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爷,有点晦气啊!”

    和他前后脚进门的一个关宁军的兵士看着挂起来的尸首就眉头大皱——这是阖家自杀啊!看来真是没地方可去了。。。。。。

    “唉!命苦啊!”刘生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脑门——他已经剃发了!

    不仅他剃发了,吴三桂的关宁集团里面人人都剃了发,留起了金钱鼠尾巴。

    而他们之所以剃发,和孙之獬是没有一点关系的。因为吴三桂的军队在五月份后,就被多尔衮遣回了宁远老家去收庄稼。宁远那边是关外,实行的制度当然也和满洲腹心地盘一样。

    不剃发,不易服,难道还想大明朝回来吗?

    而此时的北京城内外,大规模的剃发易服也开始了——并不是多尔衮下了剃发令,而是大量被迫投充入旗为奴的汉人在剃发易服。

    而不愿意为奴,又无路可走的百姓,则有不少都和刘生看见的这一户人一样。。。。。。这李闯还只是要钱,鞑子可真是要命的!

    从宁远一路过来的路上,他可是见了不少人间惨剧!特别是靠近北京300里后,官道两边,时不时就能看见倒毙或者是挂在树上的尸体。

    至于拖家带口在官道上漫无目的地前行的汉人百姓,那就更多了!

    虽然多尔衮说是要圈“无主之地”,可真圈起来,谁还管有主无主?都是挑上好的熟田去圈。不仅圈农地,连上好的宅院和堆得满满当当的粮垛也一块儿都圈了去。

    至于汉民,能干活的自然被逼着投充,不能干活的,投充都没人要,直接驱走了事儿!

    “有什么晦气不晦气的?”刘生叹了口气,“咱们都是刀口舔血之人,还怕这个?哥几个今天辛苦一下,帮我把他们安葬了,回头请大家吃顿好的。”

    原来这所宅子是吴三桂分给他的。吴三桂这个平西王也在北京内城赐了宅子,还允许他的家丁在外城占一定数量的房产。刘生因为陈圆圆的枕边风,现在是吴三桂的心腹,所以也赏了房产。

第264章 李自成的感觉还不错() 
在北京皇城的东华门外,有一处规格颇高的宫殿,原名叫重华宫。是东宫太子所居的宫殿之一,如果朱慈烺在北京时候就完了婚,便会居住在此了。

    而现在,这所宫殿属于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了,名称也改为了摄政王府。在顺治皇帝迁入北京之后,多尔衮就迁入了刚刚被装修一新的摄政王府。

    而这里也就成了大清国的权力中心!

    “臣吴三桂,恭请摄政王金安。”

    虽然同是王爷,但是吴三桂还是恭恭敬敬的给这位摄政王叩头请安,行得当然也是大清国的礼仪。

    “不错,不错!”多尔衮看着已经剃了发,换上了大清王爷袍褂的吴三桂,满意地点点头,“平西王,宁远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托摄政王的福,是个难得的丰收。”

    摄政王多尔衮笑了笑:“好,好。。。。。。既然是丰收,那么你的人应该能出动吧?”

    吴三桂问:“摄政王,是不是要和李自成开战了?”

    多尔衮点点头,笑道:“现在皇上也到了北京,十月初一登完了极,就可以出兵了。”

    吴三桂一愣,“皇上登极?皇上不是去年就登极了?”

    “啊,这是第二次登极。”多尔衮笑道,“本王让人查了,李自成那贼就登了两回极,一回在西安,一回在北京。咱大清的皇上不能输给他,也得登两回!”

    哦,这个还带攀比的。

    “摄政王言之有理!”吴三桂点点头,“咱们不能叫李自成比下去,将来我大清一统了北地,还可以再去西安登一次极。”

    “哈哈哈,”摄政王多尔衮摸着胡子,“这就不必了。。。。。。西安就给你了。你不是平西王吗?平了西安,正好在那里为王!”

    这是要吴三桂的人打头阵了。。。。。。不过李自成不好打啊!如果在五月份时趁热打铁,说不定一鼓作气就把太原给拿下了。可是现在眼看就十月了,李自成又在太原经营了五个月,只怕早就根基稳固了!

    吴三桂皱起眉头:“王爷,虽然宁远今年有个丰收,但是也供不起几万大军远征陕西啊!”

    “用不着你供,”多尔衮笑着,“朝廷手里有粮食!”

    “朝廷有粮食?难道南朝答应给岁贡了?”

    “哼!”多尔衮冷哼了一声,“南朝的小太子到现在都没见孙之獬和金之俊呢!真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吴三桂心说:一定是自己的妹子厉害,把太子爷迷得团团转,连多尔衮的女儿都不要了!

    真是可惜啊,要是自己跟着去了江南,现在该多富贵。。。。。。

    “王爷,那粮食。。。。。。”问话的是祖泽傅,在朱慈烺击败多隆的时候,他正在多尔衮营中为使。所以就投了鞑子,后来又跟吴三桂混了。

    多尔衮笑道:“东来的八旗诸王兵丁所圈无主之地上有粮啊!现在已经圈占了1000多万亩,所得的米麦亦不下数百万石。”

    吴三桂当下就倒吸了口凉气儿:这是在夺京畿汉人的口粮啊!不,是要夺京畿汉人的性命啊!

    京畿本就乏粮,每年靠江南运来的400万石米面才够吃。现在漕运已经断了,京畿肯定会缺粮。而多尔衮又从关外迁来了上百万旗人和包衣,还要筹集军粮打仗。吴三桂本来都替多尔衮着急,没想到人家的解决办法那么简单。

    就是利用占房、圈地,把汉人赶出去饿死,省下口粮给八旗天兵!

    吴三桂马上明白了,遇上这样的狠人,李自成是凶多吉少了。至于大明。。。。。。就不知道自家的妹夫有什么招数对付多尔衮这号狠人了。

    “臣愿为先锋!”吴三桂大声请战,“为大清平定流贼!”

    多尔衮哈哈大笑:“平西王,你放心,本王要你打头阵不是要消耗关宁军,只需要牵制流贼即可。。。。。。本王还有后招,这一战,我大清必胜!你关宁军的气力,用来打陕西吧!陕西打下来,就姓吴,由你子孙世镇!”

    。。。。。

    “潼关伯,皇爷给了咱们多少钱啊?”

    “你个陈川,怎么就知道钱呢?”

    “唉,不是我要钱,而是下面的兄弟。。。。。。”

    “小川,你也是孩儿营的老人了,跟着皇爷那么多年,就不知道替皇爷着想?如今局势那么艰难,皇爷要养那么多人,还有三年不征之期,手头可紧了!”

    “可是,可是人家东虏都在圈地占房了。。。。。。”

    “你说什么?你想叫皇爷学东虏,失人心吗?”

    “人心,人心,又是人心。。。。。。我看咱们皇爷就是太想得人心了!”

    正在低矮的固关城楼上说话的是孩儿营的正副统领,果毅将军潼关伯罗虎和武威将军陈川。

    罗虎是刚刚从太原领受了军令回到固关的,孩儿营的5000精兵,将会在同清军的作战中承担重任。

    而罗虎的副手陈川却对罗虎没有能带回犒赏的白银非常不满!

    没有额外的犒赏在罗虎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大顺的财政状况非常恶劣。

    三年免征之期没有过去,而且大顺朝廷因为主张“免粮均田”,又无法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所以基本上没有赋税收入,所有的开支都靠从北京带出来的金银在支撑。

    且不说各处的军队如何开销,单是集中在太原府的将近10万大军,每个月的粮饷开销就不下40万两!另外,李自成的朝廷还要给在各处征讨、驻守的军队打钱,还有维持一支日益庞大的官僚队伍,李自成这个皇帝多少还要开销一些。各方面加一块,可是花钱如流水啊!

    从六月份到现在,李自成的大顺朝廷就已经花掉了350万多万两银子!

    而为了筹备即将开始的决战,李自成还得花钱采购粮食,添置兵器、战马,还要修缮各处的城池,还要安抚立场不坚定的明军降将。

    各种各样的开支加一块,超过150万两又没了!

    这样花钱的速度,可把老李心疼坏了。

    而他从北京捞到的银子,在定州、真定两战中又丢了不少,带到太原的银子不足2000万两。

    照这么个花销速度,明年就得和崇祯皇帝一样——要穷死了!

    可是李自成都快穷死的时候,下面的人却还嫌少。

    现在明朝那边,跟着朱慈烺的克难功臣们都在分田分地分房分娘子分银子。

    而鞑子那边,则是圈地占房强迫汉人投充为奴!北京城周遭300里,基本上就分给那帮八旗大爷了。

    只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得到的最少。。。。。。这士气还能高得了吗?

    而李自成偏偏又是“菩萨心肠”,整天想着什么得人心,手底下一帮没捞到油水的老兄弟都快恨死了!

    不过李自成这个时候的感觉却非常不错,因为镇守襄阳的袁宗第刚刚给他送来了顾君恩的奏报。

    朱慈烺不要李自成称臣,而是愿意和大顺成为兄弟之邦,共抗东虏!

    “哈哈哈!”李自成狂笑了起来,“诸位,额们大顺,现在已经和大明结盟,可以共抗东虏了!大明的抚军太子已经答应,会让大同方面坚守不动,同时命史可法、高宏图陈兵济南府、济宁府,还会派出水师,浮海攻打朝鲜国,以分东虏之心!”

    李自成顿了顿,“额还得到消息,东虏会在十月初二自北京出兵,初五便可到达固关。。。。。。额大顺就在九月三十日出兵,兵分两路,六万精兵,开赴固关!四万精兵南下怀庆!”

第265章 得抓紧时间开挂啊!() 
“太行山。。。。。。固关。。。。。。”

    朱慈烺举着蜡烛,在永春阁二楼的书房内看着新挂起来的地图。这是一幅山西加上北直隶的形势图。两个巨大的箭头,从北京和太原延伸而出,将要在太行山中部的险要固关相撞了。

    已经有了几个月身孕的吴三妹也举着个蜡烛,笑吟吟站在朱慈烺身后,似乎是想替他多照点亮。

    永春阁二楼这里,是朱慈烺在大功坊内的一处卧房。如果这天公务繁忙,睡得迟了,便不去内院,而是把选侍吴三妹叫来侍寝。没错,朱慈烺现在只和吴三妹睡,宁香玉和费珍娥这两个选侍,到现在还是有名无实。

    之所以这样,一来是朱慈烺真挺喜欢这个傻白甜的大丫头;二来也是政治上的需要——他的长子最好由吴三妹来生!

    半晌之后,朱慈烺放下了手中的蜡烛,拍拍手道:“李自成的局面看上去不错!虽然不足以击败鞑子,但是坚守固关打持久战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应该不大适合攻城的,看来李自成总能拖到明年春天的。”

    “千岁爷,听您的话儿,李自成还是会打败?”吴三妹生在将门,自幼耳闻目睹,对于军事当然有所了解的。在她看来,李自成占据险要,兵力又多,怎么都该立于不败。

    朱慈烺淡淡一笑,年轻的面孔上露出一丝无奈地苦笑:三妹啊,三妹,你是不知道鞑子现在是开挂的!

    李自成盘子表面上看着挺稳,但遇上开挂的鞑子还是会大败亏输的。

    等他一失败,就该轮到大明了。。。。。。所以大明朝也得抓紧时间开挂啊!

    “许还有一年时间吧,”朱慈烺吐了口气,“应该是能干成不少事情的。。。。。。”

    在进入南京后,朱慈烺领导下的大明朝廷又在酝酿新一轮的改革了。这次改革的目的是改善大明朝廷的行政效率,加强了六部尚书和阁臣的权力。朱慈烺准备正式取消六科给事中,将六部变成了尚书负责制。

    通过这次改革,六部的职责也将会更加明确。

    吏部主管文官人事,不仅管升降、考核、任免。凡是和文官人事有关,都是吏部的事儿。凡是在朝廷各部院任职的文吏的人事,也统归吏部管辖。

    当然了,吏部管人事并不等于全权掌握人事任免权限,而是主要根据朱慈烺的令旨或是各级主官的行文办事儿。

    礼部则会变成了专门主管教育和教化的部门,各级官学和科举取士礼部都管得着。另外,僧录司、道录司也被归入了礼部,顺带着基督教、天方教等少数派宗教的事务也都由礼部管辖。

    除了这些,朱慈烺还下令礼部筹建“同文馆”和“书文馆”,前者是翻译机构,主管培养通事,翻译各国书籍典章。

    而后者是个管出版的衙门——明末的书籍出版管理太过松弛,几乎没有谁在管,彻底的言论自由!

    倒不是朱慈烺反对言论自由,而是目前正处战时。战时哪儿能有那么多的自由?该严管的,必须得严格管制!该拉拢的,当然也得拉拢。

    兵部现在还是个清闲衙门,许多职权都被大元帅府侵占。不过朱慈烺也在酝酿一场大改,准备将兵部变成一个主管军政的衙门,将大元帅府的军政司划入兵部。

    户部的改革正在酝酿当中。改革将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户部仓库的管理——最重要的库银(包括制钱)管理,将会改由盐商银行、海商银行负责!户部只管账目和收支,不直接管理现金。

    二是钱币发行——明朝初年发行过“宝钞”,也就是纸币,不过并不成功。后来又发行过制钱和小钱,不过同样搞得不好。所以现在明朝的通货很乱,白银、制钱、小钱混用。上街买卖时还得带着剪开白银的剪子,称量的小称和用来融化白银的工具!整个一炼金术士。。。。。。

    而朱慈烺这个“金融专家”当然不能容许通货如此混乱,必须得大加整理。发行便于流通的钱币!

    另外,明朝的金银兑价和国际市场脱节——这是因为在明朝,黄金的货币属性不足。因此也有铸造金币用于大额支付,以提升金价的需求。

    三是户部的税收也必须大幅度的改进,特别是必须取消士大夫免纳商税(关税)的特权——这可是改革的深水区!但是不涉及又不行,否则朱大太子领导下的朝廷就会入不敷出,早晚会步了他老爹崇祯皇帝的后尘。

    而在税收改革的同时,花钱的改革也在进行当中——在朱慈烺看来,明朝不仅是收钱的效率低下,花钱的效率同样很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