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这里面是檄文?”多尔衮看着箱子,一脸惊讶,“你们带了多少份檄文回来?准备在北京城散发吗?”

    “王,王爷,这,这里面就只一份檄文。”

    “是一份抄件,是臣和孙侍郎一块儿抄的。”

    多尔衮指着箱子,“那么多?一份檄文就抄了几箱子?这得多少字?”

    “王爷,正文没多少字。。。。。。但是署名就多了!”

    “是啊,这是一篇南朝士子联名的抗清(虏)檄文,作者是东林魁首钱谦益的得意门生,松江举子罗大公。联署的有好几万人,都是东南各个州府的举人、秀才。。。。。。联署后的檄文被张贴在南京各门内外,贴了一大片墙面啊!臣和孙侍郎觉得这些人都是我大清的死敌,所以就抄下了所有的名单。”

    “对对,还有他们的籍贯和功名,等大清天兵灭了南朝,就能照着名单拿人,保管跑不掉。。。。。。”

    多尔衮听两个汉奸报告听得都傻了。这什么事儿啊!抄了几箱子黑名单回来,还要照着名单拿人?抄的时候有没有人看见啊?

    “你们,你们抄得时候可被人看见?”多尔衮连忙追问。

    “看见了。。。。。。”孙之獬一脑门子的汗啊!他结结巴巴道,“有许多南朝书生见着臣等在抄,还大声叫好。说,说。。。。。。”

    “说什么?”

    “说一定要让大清知道南朝读书人的骨气!”

    “你你你。。。。。。”多尔衮都快气爆炸了,“你们两个笨蛋,你们两个混蛋,你们两个是活蒋干啊!不,你们比蒋干还蠢!”

    “臣,臣鲁钝。。。。。。”

    “臣,臣愚蠢。。。。。。”

    “臣什么臣,滚!都滚出去!”多尔衮暴跳如雷。

    孙之獬和金之俊互相看看,也没办法了,让滚就滚吧。谁叫他们俩脑子不好使,傻乎乎的去出使江南,结果被个狡诈凶残的朱明太子又坑又骗,误以为大清国完蛋了,还落一堆把柄在人家手里。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当蒋干。。。。。。现在能滚出去,而不是拉出去砍头,真是菩萨保佑了。

    等这事儿完了,也不做官了,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躲着养老吧!

    “你们,你们也滚!”多尔衮看着俩汉奸滚了,还是不解气,一指朝堂上的汉臣,“汉人都走!”

    今儿不是大朝,参加的汉臣本就不多,连八旗汉军的奴才也没几个。汉臣自然是滚蛋,几个汉军则巴巴地望着多尔衮——他们算是汉人,算是旗人?

    多尔衮看看他们,就是范文程、宁完我、刚阿泰(李永芳的儿子)、李思忠、马柱国这几个,都是大清的好奴才啊!

    “在旗的留下!”多尔衮又补充了一句,几个八旗汉军的好奴才才长出了口气。

    “王爷,”范文程出班奏道,“南朝的太子果真狡诈凶残,他这次是在对咱们用反间计啊!”

    “本王知道!”多尔衮面色阴沉,“他就是想离间满汉,真是可恶之极!”

    “王爷英明。”范文程出了口气儿。

    多尔衮的头脑还算清楚,不过朱慈烺使得阴招也不是他一个人头脑清楚就能化解的。

    “王爷,”五十来岁,却还能看出一点眉清目秀的宁完我出班奏道,“这祖可法也真是该死,当了四臣,还敢明目张胆的回来,这可动摇咱们的军心啊!”

    这人和范文程一样,都是老资格的汉奸,还都在正红旗当过包衣奴才。不过范文程被划入了镶白旗,而宁完我还留在正红旗里面。另外,他的仕途也不如范文程那么顺。他因为喜欢赌钱,在天聪十年的时候莫名其妙栽了——一个替大清朝卖命十几年,屡立功勋,累进世职到了二等甲喇章京的汉奸,居然因为赌钱被努尔哈赤一撸到底,去给萨哈廉家当包衣奴才,一当就是好多年。直到大清入了关,才被多尔衮想起来,又出来做官了。

    多尔衮哼了一声:“我大清是满汉一家的,八旗汉军和八旗满洲一样,岂是朱家太子的诡计可以离间的?”

    那是啊。。。。。。喜欢耍点小钱的八旗子弟还少吗?也没见谁被贬为包衣奴才啊!

    宁完我叹了口气:“王爷,那祖家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

    “养着!”多尔衮冷冷道,“反正大清国也不差他家一份禄米。”

    宁完我道:“可辽西那边?”

    这才是大难题啊!

    祖家、吴家的老巢就在辽西,那可不是两家,而是以祖吴两家为核心的辽西军阀集团,盘根错节,形成了团体。从核心到外围有几万家之多!

    因为朱慈烺的一系列操作,这个集团现在和八旗集团离心离德,双方的心都吊了起来。

    多尔衮沉默不语。大殿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目光都紧盯着大清摄政王。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见多尔衮长出了口气:“且说说该怎么对付南朝吧。。。。。。是打还是不打?东莪的婚事,是许还是不许?”

第300章 人至贱则无敌() 
多尔衮头疼的时候,祖可法已经快到家了。他本来隶属正黄旗汉军,所以在北京内城是有宅子的,距离紫禁城不远,地段是很好的。另外,祖大寿、祖大乐他们的宅邸,也和祖可法的房子在一条胡同上,只是大了许多。

    当祖可法到家的时候,祖家所在的胡同里外都挤满了人,都是来围观的,其中大部分还都是满汉一家的八旗汉军的老弱妇孺。

    这事儿新鲜啊!不久前才风光大葬的祖可法祖武壮,现在又活了,而且还活出滋味,活出色彩了。

    他离家的时候顶戴花翎,一副大清重臣的模样。回家的时候蟒袍乌纱,一派大明高官的派头。。。。。。一来一去,贰臣变了四臣,可是大大的进步了。怎么新鲜的事儿,大家怎么能不来围观一下?

    祖可法皮厚啊,能当到四臣的,脸皮能薄得了?当然和城墙一样厚了,高头大马骑着,前呼后拥,得意洋洋,看见认识的还在马背上和人家打招呼。

    “嘿嘿,咱又活了!”

    有人问了:“怎么又穿上明朝的衣服了?”

    祖可法哈哈笑着:“又投降回去了。。。。。。咱现在是四臣了!”

    有人不明白:“怎么是四臣?应该是三臣啊。”

    祖可法苦笑:“唉,别提了,中间又投降了一回李自成!”

    又有人问:“那还投降回大清吗?”

    祖可法笑了笑:“这个就不知道了,如果摄政王要咱投降,咱就投降呗,四臣五臣的也没啥不一样。。。。。。”

    人至贱则无敌啊!如果朱慈烺派左懋第(历史上出使清朝的南明使臣)这样的文官大佬为使臣,多半给装礼贤下士的多尔衮圈起来逼降——逼降是逼给北方的读书人看的,表明大清朝如何看重汉人士大夫。就是把左懋第逼死了,北方的读书人心里面还是暖暖的。

    可是朱慈烺偏偏不按照常理出牌,派了一个四臣祖可法出使,你多尔衮要吗?

    要去就是五臣。。。。。。你要去给谁看?至于杀头,呵呵,洪承畴那样赤胆忠心的好奴才你杀了,祖可法这样贪生怕死的狗奴才你也杀,还让人好好当奴才吗?这样发展下去谁还投靠大清朝?

    而不要也不杀,这祖可法又变成了汉奸好榜样——原来四臣也是可以的!大家伙现在不过是二臣,还能投降两回。。。。。。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万一大清国不行了,就再投降回去!

    哦,北京城里其实还有一个四臣,就是祖可法的义父祖大寿了。他在大凌河之战时被围,走投无路之下就降了皇太极。可后来又找机会跑回了大明。再后来又被围在了锦州,松锦战后又投降回了大清。所以他也是四臣!

    现在祖可法祖武壮也是四臣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祖大寿站在自己的宅子门口,哭笑不得的迎接干儿子。这礼仪当然重了,不过祖可法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

    他可是大明抚军太子派来大清国的使臣。。。。。。别人派使臣都是铁骨铮铮的,朱慈烺倒好,派个四臣过来!这算什么?看得起祖家吗?

    “义父,孩儿回来了,孩儿对不起义父啊!呜呜。。。。。。”

    祖可法看见干爸爸,立马就翻身下马,给老头子叩头,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跟翻书似的,刚才还乐呵呵的,现在就嚎啕大哭起来了。

    祖大寿看着干儿子哭得跟泪人似的,眼眶也湿润起来,忙弯下腰把祖可法搀扶起来。然后父子二人,哭哭啼啼的就进了祖家大宅的门。宅门才一关上,祖大寿就是一声冷哼,把祖可法推了出去。

    祖大寿怒喝道:“还回来干什么?”

    祖可法噗通一下又跪了,“大人,孩儿在南边天天想您。。。。。。”

    “好了,好了,别说肉麻话了!”祖大寿摆摆手,“你回来干啥?是准备气死我还是想气摄政王?”

    祖可法看老头子不吃这一套,也只好苦笑着说:“大人,不是孩儿要回来,是抚军太子非让孩儿来北京。。。。。。他不就是要给摄政王添堵吗?”

    “那你不会赖在南京?”

    “赖在南京?”祖可法摇摇头道,“大人,您那是不知道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厉害。。。。。。”

    “什么?你被打了?”

    “给打惨了!”

    “太子不是你表妹夫吗?她就没帮你?”

    “帮了,”祖可法点点头,“要不就打死了,哪儿还有命当四臣呢?”

    “你这样。。。。。。”祖大寿心想:你这样还不如被打死了呢!打死了你就是大清忠臣。可现在呢?都四臣了!老祖家有你,脸都丢尽了。

    祖可法忽然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大人,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还有秘密的话要说?

    祖大寿左右看了看,嗯咳了一声:“泽溥留下,旁人都散了吧。”

    打发了闲杂人等,祖大寿就和干儿子、亲儿子一块儿进了书房。

    进了屋,祖大寿就在张太师椅上做好,然后就问:“说吧,太子爷想叫咱家干什么?”

    “大人,太子爷叫孩儿给您捎话,这天津大沽口的海贸要是做起来,一定是发的。祖家在南北两边都有人,还当什么武将?上了战场多尴尬,干脆改行做买卖吧。”

    什么?老祖家改行当买卖人?

    多尔衮能答应吗?不会怀疑祖家以经商为掩护,勾结大明,图谋大清吧?

    祖可法道:“现在摄政王还用得着吴长伯,这也是咱家的机会,若是不牢牢抓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大难临头!”

    “改行做买卖就行了?”祖大寿看着祖可法。

    “太子爷说咱家是四臣五臣的都不要紧,乱世里面当墙头草不是什么罪过。。。。。。可要当一株没用的墙头草就不大保险了!”祖可法道,“太子爷还说了,满人是万历年间崛起的,到如今已是第三代了,也该到了讲究吃喝玩乐的时候了。可是北方吃喝玩乐的东西少啊,哪能和南方相比?况且现在还有西洋、东洋的好玩意。大人,您好好想想吧。”

    “这。。。。。。”祖大寿马上就明白了。这是要自家带着八旗子弟学坏啊!

    这个太子真是太狡诈了,什么阴招都使得出来。。。。。。可是八旗子弟就算会学坏,也没那么快吧?怎么都得二三十年吧?东南的大明朝能熬那么久?

第301章 八旗,小心别堕落() 
武英殿内,一帮还没有被富贵消磨了斗志的八旗一代二代,正关着门商量怎么对付朱慈烺呢!

    “王爷,奴才觉得朱家太子底气十足啊!”说话的是正黄旗的固山额真何洛会,“南征之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何洛会的意思其实是多尔衮系统的共识——他们在大沽口之战中死了八百多个勇士,其中还有不少是白甲兵、红甲兵。要不是两白旗底子厚,就得伤元气了。

    所以多尔衮的人在和朱慈烺打仗的问题上是比较谨慎的。

    “那议亲的事儿呢?”

    何洛会说:“奴才觉得可行。。。。。。朱家太子是有本事的,将来肯定是皇帝,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顺治皇帝不可能和自己的堂妹结婚啊,东莪格格想嫁皇上,那就只有朱慈烺可选了。

    而且多尔衮现在大权独揽,飞扬跋扈,还挟天子睡太后,除了两白旗出身的心腹,余下的六旗权贵都对多尔衮不满。

    现在多尔衮活着,别人不敢反对他,可他身体又不好,万一活不长。。。。。。东莪格格落在多尔衮的政敌手里还不如落在朱慈烺手里呢!所以何洛会是真心在替多尔衮的闺女谋个后路。

    多尔衮眉头皱了皱,不置可否。

    “那议亲馆和通商馆呢?”多尔衮又问,“这两个馆到底是管什么的?”

    议亲馆其实是个使馆,只是挂上了“议亲”的名义,这样就能在双方交战时,仍然保持外交上的往来——只要明清双方谁都没力气一把推了对方,谈判渠道就很有必要存在了。

    而通商馆当然是通商用的,这是朱慈烺参考了荷兰和郑家设在日本长崎的商馆后,决定采取的明清贸易方式——在朱慈烺看来,想要用贸易手段封锁和困死现在的大清国是不可能的。

    大清国的地盘足够大了,包括了后世的东三省,内外蒙,外东北,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还有朝鲜和韩国。这么大地盘怎么封锁?

    而且如今大清国的经济基础是典型的封建农奴制,而维持大清国农奴经济的根本,则是国家可以控制多少人口和土地!以大清国现在的控制能力,是完全可以靠圈地和投充维持下去的!

    即便南北贸易归零,只要多圈点土地,多迫使一点农民投充为奴,也不存在活不下去的问题。

    譬如把山西的三千多万亩和北直隶的近五千万亩都给圈了,再迫使两三百万户百姓为奴。一亩收个三斗面粉,一户再收个一匹棉麻布。一年也能有两千多万石和两三百万匹,能有这样的收入,还怕几十万八旗老爷活不下去?

    如果还嫌不够,大不了早个二百年开发东北,起码又能得到几千万亩和百万户的农奴!

    而且这些被迫投充为奴的汉人,如果只需要缴纳一亩三斗面的“租”和一户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