视北京城的西面。

    王承尔和白广恩则分别负责攻打北京内城的西面、北京外城的西面,两军总共是一万人。

    而陈永福就是那个守开封把李自成的左眼打瞎的将军!不过李自成也的确有容人之量,这样的人物他照样重用!所以陈永福也非常感激,是真心替李自成卖命的。

    今天他指挥一万人,专打北京外城的南面——此处也是主攻方向。田见秀带着李过、刘希尧部下的两万多人,就在右安门到永定门之间展开,充当督战队和后援。为了让陈永福可以首战建功,李自成还命田见秀调了一队“孩儿兵”,也就是由跟随闯王的少年组成的精锐,给陈永福使用。因为少年灵活轻盈,在登城作战中非常好用!

    十九日晨时,三万多人就在北京城的南面展开了战阵!

    这三万多人都是精锐,其中李自成的老营兵都是一水的白色毡帽,蓝色罩袍,队列严整,各执刀矛,很有气势!

    陈永福的人主要是明军的降兵,但肤服色也和李自成的老营兵一样,头上戴着顶白色毡帽,身上穿着蓝色战袍。

    朱慈烺这时也移动到了永定门城楼上,身边只有一个火铳局和自己的东宫侍卫营一部,还有一百多原本就守在永定门上的兵将,总共不到1000人,真是不够瞧的。

    北京外城,肯定守不住了,而且也不需要守。根据吴襄、李若琏制定的计划,外城是要弃守的,有限的兵力都应该集中在内城、皇城、紫禁城或者用来护卫朱慈烺父子出逃。

    “走吧!”朱慈烺拍了拍永定门的垛口,笑着对胡在他左右的王七、骆修身、王勇三人道,“回撤正阳门,永定门这边的守门兵也都带走吧对了,旗帜都留下。”

    王七现在是朱慈烺的领班侍卫了,原来的领班朱纯杰则发到京营去当千总了——京营里面也有能打的精锐,朱慈烺就让朱纯臣、李国祯加以整理,又塞进去一些新募的壮勇,组成了左中右三营,其中的左营就给了朱纯杰,右营给了李若琏,中营则给了勋贵家族出身的京营将领朱国勇。

    在朱纯杰离开的同时,朱慈郎的东宫侍卫也进行了整编扩充,吸收了大量的勋贵子弟,编成了一个千人左右的侍卫营,交给王七和骆修身指挥。

    而勇卫营出身的王周,则被朱慈烺提拔担任了一个新编的火铳局把总。这个火铳局是由京营和新募集的壮勇中会使用火铳的人员组成的,使用的火铳则是配发给京营的劣质产品,不过也能吓唬一下流贼,充一下门面。

第55章 刁民,你们都是刁民!(求收藏,求推荐)() 
王七率领的东宫侍卫营和王周带领的克难营火铳右局都是由所谓“克难功臣”组成的,士气还是相当高昂的!

    因为这些克难功臣都让朱慈烺洗了脑,相信跟随太子爷去江南后就会有土地有娘子了。而且他们这几日也得了不少银两,吃上了好肉好饭,还和太子爷一块儿吃喝,都是太子心腹了。

    另外,昨天晚上朱慈烺忽悠流贼的那些谎话,也把这帮子克难功臣给蒙住了。

    朱大太子那么奸诈,当然是自己人都骗啦,怎么会告诉手下和满洲借兵和亲的事儿是假的?

    这帮克难功臣都以为多尔衮正领着八旗天兵和吴三桂一块儿往北京赶来呢,这下他们一准可以安然脱逃了,士气能不高昂吗?

    而朱慈烺又让守永定门的那队明军把旗帜都留在了门楼上虚张声势,他的东宫侍卫营和克难营火铳右局也没带旗帜。

    所以他们走出天坛和山川坛的范围,进入正阳门外的繁华地段时,大街两边就涌出了许多穿着百姓衣衫的老老少少,还有人拿着鞭炮燃放起来了,噼里啪啦的热闹得很!

    “咦,怎么有人放鞭炮?还有那么多人”朱慈烺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大街两边的百姓,一个个都是喜气洋洋的,还有人在放鞭炮,这场面似曾相识啊!

    这怎么跟小时候纪录片里面解放军进城时差不多啊?北京人民那么拥护自己这个太子爷吗?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英明神武,是大明中兴之主了?看来首都人民还是有眼光的!

    就在朱慈烺有点被感动的时候,忽然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也给朱大太子当头泼了盆凉水。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也不知是谁,带头喊起了迎闯王的口号。然后正阳门大街两旁拥着的百姓都跟着一块儿呼喊起来了,越喊越起劲儿,一片“吃他娘、着他娘”的呼喊,都盖过城外重新响起的虎蹲炮的轰鸣声了。

    原来昨晚上北京外城城墙外面的吓唬人的枪炮声轰鸣了一晚上,不知道真相的老百姓还以为闯王大军在攻城呢!

    到了今天早上,因为闯王的兵马忙着排兵布阵,就没再放枪放炮。外城的人民群众一听,都以为是李闯王那边已经打赢了,所以都高高兴兴地跑出来迎闯王了。

    听到这呼喊声,跟在朱慈烺身后的兵将们脸色全都变了。

    这些原来都是刁民啊!满大街的刁民!真是太可恨了也不知道太子爷会不会大发雷霆,下令大家杀人放火?

    虽然这些民都是刁的,但毕竟是北京老乡啊

    “哈哈哈”朱慈烺忽然大笑起来,仿佛他不是大明的太子,而是一个真正的反贼!

    “千岁爷因何大笑?”领班东宫侍卫王七骑马走在朱慈烺身侧,见太子没来由的大笑,就策马上去询问。

    朱慈烺回头看了王七一眼,脸上都是嘲讽的笑容,“这就是我父皇不舍抛弃的京师百姓啊他还担心贼虏会杀戮百姓,真是太可笑了。这些百姓可机灵着呢,本宫给他们算算,再过一个多月,他们还得迎新主!”

    有那么多新主吗?

    王七听得一头雾水,朱慈烺也不跟他解释,只是笑着说:“走吧,咱们去正阳门瞧瞧大门没关吧?”

    “没关,”王七道,“吴提督亲自守在那里,太子爷不回,他是不会关门的。”

    “好!”朱慈烺只是笑着,“去正阳门看看还有谁在那儿?”

    “还能有谁?”王七叹了口气,“不就是些无知刁民吗?”

    朱慈烺冷笑着说:“呵呵,不会只有百姓的。”

    开门迎降当然不会只有北京城的百姓连百姓都知道大明朝大事不好了,当官的还能不知道?

    所以在京师官场上,早就有人在谋划要弃明投顺了。而前任兵部尚书张缙彦又是投降派的首脑人物之一。早在崇祯十六年,他接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就已经秘密联络上了闯王李自成——他接任兵部的时候,崇祯皇帝其实已经走投无路了,他这个兵部也是无计可施,还得整天担心被崇祯皇帝当成替罪羊宰了。

    崇祯朝的兵部尚书,可是个非常危险的差事啊!崇祯朝十七年中,一共有十四个兵部尚书,其中四个畏罪自杀,一个死在大牢里,一个被崇祯皇帝下令处死,一个在流放地死去,一个被李自成的军队打死,十四个里面有八个不得好死啊!呵呵,兵部尚书的阵亡率肯定是超过下面的战兵了。

    而没有落下不得好死下场的兵部尚书中,有五个被革职查办,只有一个光荣退休。光荣退休的那个就是张缙彦的前任冯元飙,他年老多病,实在干不了差事了。至于张缙彦自己,则在不久前被革职查办。

    不过因为李自成来得太快,所以也没人去查他办他,就是革职了事。

    革职后的张缙彦也没有离开北京危城,而是四处走动,拉拢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门生故吏,准备一块儿迎新主,投降李自成。

    而朱慈烺这几日突然展现出的“雄才大略”,也真是把张缙彦吓了一跳。倒不是担心北京城被这个办事出格的太子爷整成个坚城,而是担心自己迎降的事情被朱慈烺发现

    这个太子办事有点毛糙,真要给他逮住了,没准就一下咔嚓了,连花钱买命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今天早上,张缙彦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因为他派去正阳门外大街打听消息的家人兴冲冲来报,说李自成的大军进城了!

    终于来了!

    “哈哈哈!”张缙彦猛一拍桌子,大笑三声,“大事成已!”他瞧了眼厅堂中和他一起在听消息并商量对策的官员。“诸位,跟张某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