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嘛,所以他就很完整的抵达了面目全非的凤阳城。

    明朝的中都凤阳他可来过不止一回,里里外外都很熟悉的,知道这是一座又大又破的城池。可是再来凤阳,他却认不出来了。如果不是陪着他的一个朱纯臣的子弟告诉他眼前这两个奇奇怪怪的城堡就是凤阳,他肯定会以为自己走错路了。

    “错不了的,这就是凤阳!我就是凤阳府籍呢,怎么会带错道?你看那个就是凤凰山,山上再建的就是凤凰城。凤凰山下正在增筑的就是卧龙城。。。。。。这是凤凰在上,卧龙在下!对了,南边十几里开外还有一个皇陵城,也是周长二十里的大棱堡!架上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真正的金汤之固啊!以后你们的摸金王爷敢来,那是绝对讨不了好的!”

    听着朱纯臣的这个子侄一番介绍,金之俊算是明白了——明朝这边好像把原来那个又大又破的中都凤阳府城给拆了重建了,而且还把一座凤阳城变成了三座固若金汤的凤阳城堡。

    “凤阳府还是中都吗?”金之俊又问了一句。

    “当然是了!”朱纯臣的这个子侄说,“若凤阳不是中都,千岁爷花那么多银子,募了那么多民伕改建增筑它图个啥?之前的凤阳外城大而无用,这回干脆推平了外廓,再改建上下两城,固若金汤的,多好啊!

    鞑子再敢来,凤阳这里就是他们的死地了。鞑子不来,千岁爷也要以凤阳为根基,北伐中原,收复神京!”

    “原来如此。。。。。。”金之俊心说:朱慈烺看来是甘愿偏安江左了!如果他真想北伐中原,就不该在凤阳城堡这里花费太多。不过这也难怪,自古都是北定南,少有南伐北。即便有明太祖的先例,最后也不叫燕王由北而来又平了一回?朱家小太子能混个偏安的局面,就很不错了!

第460章 朱太子怎么恼了?(求月票)() 
当金之俊跟随着接待他的成国府的子侄进入卧龙城后,他才发现所谓的卧龙城、凤凰城,其实是连为一体的。

    这两座城堡,其实是一座多层城堡的两个部分。卧龙城是在原本的禁垣城堡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是一座“多角城堡”(棱堡),在其北面,又有两堵高大的“复合型城墙”——就是沙袋在外覆盖,砖墙在内支撑的结够——将卧龙城和凤凰山南麓连为一体。

    原本覆盖在凤凰山南麓山坡上的树木已经全部被砍伐,山坡上到处都是正在施工的工地。不计其数的民伕上上下下的忙碌着,或是在平整地面,或是在挖掘地基,或是在用粗大的木料打桩,或是在垒砌墙面。

    客商打扮,头上戴着顶帽子遮住发辫的金之俊就从这些工地之间通过。他留意观察了一番,发现工匠们用来砌墙的青砖都大的离谱,一看就知道是拆毁凤阳老城的城楼、城墙和凤阳高墙得来的“老砖”,非常坚固。

    而用这些“老砖”修起来的建筑,看上去不是衙门的形制,就是官员宅邸的外观。

    虽然这些建筑大多没有建成,但都能瞧出坚固和易守的特点。。。。。。每一座建筑,都可以当成是堡垒!

    上山的马道也是用凤阳城的“老砖”铺成的,非常宽阔,足以跑马行车,不过却没有一点多余的装饰。

    除了坚固耐用,只有一分肃杀。

    不知行了多久,走得金之俊腿脚都算疼发麻的时候,才到了一处山城的门前。他喘着气儿抬头一看,看见一座用表面修成个斜坡的城门楼子,赫然矗立。厚厚的木质城门敞开着,十个穿着用铁片拼接起来的铁甲的兵士,分裂两侧,全都肩扛着上了铳刺的鸟铳,目不斜视。

    那名成国府的子侄回头对金之俊笑了笑:“金掌柜,您稍候。”

    金之俊是密使,以商人的身份驱赶着几十匹蒙古马入境的。也因为这些马,才搭上了成国公朱纯臣的线儿。

    在朱纯臣的安排下,才有了今天的凤阳之行。

    只是不知道以他这个贰臣活蒋干的身份,得等多久才能见着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

    朱大太子并没有让他这个不方便见人的“活蒋干”等太久,就让新任的凤阳镇守太监田书晨亲自去凤凰门把“金老板”领到了自己居住的龙凤阁——龙凤阁本是座古建筑,是洪武年间修建的,原本是给驻守凤阳的亲王居住的别业。不过因为许多年无人居住,等朱纯臣驻守凤阳并且受命增筑凤阳堡垒的时候,早就已经年久失修,破的不成样子了。

    而朱纯臣则一眼看中的龙凤阁所占的地盘,并以之为基础,开始修筑凤凰城。现在凤凰城还没有完工,龙凤阁却已经修缮一新,所以就成了驻兵凤阳的朱慈烺的行宫。

    在龙凤阁完工后,朱慈烺就从山下的“卧龙城”内破破烂烂的奉天殿搬到了山上的龙凤阁。还把吴三妹、郑茶姑两位一块儿从南京接来了凤阳城团聚,还让吴三妹把正在努力学习爬行的女儿凤娇也带来了凤阳,一家四口,其乐也融融。

    同时,朱慈烺还让在江北大营“御驾亲征”的崇祯皇帝,也返回南京皇城去——在“打死”了大清发丘贝勒爷豪格,粉碎了清军挖掘凤阳皇陵的阴谋(清军冤枉啊!)之后,朱慈烺已经不怕什么夺门之变了。

    谁觉得自己比豪格和豪格麾下的两万八旗天兵还要牛逼,尽管可以来夺!

    而他本人,则继续驻兵凤阳府。一边高举着北伐援孔的大旗;一边则在监督凤阳要塞的修建和淮北、徐海布防的事儿。。。。。。这两件事儿当然是不矛盾的!

    不把东南保孔卫教的大本营经营好了,哪儿能安心去拯救孔圣人的坟墓?即便因为修筑凤阳要塞和布防淮北、徐海的事情耽搁了解救孔圣之墓的大业也没有关系的。

    要知道在西洋那边,基督徒为了解放耶路撒冷的圣墓,那可是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的发动战争啊!

    所以丢了孔子“圣墓”也没关系,只要衍圣公孔胤植“风光”了,就能激励去东南读书人投笔从戎,一起去拯救“圣墓”。。。。。。

    再说了,现在曲阜的形势还凑合。多铎依旧没有围城的余力,只是在曲阜附近修了个沂水大营。史可法出兵打了几次,都碰了个头破血流,看起来也没本事把这座清军大营给拔了。

    不过因为曲阜城没有被围困,所以还能得到一些补给,也能疏散一些老弱妇孺,形势尚可维持。

    对朱慈烺而言,这样的局面也没什么不好。冒险出兵去打沂水大营,没准就着了多尔衮的道。。。。。。由徐州出兵,北上曲阜得走300多里地儿。以步兵的正常行军速度得五六天,如果考虑清军轻骑兵的骚扰迟滞,走上十天也是正常的。

    有了这十天时间,多尔衮完全可以从各方调集起重兵,在曲阜周围进行决战。也可以暂时放弃沂水大营,退守兖州乃至济宁、东平,和朱慈烺来个敌进我退的持久战。

    而朱慈烺又能在山东呆多久?南边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料理呢!

    就在金之俊哆哆嗦嗦的被田书晨带来的时候,朱慈烺正皱着眉头在看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派人送来的奏章——左良玉病危,也许已经死了!总之,他已经多日未曾露面。很有可能已经一命呜呼,而左梦庚秘不发丧,隐瞒了他的死讯。。。。。。

    “千岁爷,”田书晨的声音打断了朱慈烺的思绪,“奴婢把金掌柜带来了!”

    然后就是金之俊的声音:“草民金之俊,恭请大明太子殿下金安!”

    朱慈烺方向奏章,瞥了一眼跪着的金之俊,“你是摄政王的密使?”

    “草民是大清摄政王派来的。。。。。。”

    “哦。”朱慈烺点点头,“他怎么样?一定高兴坏了吧?”

    “这。。。。。。”金之俊吞吞吐吐,“草民,草民听说摄政王的眼睛都哭肿了。”

    朱慈烺嗤的一笑:“还挺能装的!说吧,他准备怎么感谢我?”

    感谢你。。。。。。金之俊听着这话觉得不对,想想就更不对了!

    “摄政王答应把格格嫁给千岁爷了。。。。。。”金之俊额头上冷汗直滴啊!

    这事儿好像有内幕,回去以后会不会被灭口?

    “嫁?”朱慈烺看着金之俊,“你听清楚他的话了?是嫁?不是送?”

    “这。。。。。。这是一个意思吧。”金之俊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子,又摸出一个信封,双手递给了田书晨,“千岁爷,这是摄政王的亲笔信。。。。。。”

    亲笔信的信封和信纸都没名字,只有“知名不具”四个字。

    朱慈烺展开信纸看了起来,一开始还笑嘻嘻的,看到一半脸色却渐渐阴沉下来了,到了最后居然啪的一下拍了桌子,把下面的金之俊吓了个好歹。可他也不敢问什么,只是在下面发抖。

    过了不知多久,才听见朱慈烺开口:“你回去告诉多尔衮,能等东莪格格长到十三岁,本宫就会派人去北京接她。。。。。。以后东莪在本宫这里,绝不会吃苦的。”

    金之俊听得更糊涂了。。。。。。多尔衮都答应把女儿送来了,朱大太子还恼什么呀?这样喜怒无常,东莪格格以后的日子怕不会好啊!

第461章 东南没有灭霸(求月票)() 
“宣钱谦益、侯恂、朱纯臣、李岩到勤政殿!”

    金之俊前脚刚走,朱慈烺就马上让身边值守的太监去宣身在凤阳的这几位重臣了。

    钱谦益是礼部尚书,是被朱慈烺找来负责凤阳皇陵和明祖陵(在盱眙)改建的。为了防止皇陵、祖陵被清军盗掘,大明朝的孝子贤孙朱慈烺准备修建两座棱堡式皇陵。。。。。。但是怎么个修法,得让钱谦益这个大儒来研究,也得符合礼制啊!

    而侯恂是江北总督,凤阳巡抚,凤阳这边数他官大。

    朱纯臣是中都留守,听着好像和侯恂一边大,不过实际上就是凤阳府的总兵官,负责凤阳府的防御。

    而李岩在清流溪战后继续当他的大元帅府军令卫指挥使,也就是朱慈烺的大军师。

    四个人得到召唤,都急匆匆的赶来,在勤政殿中见到的却是一个有点忧郁的朱大太子。

    朱慈烺一向是面带笑容的,哪怕在北京城被围的时候,也没这样一脸忧郁。

    跟随朱慈烺时间最久的朱纯臣马上想到了崇祯,也立即换上了哀伤的表情,还没行礼,就关切地问:“千岁爷,是不是皇爷他。。。。。”

    朱慈烺看了看朱纯臣,一时也没明白,“父皇怎么了?”

    不是崇祯死了。。。。。。朱纯臣这下也是一头雾水,连忙道:“没什么,没什么。。。。。。臣只是见千岁爷面带忧容,以为您是想念皇上了。”

    想念崇祯?朱慈烺心说:又没啥感情,想个屁。。。。。。

    他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是啊,本宫的确想念父皇了。”

    朱纯臣吐了口气,这才和钱谦益、侯恂、李岩一块儿向太子爷行了礼。

    椅子就摆在朱慈烺的勤政殿内,叩完头就自己去坐,这是朱慈烺制定的礼节——他本来想把磕头的程序也免了,不过下面的人磕习惯了,不磕头他们心里不踏实啊!

    “多尔衮的亲笔信,你们都看看吧!”朱慈烺冲着殿里面伺候的一个太监挥挥手,后者马上将信交给了钱谦益。

    钱谦益展开信纸就看了起来,一开始也是笑嘻嘻的,可看了一半,脸色也发生了剧变。

    “什么?鞑子居然要均田。。。。。。”

    他一嚷嚷,侯恂、朱纯臣、李岩也都大吃了一惊。朱纯臣和李岩还好一些,朱纯臣的公府在北直隶占了不少军屯田,但是合法的私田并不多,而且他家的土地都给鞑子圈占了。而李岩家里不过是个中等地主,没有多少土地。侯恂就不一样了,他家是归德府最大的地主啊!这一均田不都给均没了?等将来大明反攻回去,也不见得能收回了吧?

    “怎么回事?”侯恂急忙追问。

    朱慈烺开口道:“多尔衮在信上说,因为北方的士绅都被本宫煽动,不愿意为东虏所用,所以就不考虑士绅之利益了。而且北地现在人少地多,北直、山西、河南、山东皆有无数荒地,所以他准备效北周隋唐之法,在北地行均田制。计口授田,一口授十亩,授田之后,一亩纳租四升白面。。。。。。侯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多尔衮倒是实在,和自己的女婿说了大实话——北方的那些士绅,特别是山东士绅都被朱慈烺忽悠着跟大清朝做对。所以大清朝也不指望他们了,干脆计口授田了!

    侯恂只是摇头:“怎可如此?怎可如此?这是强夺民田啊!东虏现在所为,就和流寇一样了。。。。。。”

    “哼!”朱慈烺却是一声冷哼,“先生之前难道以为东虏比流寇要好?”

    侯恂被朱慈烺的质问吓了一跳,连忙给朱大太子跪了,“千岁爷,老臣不是这个意思,老臣。。。。。。”

    “不必说了,”朱慈烺抬手示意侯恂起身,“侯先生,你家在归德府有许多土地吧?之前怎么收租的?”

    侯恂哆哆嗦嗦站起身,“千岁爷,老臣家里没有多少土地,而且都是前人所遗。。。。。。至于租子,因田而异,河南地贫,又连年旱灾,收不了多少。通常就是一亩收个两三斗麦子,折成白面也就是一斗数升到二斗。”

    朱慈烺道:“东虏只收四升啊!你比东虏狠多了。。。。。。”

    “不,不,不。。。。。。”侯恂连连摆手,“东虏的四升皇粮是到手的数目,小民所出肯定不止的。。。。。。经手的官吏总要捞一点的,小民所出,一亩总不会少于八升。”

    “呵呵,”朱慈烺皮笑肉不笑,“那也少了一半。。。。。。而且侯先生心善,寻常的田主不肯收那么少吧?军师,你说呢?”

    李岩眉头也皱得紧紧,“千岁爷,多尔衮的确收得少了。。。。。。臣家在寻常的年份,一亩所收之租不少于三斗,而且还要放印子钱再刮一笔。

    不过那都是过去了,现在中州的田主可刮不到那么多了!”

    “为什么?”朱慈烺问。

    “没人了!”李岩说,“过去是人多地少。。。。。。租不到田就得饿死!租到了田,哪怕一亩交个三五斗租子,总也能挣扎着求活。现在中州是人少地多,有土地也很难租出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