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多尔衮的摄政王,据朱慈烺掌握的情况,看来还是能当下去的。因为这一次的明顺联合北伐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实在不是很大。

    不过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日子,现在也的确不大好过。

    轰隆一声,摄政王府书房的书案已经被怒气冲天的王爷踹翻在了地上。吓得周围低头侍立的太监、宫女全都矮了半截。

    几个和摄政王亲近的大臣,如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何洛会等人,更是头也不敢抬。

    多尔衮喘着粗气,咬着牙齿在那里嘟囔:“豪格。。。。。。豪格。。。。。。好你个豪格!”

    多尔衮最恨的人当然是豪格!如果不是豪格,他现在就不是摄政王而是大清皇帝了!

    同样的,豪格最恨的也是多尔衮,不是多尔衮,豪格就是皇上了,哪儿轮得到福临啊?

    眼下大清国在关内的战局稍有不利,在大同府前线带兵的豪格当然不会放过打击多尔衮的机会,几日前就上奏提出了放弃山西的攻势,转用兵力于直隶、山东方面。

    如果豪格的建议得到采纳,就意味着多尔衮筹谋已久的山西之战彻底失败,他这个摄政王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了!

第288章 多尔衮的决心() 
“摄政王,摄政王。。。。。。肃亲王就是个怯战胆小之人,您不必和他一般见识。。。。。。”

    范文程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将多尔衮从自己的思绪中拖了出来。他虽然是镶白旗的奴才,但并不是多尔衮、多铎的死党,反而更加亲近替他老婆向多铎收钱的皇太极(钱当然是皇太极装兜里了)——他可是老资格的汉奸,早在努尔哈赤攻占抚顺的时候,就和范文寀“仗剑谒军门”,卖身投靠当了包衣奴才。不过当时他并不是镶白旗的奴才,而是正红旗的硕讬下面的奴才,是支持皇太极的。

    可皇太极死后,本来属于皇太极阵营的硕讬不知怎么吃错药了,忽然支持多尔衮当皇帝。结果闹了个里外不是人,被硕讬的亲爹代善出卖给处死了。硕讬所领的一部分牛录就分给了多铎,所以范文程就成了镶白旗的奴才——这下他老婆可就随便多铎睡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绿帽子的原因,反正范文程这个镶白旗的奴才还是倾向皇太极的儿子豪格的。不希望豪格被多尔衮找到借口给做了。。。。。。

    上回大清入关之战的时候,豪格就大唱反调,以没出过天花为由不想掺和,结果王爷都被多尔衮撸了。幸好有取北京的功劳,这才赎了罪过,恢复了王爵。

    不过豪格并没有吸取教训,脑袋又开始犯浑了。居然提出要放弃山西,转攻山东,这可不仅是在拆多尔衮的台,而且还在拆大清国的台——山西不拿下来,山东就是打下来也不好守啊!

    再说了,大同、太原不好打,登州、青州、曲阜就好打了?登州还背靠大海,自带海港,连包围起来饿饭都不行,必须实打实的攻坚。死多少人先不说,问题是谁肯去?哪个旗肯拼个死伤惨重去打登州?

    八旗不去,吴三桂的关宁军肯定也不能去啊!人家是“朱与吴,共江南”,让吴三桂去,直接倒戈了怎么办?

    如果八旗兵和吴三桂都不去,那剩下的汉奸军队谁能打得过克难新军?

    所以放弃山西,转攻山东的建议压根就是在多尔衮胡闹。如果真这么干了,大清国也就是大辽国的前途了!

    “哼!”多尔衮哼了一声,狠狠瞪了范文程一眼,“你就知道替豪格开脱!他虽然是先帝的长子,但是既无才,又无德,大清国要是落在他手里,如何是朱慈烺、李自成的敌手?”

    “王爷恕罪,”被多尔衮点破了心思,范文程额头上冷汗直冒,“肃王毕竟是先帝的长子,如果处置得太狠,怕人心不附。。。。。。”

    多尔衮哼哼了两声,显得非常生气,不过生气归生气,生完了气后,他还是不敢贸然铲除豪格。

    因为他和两个同母弟阿济格、多铎手中只掌握着两百旗,虽然两白旗的实力非常强大(两白旗就是原来努尔哈赤亲领的两黄旗,皇太极登基后给换了颜色),但是豪格一边有两黄旗和正蓝旗(豪格自己是正蓝旗)的支持。实力也不弱!

    另外,两红旗的老祖宗代善一向支持皇太极,只是代善和两个儿子跟仇敌似的,闹得两红旗比较分裂,不能给豪格更多的支持。而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又是皇太极的心腹,同样是豪格的拥护者。

    所以在八旗内部,多尔衮这个摄政王其实是少数派,只是因为两白旗比较能打,多尔衮又够凶够狠够阴险,这才让多尔衮得了势。

    可是豪格这个心腹大患,却不是多尔衮想除就能除掉的。。。。。。八旗就这点人,根本没有分裂内讧的本钱!

    多尔衮满脸的怒容,不过头脑却异常清醒,他沉着声说:“山西之战必须要打到底!必须打胜!山西拿不下来,北京都不会安稳,北京一旦有失,什么都是空的。。。。。。太原那边叫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一同攻打,不必去追李自成,也不要管北直隶方向上的战事。哪怕流寇和南军拿下了真定,也不要他们回兵。

    至于大同府。。。。。。豪格、鳌拜、耿仲明的人手不足,就让满达海领正红旗的兵马从代州北上,同豪格合兵!”

    多尔衮目光死死盯着范文程,“范文程,你亲自去一趟豪格军中,赞襄军务,告诉豪格不必管别的,只管围住大同府城。。。。。。本王给了他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的兵,还给了他正黄旗的汉军,如果连大同都围困不住,就该重重治罪!”

    “奴才领旨。”范文程叩了个头,同时也轻轻吐了口气儿。

    一旁的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刚林这时插话道:“王爷,现在两白旗、正红旗和镶黄旗的大部,还有正黄旗的一部都在外征战,镶蓝旗的大部则留守在辽东老家,北京这边是不是太空虚了?”

    弘文院大学士祁充格也道:“王爷,现在南朝兵马可是来势汹汹,连曲阜孔家都出兵了。。。。。。北京周围只有正黄旗、镶红旗的兵,是不是太少了?”

    “来势汹汹?”多尔衮冷笑了一声,“那都是虚的!南朝能打的就是克难新军,只要克难新军的兵马不动,朱慈烺就是在虚张声势,根本不必理睬。本王就不信刘泽清、刘良佐、许定国这样的废物敢靠近北京城!”

    “那流寇大队呢?”正白旗的固山额真何洛会问,“这伙人有好几万,看着好像是精锐啊!虽然他们肯定不敢攻打北京,但也不能置之不理,要不然北京城周围的田庄就得被他们给祸害了。如果耽误了春播,明年秋天就要缺粮了。。。。。。”

    和李自成不敢守北京不同,满洲人现在根本不担心北京这座大城堡有失。

    也不用八旗劲旅上城,单凭城内的八旗家眷,那些老人、孩子、妇女和包衣奴才上城,就足够能打退李自成的军队了。而且现在北京城内基本上没有不受控制的汉人了,所以也不必担心内乱。

    北京,已经是旗人之城了!

    不过北京周围还有许多刚刚被圈占的田庄却不安稳,那些被迫投充为奴的汉人,很有可能在李自成的大军靠近后响应。

    一旦这些田庄乱起来,明年的春播就完了,没了一季的春小麦,到秋天时,北京城就得挨饿了。

    多尔衮想了想,道:“那就让罗洛浑、谭泰率镶红、正黄两旗的人马出击!”

    。。。。。。

    多尔衮做出“以山西为先”的决定的同时。在北直隶的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河南的彰德府,山东的济南府、东昌府的北部(大清河北),山西的大同府和太原府,所以的这些地方都混战成了一团。

    明、清、顺三方的数十万人马,既有正规军,也有打着三家旗号的杂牌军和义军,在华北这片土地上,进行着一场混乱到了极点的大战。

    之所以是“混乱到极点”,因为这就是一场三方混战!所谓的“明顺”联合伐清,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北线的大同——太原战场上,明军一方面在抵抗清军从宣府方向上发起的进攻;一方面又向大顺军控制的太原府的西部发起进攻,抢占吕梁山区的地盘,以便开辟新的根据地。

    而在南线,被朱慈烺忽悠着参加北伐的刘良佐、刘泽清、许定国一开始就拿定主意不和清军交手了,他们出兵就是要抢钱抢地盘!积极占领因为大顺军的进攻而被清军放弃的地盘,还时不时的和大顺军的偏师交手。

    他们的出现,与其说是北伐,倒不如说是在拖北伐的后腿。。。。。。

第289章 史可法的担心() 
在曲阜的七省总督衙门里面,这个时候正是一副热气腾腾和嚣杂忙乱共存的气氛。那些往日里摇着纸扇子运筹帷幄的幕僚客卿们,一个个都兴奋异常。或者围着地图脸红耳赤的争论,或者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地图上的形势可谓忧喜参半。其中的忧并不是占据北京的东虏如何不可战胜,而是自怀庆反攻以来,一路高奏凯歌,现在已经兵临真定府的流寇大军——从地图上看,真定府就南线的井陉路深入山西的东虏大军的后勤生命线了!

    根据登州的山东总兵衙门转来的情报,现在深入山西的东虏军队包括了多尔衮、多铎的两白旗精锐,满达海率领的正红旗精锐,豪格的正蓝旗精锐,鳌拜率领的正黄旗一部,还有吴三桂的关宁军,还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率领的汉军。几乎是精锐尽出!

    其中两百旗、正红旗、吴三桂和孔有德所部,将近八万大军的补给,都要依靠井陉路供应。而流寇的迂回大队一旦占领真定,井陉路可就中断了。。。。。。不得不说,流寇的这次大迂回打得漂亮啊!

    流寇打得漂亮,就意味着他们实力犹存,很有可能在重创东虏之后再夺北京城!

    这可不得了啊!北京城的得失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北地的得失。而中华自古都是北定南多,南伐北少,真正成功的也就是本朝的太祖高皇帝。

    可是太祖定都金陵到建文失位也就三十多年,随后天下王气就再次回到北方了。

    如果流寇可以再夺北京,那么华夏的王气,很有可能是属于李自成的。。。。。。

    身为大明王朝的忠臣,史可法如何不为天下王气的归属而忧虑?

    至于喜,当然也是有不少的。这些日子可不仅是流寇在高奏凯歌,大明这边同样形势喜人啊!

    兖州镇守总兵刘泽清在十月底时从东平州渡大清河北上,兵不血刃就抚定了东昌府,还会同高杰派出的李成栋,黄得功派出的孙得功部等三部兵马攻占了济南府北部的重镇德州。随后又攻入北直隶的河间府境内,连克景州、东光、南皮、沧州等州县,捷报频传,势如破竹!

    同时,河南总兵刘良佐和归德总兵许定国,则从曹州(属兖州府)、仪封(属开封府)两处出击,攻入了大名府境内,在和流寇发生了几场不大不小的摩擦后,就占据了大名府的大部分地区,还攻入了广平府境内。

    一路上也是势如破竹,而且还得到了大名府、广平府士绅豪强的拥护!

    现在两路北伐大军的形势都非常不错,而且史可法知道自己手里还有两张王牌——正在等待机会倒戈的吴三桂和随时可以从海路进军天津的李若琏、李士元(青州总兵)两军。。。。。。

    “李若琏是太子的心腹,必然不会有负太子殿下大恩的,登莱这一路不必担心。现在国家兴废,就看平西伯的了。。。。。。”

    史可法站在自己书房内挂着的地图前,眉头微皱,喃喃自语。身后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是史可程和史德威的声音。

    “大哥,抚军大元帅府的令旨,千岁爷让咱们加快筑城并储备足够五万人食用两年的米面食盐。。。。。。”

    “大人,鲁王府长史司的消息,山东总兵李若琏日前行文鲁王府,催促鲁王府尽快在泰和山设立别府,并将半数的王府存银和至少五万石米麦转移到泰和山别府。”

    “什么?”史可法怔了一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做这样的打算?”

    “大人,”史德威道,“许是千岁爷在做两手准备,一手谋进,一手思退。”

    史可程道:“现在天下兴亡都在平西伯,平西伯如果不动手,北伐之局怕难以持久。。。。。。”

    “平西伯怎么会不动手?”史可法连连摇头,“北平藩王都许了,再不倒戈他还等什么?难道想和鞑子一路到底了?”

    “也许千岁爷担心平西伯打不过鞑子?”史可程说。

    史可法摇摇头:“平西伯打不过鞑子还有流寇呢!流寇在真定府一带摆了八万老营骑兵,现在气势正盛。。。。。。如果平西伯现在反正,鞑子可就要腹背受敌,怎么可能不败?

    而鞑子一败,就得退出北京城。到时候咱们又得和流寇去争天下了!如果千岁爷不拿出和流寇一决生死的气概,只怕李逆自成的气势又会复起。万一北京为流寇所得,大明江山就危险了!”

    原来史可法最担心的不是鞑子打到山东来挖孔子的坟,而是担心李自成再回北京城去。

    在他看来,只要吴三桂一反正,鞑子肯定损失惨重——吴三桂有四万精兵,流寇在真定府一带就有八万精兵,大同府还有代王的三万精兵,南线明军还有不下十万的精兵,太原府那边还有李自成的至少几万精兵。

    各路兵马林林总总加一块儿至少有三十万!怎么可能打不过鞑子的区区几万人?

    而且从地图上看,鞑子分明已经陷入困境了。。。。。。吴三桂还没反正,鞑子就危险了,他要反了正,鞑子还不得灰溜溜回关外老家去啊!

    所以李自成很快就将再一次变成朱慈烺最危险的敌人了!

    史可法想了想,对兄弟史可程道:“赤豹,你亲自走一趟南京,当面向千岁爷说明北地的情况。如果李逆自成再入北京,那么朝廷最好也能做出北进的姿态,至少要移驻中都,不宜在南京久留,以免给人偏安江南的感觉。”

    。。。。。。

    锦衣卫北镇抚司交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