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朱慈烺远在南京,根本够不着他们仨。

    可是王永吉却没有料到,他用来欺骗李自成的借口却成了真!

    就在骆养性、左懋泰抵达大同府的同时,李自成的使者顾君恩和王承恩也抵达了已经被朱慈烺完全控制的大明南京应天府。

    因为朱大太子放出去的大赏,现在南京城的市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荣——朱大太子不是一个人灰溜溜来的,而是带来了十几万之众的军人、官员、勋贵、家眷和义民。在得到了封赏之后,他们现在要在南京周围安居乐业,娶妻生子,成为朱大太子的基本盘了。而他们在花费从南京勋贵那里抄没来的金银的同时,也让南京城变得繁花无比。从各方汇聚而来的人们穿着整洁体面的服装,在秦淮河边的街头上摩肩接踵的涌动。不少女子,衣着打扮更显妖娆,吸引着往来客商的眼球,也算秦淮河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街头偶尔有兵队经过,都穿着红色的衣袍,扛着鸟铳和长枪,趾高气昂,一张张脸孔上都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看到这些新军将士,顾君恩就忍不住想到了进入北京城后的大顺老营兵。那时的老营兵个个垂头丧气,人人都觉得受骗上当,士气更是一落再落。。。。。。后来李自成在太原总结教训,认为是入京师太快才坏了事儿。顾君恩也认可了李自成的看法,还私下向李自成请了罪。

    可是现在顾君恩看见了士气高昂的大明新军,却有点不解了。一样是打下大城市后分赃,大顺这边人人都一肚子气,可朱慈烺这边却个个喜气洋洋的?分赃这事儿还有什么了不得的门道吗?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向去太平府把他和王承恩接来南京的恭顺侯吴汝征打听起来。

    吴汝征就是那个在北京投降清朝的恭顺侯世子吴惟华的叔叔,侄子当了汉奸,叔叔却是一路紧跟朱慈烺,而且还在天津卫城内和流寇打过仗,到大沽口后又入了参军司担任总参军(并不是总参谋长,仅仅是负责传令和接待)。在“南京阉党之乱”后,他因为站队一贯正确,不仅官拜通政右使,还得到了祖传的侯爵。不过并不是克难侯爵,也不是藩侯,而是个会代降的流侯。

    不过能以侯门旁支,在嫡流叛国后继承爵位,已经是不得了的厚恩了,所以他也没什么不满,还将自己视为朱慈烺的心腹死党,卖力的替朱大太子办事。

    现在听到顾君恩拐弯抹角提出的问题,则是哈哈笑了起来:“他们怎么不高兴?先分银子后分地,而且还是下面的先分,上面的后取。。。。。。再不高兴,还有良心吗?”

    “分地?分多少地啊?”顾君恩又问。

    “至少有50亩江南的水田啊!”

    长了一张憨厚大叔面孔的吴汝征也不瞒着顾君恩,“而且官职越低,所分得的土地距离南京就越近。克难新军的力士、校尉大多分在应天府、镇江府、太平府、宁国府和广德府。力士得50亩,武士得60亩,校尉得70亩。

    千岁爷还拨出孝陵卫的土地给新军将士和长江水师的将士做宅地,力士、武士、校尉每人都能分到三分宅地,校尉以上,又没有能分到现成宅邸的,一人给半亩宅邸,同时每人还发了一笔安家银子。

    另外,千岁爷还把没官的罪臣家的女子分配给有功无妻的力士、武士、校尉为妻,还会额外给一份嫁妆。顾先生,你说他们能不高兴吗?”

    顾君恩有些不解道:“为什么官职越低,所分土地距离南京越近呢?”

    “呵呵,”吴汝征笑着,“这就是千岁爷心思缜密了。。。。。。官职小,能分到的地就少,如果分得太远就不容易管。而且也容易让人给吞了!本侯这样的显爵分得再远也没人敢侵吞,那些力士、武士、校尉就不一样了。得让他们在太子爷眼皮子底下!”

    “高啊!高啊!真是太高了。。。。。。”顾君恩忍不住就叫上好了,随即他又轻轻叹了口气,心说:我这个二军师怎么就没想到呢?得给老营兵分配土地啊!还得把土地分在闯王眼皮底下。不是怕别人侵吞,而是容易控制那些老营兵。

    分给他们土地和银子,再让他们讨了娘子,这些人就都是闯王的腹心死党了!而且老营兵成了闯王的死党,上面那群将军也就容易管束了。

    “哈哈,咱们的千岁爷当然高明了!”吴汝征对朱慈烺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要不然你家闯王也不肯向他称臣啊!”

    顾君恩尴尬地笑了笑。

    皇爷才不会真的称臣呢!这臣怎么能称?皇爷可是取明而代之的,称了臣不就成投降了?

    说着话,吴汝征已经陪着王承恩、顾君恩一起入了三山门。三山门是南京内城朝西开的五座大门之一,因为紧挨着秦淮河下游,所以门内门外极是繁华。和顾君恩在北京见到的萧条反差鲜明!

    顾君恩心想:这江南的富庶,果然是河北不能相比的。。。。。。如果皇爷在山陕不能立足,还是得东下取江南为家啊!回头就请皇爷在襄京造船,伺机顺流而下!历来取江南,都是先据中游、上游,然后在襄阳或是四川打造战船,顺流而下,形成破竹之势的。

    顾二军师正谋划着取江南之策的时候,一行人已经到了抚军大元帅府所在的大功坊正门外头了。

    崇祯和朱慈烺两父子现在分别占了西圃、大功坊这两处名园。更豪华一点的西圃给了崇祯,朱慈烺和他的抚军大元帅府则一起入居大功坊。

    另外,西圃和大功坊北面的应天府学则成了临时朝堂。

    顾君恩和王承恩到了大功坊门外的时候,同时愣了一下,因为阔大的府门居然大开着!门口全是红袍侍卫,还有三个身着蟒袍的大官,立在门内迎接。王承恩认得他们俩,分别是护国公吴襄,定国公徐允祯和安国公吴三辅。现在大明朝就六个国公,除了这仨之外,就是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和黔国公沐天波。

    现在黔国公沐天波在昆明,成国公朱纯臣去了凤阳,英国公张世泽忙着得罪人,剩下的三位都来迎接顾君恩和王承恩了,这规格实在不低了。

    顾君恩和王承恩是来同朱慈烺商量招安的,又不是和大明平起平坐的国家派出的使臣。之前出动一个侯爷远迎,现在又来了三个国公引荐,怎么看都有点不对啊!

    “王公公,许久不见了!”

    就在顾君恩和王承恩从马背上下来的时候,吴襄已经大步上前招呼了,然后又冲顾君恩拱拱手,笑道:“这位一定就是顺国的国使顾军师吧?在下大明抚军大元帅府军政卫指挥使,护国吴襄有礼了。”

    什么?顺国?听着有点变扭,这名没起好啊!

    顾君恩皱了下眉头,也冲着吴襄行了一礼,“在下顾君恩,奉闯王令旨南来。。。。。。”

    “等等,”吴襄一脸惊讶,“闯王?怎么还是闯王?不是已经登了两次极了吗?怎么还是王呢?”

    这下王承恩也皱眉了,插话道:“国公,你这话是何意思?难道朝廷认了李。。。。。。闯王是一国之君了?”

    “他难道不是一国之君吗?”吴襄反问道。

    “这个。。。。。。”

    顾君恩眉头大皱,“难道大明不再以天下共主自居了?”

    “这事儿还能自居吗?”吴襄一脸不解地问,“顾军师,自居天下共主是自欺欺人。”

    顾君恩还真回答不上来。

    王承恩却问:“那大明和大顺当如何相处?”

    “自然是平等国礼,至于是敌国还是兄弟之国。。。。。。”吴襄道,“那就得看能不能谈得拢了!”

第261章 太子不背锅() 
朱慈烺才不会接受李自成的称臣呢!

    好不容易才把连年亏损的北方市场的锅甩出去了,让老李称臣了不等于把个黑锅又捡回来背了吗?好处一点没有,守土保民的责任倒是比天还大。如果守不住北方,朱慈烺还得背上失地之责,还会被后世扣上不抵抗太子的帽子。

    而老李则可以“无锅一身轻”,在大明的羽翼下休养生息,把抵抗清军的责任推给朱慈烺,还可以名正言顺向朱慈烺要钱要粮,顺便再找机会图谋大明江南的半壁天下。

    如果现在执政的是崇祯那个背锅天子,兴许会中李自成的圈套。可朱慈烺哪是那种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主儿?

    所以招安李自成的事儿,还没开始就已经黄了。

    在朱慈烺这里可以商量的就是大明大顺要不要做兄弟,一块儿抵抗大清的问题。

    “顺国军师顾君恩,恭请大明抚军太子金安。”

    “王承恩恭请太子殿下金安。”

    顾君恩和王承恩是在大功坊内最大的一座厅堂——大功堂见到朱慈烺的。

    徐达留下的这所宅邸是国公府,里面的建筑是没有半点逾制的,但是二百年来魏国府一直都兴旺发达,直到“南京阉党之乱”前都没有半点的衰弱。所以大宅内的建筑大多翻新过几回,而且每次翻新都会愈加富丽堂皇。大功堂也不例外,虽然不能和北京皇宫内的殿宇比大小、比气派,但是也比精致、比奢侈,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赐座!”

    朱慈烺笑着一抬手,指着大功堂内两侧摆放的椅子,让王承恩和顾君恩落座。

    “王伴伴,”然后他对王承恩道,“真是苦了你啦。。。。。。这次既然到了南京,就不必再回去了吧。”

    王承恩苦苦一笑:“不回去,永王和五皇子怎么办?袁贵妃怎么办?”

    朱慈烺笑道:“和局如果成功,他们自然可以放归。。。。。。顾军师,你说呢?”

    “那是当然的。”顾君恩点了点头。

    朱慈烺又道:“不知顺国准备如何同我大明相处?”

    “两国。。。。。。”顾君恩想了想,“两国以兄弟相称如何?”

    “可以啊,”朱慈烺笑着点点头,“以后大明大顺就是好兄弟了。”

    “两国能不能联手抗清?”顾君恩又问。

    “这个。。。。。。”朱慈烺想了想,道,“我大明是要抗清的!因为清国是夷狄之邦,杀戮成性,还要毁我名教,废我礼仪,掘我孔子、孟子之墓,凡读书习字者,都要抗清到底的!”

    顾君恩当然知道讨东虏檄的内容,不过他并不相信大清会倒孔子的斗。

    朱慈烺接着道:“如果顺国要和我国联手抗清,那就必须承认讨东虏檄的内容,为了保孔子,保名教而战。。。。。。顺、明虽两国,但终究是诸夏而非夷狄吧?”

    “那是自然!”顾君恩重重点头。

    朱慈烺又道:“另外,本宫的两位弟弟和庶母袁氏现在还安好吧?”

    “自是安好,”顾君恩道,“我家皇爷也是仁义之君,当然不会为难孺子妇人。”

    朱慈烺点点头,“那么贵国什么时候能放了他们?现在两国已经是兄弟之邦了,再扣着他们与礼不合吧?”

    顾君恩笑道:“千岁爷一定是熟读春秋战国之史的,总该知道当时列国外交时常常会互相派出人质。既然千岁爷认顺明是兄弟之邦,那么就两位小王爷在长安做客吧。”

    朱慈烺微微皱眉,这个顾君恩还是有点狡猾的!

    “战国时期没有人会把友邦国君的夫人扣为人质吧?”他顿了顿,“而且你们扣了我国两位皇子为质是不是多了一些?本宫一共也就三个兄弟啊!

    要不这样吧,永王就留在长安为质,将袁贵妃和五皇子放归金陵如何?”

    “这个。。。。。。”顾君恩想了想,笑道,“本使不能做主,须得回去请旨。”

    朱慈烺点点头,又道:“王承恩是为了照顾本宫的两个弟弟和庶母才不得已留在贵国的,其忠义之行堪比三国时候的关羽。”

    关羽?王承恩苦苦一笑,自己这个关羽把刘皇叔给坑了,还帮刘阿斗夺了他爸爸的大权。。。。。。。

    朱慈烺接着道:“不如就让王承恩护送袁贵妃和本宫的五弟一同返回。至于定王,贵国也应该待之以礼。”

    “我国是礼仪之邦,待定王以礼是肯定的。”顾君恩道,“至于是否能让王公公护送袁贵妃和五皇子返回,还得由我家皇爷做主。”

    “如此也好,”朱慈烺点点头,“今日就谈这些吧。至于两国的边界怎么分,又如何联手抗清,又该如何设立使馆,又要如何通商等等的,咱们慢慢再谈。”

    他又对王承恩道,“父皇如今就住在西圃,稍后就安排你去觐见,将袁贵妃、永王和五哥儿的情况和他说了。”

    。。。。。。

    就在王承恩和顾君恩同朱慈烺见面的七天后,大明的使臣就大摇大摆抵达了太原府。

    当然了,抵达太原的并不是从南京派出的使臣。这年头也没火车,而且中原大地兵荒马乱的,一个使团从南京到太原可没那么快。

    现在抵达的是从大同府而来的使者骆修身,他是来欺骗李自成的!

    虽然他反对联清坑李,但是他说的话在大同也没啥分量,王永吉、姜瓖、高第都不爱听,所以也就没什么办法了。

    太原府现在显得非常萧瑟,甚至比大同还不如!

    骆修身一行人入城时正时一天中最热闹的正午前后,但是太原城池中依旧清清冷冷,市面无比的萧条。

    街道两边大部分的商铺都倒闭了,就是勉强开业的,也没几个客人。

    “这市面也太差了吧?”骆修身眉头一皱,就向陪同他入城的一个大顺的官员发问。

    这官员也是个北京出来的贰臣,姓王,名白洲,是崇祯16年的进士,和骆修身原是认得的。因为他是河南人,老家还被大顺统治,所以现在并没有背叛李自成,还在当大顺的官。

    听见骆修身的问题,他只是苦苦一笑:“又是兵祸,又是助饷,最要命的是乡间的农户都不交租子了。所以太原的士绅都穷困下来了,士绅无钱,生意就难做,市面能不萧条?”

    “原来如此,”骆修身点点头,“总算是让贫苦的农户得了温饱。”

    “的确如此。”那官员答道,“夏天的时候还连日下雨,总算缓了缓旱情,今年太原府的小民倒是容易活了。

    另外,漕运因为兵祸阻断,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