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废除科举的办法,则是用低级官员的“官考”去替代全国统一的春闱大比。

    这种低级官员的招考,被朱慈烺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恩科”,由各省学政、朝廷的吏部,或者朱大太子所指定的官员(机构)负责因为“恩科取士”制度还在摸索,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制度,所以存在一定的混乱。

    不过大的原则已经确定了,就是通过考试招募低级的事务官,允许本地任职,再通过末尾淘汰、事功年功晋升、上级推荐和吏部大考(官员升级考试)等方式,选拔出更高级的官员。

    除了这种由地方或吏部的“恩科”取士的方法,国子监、南京学堂(原来的南京实学堂)、南京讲武堂等“三学”,也会成为官僚摇篮,为大明朝输送一批又一批的文武官员和伎术官。

    当然了,三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引入现代教育,开办大学的事儿现在还办不成,所以朱慈烺也不会急着去拔苗助长。

    姚大桥和彭子勤身后,还站在十数人,大多都是“绿皮”小官或是文武吏员,他们隐隐将两个看着有点冷肃的“青皮”官员围在圈里。这两个中级官员正是纪坤和黄宗羲。

    纪坤正在赴任山东的途中,正在等待官船靠岸他是在长沙领受令旨的,然后就去了武汉府选拔随员,从黄宗羲主持的恩科选出的芝麻绿豆官中选了一些人,再加上一些御史台卒和锦衣卫密探,终于凑出了一个省级监察司的班子,可以去山东当恶人了。

    而在纪坤抵达山东之前,朱慈烺并没有派出过山东道监察御史(左右两班都没有派),只派出过登莱道监察御史。

    不过山东监察道(管辖不包括登莱二府的山东省和淮北、徐州、海州)的辖区非常特殊,几乎都是军阀割据的地盘。

    在朱慈烺的朝廷中,御史的工作是反贪反官僚的贪污受贿!军阀自己当家做主,有什么贪不贪的?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纪坤此去山东,必有特殊使命!

    “春帆兄,你这回可是如愿了,虽然挂着御史的名,可实际上却是钦察大臣,代天巡狩啊!”

    黄宗羲似乎很羡慕纪坤,但是纪坤自己却只是不时叹息。

    “不是真御史,却还是酷吏,当太子爷的鞭子去抽打淮北、徐海、山东的那几位。可那几位又岂是好对付的?这趟差事要办好可不容易!”

    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黄得功和高第不是左梦庚之流,左家军这几年的日子太舒服,消磨了斗志,不怎么能打了。而他们这些人可身处对抗鞑虏的第一线!

    “怎么会?”黄宗羲笑道,“太子殿下现在可是如日中天,手长得都快伸到广东去了。”

    纪坤笑了笑:“就是因为太子殿下的手伸得长了,淮河以北的那几位才会蠢蠢欲动到现在为止,克难新军的模范师才只七个,独立的铁甲骑兵团和炮兵团都只有两个。总共不过十一二万的精兵,能控制多少地盘?现在散得到处都是,对淮北、徐海、山东的掌握自然就弱了。要不然黄得功和高杰怎么会掐起来?”

    模范师本来是前师、后师、左师、中师、右师、第一师,最近又添了个近卫师近卫师的番号最早出现在唐家山战役前。不过战后又很快撤销,临时编入的陕西兵也变成了新兵重新受训,其中一部分能骑马、养马的,则转成了骑兵。

    到了崇祯十九年秋,近卫师又被重新组建,成了第七个模范师。

    与此同时,向荷兰人订购的西班牙轻型火枪也大量到货,各个模范师也开始大量换装。而被淘汰下来的鸟铳,则配备给了二线团队。

    除了七个模范师之外,大元帅府还陆续组建了二十八个满编人数可达两千五百人的团和十二个由诸卫军的协改编而来的步兵团。

    而这四十个团的装备、训练,将会逐渐和编入模范师的一线团一致。只不过朱慈烺拿不出足够的马匹以供骑兵团和炮兵团使用,所以无法用这些团组建更多的师一个模范师除了四个步兵团之外,还必须配属一个炮兵营(拥有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连,其中的两个炮兵连可以拆成四个半连,配属步兵团)和一个轻骑兵营。因此需要大量的战马、挽马。

    在没有马匹,也无法配备三磅炮(这年头的大炮要比十九世纪重,必须要用马拉,牛当然也可以拉,但是牛比较容易受惊,不适合在战场上机动)的情况下,以步兵团为单位的新军,并不具备强大的野战能力,但是可以用来守卫城市和要塞对朱慈烺而言,火炮的数量不是问题,所以他可以组建许多没有马拉的炮兵连,甚至可以给每个步兵团都配一个。

    而这些不大能机动的炮兵连,也不是完全不能动,只要战场摆在可以通航的河道沿岸,就能用船只把它们运上战场了。

    不过给所有的二线步兵团配属火铳、火炮(没有挽马)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在目前,真正拥有较强战斗力的新军,也就是七个步兵师外加四个骑兵或炮兵团。

    在这种情况下,朱慈烺就不能和淮北那帮充当肉盾的军阀撕破脸他进步当皇上的事儿,最好也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至少要来捧个人场。

第559章 你们在密谋什么?() 
一秒记住【 。。】,!

    大明崇祯十九年,十月末,山东省,曲阜。

    孔圣人的故乡,比起上回多铎前来攻打的时候,已经清冷了许多。曲阜大棱堡外围的九个圆堡,现在已经空空荡荡,没有什么居民了。只有一些穿着红袄的团练军,在军官们的指挥下,有气无力的在拆除堡垒。

    拆除这些堡垒是为了避免在下一次的围城战斗中为敌所用——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力给史可法、孔胤植他们在下一场战斗中运用了。因为席卷东南的粮荒,同样没有放过山东。

    山东的难民多,而且又处于和清军斗争的第一线,大片适合耕种的平地又被清军占据,成了大清正绿旗的田庄。

    虽然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三人努力引入蕃薯,但还是无法解决越来越严重的粮荒。

    所以从今年夏天开始,聚集在曲阜周围的难民就开始如潮水一般涌入了淮北、徐州、海州,然后再向淮河以南涌去。

    不过在团练军人数减少的同时,他们的装备水平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仅得到了许多来自日本的鸟铳,还自行铸造了许多“一斤”和“三斤”大将军炮。

    他们的日本鸟铳都是郑森使团买来的,郑森在长崎的时候似乎很不屑威力不足的日本铳,但是当他到了江户,受到了德川家光的隆重接待后,出于平衡中日贸易和促进中日友谊的考虑,还是勉强采购了一万支日本鸟铳。

    现在郑森还没返回,但是他订购的一万支日本鸟铳倒是急急忙忙运回来了。

    而大元帅府同时又收到了荷兰人运来的西班牙轻型火绳枪,两者一比,自然高下立判——西班牙轻型火绳枪的一点不轻,威力很大,在三十步距离上打穿盾车也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淘汰斑鸠脚铳,从而减轻新军在后勤上的压力。

    所以大元帅府就看不上这批日本鸟铳,没有收货(经费也紧张啊!)。郑家就把它们转卖给了沈廷扬,而沈廷扬又将其中的一部分卖给了比较有钱的史可法——史可法占领了曲阜孔家的金库,当然有钱买军火了。

    得到了三四千支日本火铳的曲阜团练军,就开始抄袭模范军步兵团的战术,用长枪和火铳组成了方阵步兵。还从沈廷扬的登州炮厂进了一批改良了炮架的大将军炮,有“一斤”的,也有“三斤”的,还自行打造了一批虎蹲炮。

    在搞到了不少火铳和火炮的同时,史可法也没忘记加强军队的训练。不过他不屑朱慈烺抄袭西方的路线,而是寻出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练兵杂记》仔细研究,用戚继光的方法组建了车步骑营。

    史可法就凭着这一万多装备了火铳火炮的练军和“总督七省军门”的官职,摇身一变,成了“六节镇”(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高杰、黄得功、朱以海)之首。

    不过和走了精兵路线的曲阜练军不同,高宏图、左懋第、、朱以海高杰和黄得功四人的军队并没有因为粮荒而削减。因为他们四个军阀的军队都是和土地挂钩的——高宏图、左懋第、朱以海都是山东本土的地头蛇,所占据的地盘也大,下面一群大大小小的地主,个个都反对大清的圈地和计口均田。自然要全力以赴维持团练军的规模了!

    哪怕粮食不够,赶走一点难民去讨饭,也得喂饱团练去保卫自家的土地啊!

    不过高宏图、左懋第、朱以海三人的军队都是为了保护地主阶级的土地设立的,他们自然就没办法去解决普通团练兵的土地需求了。。。。。。所以在大清圈地授田、计口均田和高、黄两军实行授田的双重压力下,他们的军心都有点浮动。

    另外需要提一下,高宏图、左懋第、朱以海三家的军队装备虽然比不过史可法(其中朱以海的军队装备好一些),但是采取的练兵、编制之法,都是学戚继光的,走的是车炮步骑混合的路子。

    而高杰、黄得功两个军阀被朱慈烺改造了一半——从雇佣军改造成了封建土地军,但军阀的性质却没有根本变化。

    经过改造后的两家军阀的账面兵倒是少了许多(本来就不存在),但还是能维持一两万人(户)的战兵规模,也都授予了田庄,还按照模范军的编制进行了调整,组成了落干个团。战术当然都是“莫里斯”式的,只是火铳和火炮的数量不足。

    有了田庄的土地兵当然不会被饥荒给逼死,所以席卷淮北、徐海的粮荒对他们的打击并不大,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加强了这帮土地兵的实力——许多流落过来的北人难民都成了高、黄两军地主兵的佃户。

    不过高、黄两军也都有各自一本难念的经。

    高家军的难处是钱有点多了!高杰和刑娘子投靠朱慈烺比较早,而且他们夫妇又是北府集团流寇派的大角儿,朱太子有意扶植他们去平衡辽镇派(就是吴襄、吴三辅、吴国勇那帮人),所以给了他们一块好地盘海州——这是个新设立的直隶州,包括原来的海州(属州)、宿迁、邳州、沭阳一带,沿海沿运河,水网纵横,土地肥沃。可以算得上是“淮北江南”了。

    在得了这块地盘后,高杰、刑娘子两夫妇就花了不少功夫好生打理。他们倒也不折腾什么官田、军屯,只是把土地仔细理了一下,然后按亩收粮,旱田收一斗,水田收两斗,也没什么免税的优惠。。。。。。可别小瞧了海州,仔细清查一下也有不下七百万亩,以平均一斗半计,光是田赋就不下一百万石。

    而在朱慈烺“改造”高家军的过程中,海州府的统治权并没有被剥夺,也没有去触及海州的税收和土地,而是拿了徐州的土地(徐州因为被清军攻破和占领,人口数量大减,荒地很多)分给高家军的将士。

    所以高家军的约两万人既有徐州的地,又有海州的税,全都阔绰了起来。。。。。。阔是阔了,可惜胆子也变小了,不大愿意和清军去打生打死了。

    他们什么都有了,就缺战斗力,哪儿还有和强大的清军去决战的勇气?

    而黄家军的难处则是钱有点少!

    黄得功因为投靠朱慈烺有点晚,而且又是崇祯的嫡系勇卫营出身,一直不被朱慈烺待见,也没有好地盘去捞,分给他的淮北本就穷苦,还给清军蹂躏了一遍,所以只能分地,没地方去收税。

    而且黄得功所部分到土地的时间比较晚,误了去年的农时,造成淮北大面积歉收。而今年淮北又闹了旱灾,春播的面积又小(刚刚分完土地嘛),所以没熬到秋收就闹粮荒。

    黄得功没办法只好向高杰这个阔佬借粮,高杰不肯相借,于是两人就闹起了变扭。

    而黄得功就在双方争议的睢宁、桃源(两个县都在南流黄河的西面)做起来文章,直接派兵占据。

    高杰则不知道从哪儿听来了黄得功庇护朱慈焕的风声,一道密折把他给告发了!

    而史可法并不知道这事儿(朱慈焕托庇高杰的事儿),他又自以为诸军领袖,所以就在纪坤纪大密探北来的同时,在曲阜召集高杰、黄得功、高宏图、左懋第等人,以迎接参觐归来的朱以海为名,想要就朱慈烺进步和大明天兵北伐这两个问题统一立场。

    不过现在黄得功、高宏图、左懋第、朱以海都已经到了曲阜,却不见高杰的踪影。。。。。。而一大堆军阀在朝廷钦差抵达前搞这种聚会,怎么看都是在密谋啊!

    skbwznaitoaip

第560章 我们的感觉都很好啊!() 
“高英吾(高杰)怎么还没来?他磨磨蹭蹭的在干什么呢?”

    “还能干什么?太子爷派御史来查他了!他在想办法应付呢!”

    “御史?谁啊?”

    “纪阎王。。。。。。高英吾这回可惨了!他在海州这两年多贪了多少?两三百万都不止了!纪阎王来北边一准是查他的!”

    “也是啊。。。。。。咱们都是两袖清风啊,纪阎王来了也查不着咱们啊!”

    “可高英吾是总戎啊,手下有两万敢战之士,现在又是用兵之际,太子会和他计较贪污的事儿?”

    “这两年折在贪污纳贿上的带兵之员还少吗?新军的团长折了都有五六个了。。。。。。各地的指挥使和总兵、副将不知道倒了多少了!”

    “是啊!而且高英吾哪是什么敢战之士?都叫富贵磨尽斗志了。太子殿下眼看就要等级,新君上台三把火,第一把就得烧他了!”

    曲阜总督七省军门的衙署中堂之上,高宏图、左懋第、黄得功、孔兴燮(孔胤植之子)、李化鲸、刘肇基等人趁着史可法、孔胤祯和鲁王朱以海三人未到,正在一边喝茶,一边高谈阔论。

    他们谈论的事情就是山东道监察御史纪坤纪阎王将要赴任的事儿。出乎朱慈烺的预料,这几位军阀的感觉都好的很。没有人认为纪坤是来对付他们的——他们捞得又不多,高杰才是大贪官,在郁州山岛上的庄园华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