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内校场附近的豹房,就成为了临时的中军大营所在。

    朱慈烺和十几个城门守将抵达的时候,吴襄正皱着眉头在和王德化说着什么。而邱致中、朱纯杰都不在,两人都带队去巡查内城六门的封堵工程了。

    “坐,都坐下说话。”朱慈烺在上首的主位坐好后,就客气的吩咐跟着他进来的守门关和吴襄、王德化二人都坐下说话。

    看到众人都依言落了坐,朱慈烺这才脸色凝重地说:“流贼今日已到昌平,明日京师当有首战,该如何布防,还请诸位献计献策。”

    这事儿想想都难啊!别说朱慈烺了,就是吴襄现在也是愁眉苦脸的。

    “殿下,臣倒有些战守之法。”说话的还是李若琏,他虽然是锦衣卫的头头,但却是崇祯元年的武进士出身,而且世代都是京营的军官,军事知识还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对北京城的情况非常熟悉。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入关围北京城)时他也在北京为官,还参与了一些军务。

    “说吧。”朱慈烺赞许地点点头。

    李若琏道:“臣方才说若无太子抚军,京师两日都不守,是因为京师人心浮动,且战守布置全无。若贼兵大致,恐怕会生内变。现在太子抚军,发下赏银,还让人封堵城门,内变就不容易发生了。因此臣才以为可守五日。之所以是五日,是因为第一日应是流贼试探之战,有太子的克难营在,有足够的赏银支撑,当可取胜。初战失利之后,闯逆就会命人打造攻城器具。如此就能从几面进行攻打,而官军人少,不足以布防城池四面。所以在闯逆备好器械之后,京师两日内必破无疑!再假定闯逆需两日打造器械,五日必然城破!”

第30章 又发现忠臣了(求收藏,求推荐)() 
只有五日

    朱慈烺扭头看了看吴襄,吴襄点了点头。他的估算也是五日!如果还要拖延一日,那就只能坚守皇城和紫禁城。

    至于他的儿子吴三桂能不能在北京陷落前赶来,他自己也没把握。

    所以上上之策还是马上跑路!

    “李指挥,”朱慈烺问,“五日太少,你可有办法多守几日?”

    “有。”李若琏点点头,“放弃外城!”

    “放弃外城?”朱慈烺皱着眉头,“是为了集中兵力守内城?”

    北京内外城一共十六个门,内九外七。如果放弃外城,那么有限的京师守军分在内九门上,每座城门和周边城墙上的守军就能稍微多一点。不过也多不到哪儿去,一门能摊上1000人就不错了。

    “集中兵力只是其一;”李若琏说,“吸引闯逆老营进城攻打崇文、正阳、宣武三门则是其二;其三则是以正阳门瓮城为最后之据点!”

    朱慈烺问:“你怎么知道闯逆老营会从外城攻打崇文、正阳、宣武三门?”

    李若琏回答道:“臣是顺天府人,熟知京师城内情况。这京师外城也是富庶之地,商铺林立,人口密集,闯逆怎么舍得让胁从的乌合和附逆之兵入城大掠?

    而且外城临近崇文、正阳、宣武三门的地段非常繁华,房舍密集,楼宇林立,足可遮蔽守军视线,不利于火炮发挥。闯逆为免自己的老营损失太大,一定让老营从外城攻打崇文、正阳、宣武三门。同时,再以乌合、新附之军从城外攻打以为策应。”

    听李若琏说到这里,以朱慈烺的狡猾,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闯王的老营如果大多入了外城,那么城外的老营就少了靠新附军兵和乌合之部,是很难挡住吴襄、吴三辅指挥的克难营的。

    谁说大明没有忠臣了?这个李若琏就是大大的忠臣啊!

    朱慈烺心说,以为大明没有忠臣的人一定不会发掘潜在的忠臣啊!忠臣也和价值低估的股票一样,是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和发掘的。

    自己显然是善于发掘忠臣的,今天就发掘出好几个忠臣和好太监。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自己身边一定会聚集起一批忠臣良将,大明中兴有望啊!

    “好!”朱慈烺赞许地点点头,“李指挥果然是国家栋梁你现在管哪座城门?”

    “回禀太子,臣管的是崇文门。”

    “你不必管崇文门了,”朱慈烺说,“就到本宫身边参谋军机吧崇文门就给,给祖泽溥吧。他是祖家军的虎将,身边还有不少祖家的家丁,一定能管好崇文门的。”

    说着,他又对自己的大管家黄大宝说:“再给祖泽溥多支3000两。”他又对吴三辅招了招手,让他上前,然后低声说:“三辅,你和黄大宝一起去,去和祖泽溥说,一定要把崇文门的守军给本宫掌握好了本宫是信任他的,等到了江南,必有重用,将来的地位当不在其父之下。”

    朱慈烺对祖泽溥的许诺当然是很难兑现的因为总要有人充当炮灰和吸引李自成注意力的标靶。

    吴襄、吴三辅父子是很重要的,不能干这事儿。邱致中、朱纯杰这些人又是朱慈烺的近臣心腹,也不能轻易牺牲,所以就只能牺牲祖泽溥了。不过朱慈烺也不会让他白白牺牲,等到了南京,一定会让他名列忠祠,风光大葬的!

    看到李若琏摇身一变成了太子爷的近臣,一帮守门官自然人人眼热了,马上就有第二个起身给朱慈烺献计了。

    这人也是一身飞鱼服,三十许岁,身材高大,白面长髯,五官俊秀,活脱脱一个美男儿。朱慈烺认得他名叫骆修身,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的弟弟。官拜锦衣卫指挥佥事,管领大汉将军。

    所谓大汉将军,就是殿前卫士,上朝的时候金盔金甲站在那里充门面的,个顶个都是美男子。这骆修身是他们的头头,自然是相貌堂堂,一看就是名将。

    也许是因为长得太像了,所以就被王承恩拉了壮丁,发去守埠成门了。

    “太子殿下,臣现在是阜成门的守门官。”骆修身行了一礼,道,“臣以为流贼必从西北而来,多半会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等四门之外列阵设营。我方应该早做准备,搜集旗帜、锣鼓、火炮,集中于上述四门。再广募壮勇,布置于四门,大张声势,使贼以为京师守军众多,防御严密。如此,流贼便不敢过于分散兵力于京师四周。”

    朱慈烺扭头看了看吴襄,吴襄点了点头。朱慈烺道:“谁是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的守将?”

    三个京营将官应声而起,其中一人朱慈烺是认得的,名叫张世忠,是英国公张世泽的堂弟,现在是京营的参将,被王承恩派了守安定门的差。

    另外两人也通了姓名,分别是抚宁侯朱国弼的堂弟朱国勇和锦衣卫的百户,崇祯十六年的武进士林一虎。这两位年纪都不大,朱国勇不过二十出头,虽然是勋贵出身,不过看上去却有点土头土脑的,长得倒也健壮。林一虎年纪稍长一些,也就是二十五六岁,虽然是武进士,但是却是斯斯文文的,中等身材,眉目清秀,皮肤白净,蓄着短须。

    “给你俩也多支3000两银子,明天一早就招募人手,最高可以出到一两银子一天!城上原有的京营兵丁也给他们一人一天一两银子若是钱不够用,本宫再给你们加钱!”

    朱慈烺也豁出去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现在只能拿出重赏来拉人,勇不勇的不好说,反正人头够,看上去兵多将广,唬住李自成再说吧。

    他现在最怕的就是李自成围城。一旦被围,想要突出去就很难了,只能被动等待吴三桂率部靠近北京城。

    但是吴三桂到底会不会听爸爸的话,真是很难说啊!

    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他现在就只能最大限度利用抚军的权力,虚张声势,让李自成以为北京城中守军还比较多,因此不采取分兵围城的战术了。

    不过他现在的布置到底有没有效果,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皇帝朱由检这时正在召见成国公朱纯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和驸马都尉巩永固。

    后世的人们总是将明朝中后期的宦官看得很厉害,同时却忽视了勋贵的存在。

    实际上,勋贵一直都是大明王朝权力游戏中的重要一环。哪怕由于土木堡之役的消耗,勋贵势力严重衰退后,在大明的南北二京之中,勋贵的力量仍然不容忽视。

    因为保卫南北二京的京营和锦衣卫,向来都在勋贵们的控制当中!

    也就是说,皇帝本人一直都在勋贵集团的保护之下!

    崇祯皇帝之所以可以轻而易举的搞掉魏忠贤,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魏忠贤没有办法把京营和锦衣卫从勋贵手中夺走。

    当时总督京营戎政的,就是那位帮着朱慈烺堵门的英国公张世泽的爷爷张维贤。而骆养性的爸爸骆思恭(他家祖上骆以诚是明朝开国的烈士)则执掌锦衣卫42年!而且骆家在锦衣卫深耕了六代,在骆思恭之前还出过一个锦衣卫总宪!

    魏忠贤和深耕京营、锦衣卫的勋贵相比,根基实在不值一提,被崇祯皇帝一撸到死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在危城之中骤然而起的朱慈烺,虽然不是魏忠贤之流可比的,但是想要架空当了十七年皇帝的崇祯,同样是在白日做梦

第31章 闯王兵到(为盟主循序渐进加更,求收藏)() 
“陛下,据臣所查,太子殿下背后并没有什么高人在指点,吴襄也是昨日才被王督公带去内校场参见太子殿下的”

    正在向崇祯皇帝打小报告的,就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也就是那位守埠成门的骆修身的兄长。两人虽是兄弟,长得也有点相似,但是年纪差了许多,骆养性足可给骆修身当爹了。

    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监察重臣亲贵自是份内之事。所以在朱慈烺和吴襄身边都有骆养性安插的眼线。而朱慈烺从十五日开始的异常行为,在十六日上午就报告给了骆养性。

    但是骆养性并没有马上将情况汇报给崇祯皇帝,因为报告太过离奇——朱慈烺好像在梦中被太祖高皇帝“点化”了,一下子开了窍,从个老实孩子变成了大忽悠,居然把王承恩、吴襄这样的人物给忽悠了。

    就在骆养性让特务去严查的时候,崇祯皇帝这边已经把京师防务大权都交给了朱慈烺。

    这变化实在是出乎了骆养性的预料,如果不是李自成大兵压境,他都要以为紫禁城里面发生政变了呢!

    当然了,政变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三月十六日,崇祯皇帝还有足够的权威。哪怕他要把朱慈烺圈禁起来,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他不能这么不计后果,因为他最信任的王承恩实在太老实。老实的把崇祯皇帝都吓坏了李自成都快打进北京城了,这王老实居然没有做好跑路的准备!

    幸亏太子朱慈烺反应及时,办事效率也够高,才没有坏了崇祯皇帝的大计。

    所以崇祯皇帝在恼过儿子之后,还是顺水推舟,把北京城的防务交给了儿子——实际上,崇祯也没人可用了。再信任王承恩就是在自杀了!而兵部尚书张缙彦百无一用,面对李自成大兵压境,更是无计可施,已经革职查办了。至于左柱国、太傅、成国公、总督京营戎政朱纯臣

    崇祯皇帝瞅了眼自己最信任的勋贵,还是算了吧,这家伙可靠是可靠的,但是根本不会打仗,也不能治军,更拿不出一个战守之策。

    而且他身边也没个可用的人,不像朱慈烺勾搭上了吴襄。吴襄身边还有一群家丁,还有吴三辅、祖泽溥。好歹都在辽东和虏丑打生打死那么多年,也算是宿将了。

    另外,朱慈烺的鬼点子也的确是多啊!

    就在刚才,骆养性还报告了一件让崇祯皇帝哭笑不得的事情。朱慈烺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居然从王之心和曹化淳那里募集到了一大笔军费!

    据说有十几车银子

    崇祯叹了口气,自己这个儿子怎么就那么会来钱呢?

    早知道就该让他去劝捐啊,说不定几百万也募集到了如果再让吴襄的闺女入宫做太子的才人,吴三桂的大军多半都到北京城了。

    有几百万两银子的军费,还有吴三桂的大军,北京不就万无一失了!

    自己那么英明的一个皇帝,怎么在搞钱的问题上竟不如慈烺这个孩子呢?

    崇祯皇帝轻轻叹了口气,心想:难道朕太正直了,不如慈烺奸诈啊!这年头奸臣太多了,当君父的要比奸臣更奸才行啊!只是慈烺怎么就变得那么奸诈了?是跟谁学的?

    “朱纯臣,”崇祯皇帝把心思收了回来,对自己最信任的勋贵说,“虽然太子总督直隶军务,但你还是总督京营戎政。明日就去内校场参与军务替朕看好太子,可知道吗?”

    “臣知道了”朱纯臣顿了顿,“陛下所发的是中旨,明日是不是要让内阁补上票拟?

    另外,太子纳吴三妹为才人也没有旨意,属于吴襄献女媚上只怕会被御史弹劾啊!”

    “弹劾吴襄?”崇祯皇帝哭笑不得,“都什么时候了?那些御史也指着人家的儿子吴三桂来救命呢!纳才人的事情,朕回头下个中旨给礼部就是了不就是个才人吗?开个特例就是了。”

    “陛下圣明。”朱纯臣已经明白崇祯皇帝的心思了。

    虽然他打仗治军都不行,但是在揣摩圣意上那可是比谁都厉害。崇祯只说了下中旨给朱慈烺纳妃,却没有提让内阁补上让朱慈烺抚军的票拟。

    这就意味着朱慈烺的抚军和总督直隶军务差遣都是虚的,得不到内阁、六部的承认,顺天巡抚、天津巡抚、蓟辽总督也不一定会听命。

    等到吴三桂的大军抵达之后,只要朝臣们提出异议,崇祯就能顺水推舟把太子再圈回宫中当然了,废是废不掉的。太子怎么都是有大功劳的,天子如果想易储,一定会遭到群臣们的一致反对,国本之争闹起来可受不了。

    不过太子得点什么病英年早逝就不好说了

    就在崇祯皇帝想结束君臣间的对话,然后去坤宁宫和周后商量南幸之事的时候,东暖阁外忽然传来了司礼监掌印太监高宇顺的声音:“皇爷,阜成门外火光冲天,有大兵到来”

    阜成门是北京内城向西开启的两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