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多尔衮一直想要把关宁家眷挪走,哪怕交还给吴三桂,也比被朱慈烺拉去要好。

    而现在吴三桂已经入了潼关,把老巢摆在了宁夏、甘肃,算是偏安西北了——多尔衮本来就不指望他去和明朝打,他能和李自成的人争夺陕西,别来东面添乱就行了。

第380章 狮子搏兔,须尽全力() 
“王爷,”范文程明天才走,所以今天还得继续给多尔衮出谋划策,“奴才觉得咱们现在很难把李自成从西安、襄阳给驱走了。。。。。。一来是李自成自己不肯走。奴才得到消息,说李自成在襄阳、陨阳给他的老营兵分了土地、奴仆,老营兵都变成了老爷兵,如何能走?”

    多尔衮眉头大皱,轻轻点头。这件事的确出乎意料——李自成居然在向大清和明朝的朱慈烺学习!

    现在几万老营兵把襄阳、陨阳的土地给瓜分了,变成了地主老财。几百万亩土地和上百万的人口就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怎么肯轻易放弃?

    而且襄阳、陨阳的地形也不利于进攻,真有几万大顺老营兵拼命死守,大清敢强攻吗?八旗子弟才多少人?真打死个几万,那不玩蛋了?

    范文程接着又道:“二来,朱慈烺现在摆明了要和咱们开战,这是替李自成扛下咱们的一半兵力。咱们是没有办法置南朝于不顾的。。。。。。就算王爷能忍,下面的人也忍不了啊!”

    “可不是嘛!”多尔衮吸了口气,道,“一个格格,本王为了大清国有什么不舍得的?而且朱慈烺的确是英雄,绝对配得上东莪。

    可是朱慈烺不会为了一个女子就善罢甘休,他一定会在辽东、辽西找事儿。”

    这个多尔衮能为大清开创二百多年天下共主的基业,当然有其过人之处。而他最大的过人之处,就是头脑非常清晰,看问题非常透彻——他在北京周围搞得那些事情,虽然被后世抹成弊政,但他要不这么干,历史上大清国多半就是个大金国的局面,绝不会有二百多年的江山!

    而在这个时空,他在大沽口之战后,就把朱慈烺看成了一个可以和自己相提并论的对手。。。。。。对于这个对手,他没有半点轻视的意思。

    所以他一直不愿意在彻底打败李自成前,同朱慈烺来一场全面战争。哪怕朱慈烺上回发动了一场旨在侧应李自成的北伐,多尔衮都没有发动全面反击,反而打算把女儿嫁给朱慈烺。

    “王爷圣明!”范文程道,“朱慈烺的确是英雄豪杰,所以我大清必须全力对付他,绝不可以偏师应对。”

    “没错,狮子搏兔,须用全力。。。。。。”多尔衮点点头,眉头紧皱,“而且朱慈烺也不是一般的兔子,不容咱们不尽全力啊!”

    范文程皱着眉头,“即便尽了全力,也只能止步长江北岸了。”

    多尔衮摇摇头道:“不是长江北岸,而是淮河北岸!”

    “淮河北岸?”济尔哈朗皱眉道,“淮河又不大宽阔,冬季的时候水位甚浅,据守还能涉渡,我满洲大军怎么会过不去?”

    多尔衮笑道:“我读了史书,发现自古取江南者,多是由汉入江而得手的,单靠东路涉淮渡江而全取江东是极难得手的。。。。。。如果江东不能平定,江淮也很难全取。毕竟淮南相对淮北地形狭窄,淮东水网遍布,淮西又有大别之险。临近长江还有安庆、和州、江浦、仪征、扬州、瓜洲、通州等城池可以依江而守。我们即便得了淮南大部,也得久驻大兵,为持久之防。从淮南所得的那点税收,恐怕还不够支付兵费的。

    况且南朝在山东布置极多,特别是有一座登州坚城位于渤海之滨,可以驻扎舟师水军,如今是什么北洋水师之巢穴。如果不能将之拔除,辽东、辽西、北直隶沿海便再无宁日。辽东、辽西、北直乃是我大清根本之地,如果日日夜夜都在南朝兵锋之下,淮南之地即便得了也不能长久坚持的,那还不如顿兵淮河以北。先全有山东、河南之地,再徐图荆州襄阳。如能得到荆襄诸郡,再来考虑取东南之计吧。”

    “还是摄政王高明!”济尔哈朗听完多尔衮的长篇大论,佩服地点点头,“那咱们该怎么平了河南、山东?朱家太子既然盼着咱们进步兵河南、山东,他必然有所准备,河南、山东,怕不易取吧?”

    多尔衮思索了一会儿,皱眉道:“既然要狮子搏兔,就得把老十二(阿济格)和老十五(多铎)的大兵从陕西撤出来。。。。。。也不能撤干净了,得拿住潼关、延安和榆林,如此就能占据陕西的地利。其他的地盘,就让吴三桂和李自成去争。”

    根据多尔衮的布置,陕西就是清、顺、吴三分天下了——而他这番布置,也等于将吴三桂看成了一个半独立的势力。

    济尔哈朗心算了一下:“肃王收拢了不少新附兵,手头有六七万人,英王、豫王带去陕西的兵马不下五万,留下两万,还能抽出三万,合兵一处就是十万之众了!”

    这十万人当然不可能都是真满洲,真满洲的数量加一块儿也没那么多啊!即便把编入各个旗的汉军都算上,也拉不出十万之众。这十万人之中,有三四万人是所谓的绿营兵,他们原本要么是明军,要么是地方上的豪强,也有一些是大顺军系统内的边角料。现在都被清朝收编,拿得是一两半到二两银子的饷。不过他们当兵打仗的劲头并不差多少,因为跟着八旗大爷可以烧杀抢掠。。。。。。

    在历史上,这帮绿营兵在攻打南明的时候,手段之狠,劲头之足,绝对不在八旗之下!

    多尔衮点点头,“山西那边还得用兵,可以让老十二带兵去对付。。。。。。先对付大同,再收拾吕梁山上的那个代王!”

    “摄政王,要攻大同城了?”

    “不攻城。”

    “还是围困?”

    多尔衮笑了笑:“也不围困。。。。。。他们坚壁,咱们清野。本王就不信他们能在大同城墙里面种庄稼养活自己!”

    “高!实在太高了!”

    “摄政王英明!”

    “有摄政王在,咱大清在北地的基业算是稳了!”

    武英殿内,顿时就是一片颂扬赞美之声,多尔衮也得意的放声大笑起来。过了一会儿,才收起笑声,再一次沉下了脸色,看着济尔哈朗:“郑王,您看肃王他能担当起指挥几万大军的重任吗?”

    肃亲王豪格现在是东路清军的主帅,目前已经率兵攻占了开封府城,还接管了吴三桂入潼关后留下的地盘。接下去如果要进攻明朝在山东、河南的地盘,他理所应当该是主帅。

    可多尔衮却不想让豪格立下大功,上回让豪格在北京捡了便宜,不得已复了他的王爵,这次他要是得了山东、河南,是不是得给个辅政王?而且他还有点不放心豪格。。。。。。豪格这家伙笨头笨脑的,可别让阴险狡诈的朱慈烺打败了!

    “摄政王,您是想。。。。。。”济尔哈朗看着多尔衮。

    多尔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多铎当主帅如何?”

    “摄政王,”济尔哈朗摇摇头,“您觉得肃王和鳌拜他们能听豫亲王的指挥?”

    “那豫王也不会听肃王的。”多尔衮太了解自己的这个亲弟弟了。

    多铎自己有一次当皇帝的机会,被豪格他爹皇太极搅黄了,他儿子多尔博也有一次当皇帝的机会(多尔博是多尔衮的继承人),又被豪格给搅了。

    这新仇旧恨加一块,可别没打败朱慈烺,他们叔侄俩自己先咬起来了。

    济尔哈朗想了想,“要不让他们各打各的,让肃王继续打河南,让豫王打山东。”

    多尔衮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他又对何洛会道,“何洛会,你也动一动吧,带上一万八旗兵和一万绿营兵去支援多铎。”

第381章 登陆觉华岛!() 
就在多尔衮下定决心,改变驱虎吞狼的计策,转而对山东、河南的大明地盘发起进攻的时候,朱慈烺那边也没闲着,而是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大明崇祯四月初四,数十条沙船穿破了清晨海面上的雾气,轰的一声靠上了觉华岛“腰部”南侧海湾中的沙滩上面。

    当先一条沙船还未曾停稳,方形的船艏上就放下两根长长的跳板。然后就是身穿红色布面铁甲,头带铁打的战笠,举着火绳已经点燃的斑鸠脚火铳的明军,呐喊着沿着跳板冲下来了。还有一个一手持着手铳,一手挥舞着腰刀的军官,也跟着一块儿从船上下来。

    与此同时,另外几十条船上也伸下跳板,一队队全副武装的明军,潮水一般就冲上了辽西觉华岛的滩头。

    这些明军,无论官兵,一个个都神情紧张。

    “有没有人瞧见鞑子?”

    “没有,没有瞧见鞑子。。。。。。”

    “这里是鞑子的地盘,要小心。。。。。。”

    “快快,列阵,火铳在前,弓箭手居中,刀牌列在两侧,长枪手居后!”

    “鞑子随时会出现,快快列阵!”

    军官们已经反应过来了,都声嘶力竭的嚷嚷着,指挥自己的部下在觉华岛的沙滩上列出了四个的营方阵。

    今天在觉华岛上登陆的,是登莱新军登州协下属的四个营。登州协是诸卫军,在克难新军中差不多算“三线”部队了。不过这些“三线”的战斗力却并不弱,甚至比不少“二线”,也就是尚未改编成“模范团”的诸师军要强不少。

    这是因为诸师军的团都已经确定要“模范化”,也就是改编成运用莫里斯战术的欧式部队——这需要配备大量的火铳、拼接式的板甲和三磅团炮。还要进行莫里斯式的队形训练,还要培养大量的军官和炮兵。

    这可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没有个两三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全部完成。

    而现在正在接受“模范化”的十二个团还没整完呢!余下的二十多个步兵团,就只能用长枪、刀盾和弓箭凑个数,不仅没有火器可以用,连好弓都没多少。所以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很靠不大住,还不如装备比较齐全的诸卫军呢!

    诸卫军毕竟有卫所的老底子,江南的卫所是烂透了,不过山东、河南、凤阳这些地方已经乱了有点年头了。所以他们的武备有所恢复,许多卫所子弟都是带着兵甲从军的,所以他们的武备反而比较好。而登州协又是诸卫军中的佼佼者,不仅成立的时间最早,还得到过沈廷扬、苏观生的加强。现在每个营都有一个火铳旗,装备了沈廷扬的登州铳厂出品的火铳。而且还在去年那场虎头蛇尾的北伐中和刘良佐、许定国的兵马打了一场,还大获全胜!

    不过上回打的是汉奸,这回可是怼上鞑子了!

    所以登州协上下没有谁敢掉以轻心,很快就以营为单位,列出了四个方阵。

    “好了,终于列好阵了。。。。。。”登州协的协统喻大仁大松了口气儿,扭头对身兼蓬莱、觉华两县县令的张煌言道,“张县令,你是文官,就现在船上等着,我先一步上岸了。”

    喻大仁和张煌言两个共乘在一条北洋水师的蜈蚣战船上,为了今天这场登陆,沈廷扬下了血本,四条蜈蚣船倾巢而出,现在就在距离海岸不到两里的海面上一字排开,下了大铁锚,船艏的炮窗都打开了,八门12磅红夷大炮现在就对准了海滩,就等鞑子出现了!

    “本官和你一起上岸!”张煌言虽是文官,但他现在确实全副武装,套着箭衣,挎着箭囊,背着开元弓,一手还按着宝剑。就是身材有点瘦削,脸也太白,一看就是书生扮强盗。

    “也好,咱们就一块儿上岸吧!”喻大仁看他兴致挺高,也就不拦着了,毕竟觉华岛就是个孤零零的小岛,岛上多半也不会有鞑子大军。

    蜈蚣战船是不能用来冲滩的,它们得在滩头附近警戒,防备不知存不存在的大清水师,如果有必要,它们还会用船艏的大炮支援滩头的战斗,所以得保持机动性。

    因此喻大仁和张煌言二位就只能乘坐一条舢板冲上滩头,喻大仁手底下的四个营长已经跑过来参见报告了。

    “协统,属下等已经派出了哨探,四下戒备,不过目前没有发现鞑子。。。。。。”

    领头一个报告的营长话刚说到这里,远程就传来一声尖利的哨音,这是有人在往空中发射响箭!

    喻大仁立即紧张起来,一抬手阻止了正在报告的营长,然后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没有第二声响箭声传来,这才大松了口气儿,对张煌言道:“应该是百姓。。。。。。张县令,要见他们吗?”

    “自然要见的!”张煌言道,“本官是觉华县令,此间的百姓就是本官治下之民!”

    喻大仁点点头,然后就命令手下的一个营长带着手下,结阵而行,护着他和张煌言去见觉华岛的人民群众。

    发现人民群众的地方是个破破烂烂的村子。觉华岛的地形奇特,有点像个哑铃,东西两头都大,中间狭小,因此就在岛屿的南北形成了两个天然的海湾。

    喻大仁、张煌言今天就是在岛屿南面的海湾登陆的。

    另外,觉华岛的东西两个大头上布满了山丘和树林,只有岛屿的东部那头的东北角上有一些平地,还有一个可以避风的海湾。早先大明没有放弃宁远的时候,那个海湾可繁忙了。运往宁远的粮饷,都在那里中转。因此还修建了码头、库房和一个衙门。如果鞑子在岛上驻了兵,多半就在那里。

    而岛屿狭小的中间部分,则都是农田和村落,靠背面的海湾附近还有个小小的渔村。不过喻大仁和张煌言上岛后抵达的第一处村落,却是一个藏在树林当中的农庄,周围都是刚刚播种的麦田。

    一百多个男男女女,都被从村子里面捉了出来,汇集在村口的晒谷场,惶恐地看着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大明官兵!

    他们都是在天启六年的那场觉华岛之屠后,从宁远迁来的百姓,在岛上战战兢兢生活了十几年,每年冬天海面一结冰,他们就成天提心吊胆,害怕东虏的大兵忽然杀过来,直到去年冬天才过上了安心日子。。。。。。因为那时候宁远全境都是大清的疆土,他们自然是大清的子民,而且是顺民。

    岛上所有的男子都乖乖的剃发结辫,也没有人想要反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