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哼!”多尔衮哼了一声,他都挟天子、睡太后了,怎么可能没有私心呢?他的私心大着呢,还想找机会把豪格、福临兄弟俩都弄死,自己当皇上!

    可是这一次他压着豪格、鳌拜,不让他们南下却不是为了私心,而是为了大清的北朝江山在下一盘大棋。

    “布木布泰,”多尔衮哼哼道,“你不必对我用激将法,我自有主张。。。。。。总归能让那帮天天盼着烧杀抢掠的崽子们捞到油水的!不过他们可不能着急,得沉住气,慢慢来。。。。。。我大清的敌人不少,要解决的麻烦也很多,得一个个来!豪格和鳌拜,得老老实实的在黄河边上呆着!就叫他们在黄河边上过大年吧!”

第321章 熟读三国的兵法家多尔衮() 
时近年关,北京城的天气早就下到了冰点以下,武英殿外面一片银白,积雪都有半尺厚了。所以正经的大朝也不办了,就是几个重臣到武英殿内,当着顺治小皇帝的面议个政吧,这就是所谓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因为不是大朝会,礼仪上就马虎了不少,多尔衮也没站着,而是大模大样坐在顺治小朋友身边的一把椅子上,眯着小眼睛在哪里笑着。

    “年关转眼就到了,下面的各个衙门估摸着不办什么事儿了,送上来的奏章也不多,本王都看过了,没啥紧要的。。。。。。大多都是闹贼闹灾什么的,都好办,无非就是杀死饿死!就两件事儿要和大家说一说。

    一是晋商进京,豫亲王和英亲王递了折子,说这次山西作战,多亏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和贾布斯一共九大晋商。除了太谷贾布斯之外,其他八大晋商,都是和咱大清往来多年的,给咱们提供了不少南军的消息和急需的物资,功不可没啊!

    而太谷贾布斯也是功臣,平西王南下洛阳就多亏他提供粮草、军需,还帮着买开了不少城池,豫亲王在太原也得了他的相助。所以就把他和那八家并列。。。。。。一共九大皇商,过了年就叫他们来北京吧。北京这里也得有商人啊,要不就太不方便了。而且天津还有对外的海贸要经营,没有商人也不行啊!如果诸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这么办了。”

    没有问题才怪!贾布斯都来了,还能没问题?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第九皇商,还给吴三桂帮了大忙的,怎么会没问题?

    不过此时大殿中的诸王大臣也没听什么贾布斯的大名啊,所以也就没有人觉得不对了。

    再说了,八大皇商也好,九大皇商也罢,都是奴才而已,多一个少一个算什么?

    看到诸王大臣都没说什么,多尔衮就接着往下道:“第二就是过完年后用兵的方向了!豪格和鳌拜上了折子,说要南下。。。。。。多铎和吴三桂也上了折子,说要西进。大家议一议,是该南下,是该西进?”

    “摄政王,豪格、鳌拜提出的不是南下,而是东进。”郑亲王济尔哈朗第一个发言,“过了淮河,才是真正的南下。。。。。。豪格和鳌拜只是想夺取淮河以北而已。即便是南北二朝的格局,淮北之地也是必取的。”

    “唔,是必取的!”多尔衮笑了笑,“本王也没说不取啊!只是明春就取合适吗?”

    “摄政王,”范文程道,“奴才得到消息,南朝方面这些日子也在励精图治进行改革。克难新军已经扩充到了10万,还组建了长江水师和北洋水师。另外,南朝的太子还在抓土地,抓人口,抓商税!据说已经得到了不下5000万亩土地了。。。。。。”

    “不错,不错!”多尔衮连连点头,“是个狠角色啊!郑王爷,你觉得咱们不打垮李自成,不集中起全力,就能打败朱太子的南朝了?”

    “可李自成也不容易对付啊!”说话的是罗洛浑,他是代善的孙子,镶红旗的旗主,“山海关那一役就打得很凶,怀庆…真定那一役又打得很巧。。。。。。如果不是吴三桂抄了他们的后路,没准现在还在黄河边上折腾呢!”

    多尔衮呵呵笑着:“李自成在山海关的凶是因为他的老营兵都是久战精锐,本事是有的,而且又刚刚夺了北京,自以为得了天下,心气正高,自然不会轻易认输,所以咱们才会陷入苦战。

    而他们后来的巧,则是李自成没有根基,不敢再损兵折将的缘故!要不然,他们只要在真定府再打出一场山海关之役的硬仗,吴三桂还会那么听话?朱家太子的北伐还会虎头蛇尾?这李自成啊,已经被咱们打怕了,变成了软柿子。所以咱们就得趁他没缓过来的机会,把他彻底打垮了才行!

    而朱慈烺那小子根本不怕咱们,还敢用联姻戏弄本王,而且看他在东南的施政练兵,都颇有章法,把根基打得很牢。这才难对付,必须要先平了李自成,然后集中力量对付。

    另外,李自成现在一味求巧避战,就不排除会再次逃跑。。。。。。若是他不战而弃了关中,咱可就大有机会了!”

    “摄政王,李自成怎么可能弃关中?”济尔哈朗摇摇头,“关中可是他的老巢啊!”

    “呵呵,”多尔衮冷笑,“他也有老巢?他虽然当了皇帝,却还是流寇的做派,根本没有好生经营地盘。所以咱们更得抓住机会,趁着他还没经营起来,把他从关中撵走!”

    “撵去哪里?”济尔哈朗又问。

    “湖广!”多尔衮拈着胡须,“这是驱虎吞狼之计,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就是这样对付刘备的!”

    多尔衮当然是熟读三国演义的军事家,不过三国演义上的兵法有时候也蛮管用的!

    “摄政王,谁去驱赶李自成?”

    “吴三桂啊!”多尔衮笑道,“肯定是以吴三桂为主,他从潼关打。同时再辅以偏师从漠南草原进军,攻打榆林、延安。”

    陕西的地形,对中原军队而言,的确是比较险要的。把住了潼关、武关这两个口中,敌人就很难从中原方向入侵。

    但是对控制了漠南、漠北蒙古的大清朝而言,把守住潼关、武关根本没用。人家可以从北线的榆林镇入侵,直接抄了李自成的后路。

    李自成如果不敢拿老本出来决一死战,那么就得弃了关中,出武关南走湖广了。

    “吴三桂肯?”

    多尔衮笑道:“肯啊!豪格、鳌拜可是在黄河边上摆了五万大军,他敢不肯?现在本王不让豪格、鳌拜东进山东就是为这个!要是他们入了山东,谁去赶吴三桂这只老虎?”

    这些几个议政王大臣都服了!多尔衮这个摄政王真是掌握了三国演义精髓的兵法家,一个“驱虎吞狼”都玩出花儿来了。

第322章 不是吴死,就是顺亡(5800票加更)() 
“高点儿高点儿!他妈的,挂歪了,额自己来。。。。。。”

    刘生袖着手站在洛阳平西王府的台阶上面,瞧着几个亲兵和杂役挂灯笼,设围障,给树木缠上彩布条条。冬日萧瑟的原福王府内,就这样给妆点出一派富贵繁华的气象了。

    气象是有了一些,可是院子里面这些亲兵杂役,却一个个都拉长了脸,看着就知道没什么过大年的好心情了。不过这也难怪,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他们这些人虽然当了汉奸,但一样会思念辽西的亲人。

    他们离开家乡出征已经好几个月了,而回家的时间却遥遥无期。临到年关的时候,军中还出现了关宁全军将移镇陕西的传闻!

    移镇陕西就意味着关宁军将士再也不能回辽西家乡了。。。。。。如果是移镇江南也就罢了,江南富,塞北穷,大不了把爷娘妻儿都接去享福。

    可移镇陕西。。。。。。陕西有啥好的?听说又穷又苦,连年闹旱灾,老百姓穷得没饭吃,就只好去当流寇了!移镇陕西还不如在辽西老家呆着呢!

    现在辽西、辽东那边多好啊,鞑子都入了关,不计其数的黑土地都撂了慌,随便种种都能丰收啊!

    天冷他们是一点也不惧,反正就是一季麦子,只要地多且肥,日子总是能好过的。

    所以大家对背井离乡去陕西发展,全都兴趣寥寥,况且陕西还有流寇啊!去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呢!

    现在李自成的实力还没折干净。。。。。。之前山海关那一役,流寇面对那么多鞑子兵还打得那么硬,可是让关宁军上下大吃一惊了。

    后来山西一役赢得也有点侥幸,如果不是王爷有奇智,抄了流寇的后路,胜负真是难说得很!

    可是这样的巧仗,肯定是不能指望的。那里可是流贼的老家啊,为了守家,流贼还不得拼命啊!

    说不定眼前这个年关过了以后,大家就得去鬼门关前走一遭了。。。。。。

    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将几个大红灯笼高高挂好,刘生也没什么过节的心思了,四下瞧了下,觉得还行,就想离开王府去逛个青楼,顺便和锦衣卫北镇抚司摆在洛阳的特务碰个头。刚走到王府大门口,就听见马蹄得得,然后一位守门的军官从外面进来,看见刘生就拱拱手道:“刘参将,祖二爷从北京来了。。。。。。已经入了城,就开到王府了,劳您赶紧去禀一声吧。”

    祖二爷就是祖泽溥,在大沽口之战后当了汉奸,一开始因为祖大寿的缘故,在满清那边还蛮吃香的,入了汉军正黄旗,授了一等侍卫的官衔。一度还被派到吴三桂军中任职立功,一副要重用的样子。

    不过这好日子随着祖可法死而复生,还当了“四臣”而急转直下!

    这事儿整得也太难看了,本来好好的贰臣,转眼就翻了一倍,而且之前还风光大葬过,连谥号都有了,不少八旗贵胄还随了份子。回头复活了,还当了大明的议亲使。。。。。。闹得祖家和吴家的子弟都没了脸。

    在八旗主子们瞧来,祖家和吴家的奴才全都是候补三臣,候补四臣!

    在吴三桂军中混饭吃的子弟当然没影响,在别处当汉奸的,都自己辞了差事,回家吃老米了。

    这祖泽溥祖二爷也不例外,也没脸当侍卫了,在十二月就辞了差事回家啃老。不过多尔衮却没让他清闲太久,在年关之前,就给了他一个做梦都想不来的好差事,去洛阳吴三桂军中传旨。传完旨也别回北京了,就在吴三桂这边当官,当河南知府(洛阳一带属于河南府),可劲儿捞钱吧!

    不过摄政王也不是白给祖泽溥一个捞钱的差事,那是有条件的!而条件就是得把吴三桂这个候补三臣给哄去打李自成。

    不仅要哄,还得让吴三桂相信那位挟天子、睡太后的大清第一狠人,摄政王多尔衮是信任吴三桂的,而关宁军西入潼关之战,更是必胜无疑!

    。。。。。。

    “长伯,摄政王是真的信任咱们关宁军的!”

    “知道,知道,”吴三桂连连点头,一脸认真地说,“咱关宁军也是忠于摄政王的!”

    王府的书房之内,现在就只有吴三桂、祖泽溥和刘生三人了。吴、祖二人对面而坐,刘生则将一幅包括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地形在内的地图展开,铺在两人跟前的书桌上面。铺完地图后,他也不离开,而是站立在吴三桂身后。

    “长伯。。。。。。”祖泽溥看着吴三桂,接着说道,“摄政王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让你这个平西王去平西。。。。。。摄政王还交代了,平西之战是必胜的!而且也不会让关宁军死伤枕藉。”

    “是吗?”吴三桂淡淡应了一声。

    祖泽溥看吴三桂不咸不淡的样子,又说:“摄政王可说了,不许豪格、鳌拜他们向山东、河南进兵,罗洛浑的镶红旗大军也不动!

    这可就是五个旗的主力了。。。。。。加上各旗留守北京的部队,光是真满洲,就有足足四万人随时可以出动。长伯,咱们的细胳膊,可拧不过摄政王的粗腿。”

    吴三桂摇摇头:“可是。。。。。。李自成也不弱啊!”

    “李自成好对付!”祖泽溥说,“摄政王已经有了对付李自成的招儿了。。。。。。只要你能屯兵潼关之外,吸引李自成的主力,八旗大军就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吴三桂眉头深皱,思索着道:“李自成可不弱啊!陕西是他的老巢。。。。。。是绝不可能会轻易放弃的。”

    祖泽溥摇摇头:“长伯,李自成不弱,八旗兵更猛!李自成不会轻易放弃陕西,摄政王更不会让咱们长久留在河南。。。。。。西进是我们关宁军唯一的出路!”

    “这。。。。。。”吴三桂想了想,“南下襄阳如何?”

    祖泽溥道:“长伯你下襄阳是想归明吗?你觉得摄政王会给你这个机会?西进,已经是咱们最好的出路了!而且你可以放心,摄政王不会让咱们死在西进途中的,因为咱们死了,李自成就能活!”

    吴三桂一愣:“这话怎么说?”

第323章 李自成,你要狠一点啊!() 
祖泽溥瞄了一眼跟在吴三桂身后的刘生,他这段时间常在吴三桂军中走动,已经和这个秦军出身的吴氏家将混得挺熟了,也知道这个粗逼就是瞧着粗,其实是有脑子的。。。。。。

    “刘生,你是军籍吧?”祖泽溥问。

    “是啊,”刘生道,“额是陕军出身,跟过孙督师的,祖祖辈辈都是军籍,祖上还出过百户。”

    “那你该怎么的李自成得怎么样才能在陕西站稳脚跟了?”

    “知道啊!”刘生点点头,“清屯。。。。。。哦,他也不用清屯,直接分地就是了,他又不是明朝,他一流寇,谁不服就捉去上夹棍!这种事情他在北京都干了,去了陕西还有啥客气的?”

    祖泽溥道:“长伯,你看看,他都知道!李自成还会不知道?现在就是时间紧啊。。。。。。如果给李自成一年安生日子,他的大军就要在陕西扎根了,到时候咱还能把他撵走?陕西账面上起码有3000万亩。。。。。。实数可不在北直隶之下!”

    此时的陕西是包括宁夏、甘肃等地的,土地面积很大。不过账面上的耕地并不多,只有不到3000万亩。而且土地贫瘠,很难养人。所以陕西一身的田税总额也不多,只有区区173万几千石。

    所以靠收税,李自成是怎么都维持不下去的,更不用说免赋三年了。但是李自成如果把3000万亩账面上的土地和至少2000万亩没上账的土地分给他的二十万大军,平均可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